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2、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描述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現象,得出較為科學的實驗結論。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2、通過實驗,讓學生體驗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培養和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拓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體會到“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重、難點重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難點:對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原理和實驗的探究。教學流程課下播放微課---學生上交自主學習任務單---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與水反應---回顧二氧化碳的檢驗---交流討論---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教學過程展示:學生提出的問題。(1)如何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大于空氣。(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嗎?(3)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嗎?實驗探究一:如何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小組匯報.教師演示:向盛有一高一低的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提問:1、為什么下層的蠟燭先熄滅呢?2、為什么蠟燭會熄滅呢?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實驗探究二: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學生實驗:向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注入50mL的水,立即擰緊瓶蓋,振蕩提問:軟塑料瓶為什么變癟了呢?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強調:在描述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時只能用“能”溶于水或“可”溶于水,一定要注意化學用語使用的準確性。小結:你能總結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嗎?實驗探究三: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嗎?演示實驗:取探究二軟塑料瓶中液體約2mL于試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蕩。提問: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一定能說明兩者發生反應了嗎?質疑:可能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呢?假設:(1)水;(2)二氧化碳;(3)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物質視頻播放:紫色的小花變紅的實驗過渡: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但是現在的化學實驗逐步向微型實驗演變,所謂的微型實驗就是用盡可能少的化學試劑獲得盡可能多的化學信息,大大降低了試劑的用量,節約了經費,保護了環境,同學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微型實驗來驗證以上的結論呢?小組討論交流,設計實驗方案提示:利用Y型導管和紫色石蕊試紙方案:將Y型導管平放,分別在兩支管中放一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和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通入二氧化碳,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分組實驗強調:反應速率較快,注意慢推注射器的活塞,控制反應速率知識回顧:如何檢驗二氧化碳呢?拓展延伸:因為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二氧化碳常用于滅火,那么二氧化碳能滅所有的火嗎?演示: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實驗學以致用:(1)有一首贊美某種氣體的詩,其中的幾句是:“她營造了云霧繚繞的仙景;她驅散了炎炎的暑氣;她奮不顧身撲向烈火;她帶給大地勃勃生機……。”這首詩所贊美的氣體是(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氮氣 D、甲烷(2)用化學方程式解釋下列現象。①、小穎同學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時,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很快變紅色,原因是__________;課后清洗儀器時,小穎發現變紅的石蕊又變為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②、小穎還發現盛放石灰水的試劑瓶內壁有一層白膜,形成這層白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她用少量的稀鹽酸將它清洗干凈,原因是__________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教學反思:本節課采用的是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觀看微課《二氧化碳的功與過》 ,在微課中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一些物理性質,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二氧化碳造成的環境問題,然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解決學生提出的三個主要的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就這三個問題提出猜想,之后小組交流設計實驗并親自動手實驗,從而得出實驗結論,體現了新課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本節課的亮點在于通過微型實驗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與水發生反應,增強了學生節約藥品、保護環境的意識并且打破了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使學生能夠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徑思考問題,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最后通過演示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實驗使整個課堂達到了高潮,并讓學生明白了二氧化碳不能滅所有的火,而應該根據不同物質的性質來選擇滅火的方法,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了化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的理念,體會到了實驗探究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