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概述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2.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展過程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3.通過資料分析及探究活動,找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證據,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概述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難點:1.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2.認同現代人類是在于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三、教學準備教師:搜集有關生物進化論和神創論觀點的資料;現代類人猿的相關資料。學生:課前預習。四、相關資源《【生物世界】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知識卡片資源、《【教學圖片】大猩猩、黑猩猩、小黑猩猩、長臂猿》圖片資源、《【知識探究】現代類人猿》演示動畫資源、《【活動設計】比較類人猿與人的相似特征》活動設計資源。五、教學過程【課堂引入】小時候你可能問過爸爸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那你有沒有想過“人類從哪里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新知講解】關于人類起源的爭論有數百年的歷史,現在仍有許多問題是懸而未解的。關于人類起源的問題你知道些什么呢?你還想知道些什么?關于人類的起源,一些說法聽起來很神秘,甚至令人著迷。有人說人類來自于外星球,是外星人來到地球上逐漸演化成我們現在的人類,甚至在一些科幻小說以及電影里經常會有這方面的描述。在國外又流傳著上帝造人的故事,我國古代也有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這些傳說、故事由于缺乏事實證據,不能被人們所信服。外星人 上帝造人 女媧造人說到人類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和《物種起源》。展示知識卡片《【生物世界】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講述:19世紀,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在仔細比較了人和現代類人猿的相似之處后,提出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類古猿。(一)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現代類人猿是人類的近親,對它們的認識,為解開人類起源之謎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展示圖片《【教學圖片】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長臂猿》。大猩猩 黑猩猩 猩猩 長臂猿(以上圖片為素材庫中《【教學圖片】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長臂猿》系列圖片)大猩猩:最大的類人猿,前肢比后肢長,它們的兩臂伸開,可以達到2.7米。黑猩猩:毛色烏黑,頭比較圓,鼻子小,耳朵很大,犬齒也發達。它們喜歡群居,每群有十幾只到三四十只。它們喜歡在樹上活動,大部分時間在樹上度過。它們善于用臂從一棵樹蕩到另一棵樹上去。它們在樹上的靈活性遠遠超過猩猩。它們的智力很發達,善于模仿。長臂猿:兩臂特別長的猿類,直立的時候兩臂可以達到地面,所以叫長臂猿。長臂猿完全過著樹棲生活,擅長臂行法,就是善于用臂從一棵樹蕩到另一棵樹上去。猩猩:毛多而密,呈紅褐色。頭尖,眼和耳都小,頜部發達,犬齒大而尖銳。它們可以勉強直立起來行走,但是直立的姿勢很拙劣,行走也很費力氣,一般需要用前肢著地支撐身體,就像拄著拐棍那樣。展示《【知識探究】現代類人猿》,用動畫資源展示幾種現代類人猿——長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慣。討論:人類與現代類人猿的區別主要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展示《【活動設計】比較類人猿與人的相似特征》,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現代類人猿和人類之間的區別與相似點。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點:相似特征類人猿面扁平,兩眼在同一平面,無尾,外形與人接近類人猿的骨骼與人相似,大腦遮蓋了小腦,與人相似類人猿大多有喜怒哀樂等多種表情,和人面部表情相似類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會使用枝條作為工具等類人猿喜歡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強直立行走等類別 項目 類人猿 人類生活方式 森林樹棲 陸地自由生活運動方式 半直立 攀援 靠臂行走 直立行走腦的發育 腦容量小 約500 g 無語言能力 腦容量大 約1500 g 有語言文字能力制造工具 不能制造但能使用簡單工具 能使用且能制造復雜工具講解: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東部的赤道地區;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熱帶雨林中;長臂猿生活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以及我國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亞洲的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熱帶森林中。它們依靠從森林中獲取的果實、嫩芽、昆蟲等食物生存。它們雖然能下地,但不能真正直立行走,手也遠不如人類的靈巧,大腦和智力遠遜于人類。它們沒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活環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類那樣能進行語言和文字的交流。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在熱帶叢林過著以樹棲為主的生活,這和現代類人猿一樣。森林古猿的一支由于環境的原因,走向了演化為人類的艱難歷程。人類和現代類人猿存在的不同之處是因為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典型例題例1.下列動物中,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A.大象 B.金絲猴C.黑猩猩 D.狒狒答案:C解析: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最近。例2.提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這一觀點的學者是( )A.巴斯德 B.孟德爾C.米勒 D.達爾文答案:D解析: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進化奧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貢獻,認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六、課堂小結講述: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視頻及演示動畫,理解了不同類人猿的形態結構特點是其適應各自不同生活環境的結構,通過對比四種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點,知道了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七、板書設計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一)人類起源的相關學說1.神創論:上帝造人、女媧造人2.進化論:達爾文(二)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觀察比較現代四種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點2.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第2課時)一、教學目標1.能說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較出人與類人猿的本質區別。2.分析、討論圖片、資料,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并在討論中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樹立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及科學不斷發展的觀點。二、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概述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難點:1.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2.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三、教學準備教師:搜集有關從猿到人的進化證據的相關資料?;顒又行枰獪蕚涞南嚓P材料用具:如記錄單、膠帶、剪刀、筆、卡片紙、帶蓋子的瓶子等。學生:課前預習。四、相關資源《【教學圖片】森林古猿的形態、森林古猿假想生活、東非人頭骨復原圖、“露西”化石、打制石器、組合石器》圖片資源、《【生物世界】現代人的分類》知識卡片資源、《【知識講解】人類的起源與發展》演示動畫資源、《【活動設計】探索人類進化過程中手進化的意義、現代類人猿會變成人嗎?》活動設計資源。五、教學過程【課堂引入】上節課我們知道了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如果森林古猿是人類祖先的話,森林古猿又是如何進化成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你能想到這會與什么因素有關?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從猿到人的進化。【新知講解】(二)從猿到人的進化展示圖片《【教學圖片】森林古猿假想生活、森林古猿的形態》。森林古猿假想生活 森林古猿的形態(以上圖片為素材庫中《【生物世界】森林古猿假想生活、森林古猿的形態》)講解:地質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在距今2000萬年~1000萬年的非洲森林中,樹棲生活著許多森林古猿。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和氣候的劇烈變化,森林減少,一部分古猿被迫遷移,尋找新的森林,繼續過樹棲生活并逐步進化為現代的類人猿;而另一些古猿不得不被迫來到地面上生活,經過漫長的時間進化成人類。在東非大裂谷地帶,古人類學家發現了許多早期古人類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遺體、遺物、遺跡。展示圖片《【教學圖片】東非人頭骨復原圖、“露西”化石》。東非人頭骨復原圖 “露西”化石(以上圖片為素材庫中《【教學圖片】東非人頭骨復原圖、“露西”化石》)講解:其中有距今300萬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從化石可以看出,露西的髖骨較寬闊,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態上已經發生了變化,下肢骨更粗壯,有利于直立行走。展示圖片《【教學圖片】打制石器、組合石器》。打制石器 組合石器(以上圖片為素材庫中《【教學圖片】打制石器、組合石器》)講解:根據這些化石資料和其他有關證據,科學家認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地向著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前肢則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御敵害,臂和手逐漸變得靈巧。由古猿進化到人是個很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從兩足直立行走到人的大腦越來越發達,手的靈活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模擬活動:感受手在進化過程中的意義。展示《【活動設計】探索人類進化過程中手進化的意義》。材料用具:如記錄單、膠帶、剪刀、筆、卡片紙、帶蓋子的瓶子等。兩個同學合作完成,一人操作,一人記錄。方法步驟:1.打開瓶蓋分別將3粒豆子放入瓶中,并旋緊瓶蓋。2.解開鞋帶,然后再系好鞋帶。3.用正常狀態的手完成動作后,將拇指與食指用膠帶捆綁在一起,模擬非靈長類動物的手。繼續完成剛才同樣的活動,記錄完成活動的時間。對比完成活動的時間發現:拇指不靈活時,完成這兩個動作的時間都延長了,甚至有同學在100秒內也沒有完成好系鞋帶的這個動作。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這個活動。講解:手的進化有助于人類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而勞動能夠促進大腦的發展和人類語言文化的產生。這個模擬活動讓我們感受到: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拇指與其他四指對握的方式使得人類的手越來越靈巧,準確完成動作,同時促進腦的發育。展示《【知識講解】人類的起源與發展》。講解:經過若干萬年,古人類制造的工具越來越復雜,并且能夠用火,大腦也越來越發達,在群體生活中產生了語言。用火燒烤食物,改善了身體的營養,有利于腦的發育;復雜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進了腦的發育,使他們能夠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困難;大腦中主管語言的區域日益完善,豐富的語言,使相互之間能更好地交流與合作。在同猛獸環伺、風雨無常的大自然的斗爭中,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人類現在被稱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變環境的能力遠遠超過其他的生物。討論1.人類是否應與自然界和諧發展呢?講解:人類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規律,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發展。討論2.現代類人猿還能進化成人嗎?展示《【活動設計】現代類人猿會變成人嗎?》,指導學生從內因、外因兩個方面進行觀點和理由的陳述。完成活動的同時幫助學生學會區分事實與觀點。講解:現代類人猿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環境,不能再進化成人類了。科學家的觀點往往是根據事實提出的。對同一個問題,科學家因為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可能會發現不同的事實,提出不同的觀點。對于同一個事實,科學家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因此,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注意區分事實和觀點是十分必要的。閱讀教材【技能訓練】中的短文,判斷下列陳述中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1.古人類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發現的。2.露西生活在300萬年前。3.其他地區沒有發現200萬~ 3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4.其他地區沒有200萬~3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5.亞洲的直立人是從非洲遷徙過來的。拓展延伸展示《【生物世界】現代人的分類》,知道現代人類的4種人種——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棕種人在膚色、眼球顏色、鼻型等外貌特征上的區別。典型例題例1.下列關于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A.語言的產生促進了火的使用B.直立行走、解放前肢,使身體更靈活C.制造和使用工具,提高捕獵和御敵能力D.用火燒烤食物,改善身體營養,利于腦的發育答案:A解析:語言的產生能夠促進人類個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A說法錯誤。例2.如圖是距今300萬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從化石可看出,露西的髖骨比較寬闊,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態上已發生了變化,下肢骨更粗壯。這些特點表明( )A.古人類能夠直立行走 B.古人類能夠制造工具C.古人類會用火燒烤食物 D.古人類的腦容量接近現代人答案:A解析: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來看,她的骨盆的髖骨比較寬闊,下肢骨的股骨較粗壯,由這些骨骼特點可以推測她的運動方式為直立行走。六、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明白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呢?(學生總結本節所學)七、板書設計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三)從猿到人的進化1.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出來,臂和手更加靈活2.制造的工具越來越復雜3.開始用火4.大腦越來越發達,產生語言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