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鳥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材分析《鳥的生殖和發育》是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七單元第一章的第四節,本節課主要包括兩個內容: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觀察雞卵的結構。本節課是在介紹完植物,昆蟲、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更高一等動物在生殖發育方面的特點,并以學生熟知的雞蛋為代表材料,重點探究雞蛋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學情分析通過以往的學習,學生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了一定的認識。日常生活中對鳥類也比較熟悉,但對鳥卵是如何適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還比較模糊。因此在知識內容的設計與安排上,盡可能貼進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所思考的問題是熟悉的又是新奇的,從而引起學生進一步去探究來尋找答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鳥卵的結構,明確這樣結構適于在陸地上生活2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2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熱愛大自然、珍愛動物的情感重點1 鳥卵的結構和作用2 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教學難點鳥卵適合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教學準備培養皿、放大鏡、解剖剪、鑷子、雞蛋,溫熱水,鳥類生殖與發育的影像資料教學方法觀察、實驗、討論、多媒體教學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 新課導入 播放杜鵑繁殖后代的視頻,看令人吃驚的鳥類世界,繁殖是動物的本能。這個短片中呈現了杜鵑繁殖的哪個階段?…… 產卵,鳥卵到底有什么樣子的,竟然能孵化出小生命? 導入新課 看著令人匪夷所思的視頻,吃驚于杜鵑的聰慧,杜鵑的無底線,帶著褒貶不一的評價進入學習《鳥類的生殖發育》課堂中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鳥卵的結構及功能 卵殼:保護 卵殼膜:保護 卵白:提供營養和水分 卵黃:提供營養 卵黃膜:保護 配盤:胚胎發育的場所 系帶:固定卵黃,減震作用 帶學生一起觀察雞卵內外結構。播放提前錄好的實驗視頻 1握一握:用手緊握住雞蛋,感受雞蛋殼的承受力 2 看一看:把雞蛋放在溫水里,看看是否有氣泡出現,觀察氣孔 3 探一探:內部結構:用鑷子敲雞蛋的鈍端,觀察卵殼、卵殼膜、氣室 4 把雞蛋從開口倒入盤中,看結構 5 想一想:雞卵各結構的功能 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直觀感知,實驗觀察,理解掌握鳥卵的結構及其功能。 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探索結構,對照書,很容易找到各部分結構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理解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原理。總結結構 引出思考: 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區別 總結雞卵結構(由外到內)。 思考: 一個雞蛋就是一個卵細胞嗎? 所有的雞蛋都能孵出小雞嗎? 鞏固學到的知識,加強記憶,融會貫通。矯正易錯知識點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學會看書總結,掌握知識點鳥卵形成過程 鳥卵發育過程 展示鳥卵發育各個時期的圖片,簡單講述過程 討論交流 帶領學生見證生命的奇妙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求偶、筑巢、交配、產卵、孵卵、育雛 當小鳥長大后,就會開始繁殖后代,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交流討論,判斷了解相關內容,這個知識點,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前期儲備,容易得出結論 學生交流討論,判斷是生殖發育的哪個過程,進而得出結論 學生參與度高,興趣濃,提高了學習興趣,拓寬了知識面教師設疑 感情升華 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呢 麻雀在繁殖育雛時,喂養雛鳥的幾乎全是蟲子,昆蟲占總食量的95%。一只灰喜鵲一年內能吃掉1500多條松毛蟲,直接保護了一畝甚至三四畝的松林免遭其害。喜鵲能吃大量害蟲,如金龜(蟲甲)、象(蟲甲)、螻蛄、蝗蟲、天蛾幼蟲、地老虎、蟬和蝽象等,3月份解剖了10個胃,內中81%為農林害蟲,4—6月份所吃害蟲量占總食量的70%以上。 學生討論回答 我們要愛護鳥類…… 愛護鳥類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熱愛大自然、珍愛動物的情感課后作業 1 是不是所有的鳥都有這幾個生殖發育的過程? 2 比較鳥類、昆蟲、兩棲類的生殖發育方式 學生將第四章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進行整合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板書設計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一 鳥卵的結構1 解剖雞卵2 鳥卵的結構(適合陸地生活) (鳥卵結構) 細胞結構:胚盤、卵黃、卵黃膜保護結構:卵殼、卵殼膜、卵白、卵黃膜營養結構:卵白、卵黃呼吸結構:卵殼上的氣孔、氣室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二 鳥的生殖發育過程筑巢 求偶 交配 產卵 孵卵 育雛體內受精 受精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