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必修3 《文化生活》復習提綱第四單元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8.1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一、當代文化生活素描1.當代文化生活特點(不考)2.原因二、文化生活的“喜”與“憂”1.文化生活中的可喜變化2.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3.我們的對策三、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不考)這一框是圍繞著“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斕”展開論述,色彩斑斕的原因,色彩斑斕的雙重后果,以及我們對“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斕”應該采取的對策,注意:色彩斑斕是中性的,里面香花也有毒草§§§一、當代文化生活素描(當代文化生活多樣性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文化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斑斕色彩,人們在文化生活中面臨著多種選擇2.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生產設備、多樣的文化載體、快捷的傳播工具,使文化產品的大批量、規模化、產業化生產與流通成為可能3.文化市場的發展,激發了人們的文化創造活力(注意:簡單的說法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市場的發展”;當代文化生活的特點:色彩斑斕)注意:“大眾傳媒和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斕”這句話對。二、文化生活的“喜”與“憂”(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對文化生活的影響)1.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人們的文化生活帶來可喜變化:第一,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第二,通過靈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現方式,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第三,采取喜聞樂見的方式,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第四,易于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的發展。2.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給文化生活帶來令人憂慮的現象因此,文化市場越活躍,文化產品越豐富,文化生活越繁榮,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注意:不能認為文化市場出現的令人憂慮的現象是文化市場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所以“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導致文化生活的低俗”這句話是錯的)8.2 在文化生活中選擇一、陽光下的陰影(不考)1.文化生活的多樣性2.提高眼力拒絕污染的必要性二、提高眼力,拒絕污染1.落后、腐朽文化的含義、表現、危害2.落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3.對待落后、腐朽文化的措施三、奏響主旋律:文化激蕩看主導(文化建設)1.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2.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這一框圍繞著落后、腐朽文化展開論述,因為落后、腐朽文化的存在,所以陽光下會有陰影,因為落后、腐朽文化的存在,所以我們要提高眼力、拒絕污染,因為落后、腐朽文化的存在,我們要進行文化建設,奏響主旋律§§§一、提高眼力,拒絕污染 注意:“抵制”既可以針對落后文化、也可以針對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的含義:落后文化——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都屬于腐朽文化。2.落后文化的特點:落后文化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3.腐朽文化的危害:腐朽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4.針對措施:①落后文化(雜草)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②腐朽文化(毒草)則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③補充:作為文化消費者,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注意:對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措施是不一樣的,絕不能張冠李戴,堅決抵制和依法取締的是腐朽文化;弘揚主旋律不是先進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培育“四有”公民才是,文化企業必須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注意:滿足的是人民群眾健康有益或美好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不能說是各種的精神文化需要)5.落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①歷史原因:我國曾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殘余和舊的習慣勢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②現實外部原因:經濟全球化與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既為文化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對我國思想文化的沖擊;③現實內部原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文化活力的同時,也導致的不同社會群體價值取向、文化選擇的多樣化;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也會反映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中來,誘發不良思想和現象(不可用“必然”)(注意:迷信愚昧如算命拆字、庸俗如攀比講排場,大辦紅白喜事鋪張浪費,頹廢文化,游戲人生如今朝有酒今朝醉。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等屬于落后文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取洋店名、邪教、暴力色情、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等都屬于腐朽文化)二、奏響主旋律:文化激蕩看主導(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1.必要性(原因):當前中國文化狀況——各種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呈現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2.重要性:①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點和作用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形式,都發揮著強有力的導向和示范作用②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地位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并依靠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力量,在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中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3.加強文化建設的要求(如何規范文化市場秩序)(1)國家要對文化市場加強管理,正確引導,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這是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2)文化生產經營者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3)文化消費者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拒絕污染。這種答題方式為主體分類法(注意:中華文化由衰微到重振的轉折點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這不是考試范圍,但是有些題目會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九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9.1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1.中華文化復興的探索2.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的意義3.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含義和作用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1.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2.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一、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1.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含義和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含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2)意義(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何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1)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2)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文化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就難以清晰地認識自身的地位、性質和功能。(3)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對于精華與糟粕并存的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究竟哪些需要繼承和汲取,哪些需要擯棄和拒絕,就說不清。(4)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文化創造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失去生機和活力。注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注意:全面承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句話是錯的。4.為什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文化是引領一個民族前行的旗幟。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僅開創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還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1.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推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才會全面興盛;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人心渙散,精神頹廢,各項事業都難以搞好。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2.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或推動文化繁榮 如“陳忠實如何創作出《白鹿原》等或相關啟示類題目”(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推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要堅持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4)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5)“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或者“立足社會實踐”,這一點根據材料做出判斷是否寫。(6)堅持文化作品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一點根據材料做出判斷是否寫。提醒:對于陳忠實之類的題目或者啟示類題目,大家可根據材料的內容選擇以上5點的全部或者部分點。3.如何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加強中外文化人文交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9.2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彰顯文化自信的力量1.文化自信的含義和表現2.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3.如何彰顯文化自信的力量4.如何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1.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2.如何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一、彰顯文化自信的力量1.含義: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注意: 如何樹立文化自信或者樹立的措施也在這里;2.文化自信的表現:文化自信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注意:領導人的講話或者某人物的事跡如何體現、如何增強了文化自信,答案是1部分。3.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注意:“更”不能寫成“最”4.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力量。5.如何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彰顯文化自信的力量。(1)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 注意:“意識形態”不能寫成“意識”(2)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3)黨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1.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黨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復雜局面和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媒體格局深刻變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注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2.如何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1)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思想。(2)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聆聽時代聲音,深入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使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3)必須加強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復興的堅定意志和磅礴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4)必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注意:任何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指導思想都是一元的。注意:我國的文化建設,倡導多樣化,但是不會倡導多元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十課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10.1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1.核心價值觀的作用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點4.當代中華文化的“魂”與“體”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3大措施§§§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1.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核心價值觀的特點: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國家層面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層面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基本內容的意義: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養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5.當代中華文化的“魂”與“體”——“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包括國民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事業和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以及各種文化產品和服務等。“魂”與“體”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統一于文化建設的實踐中。6.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二、內化于心 外化于行(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要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2.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3.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模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采。注意:以上3點是措施,加上“有利于”,就是回答某某事情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補充: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補充: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補充:新中國成立后,黨提出培育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改革開放之后,黨提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進入新時代,黨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對于引領廣達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強化自覺、提升素質、投身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補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10.2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一、筑牢理想信念之基1.信念的作用2.如何開展信念教育二、如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4大措施三、新時代青年的作為§§§一、筑牢理想信念之基1.理想信念的作用或重要性:(1)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關鍵是高舉理念信念的旗幟。思想道德建設,必須站在理想信念這個制高點,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人們心中閃亮。(2)有助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注意:一般寫(1)就夠了,如果分數特別多,或者材料內容特別明顯,需要補充(2)2.如何開展理想信念教育(1)必須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2)必須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堅定的意志和自覺行動。二、國無德不興 人無德不立(如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1.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追求守公德、嚴私德的生活。2.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通過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為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文明風尚身體力行,是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3.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要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注意:良好的科學素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4.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規則意識、奉獻意識。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重信守諾的傳統美德,培育現代誠信文化,提高全社會誠信水平,增加守信紅利、提高失信代價;大力倡導雷鋒精神,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注意:“公益廣告引領社會文明風尚”這句話對。(注意:如果只考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還要寫上“國家要完善誠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5.補充:有些題目要求寫出“立足實踐,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道德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或“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公民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新時代青年的作為要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必須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注意:信念決定事業成敗這句話對。注意:良好的科學素養,可以促進思想道德修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