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教學方案教學目標說出生物圈與人的關系;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關注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教學難點】1. 認同保護生物圈要從自身做起,如認同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等;2. 提高設計科學探究方案的能力。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隨著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強,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生態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生物圈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當人類的破壞性活動超出了生物圈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現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在日益加劇,保護生物圈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引出本課,展示學習目標。二、講授新課(一) 關注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教師】自主學習:讀119頁第一段完成下面表格:社會形態 人類與生物圈的關系原始社會 農業社會 近現代社會 【學生】自學,完成表格的填寫。【老師】巡視指導。課件展示:原始社會人類捕獵場景,農業社會人類耕種,工業社會中毀林、開礦等場景。【教師】環境污染關系到每個人的身心健康,保護環境應該從自身做起。【學生】根據自己的真實想法、行為、習慣或愿望填寫自我環境意識調查表,根據公式算出分數,評價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等級依據 有較強環保意識 (大于45分) 有一定的環保意識(30~45) 缺乏環保意識 (小于30分)人數 占全班比例 小組討論:如何關心和保護環境?小組交流,全班展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不浪費紙張,節約用電,不隨地吐痰,不采摘花草,低碳出行等。(二)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圈【學生】自主學習:閱讀121-123頁,在書中標記以下問題:1.垃圾分類的原因;2.生活垃圾的分類方法有哪三種?3.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別指的是哪些生活垃圾?【老師】巡視指導。合作探究: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必要性。探究目的:說出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必要性,提高環境保護意識。1.提出問題:垃圾分類處理有沒有必要?2.做出假設:垃圾分類處理可以保護環境,很有必要。3.實驗:(1)制定計劃:①分別將50粒顆粒飽滿的小麥種子放入2個相同大小的培養皿中,標注為1號和2號培養皿;②每天分別在2個培養皿中灑上等量的清水和電池浸出液;③連續7天觀察記錄小麥種子的萌發情況,記錄下來。(2)實施計劃:按上述計劃實施,記錄實驗現象。4.得出結論:垃圾分類處理有必要。5.表達交流:交流實驗過程和結論。合作討論:1.關于垃圾分類我們每個人應該怎么做?2.國家對于生活垃圾分類采取了什么措施?小組交流,老師指導,全班展示。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問世。2011年,聯合國環境署確定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森林:大自然為您效勞”。2011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結束語: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不要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生命是寶藏,生命是黃金,地球上有了綠樹鮮花的搖曳,有了鳥的歌聲。獸的吼聲,才有了生機,生物圈中各種生命都是息息相關的,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傷害到人類自身。”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為保護環境添磚加瓦!三、隨堂練習建議使用:【同步測試】《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doc。四、小結【教師】課堂小結,多媒體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