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第1課時)教學目標1.概述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明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嘗試通過觀察找出蛔蟲與蚯蚓的區別;4.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5.認同個人飲食衛生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概述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2.觀察蚯蚓的實驗。.【教學難點】舉例說明蛔蟲和蚯蚓適于生活環境的形態結構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生物世界】蛔蟲寄生生活。提問:蛔蟲寄生在人體什么器官內?【學生】觀看視頻,初步認識蛔蟲的外形,知道蛔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教師】提問:蛔蟲為什么能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蛔蟲病又是如何傳染的?【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一)線形動物【教師】課件展示蛔蟲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提問:蛔蟲的身體呈什么形態?雌蟲和雄蟲有什么區別?【學生】觀察圖片,嘗試描述蛔蟲的形態結構特征。【教師】評價、總結:蛔蟲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雌蟲較大,尾端尖直,雄蟲較小,尾部向腹面卷曲。【學生】聽講,認識蛔蟲的形態結構特征。【教師】蛔蟲屬于線形動物,它的體表包裹著角質層。蛔蟲的這一特點對它的寄生生活有什么意義?【學生】結合人的消化系統具有消化功能,推測角質層對蛔蟲的作用。【教師】歸納:角質層具有保護蛔蟲、防止其被小腸中的消化液侵蝕的作用;蛔蟲不僅具有角質層,同時還能分泌消化酶的抑制劑,防止自身被寄主體內的消化酶侵蝕。【學生】聽講,進一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教師】課件展示蛔蟲的結構示意圖和人的消化系統示意圖。提問:蛔蟲的消化管包括哪些器官?與人的消化系統相比,蛔蟲的消化管有何特點?【學生】根據所學,分析、回答。【教師】歸納:蛔蟲的消化管包括口、腸、肛門;腸僅由一層細胞構成。【學生】聽講,認識蛔蟲消化管的結構。【教師】提問:這一特點與蛔蟲攝取的食物有什么關系?【學生】分析、回答。【教師】歸納:蛔蟲攝取人體小腸內經過消化處理過的食糜,其消化系統簡單,是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學生】聽講,強化生物體的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教師】展示蛔蟲的生殖系統示意圖,交配后,雌蟲每天可產卵20萬粒左右,與消化系統相比,蛔蟲的生殖系統有何特點?這一特點對蛔蟲的寄生生活有什么意義?【學生】分析、回答。【教師】歸納:蛔蟲的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紫x大量產卵,能感染更多的人群,提高了自身的生存機會。【學生】聽講。【教師】展示蛔蟲的生活史示意圖,提問:蟲卵是從哪里進入人體的?在日程生活中,預防蛔蟲病應注意什么?【學生】觀察圖片,分析、回答。【教師】歸納:蛔蟲卵是從人的口進入人體的。預防蛔蟲病,應注意不喝不清潔的水,蔬菜、水果要洗凈,飯前便后要洗手,糞便經過處理殺死蛔蟲卵后再做肥料使用。(建議使用知識卡片:【生物世界】蛔蟲病及預防)【學生】聽講或閱讀知識卡片,認識到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教師】在剛才的視頻中,你能找到蛔蟲的運動器官嗎?蛔蟲是如何運動的?【學生】分析、回答。【教師】歸納:蛔蟲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地蠕動。【學生】閱讀教材,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蛔蟲的特點。【學生】歸納。【教師】總結:項目 特點 適應環境形態結構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沒有運動器官 適應小腸內的寄生生活,避免受到消化液的侵蝕,只能蠕動生理功能 消化管結構簡單,生殖器官發達 直接消化小腸內的食糜,生殖能力強【學生】聽講,全面認識蛔蟲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教師】課件展示其他線形動物圖片,提問:這些動物與蛔蟲有哪些相同的特點?【學生】觀察圖片,分析、回答。【教師】小結線形動物的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課堂反饋1.與蛔蟲的寄生生活無直接關系的形態結構特點是( A )A.身體呈圓柱形 B.體表有角質層C.生殖器官發達 D.消化管結構簡單2.蛔蟲寄生在人的______里,靠吸食現成的食糜生活。________器官簡單,______器官發達,這是與其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答案:小腸 消化 生殖3.線形動物的身體一般為_______,體表有一層密不透水的__________。大多營______生活,也有些種類營自由生活,如秀麗隱桿線蟲等。答案:圓柱形 角質層 寄生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第2課時)教學目標1.概述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明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嘗試通過觀察找出蛔蟲與蚯蚓的區別;4.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5.認同個人飲食衛生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概述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2.觀察蚯蚓的實驗。.【教學難點】舉例說明蛔蟲和蚯蚓適于生活環境的形態結構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課件展示蚯蚓的圖片,講述:人們常說蚯蚓是“土壤”改良者,是土壤天然的“犁”,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蚯蚓,通過學習,我們就能找到答案。二、講授新課(二)環節動物【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觀察蚯蚓。提問:蚯蚓的外形是細長的,為什么被稱為環節動物?蚯蚓的外形與蛔蟲有什么不同?【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征。【教師】歸納:蚯蚓的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形的體節構成,所以稱為環節動物。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特點。【學生】觀察、描述。【教師】歸納:在蚯蚓身體的前部有一個較粗的、分布不明顯的環帶。【學生】聽講,進一步認識蚯蚓的外形特征。【教師】如何區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背部和腹部,左側和右側?【學生】觀察,進一步認識蚯蚓兩側對稱的體型。【教師】與蛔蟲的運動相比較,蚯蚓身體分節對它的運動有什么意義?用手指來回觸摸蚯蚓,有什么感覺?【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推測。用手觸摸蚯蚓的體表。【教師】歸納:蚯蚓身體分節,運動比較靈活。用手觸摸蚯蚓的體表,有小的突起且有粘液。【學生】聽講,認識蚯蚓身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教師】引導學生將蚯蚓放在糙紙上,觀察它的運動。提醒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應經常用浸水棉球輕擦拭蚯蚓體表,使它的體表保持濕潤。【學生】觀察、描述蚯蚓的運動特點。【教師】歸納:蚯蚓在剛毛和肌肉的配合下運動。蚯蚓運動時,身體前端先向前移動,身體伸長變細,前端錨定后,身體縮短變粗,拉動后端向前,逐漸向前移動。(建議播放視頻:【知識解析】蚯蚓的運動)【學生】聽講或觀看視頻,認識蚯蚓的運動過程和特點。【教師】蚯蚓的運動方式適于在什么環境中生活?【學生】根據經驗推測。【教師】歸納:蚯蚓的運動方式適于穴居爬行生活。進一步提問:蚯蚓無呼吸器官,想一想,蚯蚓體表和粘液有什么功能呢?【學生】分析、回答。【教師】體壁毛細血管里的氣體可與溶于體表粘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學生】聽講,了解蚯蚓體表粘液的功能。【教師】引導學生用表格的形式歸納總結蚯蚓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學生】嘗試進行歸納。【教師】總結蚯蚓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項目 特點 適應環境形態結構 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有剛毛 使運動靈活,適應陸地生活生理功能 體壁可分泌粘液,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可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進行呼吸【學生】聽講,進一步認識蚯蚓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教師】蚯蚓生活在土壤中,那么蚯蚓如何取食?蚯蚓的生活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回答。【教師】總結:蚯蚓在土壤中活動,能疏松土壤;蚯蚓吃進土壤中的有機質,消化后排出的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養分,能夠提高土壤肥力;蚯蚓的身體富含蛋白質,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建議播放視頻:【知識解析】蚯蚓的形態、生理特點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聽講或觀看視頻,認識蚯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師】課件展示其他環節動物圖片,提問:這些動物與蚯蚓有哪些相同的特點?【學生】觀察圖片,分析、回答。【教師】小結環節動物的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餓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課堂反饋1.下列哪一組均屬于環節動物的( C )A.沙蠶、水蛭、蛔蟲 B.水蛭、蛔蟲、蚯蚓C.沙蠶、水蛭、蚯蚓 D.沙蠶、鉤蟲、蚯蚓2.蚯蚓的呼吸靠濕潤的 來完成??諝庵械难鯕鉂B進體壁里的 ,由它帶給身體各細胞為了保證蚯蚓的呼吸作用,課堂實驗中,要經常用 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答案:體壁 毛細血管 浸水的濕棉球3.夏天的雨后,常有一些蚯蚓爬出地面,這是因為 。答案:蚯蚓要爬出地面進行呼吸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二節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第1課時) 參考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二節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第2課時) 參考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