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一、教材分析課題2包括人體的元素組成和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兩部分內容,著重敘述了組成無機鹽的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鈣、鈉、鉀),同時教材還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鐵、鋅、硒、碘、氟幾種元素的生理功能。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類,而必需元素也有一個合理攝入量問題,攝入過多、過少均不利于人體健康。這將使學生認識到,對含某些元素的營養補劑要科學地、辯證地看待。二、學情分析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如物質的組成,生物學知識,信息技術的操作運用等)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如從電視中經常可以看到有關補鈣、補鋅和補鐵等保健藥劑的廣告,以及身邊各類疾病的發生)出發,利用多媒體網絡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獲取有關的知識與信息,讓學生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樣既可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又可使學習更具主動性、互動性和開放性。三、教學理念及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1.教學理念:教學中強調必需元素的最佳攝入量,據此可引導學生討論本課題的討論題。由于學生對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并不十分關注,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2、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1)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例如,可以組織一場知識競賽,教師可以選出主持人、裁判組作為學生領導小組,由該小組進行進行活動設計,分組、出題、給出答案,學生按照自己的分工開展工作。(2)用多媒體手段營造課堂氛圍。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問題、圖片、錄像、資料等,使活動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同時保證學習效果。(3)要注意區別城市和農村學生不同的生活條件,以及其他區域性的有關問題。例如,通過典型案例討論由于環境污染、飲食習慣等原因造成的地理環境疾病及其預防和治理方案等。四、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環節) 教學內容及課件、資源內容 學生、教師活動內容及目標 媒體設備資源應用分析一、新課導課二、新課講授三、課堂小結 [提問]: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什么途徑攝取營養物質呢? [追問]:這些食物中富含哪些營養素,這些營養素中含哪些元素?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化學元素與健康。教師給出一系列問題同時提供情景素材和問題群,如:高血壓病人為什么要低鹽?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后為什么會飲用一些含無機鹽的飲料?為什么會得甲狀腺腫大、呆小癥?為什么會出現氟斑牙和氟骨病?等等教師給出一系列問題同時提供情景素材和問題群,如:高血壓病人為什么要低鹽?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后為什么會飲用一些含無機鹽的飲料?為什么會得甲狀腺腫大、呆小癥?為什么會出現氟斑牙和氟骨病?等等[討論]:有人認為盡可能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營養品。你認為可行嗎?為什么?學完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悟? 學生積極列舉各種食物并分析這些食物中分別含糖類、維生素、蛋白質、油脂、無機鹽、水。 討論營養素中含有的元素有碳、氫、氧、氮、鈉、氯等。活動一:觀視頻 學新知 學生興致勃勃地看視頻找知識點,然后積極展示。活動二:用新知 析問題 對于這些具有驅動型的問題,學生興致很高,聯系生活實際,積極參與討論,爭相發表自己的看法,總結出鉀、鈉、碘、氟元素在人體內的作用。活動三:互交流 得結論 學生討論后回答:不對,因為過量攝入微量元素也會使人生病,并能舉出例子。活動四:說收獲 談感悟 學生積極踴躍地談自己的感受比如:學會了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知道了營養保健知識等等。這節課我們主要介紹了人體的元素組成和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兩部分內容,比較詳細地敘述了組成無機鹽的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我們了解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理解鈣、鈉、鉀、鐵、鋅、碘等元素的生理功能;要正確理解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知道微量元素分必要元素、費必要元素和有害元素三類,而必要元素也有一個合理攝入量的問題,攝入過多、過少均不利于人體健康,不經醫生診斷,盲目食用某些元素的營養補劑是有害的。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調動學生上臺展示交流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搜集知識、整理知識的能力。驅動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學生理論聯想實際,認識到鉀、鈉、碘、氟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正確看待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通過說收獲、談感悟,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及語言表達能力五、教學及學習建議(課后反思)本課題重點要求掌握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其知識內容不屬于化學新課程的核心內容,只需適當拓展知識的應用范疇,加強聯系生活、社會實際,豐富生活常識。(1)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學生活中的化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化學課程必須面向社會生活。本課例強調化學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化學與生活、社會的相互作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化學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注意采用大量的真實事件引導學生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認識學習化學的重要性。(2)本課題的教學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提前一周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或三個大組,明確要求每個小組或大組收集3~4種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指導學生展開調查,收集和整理資料,培養學生處理和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3)組織化學課程的課堂教學,需要設計核心問題的解決活動,利用學生所學知識積極創設生活情境,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創造興趣和創造潛能的問題鏈。促進學生參與探究方案設計,這樣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主動地投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充分為每一位學生創造發展的機會,讓學生在爭論中迸出思維的火花。 1.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分別是(D)A.碳和鐵 B.氧和鋅 C.氫和硒 D.氧和鈣2.下列元素為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是(C)A.O,P,K B.Ga,P,K C. Fe,Zn,Se,I D.K,Al,Se,I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微量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元素B.人體所需的元素很多,因青少年生長發育快,所以應該多食保健品C.人體中含量較多的元素有11種,他們約占人類質量的99.95%D.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沒有太大關系4.下列疾病與人體缺少元素對應錯誤的是(D)A.大脖子病——碘(I) B.齲齒——氟(F)C.貧血——鐵(Fe) D.表皮角質化——汞(H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