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學目標1.舉例說明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3.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4.關注轉基因技術在醫藥生產上的應用;5.說明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6.做發酵實驗,嘗試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方面的作用;2.日常生產生活中怎樣進行食品保存。【教學難點】1.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2.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是不是所有的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是絕對的有害而無利呢?2.結合你們收集的資料和生活經驗,說一說它們對人類有哪些好處呢?3.對學生的回答做總結,導入新課。任務一:細菌、真菌與食品制作。【問題引導,自主探究】1.展示“發酵實驗”過程、現象,討論并表述出發酵的原理。(建議播放視頻:發酵現象)2.觀察掰開的面包、饅頭中的小孔,討論、思考發酵的原理。3.通過觀察、討論,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發酵食品。總結不同發酵食品的制作原理。4.通過課本實踐制作,了解制作米酒的一般步驟,指導學生回答幾個問題:(1)酒曲在制酒中的作用是什么?糯米在制酒過程起什么作用?(2)制作過程中,為什么要將裝置放在溫暖的地方?(3)制作過程中,為什么要盡量少打開容器?(4)在糯米中間挖個凹坑的目的是什么?(5)怎么樣判斷米酒制作成功?【展示交流,釋疑解惑】1.發酵的原理:2.酵母菌細胞內含有大量的酶,它們可以把淀粉分解為葡萄糖,還可以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產生二氧化碳。制作面包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會在面團中造成許多小孔,使面包發大和松軟,而面團中所含的酒精,則在蒸烤過程中揮發掉了。3.其他細菌、真菌與食品制作的關系。4.制作米酒:主要是利用酒曲里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將糯米中的有機物轉化成酒精等物質。酵母菌是一種兼性厭氧性細菌,在糯米飯中間挖洞,保證有更多的空氣和水,這樣可以加強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使酵母菌的數量增多。然后發酵過程中又是密閉的,而糯米飯洞中的氧氣消耗完后,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從而能產生更多的酒精。總體來說就是,先通氣使酵母菌數量增多,再密閉產生更多酒精。任務二:細菌、真菌與食品保存【問題引導,自主探究】1.播放視頻素材,討論并交流各種食品的保存方法。(建議播放視頻:食品保存的方法)2.積極討論,互相補充歸納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以及注意事項。拓展反思:列舉本地人們保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腌制品、咸菜等。思考:怎樣保存食品更有利于健康?【展示交流,釋疑解惑】1.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并發表自己的見解。2.學生總結食品保存方法及原理。(建議使用交互練習:食品的保存方法練習)【視野拓展,感悟提升】喝剩的啤酒很容易變酸,這是為什么?任務三: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問題引導,自主探究】1.請同學們查看自己收集到的各種藥品說明書,特別是有關抗生素的說明書。學生活動1:明確抗生素是由真菌產生的,用來殺死致病細菌的。學生活動2:閱讀了《阿莫西林膠囊說明書》,認識到阿莫西林膠囊是由一種真菌——青霉菌產生的青霉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而發揮殺菌作用,可使多種細菌迅速成為球狀體而溶解、破裂。如肺炎鏈球菌等,所以青霉素可治療肺炎等多種疾病。2.科學家是如何制造胰島素的,運用了什么技術?【展示交流,釋疑解惑】小組交流,教師點撥:1.有關抗生素類藥品——真菌與疾病防治;2.細菌與疾病防治——有關轉基因藥品。【視野拓展,感悟提升】為使同學們更深了解“轉基因”這個新名詞,老師找到了相關資料提供給同學們閱讀:資料一 我國抗蟲轉基因水稻研究獲重大發展由福建省農科院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抗蟲轉基因水稻研究已獲得重大發展,所培育的轉基因水稻生長良好,無需噴灑任何殺蟲劑就可以完全避免鱗翅目害蟲的危害。該項轉基因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資料二 轉基因鼠藍光下毛色變綠美國加州圣遠戈市霍夫曼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把一個水母基因轉入小老鼠的毛囊內,從而改變了老鼠的毛色。這個基因生成的一種蛋白質在藍光下發出綠光,轉基因鼠的毛色變綠。科學家認為,這項成果大大增加了人類變白的頭發恢復原色的希望,同時還預示了將來治療禿頂的辦法,但目前的技術突破只是在使這些希望變為現實的道路上邁進了一步。資料三 轉基因植物轉基因植物指的是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插入受體植物的基因組,改變其遺傳組成后產生的植物。隨著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已經進入商業化的階段,日益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任務四:細菌與環境保護【問題引導,自主探究】細菌是如何參與污水凈化的?【展示交流,釋疑解惑】小組交流,教師點撥:1.有氧條件下——細菌將有機物徹底分解;2.無氧條件下——可制成甲烷氣體作為燃料;3.污水處理原理——利用微生物來分解有機物。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