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八年生物上冊 3.3.1光合作用的產物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3.3.1光合作用的產物 單元 三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本章光合作用的第一節,主要通過兩個探究實驗完成了對光合作用產物的研究。與學生而言難度稍大,課堂內容量比較大,教師采用提前準備好所作實驗,讓學生順利完成實驗,并通過小組討論,大屏幕顯示,完成實際用這又一難點。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光合作用的產物”既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學生學得的第一個復雜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徑使學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因此有必要讓學生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來分析、討論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及產物,再以一兩組光合作用的探索實驗加以檢驗。教學 目標 探究實踐:探究光合作用的產物,闡明光合作用的產物和意義。培養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 科學思維:通過探究光合作用的產物的操作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探究精神,初步明確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思維方式 態度責任:通過光合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的教學,使學生意識到生物科學的價值,增強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生命觀念:概述綠色植物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樹立“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生命觀念。重點 1.探究光合作用的產物,闡明光合作用的產物和意義 2.說出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難點 1.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2.舉例說出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有些花草,放在室內不見光的地方,過一段時間后,葉色發黃,長勢緩慢;放在陽光下,就會枝繁葉茂,生長旺盛。為什么綠色植物在有光和無光的情況下長勢不同?植物在陽光下能產生什么物質呢?講授新課 一、探究綠葉在光下產生的物質 視頻: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1)目的要求: ①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 ②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2)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黑紙片,曲別針,酒精,碘液,小燒杯,大燒杯,培養皿,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鑷子,火柴,清水 (3)方法步驟 ①暗處理:實驗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讓葉中的淀粉運走或耗盡,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更有說服力。 ②設置對照: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然后移到陽光下照射。這實際上進行的是對照實驗,自變量為光。 ③摘葉:幾個小時以后,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 光照時間以2~3h為宜,時間過長,合成的淀粉可能運到遮光處,使實驗失敗 注意 光照時間不宜太長,否則會出現遮光部分也變藍的現象,因為可以由篩管從照光部位運來淀粉。 ④酒精脫色: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中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 因為酒精具有易燃性,所以在用酒精脫色時,應先分裝好酒精,再點燃酒精燈,而且一定要水浴加熱,否則會有危險。 注意 ①隔水加熱,可避免因直接加熱酒精而沸騰外溢發生危險。 ②認識裝置:小燒杯內放有酒精,大燒杯中盛有清水,將小燒杯放入大燒杯中,隔水加熱,目的是使小燒杯內葉片受熱均勻。 ⑤漂洗、滴碘液:用清水把葉片上的物質(如酒精、葉綠素等)漂洗掉,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中,向葉片上(見光的部分和不見光的部分)滴加碘液。 ⑥清洗、觀察: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觀察葉色發生了什么變化。滴上碘液后,我們發現,葉片見光的部分變成了藍色,用黑紙片遮蓋的部分未變藍。淀粉的特性之一是遇碘液變藍色,這說明見光的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淀粉,同時也進一步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4)實驗結果:葉片的見光部分變成藍色,遮光部分不變藍。 (5)實驗結論:葉片在光下產生了淀粉。 該實驗的另一個結論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口訣記憶:“一晝夜,兩面遮,三步走” “一晝夜”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兩面遮”強調用黑紙片遮蓋葉片的一部分,要把上下兩面都遮蓋;“三步走”“隔水加熱→清水漂洗→碘液檢驗”三個連續操作步驟。 第33頁“思考討論” 1實驗前把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讓葉中的淀粉運走或耗盡,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更有說服力。 2.實驗材料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實際上是作對照實驗,用同一片葉,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變量——光照,形成了有光和無光兩個條件。 3.葉綠素易溶于酒精,將葉片放在酒精中加熱的目的是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使葉片脫色。水浴加熱可防止因溫度過高使酒精溢出而引起安全事故。 4.遇碘變藍是淀粉的特性。用清水沖掉葉片上的碘液后,我們發現葉片見光的部分變成了藍色,遮光的部分未變藍。這說明葉片見光的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淀粉,同時也進一步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2.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1)實驗 將新鮮的金魚藻(或其他水生綠色植物)放在透明的廣口瓶中,加滿水,蓋上帶有導水管兩根導管的瓶塞,放在光下。當瓶內氣體約有2cm高時,打開導氣管的管塞,迅速將快要熄滅的火柴放在管口,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2)現象:火柴重新燃燒起來。 (3)結論: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3.光合作用的意義 光合作用制造的這些有機物不僅供植物本身需要,也是動物和人類的食物來源。 (1)動物、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燃燒消耗的氧氣,都是光合作用產生的。 (2)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陽光的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這些能量是植物、動物和人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來源。 (3)煤炭、石油等燃料中的能量是古代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貯藏起來的。 二、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1.延長有效光照時間,即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使植物體內積累更多有機物,農作物產量得以提高。 2.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積也可以使作物增產。農業生產中常用合理密植、立體種植等措施增大光合作用的總面積,從而提高對光能的利用率。 拓展提高: 葉面積系數 葉面積系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的植物葉面積總數。增大葉面積系數,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使植物充分地進行光合作用。但葉面積系數過分增加時,植物吸收光的量將不再上升,這時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不再增加,而消耗有機物的量則隨葉面積系數的增加而上升,所以此時植物本身積累的物質不再增加,甚至會減少。 了解目的與材料用具 參與探究 明確每一步的原因及操作方法 分析實驗得出結論 完成思考討論 參與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明確光合作用的意義 知道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拓展了解葉面積系數 介紹目的與材料用具 引導探究 介紹每一步驟及原因 引導分析得出結論 引導完成 指導完成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介紹光合作用的意義 介紹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拓展介紹課堂練習 1.收集金魚藻在陽光下釋放的氣體,發現該氣體能使快要熄滅的衛生香重新燃燒起來,從而證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產生什么氣體?( B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水蒸氣 D.氫氣 2.下列農業生產措施中,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D ) A.早春播種后進行地膜覆蓋 B.合理施肥 C.果樹開花季節,在果園里放養蜜蜂 D.大田農作物合理密植 3.養金魚時在魚缸中放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B ) A.提供食物 B.增加水中氧氣 C.美化魚缸 D.增加水中二氧化碳 4.地瓜的塊根中含有豐富的淀粉,馬鈴薯的地下莖中含有豐富的淀粉,甘蔗的莖中含有豐富的蔗糖。這三種植物根、莖內的淀粉和蔗糖的來源是( B ) A.莖細胞利用土壤中的無機物合成的 B.主要由葉肉細胞制造,再運輸到根、莖細胞 C.根細胞從土壤中吸收并積累的 D.由根細胞合成,再運輸到莖細胞 5.應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措施是( A ) A.立體種植 B.中耕松土 C.反季節播種 D.施加化肥 6.某同學想比較某植株上、下部位葉片的淀粉含量,按照圖所示步驟進行操作,結果發現葉片a為淺藍色,葉片b為深藍色,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D ) A.步驟2的目的是把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 B.步驟4中滴加的液體應為稀碘液 C.實驗證明,植株下部葉片中的淀粉含量相對較多 D.該實驗還能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知識訓練 鞏固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實驗前對實驗材料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使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 2.葉片放在酒精中加熱處理的目的是脫去葉綠素;水浴加熱是防止酒精燃燒發生火災。 3.滴加碘液后葉片見光部分變藍色,不見光部分為黃白色,說明綠葉在光下合成了淀粉。 4.綠色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主要產生淀粉,并釋放氧氣。 5.在農業生產中常用合理密植、立體種植、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等方法提高農作物產量。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