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1、知道中和反應的定義和應用。2、學會借助指示劑判斷酸堿發生中和反應的探究方法。3、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生產、健康的密切聯系,體會化學的重要性。二、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中和反應的概念及其應用。2、教學難點:中和反應的微觀實質理解。三、教學方法:實驗法、探究法、分組討論法、四、教學準備:多媒體投影、酸堿中和反應的有關儀器和藥品。五、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日常生活中出現胃疼時,怎么辦?醫生建議服用“胃舒平”這種藥物,這是為什么呢?設計意圖: 激發研究欲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自主預習】1.鹽:由 和 構成的化合物。2.中和反應: 與 作用生成 和 的反應。3.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1)農業上: 例如:將適量的 加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2)工業上: 例如:印染廠的廢水呈堿性,可加入 進行中和;(3)醫藥上: 例如:胃酸過多時,可遵醫囑服用某些含有 物質的藥物。【合作探究】探究一:酸和堿會反應嗎?教師演示實驗:第一組:Cu(OH)2和 HCl第二組:NaOH 和 HCl【提問】:以上幾個反應有明顯現象嗎?【提出問題】現在老師再提供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你能設計一個有明顯現象的實驗證明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嗎?【學生實驗】學生分組討論后提出實驗的方案。學生做實驗。【得出結論】分析比較各個方案的優缺點,得出最佳方案:先取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幾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稀鹽酸,溶液紅色消失,證明酸和堿之間能發生發應。探究二:酸和堿發生的是什么反應?【圖片播放】: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中和反應的微觀過程。【提問】:從微觀上看,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中和反應前后,哪些微觀粒子沒有變?哪些微觀粒子改變了?【得出結論】中和反應的實質就是:酸中的H+和堿中的 OH-,結合成了H2O 即H++ OH-=H2O【小試牛刀】結合剛才所學到的知識,你能寫出 H2SO4 (硫酸)和NaOH(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教師指導】酸和堿反應的書寫原則NaOH + HCl == H2O + NaCl1.里應外合,價不變2.一個H+和一個OH-結合成一個H2O【提出問題】:1、下列這三個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構成有什么共同特點?2、反應物和生成物在分類上有哪些共同點?你能試歸納一下什么叫做中和反應嗎?NaOH + HCl == NaCl + H2OCa(OH)2+2HCl == CaCl2 + 2H2O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學生討論歸納后得出結論】1、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叫做鹽。2、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2、其他三個中和反應是否也具有相同的特點呢?探究三:中和反應的應用。【提出問題,指導閱讀】1、在酸性土壤中農作物不能健康成長怎么辦?2、工廠排放酸性或堿性廢水污染環境怎么辦?3、人的胃液里含有適量鹽酸,可以幫助消化,如果胃酸過多,怎么辦?4、夏天被蚊蟲叮咬之后,它們分泌的蟻酸會引起皮膚痛癢,有什么辦法能消除痛癢?當堂檢測1.下列物質屬于鹽的是( )A CuO B Cu(OH)2 C CuSO4 D HCl2. 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HCl+Cu(OH)2==HCl+Fe(OH)3==H2SO4+NaOH==H2SO4+Cu(OH)2==3.下列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A Zn +2HCl == ZnCl2 + H2B CuO + 2HCl == CuCl2 + H2OC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D AgNO3 + HCl == AgCl + HNO34、下列各組物質通常借助指示劑才能證明是否反應的是( )A、氫氧化銅和稀鹽酸B、石灰石和稀鹽酸C、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D、燒堿和稀硫酸學完本課你有什么收獲?1、中和反應的定義。2、中和反應的實質。3、中和反應的具體應用。對重點內容小結,突出重點、關鍵點。布置作業1、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實例能證明酸堿中和反應。2、預習《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 板書設計:課題2、《酸和堿的中和反應》一、中和反應1、定義: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2、實質:H++OH-==H2O3、應用:a:農業b:工業c: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