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課本《中外歷史綱要》上十上.第15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知識脈絡、同步訓練知識脈絡第15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1.農業的發展(1)高產糧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廣種植,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總產量。(2)江南等地區農業的多種經營日益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2.手工業的進步(1)手工業各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2)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①產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中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②表現:開設工廠,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③發展:這類情況在清朝繼續有所發展。3.商品經濟繁榮(1)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促進了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也有利于商業資本的集聚。(2)商幫出現,如徽商和晉商。(3)工商業市鎮興起,成為地區貿易網絡的核心。4.經濟局限表現(1)就全社會來說,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還占據壓倒優勢。(2)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也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二、思想領域的變化1.陸王心學的產生(1)背景:程朱理學獲得官方尊崇后,逐漸失去活力。(2)核心:王守仁在南宋陸九淵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形成陸王心學。(3)評價①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以自己內心為準則,又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②陸王心學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傾向。2.李贄的反傳統思想(1)內容: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2)影響: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動。3.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1)背景:明末清初社會的劇烈動蕩。(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①黃宗羲: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稱專制帝王為“天下之大害”;反對重農抑商觀念,提出“工商皆本”。②顧炎武、王夫之:對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進行了批判;顧炎武還認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后人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4.西學東漸:一些歐洲天主教傳教士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三、文學藝術1.小說繁榮(1)背景①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②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場腐朽③印刷術的進步,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2)成就①元末明初,施耐庵、羅貫中各自創作的《水滸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說,開創了章回體的寫作體裁。②明朝中期吳承恩的《西游記》和清朝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別是神話小說和諷刺小說的杰作。③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是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也是享譽世界的名著。2.戲曲(1)傳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湯顯祖、清朝孔尚任等。(2)昆曲:舞臺演出方面,從江蘇昆山一帶發源的昆曲長期流行。(3)京劇:清朝道光年間,以徽班為基礎,融合徽、漢二調,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戲的藝術成分,形成了京劇,并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四、科技1.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等在各自領域對傳統科技進行了總結。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3.清朝前期,傳教士運用歐洲測繪技術,幫助清廷繪制了較為精確的全國地圖。同步訓練第15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一、單選題1.顧炎武認為:“王(陽明)學末流,背離孔門為學宗旨,不習六藝,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而專心于內,實乃內釋外儒之學,已非儒學之正宗。”材料表明顧炎武( )A.主張廢除傳統儒家思想B.意識到陽明心學遇到危機C.批判程朱理學的佛學化D.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張2.明清小說中出現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仁”、諸葛亮的“忠”和關羽的“義”,《水滸傳》中武松等人的“忠”“義”。此類小說( )A.缺乏反封建禮教的精神B.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C.折射了當時社會價值觀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傳播3.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調而著稱的湖北藝人王洪貴和李六等人進京,加入了徽班,與徽班演員同臺演出,形成了“徽漢合流”的局面,在此基礎上京劇產生。這主要說明了( )A.京劇是多劇種融合的產物B.京劇是我國的“國劇”C.京劇形成得益于政府支持D.京劇成熟于道光年間4.科技發展水平是一個時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下列各項科技成就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李時珍寫出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 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③平民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④祖沖之第一次把圓周率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數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5.下列農作物在我國出現最晚的是( )A.玉米 B.粟 C.水稻 D.棉花6.有學者認為:清軍入關后,新的專制主義集權重新建立,它打破了正在起步的中國近代化進程,使中國重新回到傳統統治體系中,失去了蛻變的機會。其中“正在起步的中國近代化”指( )A.黃宗羲對君主專制的抨擊B.鄭和船隊開啟世界遠航之旅C.歐洲近代科學知識的傳入D.經濟領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7.清《景德鎮陶錄》載:“景德……業制陶器……四方遠近,挾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趨之若鶩。……景德鎮屬浮梁之興西鄉……,以致陶之業、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幾皆半于浮。”材料表明當時景德鎮( )A.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B.制瓷業開始興起C.全員參與瓷器生產 D.開始形成商業市鎮8.“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這首詩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C.王陽明的“心學” D.王夫之的唯物思想9.李贄稱贊漢朝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善擇佳偶”,自由戀愛,贊揚寡婦再嫁;稱贊武則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贊頌商鞅、吳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會揭竿起義的農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贄( )A.反對男尊女卑觀念 B.反傳統的異端思想C.破除對孔子的迷信 D.揭露道學家的虛偽10.明末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但當時士大夫不屑一顧,后來乾隆帝時編《四庫全書》不予收錄,民間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受到學術界的贊頌,很快銷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A.二人生活的時代不同B.二人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C.二人科技成果的價值不同D.二人的個人影響力不同11.下表為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寧某地土地占有情況統計表。土地規模 戶數 所占土地比例1畝以下 69 2.4%1~10畝 122 43.6%10~20畝 36 41.4%20畝以上 6 12.6%合計 233 100%據此可知,當時該地區( )A.自耕農經濟盛行 B.農業生產效率提高C.租佃關系普遍化 D.土地兼并現象嚴重12.明朝中期以后,隨著白銀貨幣化、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追逐白銀的風氣漸熾。傳統的倫理綱常、禮法秩序受到猛烈沖擊,這種背景下王陽明開創心學。曾國藩贊其:“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以下對于陽明心學的敘述,正確的是( )A.為市民和工商業者積極代言B.實現了價值中心的內向轉移C.與程朱理學存在本質區別D.開“經世致用”的風氣之先13.《紅樓夢》中寫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愛看適趣閑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B.傳統的儒家思想受到沖擊C.明清時期民主進步思潮產生D.封建文化專制進一步強化14.昆曲在明朝萬歷年間被視為“官腔”,到清代被譽為“雅樂”“盛世元音”,宮廷重要活動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區“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習必請昆班,以示府城中廟會之高雅”。這些史實表明,昆曲在明清時期的流行是因為( )A.陸王心學廣泛傳播B.吸收了京劇的戲曲元素C.社會等級觀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5.研讀下表(據英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中國:發明和發現的國度》一書中的相關數據),對其解讀正確的是( )年代 科技發明 中國 世界其他國家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①中國古代科技曾經長期領先世界,為人類文明進程作出了突出貢獻 ②新航路的開辟和世界市場的出現,使中西科技發展趨勢發生了逆轉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沖擊,中國明清科技發展遲緩,最終被西方超越④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造成的社會環境不利于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二、材料分析題16.明清時期商幫的崛起,為中國的歷史畫卷平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古代徽州地處皖南崇山峻嶺之中,沒有成片的耕地,糧食產量普遍較低,糧食供應的矛盾長期存在,人們尋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雖“糧不足”,可物產豐富。萬山叢中盛產竹木、茶葉、陶土。手工業更具特色,紙、筆、墨、硯、漆器聞名全國。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販運土特產品起步發家的。大山擋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這里的水路可稱便捷:“上接閩廣,下接蘇杭”。便捷的水陸,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經商的積極性。——摘自徽商網《徽商歷史》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賈的特色而區別于其他商幫,對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是其寫照。徽商講究商業道德,提倡以誠待人,以信接物,義利兼顧。徽商以勤奮和吃苦耐勞而著稱。徽商賈而好儒,與封建官僚混為一體,或相互依托。徽商以其獨特的生存理念在眾多商幫中異軍突起。——摘自電視片《徽州》解說詞材料三 清代前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也更加繁榮,各地中小市鎮的發展更為突出,清代出現了不少財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號、兩淮的鹽商、廣東的行商和各地的糧商、布商等。……資本主義萌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直到鴉片戰爭之前,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在中國占著主要地位。(1)根據材料一說明徽商誕生的原因。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2)根據材料二,概括徽商的成功經驗。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徽商發展中的障礙。(3)結合三則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商幫興起和發展的影響。答案解析:1.B解析:根據材料“王(陽明)學末流……實乃內釋外儒之學,已非儒學之正宗”可知,顧炎武認為王陽明心學的后繼者背離了儒學的傳統,逐漸與佛學相近,遠離儒學正宗,這表明顧炎武意識到陽明心學遇到危機,故B項正確。A、C、D三項材料均未體現,排除。2.C解析:材料與反封建無關,故A項錯誤;B項是小說興盛的原因,答非所問,故排除;一定時期的文學總是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價值觀,明清小說中出現的大量道德化人物,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仁”“忠”“義”等品質的推崇,故C項正確;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3.A解析:材料主要講的是京劇在“徽漢合流”的基礎上形成,體現了京劇是多個劇種互相融合的產物,故選A項。京劇后來發展為我國的“國劇”,但從材料中無法得出;材料未體現政府支持;京劇成熟于同治、光緒年間。故排除B、C、D三項。4.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李時珍寫出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是在明朝;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是在戰國時期;平民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在北宋;祖沖之把圓周率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數是在南朝。按時間順序排列是②④③①,故選A項。5.A解析:明朝中后期,由于新航路的開辟,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農作物傳入中國;水稻和粟是我國先民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自己培植的;棉花是唐宋時期由印度傳入我國的。故A項正確。6. D解析:A、B、C三項分別發生于思想、外交和科技領域,均不是“中國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排除;根據材料可知,這里“正在起步的中國近代化”指經濟領域的新的生產關系的產生,故選D項。7.A解析:由材料“挾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趨之若鶩”可知,景德鎮出現了許多靠出賣勞動力謀生的人,雇傭關系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故A項正確。景德鎮制瓷業興起于宋代,B項錯誤;C項對材料理解有誤;材料不能體現開始形成商業市鎮,故D項錯誤。8.C解析:詩中“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這句體現了“心外無理”“心是萬物的本原”的哲學觀點,而這正是陸王心學的核心內容,故C項正確。9.B解析:材料反映了提倡自由戀愛、否定男尊女卑、贊頌變革以及肯定農民起義等多層含義,反映了李贄反傳統的叛逆思想。故選B項。10.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明末和近代西方社會對待科學成果的態度截然不同。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中國與西方處于不同的社會階段和社會形態。中國處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而西方正處于資本主義萌芽階段。故選B項。11.A解析:材料信息中1~10畝農戶占43.6%,10~20畝的農戶占41.4%,這說明當地一家一戶的自耕農經濟較盛行,故A項正確。數據信息是土地占有情況,沒有涉及農業生產效率,也不能體現租佃關系,故B、C兩項錯誤;20畝以上農戶占12.6%,說明土地兼并現象相對來說不太嚴重,故D項錯誤。12.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心學強調個人內心的修養與個人內心的作用,把價值標準化于個人內心之中,實現了價值中心的內向轉移,B項正確。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心學創立的背景之一,但是并不能說明王陽明的心學為市民和工商業者積極代言,排除A項;心學與理學一樣都是儒學的發展,故二者沒有本質區別,排除C項;開“經世致用”風氣之先的是顧炎武,排除D項。13.A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市井俗人愛看適趣閑文者特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壯大,對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A項正確。14.D解析:根據材料中“官腔”“雅樂”“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歡迎,故D項正確。昆曲與陸王心學并無聯系,故A項錯誤;京劇產生于清朝道光年間,故B項錯誤;C項材料無法體現。15.B解析:新航路開辟時間是15世紀,中國科技此時仍然領先西方,②錯誤;明清時期中國奉行閉關政策,并未受到西方近代科技的沖擊,③錯誤。①④符合題意,故B項正確。16.材料題(1)原因:徽州耕地少,糧食產量低;自然資源豐富;傳統手工業比較發達;水路交通便利。啟發: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資源和條件,積極尋求出路,知難奮進。(2)經驗:重視文化學習;堅守誠信的商業道德;吃苦耐勞。障礙:政治上,政府的抑商政策,使經商缺乏良好的環境。經濟上,政府的各種稅務攤派,官吏的敲詐勒索使經商缺乏充裕的資金;西方列強的經濟擴張和小農經濟的主體地位,使經商缺乏廣大的市場。思想觀念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觀念制約商業的發展。(3)影響:緩解人地矛盾帶來的貧困;沖擊小農經濟;帶動手工業發展;推動城市和金融業的發展;有利于商業文化的繼承發展等。解析:第(1)問,直接從材料一中提取信息并整合回答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徽商的成功經驗可以根據材料二中信息提取;第二小問,其發展障礙要結合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系等諸多方面綜合回答。第(3)問,從對農業、手工業、城市、金融業、商業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