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高考生物晨背晚默(含校對答案)必修2第1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1.用豌豆做雜交實驗易于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 、 ,所以自然狀態下豌豆都是 。(2)豌豆有多對易于區分的 。(3)花大,易于操作。2.孟德爾把F1中顯現出來的性狀,叫作 ,如高莖;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叫作 ,如矮莖。后來,人們將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作 。(P4)3.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用的研究方法是 ,兩大定律的適用范圍: 。4.分離定律實質:減數分裂Ⅰ后期 。5.判斷基因是否遵循兩大定律的方法: 。6.孟德爾驗證假說的方法是 7.測交實驗結果能說明: 。8.判斷一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方法是 ;不斷提高純合度的方法是 ;判斷純合子和雜合子方法是 (植物常用)、 (動物常用)。9.孟德爾對分離現象提出的假說內容:(1)生物性狀是由 決定的。(2)在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 存在的。(3)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 ,進入不同的配子。(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 的。(P5)第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1.孟德爾針對豌豆的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提出的“自由組合假設”:F1(YyRr)在產生配子時, 彼此分離, 可以自由組合。這樣F1產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種: ,它們之間的數量比為 。(P10)2.孟德爾用 實驗驗證了其“自由組合假設”是正確的。(P11)3.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 和 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P12)4.自由組合定律實質: 。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有 個基因,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點的基因可能是 。5.孟德爾用豌豆做遺傳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選用了正確的實驗材料: ;②用 方法對結果進行分析;③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的程序:試驗→分析→假說→驗證→結論,即 法。④由 的研究思路;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遺傳因子,有利于邏輯分析遺傳的本質。6.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的有關結論(1)兩對相對性狀由 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 。(2) F1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2中有 種雌雄配子結合方式; 種基因型; 種表型,比例為 。7.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在生物的遺傳中具有普遍性。掌握這些定律不僅有助于人們正確地解釋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遺傳現象,還能夠預測雜交后代的類型和它們出現的概率,這在 和 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P13)8.約翰遜將孟德爾的“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并且提出了基因型和 的概念。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 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P15“本章小結”)自我校對第1節1.自花傳粉 閉花授粉 純種 相對性狀 2.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 性狀分離 3.假說—演繹法 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細胞核遺傳 4.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5.花粉鑒定法、測交、自交、單倍體育種法 6.測交 7.F1的配子種類及比例、F1的基因型 8.雜交 連續自交 自交 測交 9.遺傳因子 成對 分離 隨機第2節1.每對遺傳因子 不同對的遺傳因子 YR、Yr、yR、yr 1∶1∶1∶1 2.測交 3.分離 組合 4.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很多 等位基因或者相同基因 5.豌豆 統計學 假說—演繹 一對到多對 6.(1)兩對等位基因 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2)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3)16 9 4 9∶3∶3∶1 7.動植物育種 醫學實踐 8.表型 表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