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3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燃燒和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緩慢氧化和自燃現象,知道它們與燃燒之間的區別和聯系2.了解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使用方法。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與探究,使學生在學習燃燒條件的同時,能應用到探討滅火的方法上,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了解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系;引導學生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滲透“事物具有兩面性”的唯物主義觀點。【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對獨立。在介紹了氧氣和一些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情況下介紹燃燒與滅火原理,從認知發展角度比較自然。本人授課班級九年級四班學生學習基礎不是很好,但是對化學課的學習還是有一定熱情和信心的,所以我認為他們一定能夠掌握本節內容。【教學重點】1.燃燒的條件的自主探究;2. 滅火的原理與方法探討【教學難點】對著火點的理解。【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實驗探究活動】 【復習】比較Mg、C、S、P、Fe、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共同點。【導入】情景引入:多媒體呈現一組畫面①木炭、鐵絲、蠟燭燃②利用燃燒煉鋼③利用燃燒做飯④利用燃燒衛星發射多媒體呈現另一組畫面① 森林火災②燃燒引起的樓房火災③小轎車爆炸的圖片【投影】 資料顯示:“據統計,全球每年約發生600萬至700萬起火災,全球每年死于火災中的約有65000至75000人” 可見,火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火,但火有時也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來學習燃燒的條件與滅火原理。活動3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課本P80-81演示實驗:水、酒精分別置于兩個蒸發皿中,投入一根燃燒的火柴。投影“火三角”和物質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白磷燃燒實驗 在老師引導下觀看圖片并回答問題。根據已有的知識,想到燃燒需要氧氣。小組自主探究可燃物才能燃燒。表述燃燒的三個條件1.物質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接觸氧氣或空氣; 3.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燃燒時所需要的最低溫度)。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活動4【活動】師生互動 教師表演魔術實驗,學生觀察并思考,力爭結合當節課所學知識能明白其中的原理。①“魔棒點燈”②“燒不壞的手帕”活動5【活動】學生自主閱讀 評論課本80-82頁內容,了解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等有關知識。[投影]燃燒、緩慢氧化、自燃 (1)通常情況下,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2)緩慢進行的氧化稱為緩慢氧化。 (3)由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發燃燒叫做自燃。 觀察實驗現象,思考、討論:說明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記憶燃燒的條件 根據探究實驗,進一步理解燃燒的條件,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根據討論,讓學生自己得出燃燒的條件,使學生有成就感。學以致用 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燒暖氣的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2.生活中,煤塊直接能點燃嗎?怎樣用火柴、木柴,紙張、打火機等引燃煤塊。 思考并回答問題。 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創設情境引入下一環節 [過渡] 某些燃燒會對人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如果控制燃燒的條件,使燃燒反應停止,就能夠滅火了。活動7【討論交流】同學們日常生活中都見過或聽說過那些滅火方法呢 它們依據的滅火原理又是什么呢 [投影]滅火的原理 1.使燃燒物隔絕空氣(或氧氣); 2.使燃燒物的溫度降至著火點下; 3.燃燒物質與其他可燃物隔離或清除掉可燃物。 [思考]這三個條件是缺一不可還是只要具備一項便可滅火呢 [討論交流] 大家知道火警該怎么報嗎 活動8【練習】課堂闖關 評論第一關:【我會做】 火災時,引起身上衣服著火了。下列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A、往身上澆水,使火焰熄滅 B、迅速奔跑,找水源,用水熄滅 C、躺在地上打滾,把火焰壓滅 D、旁人趕快用濕衣服或毛巾等幫助他撲打滅火第二關:【我會分析】 1、 炒菜時油鍋中的油著火,用鍋蓋蓋滅。 2、 用嘴吹滅蠟燭。第三關:【學以致用】 煤是一種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經過了從“煤球”到“蜂窩煤”的變化,以前人們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體,后來人們把煤粉加工成圓柱體,并在圓柱體內打上一些孔。請你分析這種變化的優點是: 活動9【測試】課堂延伸 評論 在小說《康熙大帝》中敘述了這樣一個戰例:康熙皇帝在一個冬季到西北親征葛爾丹,這時千里衰草,狡猾的葛爾丹在清軍大營的上風頭放了一把大火,大風助著火勢迅速向清軍大營燒來,眼看就要全軍覆沒,這時一個侍衛向康熙想了一個辦法,挽救了全軍。你想知道他提了什么建議嗎 活動10【活動】課外閱讀 評論P84-85“爆炸與防爆安全”并認識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活動11【作業】作業設計 評論1、正式作業:P86習題3.3 1—5題。 2、家庭小實驗:點燃三根火柴,分別豎直向上、豎直向下和平放,比較三根火柴燃燒的情況,并分析其原因 3、課外調查宣傳:小組同學探討或查閱資料:當發生火災時如何自救,將注意的事項列成清單以便宣傳。 活動12【活動】板書設計 學生觀察圖片和數據,體會火災的危害。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問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討論課本129頁相關問題,總結滅火原理. 總結:滅火的根本就是破壞燃燒的條件。板書:滅火的三種方法。 回答討論隔絕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有其中之一即可。 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學生分組實驗 探究蠟燭火焰熄滅的方法給出實驗器材和用品,讓學生分組探究。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匯總并匯報滅火方法并說明滅火的原理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學以致用 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1、如果炒菜時鍋里的油起火,怎么滅火? 2、如果酒精燈不慎撞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燒, 應如何滅火?3.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當于現在的鍋,薪:指柴火。) 這一成語與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有關。請簡述其中的化學原理。 學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演示滅火器的原理(濃鹽酸與碳酸鈉反應)指導學生自學幾種常見的滅火器。介紹滅火器的使用方法。練習: 學校的圖書館應選擇哪一種滅火器? 了解滅火器的原理,閱讀:常用滅火器的原理和適用范圍思考、回答 理論聯系生活實踐,為生活服務。生活常識 [興趣實驗]:用一個大燒杯罩住兩支高低不同燃燒的蠟燭,同學們猜測哪一支先熄滅 讓學生猜想,教師實驗驗證,并解釋原因。[問題]這個實驗給你什么提示?如果遇到火災,你如何逃離現場?講解火災現場的逃生方法 觀察現象,思考、回答學生學習火災發生時的逃生方法. 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總結知識 [談收獲]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 學生談收獲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課外作業 課本135頁1—4題 鞏固本節知識【板書設計】一、燃燒的條件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1.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2.氧氣 (或空氣) 2.隔絕氧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