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闡明什么是合理營養,怎樣做到合理營養。2.嘗試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3.運用合理營養的知識糾正不科學的飲食習慣。二、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1.闡明什么是合理營養,怎樣做到合理營養。2.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難點: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三、教學準備教師收集合理營養的相關視頻、圖片等,PPT。學生課前預習。四、相關資源《【知識探究】平衡膳食寶塔》交互動畫、《【活動設計】午餐食譜》活動設計資源。五、教學過程【課堂引入】溫故知新:1.人為什么要吃飯?(滿足人體對營養物質和能量的需要)2.人體要從食物中獲取哪些營養物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出示營養失調的人的圖片。提問:1.他們健康嗎?2.他們的問題與吃有關系嗎?3.你真的會吃嗎?你的飲食科學嗎?講解:不同的食物中營養物質的種類和含量不同,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不同,獲得的營養物質就有差異。為了滿足生長發育和生命活動的需要,我們該如何合理營養?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合理營養。【新知講解】(一)合理營養合理營養是指全面而平衡的營養。“全面”是指攝取的營養素(六類營養物質和膳食纖維)種類要齊全;“平衡”是指攝取的各種營養素的量要合適(不少也不多,比例適當),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請你分析下面一組圖片,然后與其他同學討論圖片中的做法是否正確,并說出科學道理。討論1.經常不吃早飯就上學,結果上到第四節課時,他感到頭暈、心慌,無法認真聽課,這是為什么?講解:早餐一定要吃,還要吃的健康。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如果不吃早飯就會造成血糖供應不足,引起頭暈、心慌,無法認真聽課。討論2.不愛吃蔬菜,認為每天只要多吃些水果,不一定要吃這些粗又沒有味道的東西。這種想法對嗎?講解:不對,蔬菜中不僅含有維生素,而且還有水果中所沒有的纖維素。只吃水果,不吃蔬菜,雖可以得到維生素,但沒有纖維素,不利于排便通暢,久而久之會影響身體的健康。講解:吃鹽過多會:高血壓發病率高;小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高;甚至支氣管病發病率也變高。食鹽正常攝入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正常人每人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中國營養學家建議不超過6克。講解:偏食、暴飲暴食。飲料含糖較多,還會把胃酸沖淡。甜飲料喝得多了,也會影響正餐營養的的吸收。以喝白開水為好。活動:調查自己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查看自己是否有下列不合理的飲食習慣:1.早餐經常不吃,午餐少吃或不吃,晚餐多吃;2.挑食、偏食;3.有時會暴飲暴食;4.吃飯前后經常從事劇烈運動;5.節食,盲目減肥;6.經常不按時就餐;7.零食不斷,影響正餐;8.喜歡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9.主食和副食比例不合適;10.用水果代替蔬菜;11.每日青菜攝取量很少;12.甜食過多;13.每日飲水量不足;14.用高糖飲料或碳酸型飲料代替飲用水。講解:飲食結構不合理,不但會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還會引起一些疾病,如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維生素缺乏癥等。所以,要做到合理營養。討論:怎樣吃才算合理營養?為了做到合理營養,我國的營養學家將食物分為五類,并形象地設計成“平衡膳食寶塔”。提倡城鄉居民每天均衡地吃這五類食物,以避免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展示《【知識探究】平衡膳食寶塔》。營養學家還指出,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食;在每日攝人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和30%左右。為了給居民提供最基本、科學的健康膳食信息,中國營養學會制訂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基本原則有十條:①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③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④常吃適量魚、禽、蛋和瘦肉;⑤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⑥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⑧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⑨如飲酒應限量;⑩吃新鮮衛生的食物。根據上面所學習的知識,請你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午餐食譜。目的要求:嘗試運用有關合理營養的知識,給家長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午餐食譜,關心長輩的飲食。展示《【活動設計】午餐食譜》。提示(1)設計的午餐食譜只要求含有五類食物并且比例合適,不要求計算其中能量的多少以及各類營養物質的量。(2)設計時應考慮當地常吃的食物種類、營養成分、價格,以及中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飲食習慣等。(3)設計出的午餐食譜,可在小組內交流,然后進行修改和完善。小組內可以討論以下問題:①一份營養合理的午餐食譜,為什么應當包括五類食物?②組內哪些午餐食譜基本做到了營養合理、經濟實惠?(4)根據自己設計的食譜,親自在家中烹調,請家長品嘗,并給家長講明你設計的食譜中的科學道理,聽取家長對食譜的意見。典型例題例1.高考來臨之前,為保障高考期間廣大考生的飲食安全,濰坊市衛生局已集中人力、物力加大監督力度,組織全市開展高考期間食品重點監督檢查,特別提醒高考期間應注意飲食衛生和合理營養,合理營養指的是( )A.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應多吃B.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應多吃C.各種營養物質的比例合適,合理搭配D.應以肉類、蔬菜、水果為主答案:C解析:合理營養是指全面而平衡的營養。根據平衡膳食寶塔,均衡地攝取五類食物,不能以某一種為主。例2.小明為媽媽設計了一份晚餐食譜:米飯、清燉牛肉、麻辣豆腐。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要讓這份食譜更為合理應加( )A.牛奶B.素炒菜心C.肥肉D.瘦肉答案:B解析:米飯中含有豐富的糖類物質,清燉牛肉中含豐富的蛋白質,麻辣豆腐中含豐富的油脂、水、無機鹽,其中還缺少維生素,素炒菜心中含豐富的維生素,應添加素炒菜心。例3.下列各圖中,能正確表示健康成年人合理膳食中各種食物配置比例的是( )A. B.C. D.答案:A解析:合理膳食的含義是由食物中攝取的各種營養素與身體對這些營養素的需要達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過多。根據平衡膳食寶塔,均衡地攝取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成各類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示出來,在“平衡膳食寶塔”底層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頂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層為谷物類,主要包括淀粉等糖類,能提供能量;②層為瓜果蔬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無機鹽;③層為肉類等動物性食品;④層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層主要提供蛋白質;⑤層為油脂類。例4.如圖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平衡膳食寶塔”提倡人們攝取全面而平衡的營養B.寶塔中第一層食物最多,是為了保證人體能量的供應C.適量攝入第二層食物可預防佝僂病和骨質疏松癥D.生長發育關鍵期的青少年每天應多吃第三、四層食物答案:C解析:合理營養是指全面而平衡營養,A正確;寶塔中第一層食物最多,主要提供能量,B正確;第二層為蔬菜水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預防壞血病。佝僂病、骨質疏松癥都是缺鈣引起的,C錯誤;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關鍵期,每天需要多吃圖中第三次為肉類等動物性食品、第四次奶類食物,為青少年成長提供蛋白質,D正確。六、課堂小結講解: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合理營養的相關知識。1.合理營養:全面而平衡的營養。“全面”:攝取的營養素(六類營養物質和膳食纖維)種類要齊全。“平衡”:攝取的各種營養素的量要合適(不少也不多,比例適當),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2.青少年不良膳食習慣:(1)不吃早餐;(2)挑食偏食;(3)暴飲暴食;(4)愛吃零食,不愛吃飯;(5)愛吃油炸燒烤食品。3.平衡膳食寶塔:(1)每天攝入量最多的食物應該是塔基的谷類食物;(2)每天攝入量最少的食物應該是塔頂的油脂類食物;(3)青少年每天應比成年人多攝取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即金字塔中第三層(肉類)和第四層(奶類)的食物。4.《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基本原則:①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③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④常吃適量魚、禽、蛋和瘦肉;⑤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⑥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⑧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⑨如飲酒應限量;⑩吃新鮮衛生的食物。七、板書設計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一)合理營養1.合理營養:全面而平衡的營養(1)“全面”:攝取的營養素種類要齊全(2)“平衡”:攝取的各種營養素的量要合適,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2.平衡膳食寶塔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基本原則:1第三節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第2課時)一、教學目標1.關注食品安全。2.描述日常生活中有關食品安全應注意的問題。3.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及有關文件有關標志。二、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關注食品安全。難點: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及有關文件有關標志。三、教學準備教師收集食品的包裝袋或包裝盒,收集食品安全的相關視頻、圖片等,PPT。學生收集食品的包裝袋或包裝盒。四、相關資源《【知識解析】人體的營養-章后小結》思維導圖資源。五、教學過程【課堂引入】你會選擇哪一種豬肉?為什么?我們在選擇食物時,除了要關注其營養成分外,還需關注什么?講解: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食品提供的營養物質和能量保證了我們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我們也知道“病從口入”,如果食品存在影響健康的因素,將會導致我們患病甚至危及生命。本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新知講解】(二)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國家以相應的法律和各種法規來規范和管理。食品安全應貫穿于生產、運輸、加工、儲存、烹飪等全過程。1.保證購買的食品或食品原料是安全可靠的展示課前收集的食品的包裝袋或包裝盒,仔細閱讀包裝袋上的文字。討論1.購買帶有包裝的食品時,應當關注食品包裝上的哪些內容?講解:關注食品包裝上是否有QS圖標、生產日期、保質期、營養成分、是否有添加劑、生產廠家和廠址等內容。“QS”企業食品生產許可圖標。帶有QS標志的產品就代表著食品生產企業是經過國家批準的,產品是必須經過強制性檢驗且合格的。討論2.怎樣判斷包裝食品是否過了保質期?講解:根據食品包裝上注明的生產日期或保質期時間進行推算,就可以判斷食品是否過了保質期。討論3.購買蔬菜、魚、肉等非包裝食品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講解:買蔬菜、水果時,先看顏色是否新鮮,再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就能知道它的新鮮程度;買肉時,先看是否蓋有檢疫部門的印章,瘦肉顏色是否鮮紅,再用手捏一下肉,如果手濕了,說明豬肉被灌水了,不能買;買魚要挑選游動靈活、鱗甲完整且沒有污物附著的。2.保證食品清潔并采用正確的加工方法制作食品。(1)蔬菜和水果難免噴灑過農藥,因此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通過清水浸泡、沖洗,或者削去外皮,以減少農藥殘留物。(2)生、熟食品的制作要分開。(3)動物性食品要保證充足的加工時間,以確保食物中的病原體和寄生蟲及卵在加熱中被殺死。(4)家庭腌制咸菜、泡菜等要保證腌制一段時間后再食用。(5)不吃有毒的食品。(6)廚房和炊具只有經常保持干凈,才不會污染食品。3.注意食品保存的方法與時間在冰箱中貯存食品時,生、熟食品應分開存放,新鮮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低溫冷藏只適于短期貯存食品,貯存時間過長食品也會變質。食品保存需要適宜的容器,等等。4.食品安全法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國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規定,在我國境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違反本法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食品安全法》還規定了違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者應負的法律責任。5.綠色食品在我國,產自良好生態環境,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統稱為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類,它們的標志相似但略有區別。典型例題例1.關注食品安全,包括( )①不食用霉變食品 ②不吃過期食品③不濫用維生素強化食品 ④不濫用微量元素強化食品A.①②③④ B.①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預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產過程中被農藥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不吃有毒的食物(發芽的馬鈴薯、毒蘑菇);防止食品被細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熱煮熟;保持廚房和餐具的清潔衛生;買檢疫合格的食品;關注食品包裝上是否有添加劑、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和廠家地址等內容。例2.關注食品安全十分重要,下列容易引發食物中毒的是( )A.發芽的馬鈴薯B.在保質期內的袋裝食品C.檢疫合格的豬肉D.削去外皮的水果答案:A解析:土豆塊莖一般含有少量的龍葵素,不會引起食物中毒,但當土豆發芽,表皮顏色變成青紫時,這些部分龍葵素的含量就大大增加,吃了這樣的土豆就會引起龍葵素中毒,A符合題意;食品貯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在保質期內的袋裝食品保證了食品的安全,B不符合題意;檢疫合格的豬肉不容易引發食物中毒,C不符合題意;水果在生長過程中,可能噴灑了較多的農藥,而農藥的殘留主要在果皮,因此吃水果要清洗或削去外皮,D不符合題意。例3.下列不屬于食品安全標志的是( )A.B.C.D.答案:A解析:A是物質循環使用圖標,B是無公害農產品標志,C是綠色食品標志,D是質量安全圖標。A不屬于食品安全標志。六、課堂小結講解: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食品安全的有關內容。1.食品安全應貫穿于生產、運輸、加工、儲存、烹飪等全過程。2.購買帶有包裝的食品時,應關注食品包裝上是否有QS圖標、生產日期、保質期、營養成分、是否有添加劑、生產廠家和廠址等內容。3.購買蔬菜水果、魚、肉時,應注意是否新鮮,肉類是否蓋有檢疫部門的印章,等等。4.加工制作食品的方法和過程有沒有安全隱患。5.注意食品保存的時間和方法要科學合理。6.食品安全法:在我國境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違反本法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7.綠色食品:產自良好生態環境,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展示《【知識解析】《人體的營養》章后小結》思維導圖,回顧整章內容。《人體的營養》章后小結七、板書設計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二)食品安全1.保證食品和原料安全可靠2.保證正確的加工制作方法3.保證食品存放方法與時間科學合理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三節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三節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