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 5.1 質量守恒定律 第一課時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 5.1 質量守恒定律 第一課時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師 學校 課題 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第一課時)
一、教材說明1、教材分析質量守恒定律是一個重要的化學規律,從本單元起,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將從質向量方面展開。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認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認識,這也為這單元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基礎,本課時不僅是本單元重點,也是整個初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2、教材處理本課題處理成兩課時,第一課時是教材P92-95頁質量守恒定律,第二課時是P96-98化學方程式
二、學情分析知識儲備分析:學生已了解化學符號、化學式、分子、原子及化學變化實質,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能力狀況分析:掌握簡單化學實驗技能,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還屬啟蒙階段
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都沒有增減。2.過程與方法通過具體的探究活動,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從微觀角度解釋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實驗的探究、觀察與操作,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四、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通過探究實驗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及及定律的運用。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五、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實驗:紅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鎂燃燒前后質量探究的有關裝置藥品等;學生實驗活動:探究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測定;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反應前后質量測定的有關裝置藥品等;
六、教法、學法1、教法教師利用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現象,得出結論。2、學法通過學生實驗活動,學生自主探究,總結規律,拓展延伸。
七、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舊課鏈接:“化學反應的本質特征是?”積極思考,鞏固舊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欲望(一)提出問題:化學反應時,反應物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有什么關系?產生猜想,出現不同的想法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來進行研究(二)猜想反應物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可能是什么關系?分組討論,交流得出如下的合理猜想:①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②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③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了解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三)實驗探究制定方案探究化學反應時,反應物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有什么關系,應當對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進行稱量思考稱量所需儀器及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和科學品質方案一(演示實驗)1、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分析2、指導實驗適時指導學生完成實驗3、收集數據4、歸納小結 觀察,思考、分析方案二(學生實驗)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動手實驗,分工、合作觀察實驗現象進行討論、歸納、完成探究活動報告,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試著總結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四)實驗結論歸納小結,無數個實驗證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結合已完成實驗探究方案一、二體會結論內容初步記住屏幕顯示:質量守恒定律內容;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涵;一切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體會、記憶定律內容記憶定律(五)探究活動拓展引導學生分析收集證據教師演示實驗(p94)鎂條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學生實驗(課本P94)實驗5-1觀察實驗現象進行討論、歸納、完成探究活動報告,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試著分析表面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討論觀察實驗現象再次設疑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加強對定律的理解[問題討論]將反應后生成的氧化鎂和石棉網再稱量,與反應前比較結果將怎樣?引導學生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再實驗驗證歸納小結討論2[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一定等于化學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呢[演示]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的分子”的動畫課件。[小結](投影)原子的種類不變 反應前后各物質原子的數目不變 的質量總和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討論、分析進行討論、歸納、完成表格學生討論出現思維困惑,產生新的學習期待觀看動畫演示,思考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記憶“三個不變”使學生對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觀的理解鞏固知識,運用定律解釋實驗現象加強對定律的理解通過形象的分析,使學生的思維由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對本質深入思考,學會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原因加強對定律的理解(六)歸納總結歸納,小結1、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3、本課題涉及有關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進一步體會鞏固本節所學知識內容。進一步體會鞏固本節所學知識內容。
八、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一、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二、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原子種類化學反應前后 原子數目 沒有改變 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原子質量
九、評測練習1、課前預習【活動準備】 閱讀課文P92-93,了解實驗所用的藥品的性質,復習有關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實驗的原理托盤天平的使用:(1)稱量前先把游碼放在標尺的 處 ;檢查天平是否 ; 如果天平未達到平衡,應 ;(2)稱量時把稱量物放在 盤,砝碼放在 盤。砝碼用 夾取,先加質量 (填“大”或“小”),再加質量 (填“大”或“小”)的砝碼,最后移動 ,直到天平平衡。記錄所加砝碼和游碼的質量。(3)稱量完畢后,應把砝碼 ,把游碼 。2、課堂練習1)、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22 g ,則有____g 的氧氣參加反應。2)、參加化學反應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因為( )A、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沒有變化 B、反應前后構成物質的粒子沒有變化C、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變化 D、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變化3)、有人說:“蠟燭燃燒后質量變小,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3、課后拓展1. 完成探究活動實驗報告2.課本P95討論3.課本P98習題第3、4題4.閱讀課本P95資料
十、課件設計(見附件)
十一、教學反思在本節課探究活動環節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反思一: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分析問題,讓學生自己層層深入,發現本質。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的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用對比法,讓學生對比分析反應前后,在這整個裝置中,不變的物質有什么?學生通過實驗前后物質種類進行對比,找出實驗儀器及空氣中氮氣、稀有氣體等這些物質質量不變,發現物質總質量相等實質是參加反應的紅磷與氧氣的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質量相等。再用反應前后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為何不變。反思二:引導學生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問題,發現實質。為何化學實驗反應前后質量總相等,以水的電解為實例,用兩個水分子作為模型演示變化的微觀過程,引導學生分析有新的分子產生時原子種類有沒有變,原子個數呢?進而得出結論。反思三:如何用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分析問題利用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實驗前,稱量鎂條與石棉網的質量,然后引燃鎂條,發生化學反應后,讓學生猜猜石棉網與氧化鎂的質量會與反應前稱量的質量是否相等?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通過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反應后氧化鎂和石棉網的質量會比反應前的鎂與氧氣的質量大,多的那部分質量是參與反應的氧氣質量,當得出結論后,在把物質又放回天平稱量,卻變輕了,跟我們的理論不一樣?這又是為什么?再次引導學生分析,回憶實驗現象,有部分白煙擴散。學生整個過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都能用所學知識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這節課的一大收獲。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金县| 瑞昌市| 长沙市| 札达县| 江源县| 莱西市| 汝南县| 建瓯市| 定陶县| 西乌珠穆沁旗| 洛阳市| 乌拉特前旗| 茌平县| 乐安县| 长武县| 沾化县| 山西省| 南岸区| 峨眉山市| 新河县| 黎川县| 弋阳县| 灌云县| 中超| 平安县| 古丈县| 吉林省| 永寿县| 崇义县| 峡江县| 运城市| 远安县| 长阳| 桑日县| 晋城| 乌海市| 鱼台县| 龙陵县| 加查县| 汉源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