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教學設計模式介紹探究式教學是以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學生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以自我獲取,自我求證的方式深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認知目標涉及與學科相關知識、概念、原理與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標注重科學素養與道德品質的培養。教材分析《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屬教材新增的內容,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了解生物有別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學習方法上,從宏觀到微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并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于后續探究活動的進行。初一學生對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生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過程與方法】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學難點】1.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2.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教學準備學生:準備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筆(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教師: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并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教學過程【教師】打開PPT課件,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學生】翻閱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并做好上課。【教師】試探“上一節課的知識,同學們還記得嗎?”【學生】回答“記得。”【教師】“那我們通過一些練習來檢測一下。”點開課件復習習題,讓學生舉手回答。提出要求“請一個同學來點評一下這些答案。”【學生】到講臺,給予回答問題的同學一定的評價和分享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設計意圖】培養復習的好習慣,提高進入課堂學習的注意力, 幫助鞏固基礎知識,加強對新知識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特別是了解“觀察”這一科學方法在科學方法中的重要性。【教師】課件展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展示不同類群的生物圖片;安排學生閱讀相應的課文。提問“我們對生物的知識來自哪里?”【設計意圖】給學生點明學習中要掌握的要點,指明方向,有助于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學生】相互討論,求證。回答“我們通過觀察。”“問別人。”“看書。”【教師】點評,肯定學生的答案,并給予鼓勵。歸納知識獲得的渠道:1.觀察 2.調查 3.查閱,收集資料 4.生物實驗。【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舉例,分析出什么是調查,再以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為實例,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書上對比,總結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學生】學生根據經驗舉例,分析什么是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調查我們身邊生物的方案,最后通過對比總結、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教師】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學生】根據學生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設計意圖】明確什么是調查及調查的一般方法(通過實例)。【教師】安排進行校園生物調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并注意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學生】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設計意圖】把握調查方法的準確運用。【教師】進行社區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教師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導學生對生物資源的愛護。【學生】注意安全,愛護生物資源,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區管理員請教。【設計意圖】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寓學生的情感教育于實踐之中【教師】進行校園生物種類調查。注意引導學生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學生】注意愛護校園生物,有問題向老師或園丁請教。【教師】教師巡回觀察,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學生】各組同學共同整理,歸類,書寫調查報告。【設計意圖】要求學生對材料的整理要規范。【教師】教師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導,幫助的作用。【學生】查報告交流會。各組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并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并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教師】分享、展示不同記錄的調查表。提醒調查報告的正確表達和完整書寫。【學生】調查報告展示會。各組將調查報告以板報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學互相觀察,并從中吸取經驗。 【教師】列知識點,PPT展示,小結本節課堂重點知識,協助學生理解,梳理清晰。【學生】閱讀PPT知識點,在課文中作重要標識,做補充筆記。【教師】點開PPT的鞏固練習,要求學生思考再作答。【學生】認真思考,熱烈討論,準確作答。【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解析【設計意圖】保證對知識點第一時間的正確掌握,盡量不留知識死角。【教師】布置本堂課的課外作業:周末對居住點最近的公園進行生物調查。【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練習調查報告的書寫,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 從而加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板書設計第二節 調查周圍環境的生物一、調查的一般步驟:1.確定調查目的和范圍。2.分組3.準備調查材料。4.確定調查路線。5.作好調查記錄6.整理分析二、注意事項:調查中應注意安全第一,發揚互相幫助的作風。并注意愛護生物資源。三、對調查到的生物進行分類教學反思《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屬教材新增內容,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了解生物有別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學習方法上,從宏觀到微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出課堂,走進自然,親自去觀察、去聽、去聞、去觸摸,使他們學到真正的生物知識,激發他們愛惜生命,愛護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感,樹立環保意識,同時,教師要對各個小組進行指導,因為各個小組在進行調查時經常只調查到植物,很少調查到動物,尤其是一些微小或者飛過的生物容易被忽視。同時,在制作課件時,有的學生還不會做,可降低要求,關鍵是做出重點要展示的內容。優點有:采用活動式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師生互動良好,溝通順暢;各環節過渡自然;課件操作簡單,實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及時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之處有:由于條件和能力有限,學生沒有進行詳細的調查,但是基本掌握了調查的方法。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