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東漢的興衰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東漢的興衰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上第13課東漢的興衰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學生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一、建立:劉秀稱帝
西漢的滅亡:公元9年,王莽奪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東漢建立: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二、興盛;光武中興
1、光武中興出現的原因(中興措施):
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2、影響: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1、原因:東漢中期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臨朝;
2、特點: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惡性循環。
3、影響:動搖了東漢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四、打擊:黃巾起義
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政腐敗,災荒連年,社會動蕩。
2、概括:184年,張角領導農民起義爆發。
3、特點:利用宗教太平道發動群眾;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
4、規模:人數多,地域廣,時間長。
5、影響: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是東漢衰亡的直接原因。
★★比較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和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
不同點 時間 公元前209年 公元184年
領導人 陳勝、吳廣 張角
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特點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
主要原因 秦的暴政:賦稅、徭役沉重,刑罰殘酷,統治黑暗。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災荒連年,社會動蕩。
相同點 都屬于農民起義,都沉重打擊了當時的黑暗統治,但結果都失敗了。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1)時間: 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
(3) 意義:了解了西域的情況,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1)時間: 公元前119年
(2)目的: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3)意義: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背景 西漢前期,匈奴殘酷壓迫和掠奪西域各族,匈奴從西域不斷向中原發動進攻,漢王朝十分被動。 對匈奴的戰爭獲得重大勝利
目的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出發時間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結果 未完成聯絡大月氏的任務 溝通了西漢與西域的聯系,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開始了
意義 了解了西域的情況,以及西域各國想與漢朝往來的愿望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聯系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秀的品質?
惡劣的自然環境,兩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張騫的優秀品質:具有堅強的意志,不畏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忠于祖國、信守承諾、不辱使命。
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以主要運輸絲綢到西方而得名):
(1)開辟時間:漢武帝時
(2)路線: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的大秦。
(3)商品:中國的絲綢、漆器及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各國的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還有多種樂器和歌舞等輸入中國。
(4)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
2、海上絲綢之路(漢武帝時):山東沿岸---穿過黃海--朝鮮--日本。
中國東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岸——印度半島南端、斯里蘭卡
對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護的設置:
(1)時間:公元前60年,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管轄西域36國,都護府設在烏壘城。
(2)職責: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
(2)意義: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管轄,新疆地區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2、東漢班超出使西域:東漢明帝時,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班超還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后來班超的兒子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注:漢朝時中外交往的大事:張騫出使西域、班超經營西域。
★★當今絲綢之路上的名勝古有:嘉峪關、敦煌莫高窟、樓蘭古城遺址(新疆)、秦始皇兵馬俑(陜西西安)
一.選擇題
1.(2022天津中考4.)下圖中東漢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數都出現劇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 )
A. 頻繁戰亂 B. 北人南遷 C. 自然災害 D. 統治殘酷
2.(2022邵陽中考2.) 給下面方框內所示內容歸納主題,最合適的是( )
A.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C.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3.(2022成都中考3.) 舞劇《五星出東方》自2021年首演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劇以新疆出土的東漢蜀錦護臂(圖)為構想之源,運用舞蹈的藝術想象力,演繹了漢朝戍邊將領在北方古城與少數民族首領的兒女從劍拔弩張到結下深厚情誼的動人故事,體現了藝術與歷史的精妙結合。該舞劇( )
A. 宣傳普及了系統的古代歷法知識 B. 準確復原了真實可靠的歷史場景
C. 填補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D. 藝術表現了邊疆民族交融的歷史
4.(2022雅安中考4.)圖中物品(技術)交流主要得益于( )
A. 絲綢之路的開通 B. 班超經營西域
C. 海外貿易的發展 D. 文成公主入藏
5.(2022婁底中考2.)以下食物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最初都以“胡”字命名。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應該是( )
A. 張騫通西域 B. 玄奘西行 C. 鑒真東渡 D. 鄭和下西洋
6.(2022河池中考2.)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與漢代絲綢之路開辟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
A. 張騫通西域 B. 玄奘西行 C. 鑒真東渡 D. 鄭和下西洋
7.(2022成都中考2.) 西漢時期,一名普通的郎官滿懷堅定信念,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蒼涼,不畏艱險、勇于開拓,歷經13年完成了“鑿空”的壯舉。這位郎官是( )
A 張騫 B. 班超 C. 玄奘 D. 鑒真
8.(2022瀘州中考4.)下圖描繪了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該作品( )
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
A. 反映了中原與西域的交流頻繁 B. 能夠完整地還原歷史真實
C. 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D. 具有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
9.(2022涼山中考2.) 漢武帝時兩次出使西域,在匈奴的威脅利誘面前,威武不屈,“持漢節不失”,始終不忘使命的是( )
A. 班超 B. 甘英 C. 班勇 D. 張騫
10.(2022東營中考4)下列關于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通往西域的海上交通要道 B.連接亞非之間的陸上通道
C.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要道 D.貫穿南北地區的水上通道
11.(2022南充中考2.)“一帶一路”使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生,小王想通過旅行去探訪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他應該到達圖中的地點是( )
A. A B. B C. C D. D
12.(2022營口中考1.)這是一條溝通中外商貿的繁華之路,這是一條串聯東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漢朝的絲調、漆器和西域的樂器、歌舞等成為這條路上往來的“??汀薄_@條路是( )
A. 陸上絲綢之路 B. 瓷器之路 C 海上絲綢之路 D. 一帶一路
13.(2022綏化中考3.)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它的起點是( )
A. 余杭 B. 涿郡 C. 長安 D. 洛陽
14.(2022龍東中考5.)西漢設置西域都護,清朝設置伊犁將軍,是對哪個地區的管轄( )
A. 東北 B. 西藏 C. 臺灣 D. 新疆
15.(2022吉林省中考2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最早開辟絲綢之路的朝代是()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
16.(2022福建中考4 .)“他以堅韌不拔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難,終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務。從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國相繼歸漢,橫貫東西的絲綢之路亦由此開辟”?!八敝傅氖牵? )
A 漢武帝 B. 張騫 C. 班超 D. 甘英
17.(2021山西省2.) 東漢初年,劉秀整頓吏治,合并郡縣;釋放奴嬸,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歷史上稱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興 C. 貞觀之治 D. 開元盛世
18.(2021衡陽市2.) 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解讀下面的中國歷史時間軸,關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階段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是( )
A. ①是秦漢時期,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分
B. ②是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C. ③是隋唐時期,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D. ④是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繁榮與對外開放,
19.(2021玉林市.)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行職權。由此導致( )
A.百家爭鳴出現 B.東漢走向衰亡
C.民族政權并立 D.藩鎮割據形成
20.(2021鎮江市2.)某同學在復習秦漢王朝開疆拓土、奠定中國大一統格局的歷史時,繪制了右圖所示的疆城示意圖。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內應該填寫的漢代管理機構是( )
A.西域都護 B.尚書省
C.澎湖巡檢司 D.伊犁將軍
21.(2021寧波市1.)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
③中國茶葉、瓷器等遠銷美洲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2021湘西州3.) 在我國新疆地區,考古發掘了許多來自古代中原的絲織品。下列與之有關的選項最有可能是( )
A. 秦的統一 B. 絲綢之路的開通 C. 鑒真東渡 D. 鄭和下西洋
23.(2021眉山市2.) 在今山東、山西、江蘇、四川等地發掘的漢墓中,西域駱駝的形象在畫像石、畫像磚、壁畫、搖錢樹、銅鏡、銅器裝飾上隨處可見。這反映出當時內地與西域( )
A. 商品買賣發達 B. 文化交融密切 C. 人員往來頻繁 D. 喪葬文化相同
24.(2021成都市5.)中國古代形成了聯通中國與東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的"海上絲綢之路",大大促進了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西漢時期,這條航線最遠到達( )
A.馬來半島和馬六甲海峽 B. 孟加拉灣沿岸
C. 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D.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
25.(2021包頭、巴彥淖爾市2.)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邊疆設新疆省,取“故土新歸”之意?!肮释痢闭綒w屬中央政權的史實是( )
A. 設置安西都護府 B. 設置伊犁將軍
C. 設置北庭都元帥府 D. 設置西域都護
26.(2021營口市2.)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正式歸屬西漢中央政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開始于( )
A.張騫出使西域 B.西域都護的設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絲綢之路的開辟
27.(2021大連市16.)某同學準備以“兩漢時期中外文明交流”為題撰寫文章。下列事件可以作為史實依據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 C.絲綢之路的開通 D.鑒真東渡
28.(2021桂林市3.)《漢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區域,“東則接(連接)漢,厄以(作為關隘)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漢朝稱此區域為( )
A. 遼陽. B. 西域 C. 荊楚 D. 江南
29.(2021邵陽市5.)邵斌同學撰寫的地方史小論文中出現了“西域都護、察合臺汗國、伊犁將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關鍵詞。據此判斷,他研究的地區應是( )
A.寧夏 B.西藏 C.新疆 D.廣西
30.(2021梧州市1.)我國歷代王朝都非常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西漢政府在西北地區設置的管理機構是( )
A.西域都護 B.伊犁將軍 C.北庭都護府 D.安西都護府
31.(2021雅安市3.)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表1中①處應為( )
表1
史實 結論
西漢 設置西域都護 ①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清朝 設置伊犁將軍
A.臺灣 B.新疆 C.西藏 D.東北
32.(2020廣東中考5.)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貴人,一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
A.官僚機構脆腫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
33.(2020臨沂4.)毛澤東在《后漢書 光武帝紀》批注中稱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皇帝”。該皇帝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內郡?!边@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
A.釋放奴婢,緩和矛盾 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
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
34.(2020青島6.)“(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長安,更始降,旋為赤眉所殺。光武則乘機南下,攻下洛陽,并定都于此?!焙笫婪Q“光武”所建的政權為( )
A.西漢 B.東漢 C.蜀漢 D.后漢
35.(2020呼和浩特2.)漢朝先后開辟了多條海上航線,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當時沿此線路最遠可以到達的國家和地區是(  )
A.朝鮮半島、日本 B.南海諸島、蘇祿
C.印度半島、錫蘭 D.阿拉伯、俄羅斯
36.(2020廣元3.)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與有關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力圖“一帶一路”的戰略。縱觀歷史,西漢時期也有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其起點是( ?。?br/>A.長安 B.洛陽 C.開封 D.臨安
37.(2020泰州1.)《漢書 張騫傳》載:“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鑿空”是指張騫出使( )
A.西域 B.西藏 C.西非 D.西歐
38.(2020宜昌3.)張騫通西城使天山南北地區歷史上第一次與中原連為一體,中原與西城乃至更西的廣大地區交通路線逐步開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br/>A.茶馬古道 B.馳道 C.絲綢之路 D.蜀道
39.(2020營口中考2.)“絲綢之路經濟帶” 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是( )
A.歐洲 B.中亞 C.長安 D.河西走廊
40.(2020大慶4.)陸上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亞歐的重要商路,對開通此商路功勞巨大的人物是( )
絲綢之路線路圖
A.董仲舒 B張騫 C成吉思汗 D.康熙帝
41.(2020綿陽22.)食物名字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與下列食物得名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胡豆 胡麻 胡桃
A.絲綢之路 B.玄奘西行 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
42.(2020北部灣3.)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廣西合浦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近年來,在合浦漢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為這一記載的有力物證。以下為合浦漢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據此可知( )
印度六棱柱性玻璃飾 波斯陶壺 羅馬玻璃碗
A.歐亞國家傳入中國的物產主要是陶瓷制品
B.合浦因海外貿易發達成為漢代最重要商港
C.漢代海外貿易所得占國家財政收入比重很大
D.中國與歐亞一些國家在漢代有經濟文化交流
43.(2020溫州2.)西晉《古今注 音樂篇》記載:“橫吹,胡樂也。張博望(張騫)入西城,傳其法于西京(長安),惟得摩訶兜勒(馬其頓)一曲。”據此可知( ?。?br/>A.張騫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B.漢朝以武力加強對西域的控制
C.中國與馬其頓的交流始于西晉 D.文明互鑒促進了西域經濟發展
44.(2020河南3.)“不是張騫通異域,安能佳種自西來 ”一支支駝隊馱著茶葉、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馱著苜蓿、蠶豆、石榴、黃瓜來到中原。材料反映了絲綢之路的開通( )
A.鞏固了國家統一 B.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
C.促進了物種交流 D.改變了古代經濟結構
45.(2020南京2.)“加強了西域、中亞地區和中原的經濟文化聯系,使漢文化傳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傳到了中原。”這得益于( )
A.絲綢之路的開通 B.孝文帝改革
C.玄英西行天竺 D.鄭和下西洋
46.(2019菏澤 2.)漢代張騫被譽為“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 )
A.公元前2世紀初 B.公元前2世紀末 C.公元前1世紀初 D.公元前1世紀末
47.(2019 襄陽12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講話中,稱贊中國古代人民“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習總書記稱贊的歷史事件是( )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長城 C.開辟絲綢之路 D.開通大運河
48.(2019內蒙古1 .)新疆古稱西域,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開始于設置( )
A.西域都護府 B.安西都護府 C.伊犁將軍府 D.北庭都元帥府
49.(2019營口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了  ,管理今新疆地區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
A.駐藏大臣  B.理藩院 C.伊犁將軍 D.西域都護
50.(2019大慶5 .)下面對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聯系 B.阻礙了東西方貿易的往來
C.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D.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51.(2019常德4 .)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旨在借“絲綢之路”這一歷史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 )
A.使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 B.加速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
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D.促進了亞非與拉美地區的貿易往來
52.(2019廣東3 .)公元3世紀,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國敦煌太守倉慈發給的專門許可證,才可以去洛陽從事商業貿易。這種現象說明( )
A.西北地區民族關系緊張 B.絲綢之路仍在發揮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斷 D.政權分立影響經濟發展
53.(2019南平5 .)它的起點在長安,終點在要羅馬。2000多年前,它將中國與意大利兩個文明古國緊密聯系在一起。它指( )
A.絲綢之路 B.玄奘西行 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
54.(2019株洲 2.)下列表格中。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
選項 歷史史實 歷史解釋
A 北京人的發現 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B 絲綢之路的開辟 溝通了亞非美三大洲,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C 甲骨文的發現 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自商朝開始
D 宣政院的設置 標志著今西藏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55.(2019永州 15.)有學者認為:“2000年前,絲綢是中國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國的名片;500年前茶葉是中國的名片……”。我國絲綢大量外銷開始于( )
A.秦朝 B.西漢 C.唐朝 D.宋朝
56.(2019東營 7.) “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下列介紹“絲綢之路”的篇章設計中,不恰當的是( )
A.人物篇——張騫、玄奘、鄭和 B.物品篇——絲綢、瓷器、葡萄
C.朝代篇——商朝、唐朝、明朝 D.文化篇——音樂、舞蹈、佛法
57.(2019成都 3.)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至此,距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已經過去了( )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58.(2019連云港20.)“無有張騫通異域,安有佳種自西來?!痹娭忻枋龅默F象開始出現于( )
A.漢高祖時期 B.漢文帝時期 C.漢景帝時期 D.漢武帝時期
59.(2019河南A卷2.)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羅馬文明等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串聯在了一起,千年之間,它讓瓷器和茶葉成為了永久的中國名片。這段材料強調了“它”()
A.促進了文明間的交流 B.提升了中國國際地位 C.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D.使中國經濟領先世界
60.(2019泰州 31.)揭示歷史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錯誤的是( )
A.鐵器、牛耕的使用——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變革
B.漢朝設西域都護——成為今西藏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C.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D.畢具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1.(2019福建7 .)詩句“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遙遠)。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反映了( )
A.陸上絲路貿易 B.玄奘西行天竺 C.鑒真東渡日本 D.鄭和七下西洋
62.(2019泰安2 .)1877年,西方學者首次使用了“絲綢之路”一詞,用于描述漢代時期的中國和中亞,西亞以及印度之間的絲綢貿易交通線。這里介紹的是“絲綢之路”的( )
A.產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線走向 D.開通前提
二.非選擇題
1.(2022天津中考26.) 同學們觀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后,對相關歷史淵源很感興趣,想和你一起探究下列問題。
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唐宋元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明朝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
——摘編自《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請回答率領這支“和平使團”的人是誰?這一行程為什么被稱為“鑿空之旅”?
(2)結合所學,宋朝海上絲綢之路最遠可到達哪些地區?絲綢之路的暢通促進了宋元時期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交流。請寫出該時期中西方交流的表現有哪些?
(3)鄭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請從和平交流的視角列出相關史實。(至少答出兩例)
2. (2022連云港中考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材料二: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隨著國門的洞開,西方資本主義 文化洶涌而來,侵蝕、沖刷、撞擊、潰決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堤岸……有些中國人走出國門,到海外學習。鴉片戰爭以后,留學生日漸增多……20世紀初,伴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出現了出國留學生熱。1901 年的留日學生為280名,1903年就達到1242名,1905年增至8000名。1910年, 留美學生達到500多人。
——摘編自王玉德《中華文明史稿》
(1)據材料一,逐條歸納圖中的歷史信息。
(2)據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歷史現象的共同之處。結合時代背景,說明二者的共同作用。
(3)據上述材料,闡述近代“走出國門”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走出國門”的歷史啟示。
3.(2022郴州中考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不是張騫通異域,安得佳種自西來?”踏著串串悠長的駝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桃、梨、杏去了,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淡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蠶豆、石榴、黃瓜來了,馱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 ——摘自《二十五史詳解》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穿過大漠”的商路名稱。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我國從國外引進了多種農作物。其中比較重要的有甘薯、玉米、馬鈴薯三種糧食作物,花生和煙草兩種經濟作物。它們都是原產于美洲的作物,經南洋傳入中國。甘薯、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由于生長條件要求低、產量高,為糧食的增產開辟了新的途徑,大大豐富了中國人的食物品種。 ——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甘薯、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傳入中國有何影響?
材料三 鐵路建造是帶動19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工業革命的龍頭產業,德國統一后進入第二個鐵路時代,再次出現了興建鐵路的高潮。1870年,德國鐵路有18560千米,1880年增至33856千米,這時就已超過英國28854千米,為西歐和中歐之冠……1848年時德國人只提到鐵路是統一的因素,而現在,德國則把鐵路當成是維護統一的因素……在國家力量推動下的鐵路建設,猛烈刺激了鋼鐵工業、機械制造、冶鐵業的高速發展,并全面推進19世紀晚期德國新生技術的采用和工業的發展。
——摘編自梅雪芹主編《世界近代史資料匯編》
(3)根據材料三,歸納鐵路對德國的作用。
材料四 截至2015年底,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2.1萬公里,規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鐵路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457.73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2.3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民航運輸機場達210個,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為中心,省會城市和重點城市區域樞紐機場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線機場相互配合的格局。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多節點、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2021年9月16日,“起飛新郴州”北湖機場首航儀式舉行,標志著北湖機場正式通航,郴州正式進入“航空時代”。
——摘編自《中國交通運輸發展》(2016年12月)和《郴州日報》
(4)根據材料四,從交通進步使世界“變大”的角度談談你的看法。
4.(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17 .) 國際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表現,反映了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交流通道被打開,中國絲綢是這條通道的主要貿易品。這種又薄又滑的絲織品,在地中海地區的供應量不斷增加,隨處可見,廣受人們喜愛,它能讓穿著者在眾人面前顯得光鮮。
——摘編自[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紀中葉,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據壟斷地位。英國貿易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貿易總額為145億馬克,而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貿易就達52億馬克。在機器制造業方面,它的機器出口額居世界第一位。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加之在交通運輸方面,英國依靠迅速發展起來的鐵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國家都要快。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材料三 2005-2018年中國與部分紡織強國(地區)紡織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
中國 歐盟 印度 美國
2005年 21.60 30.20 3.30 4.20
2010年 30.80 25.80 4.10 3.70
2018年 34.00 25.00 4.20 320
在融入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中國在紡織行業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增加,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紡織業的技術革新能力不斷提高。這有利于維護紡織業競爭優勢和持久的領先地位。
——摘編自胡惠婉《中國紡織業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漢朝時這條“橫跨歐亞大陸的交流通道”的起點。為什么中國絲綢廣受地中海地區人們的喜愛?
(2)根據材料二,概括“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據壟斷地位”的表現及原因。
(3)根據材料三,歸納2005-2018年中國紡織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的變化趨勢。指出中國為“維持紡織業競爭優勢和持久的領先地位”所作的努力。
(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影響一個國家國際貿易地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2021煙臺市27.)多樣文明相互交融、和諧共存是構建和諧世界的基礎和前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絲綢之路從亞洲腹地、黃河文明的古老土地上起步,匯集了北方草原騎馬民族、江河流域定居農業民族兩大不同類型的文化,又輻射向外,將世界幾大古老文化圈,即尼羅河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愛琴海的古希臘文化,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化,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的中亞文明等聯系了起來,成為它們之間的紐帶,并挽系著它們結成一張廣布世界的文化網,搭起一個歷史演進的大舞臺。
——摘編自紀宗安《絲綢之路與中西經濟文化交流》
(1)絲綢之路“起步”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根據材料概括絲綢之路的作用。
材料二 就文明發展程度而言,在6-11世紀之間,西方世界一直生活在君士坦丁堡和麥加的陰影之中。我們一般比較關注歐洲文明,特別是西歐文明。但我們還是應該充分認識到拜占庭和伊斯蘭文明所取得成就的價值。一方面由于它們自身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它們對西歐社會發展所產生的直接的和間接的影響,這二種文明都很值得我們注意。
——摘編自百度文庫《中世紀歐洲文明》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將下面的表格填寫完整。
文明 成就及其價值
自身成就 對西歐的影響
拜占庭文明 ①《_______法典》 《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保存了大量的②______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伊斯蘭文明 《醫學集成》《醫典》 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
改造古印度人計數法,形成“③_____________” 把中國的④______________、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入歐洲。
材料三 世界古代、近代文明發展示意圖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哪些因素推動了“區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過渡并以英國(或美國)為例說明“全球文明”在“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兩個方面的具體表現
材料四 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運與共、體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國際力量對比在此消彼長中朝著相對均衡的方向發展,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個別國家的“背約”“退群”“筑墻”,并不能扭轉國際經濟社會文化聯系日益頻繁和密切的現實,并不能造于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共同理想追求。割裂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只會削弱自身的“教實力”。
——編自邵長軍《堅定文化自信四個維度》
(4)根據材科并結人所學如識、概據當今世界的主要特征,并談談以上四則材料對你的啟迪。
6.(2021通遼市12.)國家統一,是全體人民的希望;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國家分裂,是主權國家的神圣職責。處理好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是促進和鞏固國家統一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張騫通西域后,中國的絲織品源源不斷地從長安運出,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和西亞,再轉運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鑿井、冶鐵等技術傳到西方;中亞的葡萄、黃瓜、胡蘿卜、大蒜等農作物,羅馬的毛織品、玻璃等手工藝品和雜技,以及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
材料二 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br/>——引自《資治通鑒》
材料三 隨著歷史的進展……每一個階段,中國都要面對別的人群及其締造的文化,經過不斷接觸與交換,或迎或拒,終于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國文化不斷成長,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間。
——許倬云《萬古江河》
(1)根據材料一,從傳播內容傳播方向、傳播路線等方面概括這一時期東西方交往的特點。
(2)中國是“--帶一路”的倡議國、主導者,如今重鑄絲綢之路,有何現實價值?
(3)材料二中“魏主下詔”指的是我國古代哪次改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據材料三,結合古代史相關史實說明中國“經過不斷接觸與交換,終于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那些族群文化”的例子。(至少舉兩例)
(5)通過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學習,你有何啟示?
7.(2021邵陽市21.)中華文明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營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東學西漸”是指古代中國文化向西傳播的過程,經歷了三個高潮: 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宋明時期。公元1617世紀以前的歐洲在文明的發展中與中國有比較大的差距,而他們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即先從科學技術開始,包括四大發明、陶瓷、冶金、紡織等,推動歐洲社會的變革?!拔鲗W東漸”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國傳播的過程,出現兩次高潮: 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和鴉片戰爭以后的“西學東漸”。這兩種文化傳播過程都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過程。
——摘編自《“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之分》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①將下列文明交往史實與所發生時期用直線連接起來。
秦漢時期 鄭和下西洋
隋唐時期 鑒真東渡
宋明時期 絲綢之路
②列舉宋元時期我國傳入歐洲的科學技術成就兩例,并指出“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的共同點。
材料二 以儒文化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對異質文化極其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到了“天下車同歸,,書同文”之后多元文化逐漸融合而形成全局的漢文化。漢文化也有其開放性,印度佛教的傳入并在中國得到廣泛而久遠的傳播就是證明,元朝和清朝都是由與漢文化性質相近的文化主要統治的朝代,這兩個朝代都經歷了異質文化由相互并存到逐漸互相融合的過程,鴉片戰爭以后,中華文化的開放性使其明顯,而且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等,中華文化的開放性越來越強烈。
——摘編自《中國文化包容性、開放性和創造性》
(2)材料三中時“天下車同軌,同文”最早發生在我國古代哪個朝代?元朝和清朝分別是由哪個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統一王朝?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中國文化的開放性”為題寫一歷史小論文。要求史論結合,100-200字。
8.(2021綏化市36.)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上圖是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線路圖。商人們從A處____(填寫地名)出發,穿過河西走廊,經____到中亞、西亞,再到更遠的____(填寫大洲名稱)。
(2)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________,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________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上第13課東漢的興衰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師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一、建立:劉秀稱帝
西漢的滅亡:公元9年,王莽奪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東漢建立: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二、興盛;光武中興
1、光武中興出現的原因(中興措施):
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2、影響: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1、原因:東漢中期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臨朝;
2、特點: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惡性循環。
3、影響:動搖了東漢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四、打擊:黃巾起義
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政腐敗,災荒連年,社會動蕩。
2、概括:184年,張角領導農民起義爆發。
3、特點:利用宗教太平道發動群眾;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
4、規模:人數多,地域廣,時間長。
5、影響: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是東漢衰亡的直接原因。
★★比較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和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
不同點 時間 公元前209年 公元184年
領導人 陳勝、吳廣 張角
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特點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
主要原因 秦的暴政:賦稅、徭役沉重,刑罰殘酷,統治黑暗。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災荒連年,社會動蕩。
相同點 都屬于農民起義,都沉重打擊了當時的黑暗統治,但結果都失敗了。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1)時間: 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
(3) 意義:了解了西域的情況,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1)時間: 公元前119年
(2)目的: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3)意義: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背景 西漢前期,匈奴殘酷壓迫和掠奪西域各族,匈奴從西域不斷向中原發動進攻,漢王朝十分被動。 對匈奴的戰爭獲得重大勝利
目的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出發時間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結果 未完成聯絡大月氏的任務 溝通了西漢與西域的聯系,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開始了
意義 了解了西域的情況,以及西域各國想與漢朝往來的愿望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聯系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秀的品質?
惡劣的自然環境,兩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張騫的優秀品質:具有堅強的意志,不畏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忠于祖國、信守承諾、不辱使命。
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以主要運輸絲綢到西方而得名):
(1)開辟時間:漢武帝時
(2)路線: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的大秦。
(3)商品:中國的絲綢、漆器及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各國的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還有多種樂器和歌舞等輸入中國。
(4)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
2、海上絲綢之路(漢武帝時):山東沿岸---穿過黃海--朝鮮--日本。
中國東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岸——印度半島南端、斯里蘭卡
對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護的設置:
(1)時間:公元前60年,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管轄西域36國,都護府設在烏壘城。
(2)職責: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
(2)意義: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管轄,新疆地區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2、東漢班超出使西域:東漢明帝時,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班超還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后來班超的兒子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注:漢朝時中外交往的大事:張騫出使西域、班超經營西域。
★★當今絲綢之路上的名勝古有:嘉峪關、敦煌莫高窟、樓蘭古城遺址(新疆)、秦始皇兵馬俑(陜西西安)
一.選擇題
1.(2022天津中考4.)下圖中東漢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數都出現劇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
A. 頻繁戰亂 B. 北人南遷 C. 自然災害 D. 統治殘酷
2.(2022邵陽中考2.) 給下面方框內所示內容歸納主題,最合適的是( B )
A.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C.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3.(2022成都中考3.) 舞劇《五星出東方》自2021年首演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劇以新疆出土的東漢蜀錦護臂(圖)為構想之源,運用舞蹈的藝術想象力,演繹了漢朝戍邊將領在北方古城與少數民族首領的兒女從劍拔弩張到結下深厚情誼的動人故事,體現了藝術與歷史的精妙結合。該舞?。?D )
A. 宣傳普及了系統的古代歷法知識 B. 準確復原了真實可靠的歷史場景
C. 填補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D. 藝術表現了邊疆民族交融的歷史
4.(2022雅安中考4.)圖中物品(技術)交流主要得益于(A )
A. 絲綢之路的開通 B. 班超經營西域
C. 海外貿易的發展 D. 文成公主入藏
5.(2022婁底中考2.)以下食物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最初都以“胡”字命名。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應該是( A )
A. 張騫通西域 B. 玄奘西行 C. 鑒真東渡 D. 鄭和下西洋
6.(2022河池中考2.)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與漢代絲綢之路開辟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br/>A. 張騫通西域 B. 玄奘西行 C. 鑒真東渡 D. 鄭和下西洋
7.(2022成都中考2.) 西漢時期,一名普通的郎官滿懷堅定信念,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蒼涼,不畏艱險、勇于開拓,歷經13年完成了“鑿空”的壯舉。這位郎官是(A )
A 張騫 B. 班超 C. 玄奘 D. 鑒真
8.(2022瀘州中考4.)下圖描繪了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該作品( D )
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
A. 反映了中原與西域的交流頻繁 B. 能夠完整地還原歷史真實
C. 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D. 具有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
9.(2022涼山中考2.) 漢武帝時兩次出使西域,在匈奴的威脅利誘面前,威武不屈,“持漢節不失”,始終不忘使命的是( D )
A. 班超 B. 甘英 C. 班勇 D. 張騫
10.(2022東營中考4)下列關于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敘述,正確的是(C)
A.通往西域的海上交通要道 B.連接亞非之間的陸上通道
C.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要道 D.貫穿南北地區的水上通道
11.(2022南充中考2.)“一帶一路”使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生,小王想通過旅行去探訪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他應該到達圖中的地點是( D )
A. A B. B C. C D. D
12.(2022營口中考1.)這是一條溝通中外商貿的繁華之路,這是一條串聯東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漢朝的絲調、漆器和西域的樂器、歌舞等成為這條路上往來的“??汀?。這條路是( A )
A. 陸上絲綢之路 B. 瓷器之路 C 海上絲綢之路 D. 一帶一路
13.(2022綏化中考3.)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它的起點是( C )
A. 余杭 B. 涿郡 C. 長安 D. 洛陽
14.(2022龍東中考5.)西漢設置西域都護,清朝設置伊犁將軍,是對哪個地區的管轄( D )
A. 東北 B. 西藏 C. 臺灣 D. 新疆
15.(2022吉林省中考2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最早開辟絲綢之路的朝代是( B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
16.(2022福建中考4 .)“他以堅韌不拔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難,終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務。從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國相繼歸漢,橫貫東西的絲綢之路亦由此開辟”。“他”指的是( B )
A 漢武帝 B. 張騫 C. 班超 D. 甘英
17.(2021山西省2.) 東漢初年,劉秀整頓吏治,合并郡縣;釋放奴嬸,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歷史上稱為( B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興 C. 貞觀之治 D. 開元盛世
18.(2021衡陽市2.) 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解讀下面的中國歷史時間軸,關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階段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是( A )
A. ①是秦漢時期,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分
B. ②是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C. ③是隋唐時期,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D. ④是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繁榮與對外開放,
19.(2021玉林市.)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行職權。由此導致( B)
A.百家爭鳴出現 B.東漢走向衰亡
C.民族政權并立 D.藩鎮割據形成
20.(2021鎮江市2.)某同學在復習秦漢王朝開疆拓土、奠定中國大一統格局的歷史時,繪制了右圖所示的疆城示意圖。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內應該填寫的漢代管理機構是( A )
A.西域都護 B.尚書省
C.澎湖巡檢司 D.伊犁將軍
21.(2021寧波市1.)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C )
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
③中國茶葉、瓷器等遠銷美洲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2021湘西州3.) 在我國新疆地區,考古發掘了許多來自古代中原的絲織品。下列與之有關的選項最有可能是( B )
A. 秦的統一 B. 絲綢之路的開通 C. 鑒真東渡 D. 鄭和下西洋
23.(2021眉山市2.) 在今山東、山西、江蘇、四川等地發掘的漢墓中,西域駱駝的形象在畫像石、畫像磚、壁畫、搖錢樹、銅鏡、銅器裝飾上隨處可見。這反映出當時內地與西域(B )
A. 商品買賣發達 B. 文化交融密切 C. 人員往來頻繁 D. 喪葬文化相同
24.(2021成都市5.)中國古代形成了聯通中國與東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的"海上絲綢之路",大大促進了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西漢時期,這條航線最遠到達( D )
A.馬來半島和馬六甲海峽 B. 孟加拉灣沿岸
C. 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D.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
25.(2021包頭、巴彥淖爾市2.)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邊疆設新疆省,取“故土新歸”之意。“故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史實是(D )
A. 設置安西都護府 B. 設置伊犁將軍
C. 設置北庭都元帥府 D. 設置西域都護
26.(2021營口市2.)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正式歸屬西漢中央政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開始于( B )
A.張騫出使西域 B.西域都護的設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絲綢之路的開辟
27.(2021大連市16.)某同學準備以“兩漢時期中外文明交流”為題撰寫文章。下列事件可以作為史實依據的是( C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 C.絲綢之路的開通 D.鑒真東渡
28.(2021桂林市3.)《漢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區域,“東則接(連接)漢,厄以(作為關隘)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漢朝稱此區域為(B )
A. 遼陽. B. 西域 C. 荊楚 D. 江南
29.(2021邵陽市5.)邵斌同學撰寫的地方史小論文中出現了“西域都護、察合臺汗國、伊犁將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關鍵詞。據此判斷,他研究的地區應是( C )
A.寧夏 B.西藏 C.新疆 D.廣西
30.(2021梧州市1.)我國歷代王朝都非常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西漢政府在西北地區設置的管理機構是(A )
A.西域都護 B.伊犁將軍 C.北庭都護府 D.安西都護府
31.(2021雅安市3.)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表1中①處應為( B )
表1
史實 結論
西漢 設置西域都護 ①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清朝 設置伊犁將軍
A.臺灣 B.新疆 C.西藏 D.東北
32.(2020廣東中考5.)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貴人,一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D )
A.官僚機構脆腫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
33.(2020臨沂4.)毛澤東在《后漢書 光武帝紀》批注中稱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皇帝”。該皇帝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內郡。”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D?。?br/>A.釋放奴婢,緩和矛盾 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
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
34.(2020青島6.)“(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長安,更始降,旋為赤眉所殺。光武則乘機南下,攻下洛陽,并定都于此。”后世稱“光武”所建的政權為( B?。?br/>A.西漢 B.東漢 C.蜀漢 D.后漢
35.(2020呼和浩特2.)漢朝先后開辟了多條海上航線,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當時沿此線路最遠可以到達的國家和地區是(C ?。?br/>A.朝鮮半島、日本 B.南海諸島、蘇祿
C.印度半島、錫蘭 D.阿拉伯、俄羅斯
36.(2020廣元3.)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與有關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力圖“一帶一路”的戰略??v觀歷史,西漢時期也有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其起點是(A ?。?br/>A.長安 B.洛陽 C.開封 D.臨安
37.(2020泰州1.)《漢書 張騫傳》載:“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薄拌徔铡笔侵笍堯q出使(A  )
A.西域 B.西藏 C.西非 D.西歐
38.(2020宜昌3.)張騫通西城使天山南北地區歷史上第一次與中原連為一體,中原與西城乃至更西的廣大地區交通路線逐步開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C?。?br/>A.茶馬古道 B.馳道 C.絲綢之路 D.蜀道
39.(2020營口中考2.)“絲綢之路經濟帶” 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是(A )
A.歐洲 B.中亞 C.長安 D.河西走廊
40.(2020大慶4.)陸上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亞歐的重要商路,對開通此商路功勞巨大的人物是( B )
絲綢之路線路圖
A.董仲舒 B張騫 C成吉思汗 D.康熙帝
41.(2020綿陽22.)食物名字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與下列食物得名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 )
胡豆 胡麻 胡桃
A.絲綢之路 B.玄奘西行 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
42.(2020北部灣3.)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廣西合浦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近年來,在合浦漢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為這一記載的有力物證。以下為合浦漢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據此可知( D )
印度六棱柱性玻璃飾 波斯陶壺 羅馬玻璃碗
A.歐亞國家傳入中國的物產主要是陶瓷制品
B.合浦因海外貿易發達成為漢代最重要商港
C.漢代海外貿易所得占國家財政收入比重很大
D.中國與歐亞一些國家在漢代有經濟文化交流
43.(2020溫州2.)西晉《古今注 音樂篇》記載:“橫吹,胡樂也。張博望(張騫)入西城,傳其法于西京(長安),惟得摩訶兜勒(馬其頓)一曲?!睋丝芍ā?。?br/>A.張騫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B.漢朝以武力加強對西域的控制
C.中國與馬其頓的交流始于西晉 D.文明互鑒促進了西域經濟發展
44.(2020河南3.)“不是張騫通異域,安能佳種自西來 ”一支支駝隊馱著茶葉、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馱著苜蓿、蠶豆、石榴、黃瓜來到中原。材料反映了絲綢之路的開通( C )
A.鞏固了國家統一 B.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
C.促進了物種交流 D.改變了古代經濟結構
45.(2020南京2.)“加強了西域、中亞地區和中原的經濟文化聯系,使漢文化傳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傳到了中原?!边@得益于( A )
A.絲綢之路的開通 B.孝文帝改革
C.玄英西行天竺 D.鄭和下西洋
46.(2019菏澤 2.)漢代張騫被譽為“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B )
A.公元前2世紀初 B.公元前2世紀末 C.公元前1世紀初 D.公元前1世紀末
47.(2019 襄陽12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講話中,稱贊中國古代人民“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習總書記稱贊的歷史事件是(C )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長城 C.開辟絲綢之路 D.開通大運河
48.(2019內蒙古1 .)新疆古稱西域,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開始于設置( A )
A.西域都護府 B.安西都護府 C.伊犁將軍府 D.北庭都元帥府
49.(2019營口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了  ,管理今新疆地區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D )
A.駐藏大臣  B.理藩院 C.伊犁將軍 D.西域都護
50.(2019大慶5 .)下面對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確的是( C )
A.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聯系 B.阻礙了東西方貿易的往來
C.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D.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51.(2019常德4 .)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旨在借“絲綢之路”這一歷史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 C )
A.使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 B.加速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
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D.促進了亞非與拉美地區的貿易往來
52.(2019廣東3 .)公元3世紀,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國敦煌太守倉慈發給的專門許可證,才可以去洛陽從事商業貿易。這種現象說明( B )
A.西北地區民族關系緊張 B.絲綢之路仍在發揮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斷 D.政權分立影響經濟發展
53.(2019南平5 .)它的起點在長安,終點在要羅馬。2000多年前,它將中國與意大利兩個文明古國緊密聯系在一起。它指( A )
A.絲綢之路 B.玄奘西行 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
54.(2019株洲 2.)下列表格中。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錯誤的一項是(B )
選項 歷史史實 歷史解釋
A 北京人的發現 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B 絲綢之路的開辟 溝通了亞非美三大洲,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C 甲骨文的發現 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自商朝開始
D 宣政院的設置 標志著今西藏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55.(2019永州 15.)有學者認為:“2000年前,絲綢是中國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國的名片;500年前茶葉是中國的名片……”。我國絲綢大量外銷開始于(B )
A.秦朝 B.西漢 C.唐朝 D.宋朝
56.(2019東營 7.) “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下列介紹“絲綢之路”的篇章設計中,不恰當的是( C )
A.人物篇——張騫、玄奘、鄭和 B.物品篇——絲綢、瓷器、葡萄
C.朝代篇——商朝、唐朝、明朝 D.文化篇——音樂、舞蹈、佛法
57.(2019成都 3.)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至此,距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已經過去了( C )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58.(2019連云港20.)“無有張騫通異域,安有佳種自西來?!痹娭忻枋龅默F象開始出現于( D )
A.漢高祖時期 B.漢文帝時期 C.漢景帝時期 D.漢武帝時期
59.(2019河南A卷2.)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羅馬文明等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串聯在了一起,千年之間,它讓瓷器和茶葉成為了永久的中國名片。這段材料強調了“它”(A )
A.促進了文明間的交流 B.提升了中國國際地位 C.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D.使中國經濟領先世界
60.(2019泰州 31.)揭示歷史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錯誤的是( B )
A.鐵器、牛耕的使用——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變革
B.漢朝設西域都護——成為今西藏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C.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D.畢具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1.(2019福建7 .)詩句“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遙遠)。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反映了( A )
A.陸上絲路貿易 B.玄奘西行天竺 C.鑒真東渡日本 D.鄭和七下西洋
62.(2019泰安2 .)1877年,西方學者首次使用了“絲綢之路”一詞,用于描述漢代時期的中國和中亞,西亞以及印度之間的絲綢貿易交通線。這里介紹的是“絲綢之路”的( C )
A.產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線走向 D.開通前提
二.非選擇題
1.(2022天津中考26.) 同學們觀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后,對相關歷史淵源很感興趣,想和你一起探究下列問題。
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唐宋元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明朝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
——摘編自《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請回答率領這支“和平使團”的人是誰?這一行程為什么被稱為“鑿空之旅”?
(2)結合所學,宋朝海上絲綢之路最遠可到達哪些地區?絲綢之路的暢通促進了宋元時期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交流。請寫出該時期中西方交流的表現有哪些?
(3)鄭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請從和平交流的視角列出相關史實。(至少答出兩例)
【答案】(1)人物:張騫
原因:因為他們第一次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所以被稱為“鑿空之旅”。(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亦可)
(2)地點:波斯灣;東非海岸
表現:中國的創造發明,如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幣和驛站制度等輸往西方;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傳到中國。
(3)史實:圍繞突出和平的政治交往、經濟交流的史實作答。如:訪問當地首領;使者隨行;贈送禮物;進行貿易等。(答出兩點即可)
2. (2022連云港中考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材料二: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隨著國門的洞開,西方資本主義 文化洶涌而來,侵蝕、沖刷、撞擊、潰決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堤岸……有些中國人走出國門,到海外學習。鴉片戰爭以后,留學生日漸增多……20世紀初,伴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出現了出國留學生熱。1901 年的留日學生為280名,1903年就達到1242名,1905年增至8000名。1910年, 留美學生達到500多人。
——摘編自王玉德《中華文明史稿》
(1)據材料一,逐條歸納圖中的歷史信息。
(2)據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歷史現象的共同之處。結合時代背景,說明二者的共同作用。
(3)據上述材料,闡述近代“走出國門”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走出國門”的歷史啟示?!敬鸢浮浚?)信息:路途遙遠;使命艱巨;過程艱難;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從長安出發,經過玉門關、陽關等地,到達西域。
(2)共同之處:政府支持;主動交流;官方組織。共同作用:開拓了交通線;促進了中外交流;展現了大國風度。
(3)變化:由主動到被動;由少數人推動到眾多人參與;由官員到民眾。
啟示:堅持主動走出國門;要符合國家的需要;要體現時代的要求。
3.(2022郴州中考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不是張騫通異域,安得佳種自西來?”踏著串串悠長的駝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桃、梨、杏去了,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淡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蠶豆、石榴、黃瓜來了,馱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 ——摘自《二十五史詳解》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穿過大漠”的商路名稱。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我國從國外引進了多種農作物。其中比較重要的有甘薯、玉米、馬鈴薯三種糧食作物,花生和煙草兩種經濟作物。它們都是原產于美洲的作物,經南洋傳入中國。甘薯、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由于生長條件要求低、產量高,為糧食的增產開辟了新的途徑,大大豐富了中國人的食物品種。 ——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甘薯、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傳入中國有何影響?
材料三 鐵路建造是帶動19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工業革命的龍頭產業,德國統一后進入第二個鐵路時代,再次出現了興建鐵路的高潮。1870年,德國鐵路有18560千米,1880年增至33856千米,這時就已超過英國28854千米,為西歐和中歐之冠……1848年時德國人只提到鐵路是統一的因素,而現在,德國則把鐵路當成是維護統一的因素……在國家力量推動下的鐵路建設,猛烈刺激了鋼鐵工業、機械制造、冶鐵業的高速發展,并全面推進19世紀晚期德國新生技術的采用和工業的發展。
——摘編自梅雪芹主編《世界近代史資料匯編》
(3)根據材料三,歸納鐵路對德國的作用。
材料四 截至2015年底,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2.1萬公里,規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鐵路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457.73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2.3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民航運輸機場達210個,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為中心,省會城市和重點城市區域樞紐機場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線機場相互配合的格局。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多節點、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2021年9月16日,“起飛新郴州”北湖機場首航儀式舉行,標志著北湖機場正式通航,郴州正式進入“航空時代”。
——摘編自《中國交通運輸發展》(2016年12月)和《郴州日報》
(4)根據材料四,從交通進步使世界“變大”的角度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1)絲綢之路。
(2)為糧食的增產開辟了新的途徑,大大豐富了中國人的食物品種。
(3)維護統一;刺激鋼鐵工業、機械制造、冶鐵業的高速發展;全面推進19世紀晚期德國新生技術的采用和工業的發展。
(4)交通工具的變革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經濟也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各地區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頻繁。言之有理即可。
4.(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17 .) 國際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表現,反映了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交流通道被打開,中國絲綢是這條通道的主要貿易品。這種又薄又滑的絲織品,在地中海地區的供應量不斷增加,隨處可見,廣受人們喜愛,它能讓穿著者在眾人面前顯得光鮮。
——摘編自[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紀中葉,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據壟斷地位。英國貿易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貿易總額為145億馬克,而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貿易就達52億馬克。在機器制造業方面,它的機器出口額居世界第一位。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加之在交通運輸方面,英國依靠迅速發展起來的鐵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國家都要快。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材料三 2005-2018年中國與部分紡織強國(地區)紡織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
中國 歐盟 印度 美國
2005年 21.60 30.20 3.30 4.20
2010年 30.80 25.80 4.10 3.70
2018年 34.00 25.00 4.20 320
在融入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中國在紡織行業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增加,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紡織業的技術革新能力不斷提高。這有利于維護紡織業競爭優勢和持久的領先地位。
——摘編自胡惠婉《中國紡織業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漢朝時這條“橫跨歐亞大陸的交流通道”的起點。為什么中國絲綢廣受地中海地區人們的喜愛?
(2)根據材料二,概括“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據壟斷地位”的表現及原因。
(3)根據材料三,歸納2005-2018年中國紡織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的變化趨勢。指出中國為“維持紡織業競爭優勢和持久的領先地位”所作的努力。
(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影響一個國家國際貿易地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起點:長安。原因:絲綢質地又薄又滑;能讓穿著者在眾人面前顯得光鮮。
(2)表現:英國貿易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很大的比重;機器出口額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交通運輸快捷;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3)變化趨勢:中國紡織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有較大幅度提升。
努力: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增加。
(4)主要因素:交通條件;生產力水平;科技水平;國家政策;物產差異;產品質量等。
5.(2021煙臺市27.)多樣文明相互交融、和諧共存是構建和諧世界的基礎和前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絲綢之路從亞洲腹地、黃河文明的古老土地上起步,匯集了北方草原騎馬民族、江河流域定居農業民族兩大不同類型的文化,又輻射向外,將世界幾大古老文化圈,即尼羅河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愛琴海的古希臘文化,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化,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的中亞文明等聯系了起來,成為它們之間的紐帶,并挽系著它們結成一張廣布世界的文化網,搭起一個歷史演進的大舞臺。
——摘編自紀宗安《絲綢之路與中西經濟文化交流》
(1)絲綢之路“起步”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根據材料概括絲綢之路的作用。
材料二 就文明發展程度而言,在6-11世紀之間,西方世界一直生活在君士坦丁堡和麥加的陰影之中。我們一般比較關注歐洲文明,特別是西歐文明。但我們還是應該充分認識到拜占庭和伊斯蘭文明所取得成就的價值。一方面由于它們自身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它們對西歐社會發展所產生的直接的和間接的影響,這二種文明都很值得我們注意。
——摘編自百度文庫《中世紀歐洲文明》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將下面的表格填寫完整。
文明 成就及其價值
自身成就 對西歐的影響
拜占庭文明 ①《_______法典》 《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保存了大量的②______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伊斯蘭文明 《醫學集成》《醫典》 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
改造古印度人計數法,形成“③_____________” 把中國的④______________、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入歐洲。
材料三 世界古代、近代文明發展示意圖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哪些因素推動了“區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過渡并以英國(或美國)為例說明“全球文明”在“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兩個方面的具體表現
材料四 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運與共、體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國際力量對比在此消彼長中朝著相對均衡的方向發展,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個別國家的“背約”“退群”“筑墻”,并不能扭轉國際經濟社會文化聯系日益頻繁和密切的現實,并不能造于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共同理想追求。割裂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只會削弱自身的“教實力”。
——編自邵長軍《堅定文化自信四個維度》
(4)根據材科并結人所學如識、概據當今世界的主要特征,并談談以上四則材料對你的啟迪。
【答案】(1)張騫通西域;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①《查士丁尼法典》;②希臘;③阿拉伯文字;④造紙術。
(3)新航路開辟,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擴展,工業革命的開展。政治文明:君主立憲制或民主共和制度;物質文明:工業革命。
(4)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是越來越密切的,逐漸聯系成為一個整體。
6.(2021通遼市12.)國家統一,是全體人民的希望;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國家分裂,是主權國家的神圣職責。處理好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是促進和鞏固國家統一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張騫通西域后,中國的絲織品源源不斷地從長安運出,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和西亞,再轉運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鑿井、冶鐵等技術傳到西方;中亞的葡萄、黃瓜、胡蘿卜、大蒜等農作物,羅馬的毛織品、玻璃等手工藝品和雜技,以及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
材料二 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
——引自《資治通鑒》
材料三 隨著歷史的進展……每一個階段,中國都要面對別的人群及其締造的文化,經過不斷接觸與交換,或迎或拒,終于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國文化不斷成長,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間。
——許倬云《萬古江河》
(1)根據材料一,從傳播內容傳播方向、傳播路線等方面概括這一時期東西方交往的特點。
(2)中國是“--帶一路”的倡議國、主導者,如今重鑄絲綢之路,有何現實價值?
(3)材料二中“魏主下詔”指的是我國古代哪次改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據材料三,結合古代史相關史實說明中國“經過不斷接觸與交換,終于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那些族群文化”的例子。(至少舉兩例)
(5)通過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學習,你有何啟示?
【答案】(1)以商貿為主,絲綢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具有相當程度的單向性。
(2)有助于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有助于構建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國際經濟新格局;有助于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拓展中國戰略空間。
(3)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觀上促進北方經濟發展,加速封建化進程,推動北方民族大融合。
(4)與少數民族:張騫通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與其他國家:佛教傳入、玄奘西游、四大文明外傳、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影響朝鮮、日本,形成中華文明圈。
(5)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共同繁榮。
7.(2021邵陽市21.)中華文明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營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東學西漸”是指古代中國文化向西傳播的過程,經歷了三個高潮: 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宋明時期。公元1617世紀以前的歐洲在文明的發展中與中國有比較大的差距,而他們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即先從科學技術開始,包括四大發明、陶瓷、冶金、紡織等,推動歐洲社會的變革?!拔鲗W東漸”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國傳播的過程,出現兩次高潮: 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和鴉片戰爭以后的“西學東漸”。這兩種文化傳播過程都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過程。
——摘編自《“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之分》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①將下列文明交往史實與所發生時期用直線連接起來。
秦漢時期 鄭和下西洋
隋唐時期 鑒真東渡
宋明時期 絲綢之路
②列舉宋元時期我國傳入歐洲的科學技術成就兩例,并指出“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的共同點。
材料二 以儒文化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對異質文化極其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到了“天下車同歸,,書同文”之后多元文化逐漸融合而形成全局的漢文化。漢文化也有其開放性,印度佛教的傳入并在中國得到廣泛而久遠的傳播就是證明,元朝和清朝都是由與漢文化性質相近的文化主要統治的朝代,這兩個朝代都經歷了異質文化由相互并存到逐漸互相融合的過程,鴉片戰爭以后,中華文化的開放性使其明顯,而且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等,中華文化的開放性越來越強烈。
——摘編自《中國文化包容性、開放性和創造性》
(2)材料三中時“天下車同軌,同文”最早發生在我國古代哪個朝代?元朝和清朝分別是由哪個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統一王朝?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中國文化的開放性”為題寫一歷史小論文。要求史論結合,100-200字。
【答案】(1)①:秦漢時期—絲綢之路;隋唐時期—鑒真東渡;宋明時期—鄭和下西洋;②事例:指南針、活字印刷術;共同點:都出現了高潮、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過程。
(2)朝代:秦朝;少數民族:蒙古族、女真族或滿洲族。
(3)題目:中國文化的開放性;論述:西漢末年,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洛陽白馬寺一直被佛門弟子同尊為“釋源”,即中國佛教的發源地 ,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到了漢末三國時代,佛教逐漸由上層遍及民間,由少數人逐漸擴展到多數人,弘化地區也由洛陽、長安往南方開展,鴉片戰爭后,外國侵略者用船艦利炮打開中國的國門,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民族危機不斷加深,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近代化的探索,如地主階級掀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如創辦了新式學堂等內容,此后還有資產階級以及先進知識分子等進行了探索,中華文化的開放性越來越強烈。
8.(2021綏化市36.)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上圖是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線路圖。商人們從A處____(填寫地名)出發,穿過河西走廊,經____到中亞、西亞,再到更遠的____(填寫大洲名稱)。
(2)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________,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________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答案】(1)長安;西域;歐洲。
(2)西域都護;新疆。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山县| 汕头市| 三门县| 玉门市| 阿拉善右旗| 丹寨县| 绥芬河市| 武宣县| 洛隆县| 城固县| 昌宁县| 湟源县| 渭南市| 淅川县| 五河县| 合肥市| 蓬莱市| 正阳县| 府谷县| 大庆市| 米泉市| 嘉鱼县| 阿瓦提县| 乌兰浩特市| 林周县| 泗洪县| 高安市| 武陟县| 蓬莱市| 鲁甸县| 屯昌县| 舒兰市| 贵溪市| 乐清市| 临湘市| 辰溪县| 长葛市| 正阳县| 高青县| 鄂伦春自治旗|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