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溶解度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固體溶解度的定義;(2)知道影響溶解度的因素;(3)知道溶解度曲線。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設計的過程歸納溶解度定義;(2)通過溶解度曲線形成、溶解度曲線圖結構的了解、讀圖、析圖提升獲取圖形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嚴謹、科學的實驗思想;(2)感悟化學與生活生產的緊密聯系。二、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溶解度定義、溶解度曲線;教學難點:溶解度定義的理解。三、教學流程(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引入課題) (活動1:定量比較的實驗方案設計) (提升與小結) (體驗情境) (學習歸納表述;定義理解。) (問題情境1:白糖與食鹽的溶解性強弱?)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設計方案) (幫助學生規范語言,總結歸納) (歸納總結:溶解度的定義) (獲得反饋) (啟發圖像法) (教學活動)(思考實驗方法;找尋確定變量;設計方案交流。)(練習鞏固) (加深理解)(思考問題,提出方法) (問題情景2:溶解度數據中的隱藏信息?)(體驗圖像法,理解溶解度曲線) (引導學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活動2:構圖讀圖析圖)(課堂小結) (體會應用,回顧梳理)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 問題情境1 通過回顧物質溶解性的相關知識,引入問題:如何比較食鹽與蔗糖的溶解性強弱? 回憶物質溶解性的相關知識,體驗情境找尋方法。 由問題情境激發學興趣活動1:設計 實驗方案 引導學生從實驗思想、控制變量等角度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問題; 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設計方案的過程理解溶解性的定量描述。交流小結 根據關鍵詞嘗試歸納固體溶解度的定義: 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該溫度時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符號:S,單位:g/100g水) 學生交流與評價,嘗試歸納固體溶解度的定義。 提升語言表述、提煉歸納的能力。習題鞏固 與小結 習題方式鞏固溶解度定義中的關鍵點; 小結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 通過習題加深對定義的理解。 反饋學生對定義的理解。問題情境2 給出不同溫度下的KNO3溶解度, 溶解度常用的表示方法? ——數據形成表格 數據中隱藏的信息? ——表格轉化成圖像 思考問題,討論并找尋方法。 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體驗思維方式的轉換活動2:體驗溶解度曲線 讀圖:知道溶解度曲線基本信息,認識不同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析圖:以若干問題引導學生提取信息,并將信息進行加工提煉,從“點”、“交點”、“線”、“面”認識曲線的意義。 對比不同物質的曲線,體驗曲線特點; 學習提取有效信息,嘗試歸納曲線意義。 辯證地認識溶解現象;提升分析圖形、提取信息、歸納小結的能力。提升與總結 根據溶解度曲線思考: 1)如何將溶液從狀態a轉換至狀態b? 2)試設計操作最簡答、結果最準確的的一個實驗途徑: 思考、討論與交流,進一步體會圖像法解決問題的特點。 學以致用,體會溶解度曲線的實際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