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學習目標】認識燃燒燃燒發生的條件。知道滅火的原理和方法。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實驗和觀察能力、分析歸納以及合作交流和創新能力。【重點難點】重點: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難點:由燃燒的條件推理得出滅火的原理和方法。【預習指導】燃燒的定義及條件;紅、白磷燃燒條件實驗探究中現象及其結論,完成P129討論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完成P129討論題。【新課導入】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教學新課】一、燃燒的條件展示燃燒的應用:古人用火烤熟食物、冶煉金屬、篝火晚會、火箭發射等等。問題一:下列物質都能燃燒嗎?玻璃、木材、泥土、固體酒精、蠟燭、煤、石頭、紙張、水問題二:是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燒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猜想與假設】1.可能需要氧氣(或空氣) 2. 可能需要點燃或達到一定的溫度展示通常情況下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及其定義物質 著火點(℃)白磷 40紅磷 240木材 250~330木炭 320~370無煙煤 700~750【進行實驗】教師實驗演示:實驗7-1 探究紅、白磷燃燒的條件在500 mL的燒杯中注入400 mL熱水,并放入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個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象。課本P129裝置 改進后的裝置實驗改進: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1.將裝有白磷的兩支試管分別放入冷水、熱水中,觀察。 冷水中白磷不燃燒,熱水中白磷燃燒 可燃物燃燒溫度需要到達著火點2.將裝有白磷、紅磷的兩支試管一同放入裝有熱水的燒杯中,且往熱水中投入等量白磷,觀察。 試管中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 熱水中白磷不燃燒 紅磷著火點比白磷高,且熱水溫度達不到紅磷的著火點; 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或空氣)接觸。3.向熱水中白磷通入氧氣(或空氣),觀察。 白磷燃燒 進一步得到燃燒需要有氧氣(或空氣)。思考與交流:P1291.上述實驗中的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2.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3.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或空氣)后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實驗小結:1.燃燒的定義:通常情況下,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2.燃燒需要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③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火三角關系(缺一不可)思考:你能分析“燒不壞的手帕”的原因了嗎?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展示燃燒的危害:圖片學生活動二:滅火方法大比拼看誰滅蠟燭的“鬼”點子多實驗用品:蠟燭、火柴、剪刀、坩堝鉗、燒杯、濕抹布、水、碳酸鈉、鹽酸。提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大量二氧化碳結論:熄滅蠟燭原理即破壞燃燒條件(任意一個均可)三、本節收獲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對照:燃燒的條件 滅火的原理1、可燃物 隔離可燃物2、與氧氣充分接觸 隔絕氧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 降溫到該物質的著火點以下。(缺一不可) (破壞任意一個即可)【當堂練習】1.由燃燒的條件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外界條件足夠,所有物質都能燃燒B.燃燒一定會引起爆炸C.水能滅火主要是因為水蒸發吸熱,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D.用玻璃杯罩住點燃的蠟燭,火焰熄滅是因為隔絕了空氣2.春暖花開的季節,小明一家人到郊外野炊。(1)生火時,小明用枯草引燃木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燒烤時,小明將燃著的木柴架空,燃燒會更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野炊結束后,小明用土蓋滅余火,其滅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鏈接:(2014海南)某老師在《燃燒的條件》教學中,改進了教材中的實驗,如下圖所示,在銅片上罩上了儀器a,請回答:(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2)罩上儀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對照①和②,能夠獲得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4)課后,小明查閱《化學實驗手冊》獲知:切割白磷時,應在水下進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后作業布置】課本135頁:練習與應用1、2、3、4成語中的化學:請用“燃燒和滅火”的化學知識解釋下列問題?“釜底抽薪”“杯水車薪”“鉆木取火”“煽風點火”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