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的神經調節》第1課時)教學方案教學目標描述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說明人體各部分的協調動作主要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來實現。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神經系統各組成部分的功能。【教學難點】神經系統各組成部分的功能。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PPT展示:“抓手”游戲規則,對游戲進行口令和監控,適當引入激勵。【學生】同學間配合進行游戲。【教師】你知道在我們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是什么支配著我們作出這些反應的嗎?那便是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功能如何呢?進入新課的學習:神經系統的組成。新課講授(一)神經系統的組成【教師】提出問題:神經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學生】思考、討論。【教師】知識講授:(建議使用資源:【知識解析】神經系統的組成。)【教師】使用資源:【知識探究】神經系統的組成。【學生】參與互動,鞏固新知。(二)神經系統的功能【教師】學習了神經系統的結構,那它功能如何呢?結合生活化的例子學習腦和脊髓的功能。【學生】思考。【教師】用一副戴安全帽和發生爆炸抱頭保護頭的圖引發同學對腦的關注。提供“腦瘤引發失明”、“腦中風,導致癱瘓”的案例給同學們分析,小組討論。案例1 案例2發病原因 中風 腫瘤發病部位及癥狀 大腦的局部血液供應受到影響,一側肢體不能活動,半身不遂。(四肢均無損傷) 腦顱內長有腫瘤,壓迫大腦,失明疑惑 大腦受傷與我肢體運動何干? 腦長瘤與我眼睛何干?推測 大腦有特殊區域控制肢體運動 大腦有特殊區域形成視覺【學生】小組間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點評學生的案例分析。【教師】使用資源:【生物世界】大腦發育。【學生】觀看視頻。【教師】結合模型、提供飲酒、植物人圖片和相關資料,講解腦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教師】提供“脊髓損傷”的案例給同學們分析,小組討論。案例3發病原因 脊髓損傷發病部位及癥狀 腰部脊髓嚴重受傷,截癱(下肢喪失運動功能,大小便失禁)疑惑 脊髓與運動和大小便有什么關系?推測 脊髓聯通大腦【學生】小組間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點評學生的案例分析。(建議使用資源:【教學實驗】脊髓的結構。)【學生】邊聽講邊思考。(三)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教師】腦神經和脊神經都能傳導興奮,那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什么?【學生】回答神經元。【教師】講述: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聯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知識,神經系統也不例外,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也是由細胞構成。【學生】回顧舊識。【教師】PPT展示常見的上皮細胞、紅細胞、脂肪細胞等細胞與神經細胞進行對比。提問:神經元的結構特點有什么意義?【學生】思考后回答問題。【教師】歸納總結:神經元具有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的功能。提問:興奮在神經元上的傳導方向是?【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短突起末梢——細胞體——長突起——神經末梢——下一個神經元(樹突) (軸突)【教師】人體血管數量大、分布廣,像城市的道路一樣,縱橫交錯,成年人全部血管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1萬公里,可繞地球兩周半。這些縱橫交錯的運輸路線,任何一處出現故障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教師】小結:三、隨堂練習建議使用:【同步測試】《人體的神經調節》(第1課時).doc。四、小結【教師】課堂小結,多媒體課件展示。1人體的神經調節 第2課時教學目標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以膝跳反射實驗為例說出什么是反射。描述反射弧的結構。舉例說出反射包括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教學難點】測定反應速度的探究活動。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出示人被尖銳物體所扎的圖片,提出問題:如果手指偶然被某個尖銳的物體扎了一下,或者不小心被燙了一下,你是先感覺疼還是先把手縮回來?為什么會這樣呢?進入新課的學習: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講授新課反射的概念【教師】提問:如果手指偶然被某個尖銳的物體扎了一下,或者不小心被燙了一下,你是先感覺疼還是先把手縮回來?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思考。【教師】講授:是先縮手后感覺疼痛。完成縮手反射的路徑比感受到疼的反射短:縮手發射是屈肌反射,中樞在脊髓;而疼痛是感覺,中樞在大腦。【教師】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面我們來體驗一個典型的反射活動——膝跳反射。PPT展示:膝跳反射的實驗步驟。教師通過在臺上展示的同學,強調做之前的注意事項:1.自然放松;2.找準叩擊部位:膝蓋下面的韌帶。討論:1.叩擊韌帶時,小腿有什么反應?想一想,這種反應是生來就有的,還是生活中逐漸獲得的?(叩擊韌帶時,小腿以膝蓋為軸,突然地跳起來──迅速前伸。這種反射很小的孩子就有,是生來就有的。)2.膝跳反射受大腦的控制嗎?為什么?(膝跳反射來不及思考,有關的神經中樞在脊髓內,所以不受大腦的控制。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時,脊髓中通向大腦的神經會將這一神經沖動傳往大腦,使人感覺到膝蓋被叩擊了。)意義:醫生常用膝跳反射檢測人體神經系統對刺激發生反應的狀況。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PPT展示:手遇到燙東西會縮回,物體在眼球前突然出現時會眨眼等。想一想:這些都是什么系統發生的反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這些反應有規律嗎?(建議使用資源:【教學實驗】膝跳反射。)【教師】總結反射定義: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教師】提供探究活動方案:測定反應速度。[提出問題]人的反應速度有多快?[方法步驟]2~3人一組。甲手握一把尺子上刻度大的一端。乙將手的拇指和食指對準這把尺子刻度為0的一端,眼睛看著甲的手指。當甲松開手,乙就盡快用拇指和食指夾住這把尺子,這樣刻度值就可以反應出你的反應速度了。[思考]1.測定一個人在一種狀態下的反應速度,有沒有必要重復測幾次?如果比較不同人的反應速度,重復的次數要一樣多嗎?2.抓住尺子時,手與尺接觸的部分大約1厘米,應該怎樣讀取尺子上的刻度值?每次測量時,讀取數值的方法應當一樣嗎?3.請設計一個表格記錄實驗數據。(建議使用資源:【教學實驗】測定反應速度。)【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分析以下實例哪些是反射,哪些不是反射,并說明理由。【學生】思考與討論。【教師】為什么有的反射可以不受大腦的控制呢?要弄清這個問題,需要研究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二)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教師】反射活動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教師】讓我們再回過頭來想想我們剛親身經歷過的這兩個反射活動:膝跳反射和接直尺。這兩個反射活動分別需要身體的哪些部位參與,以及各個部位在完成反射活動中具有什么功能呢?【學生】小組間交流討論。【教師】提出問題:1.你認為在接直尺中,和膝跳反射的韌帶具類似功能的結構是?她們的功能可以概括為?2.這兩個活動中參與的神經系統的中樞部位分別是?3.表格中的⑤應該填什么?它們的功能概括為?【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PPT呈現答案。【教師】通過這個完善的表格,請同學們分析,這兩個不同的反射活動具有共同點是什么?【學生】進行表格分析,交流討論。【教師】總結:都具有感受刺激部位、神經中樞、作出反應的部位【教師】不同的反射感受刺激的部位不一樣,所以我們命了一個統一的名稱叫“感受器”,作出反應的部位叫“效應器”,感受器感受到的刺激必須要通過神經系統的中樞部位才能在效應器形成反應。而且感受器感受刺激產生的神經沖動,要通過“傳入神經”才能到達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又要將神經沖動通過“傳出神經”才能到達效應器,最終引起反應。我們把這五個部分形成的完整傳遞路線,叫反射弧。膝跳反射和接直尺都是具有這樣的反射弧結構,才能完成反射活動。任何一個反射活動都具有一個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反射弧是反射的結構基礎。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教師】提問:1.這個縮手反射是如何發生的?(結合反射弧的五部分以及對應的身體部位進行回答)2.這個過程中,是先縮手還是先產生痛覺?【教師】引出反射的意義,保護機體,適應環境。(三)反射的類型【教師】通過這幾個反射活動的分析,雖然它們都具有統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但它們之間也存在差異,比如說它們的神經中樞部位,也就將反射活動分成了兩大類,像膝跳反射、縮手反射這樣生來就有,大腦來不及思考就作出反應的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而像接直尺這種后天訓練而成的,需要大腦參與的屬于條件反射。PPT展示:幾個反射實例,判斷它們哪些是條件反射,哪些是復非條件反射?【教師】特別指出,在條件反射中,由語言或文字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反射,因為只有人類才能理解文字和語言。條件反射可以通過后天不斷訓練,強化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反應能力。【教師】學習知識就是一個條件反射,所以需要我們不斷的訓練鞏固,才能提高反應能力。三、隨堂練習建議使用:【同步測試】第1節 人體的神經調節 第2課時.doc。四、小結【教師】課堂小結,多媒體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二節 人體的神經調節(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二節 人體的神經調節(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