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課 遠古的傳說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課 遠古的傳說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上第3課遠古的傳說(學生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炎黃聯盟
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盟形成。
涿鹿之戰: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炎帝的貢獻:
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
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制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黃帝的貢獻: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煉銅,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
三、堯、舜、禹的禪讓
1、推舉人才的標準———賢德之人(德才兼備,以身作則);
2、禪讓制的實質: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民主推選、首領沒有特權)
3、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4、大禹治水:采取疏導的方式治理黃河,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有功。體現了刻苦耐勞,堅持不懈,大公無私的精神。
一.選擇題
1.(2022益陽中考1.)晉代文學家摯虞有詩曰:“神農居世,通變該極。民眾獸解,乃教稼穡。聚濟交市,草木播植。務濟其本,不通其飾。”勞動創造幸福,詩中“教稼穡”人物是傳說中的( )
A.黃帝 B.炎帝 C.大禹 D.倉頡
2.(2022常德中考1.)《史記》提出“祖黃帝說”,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還是匈奴人、鮮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體現的觀念是( )
A. 民族認同 B. 華夷有別 C. 民族差異 D. 國家統一
3.(2022重慶中考A卷1.)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了黃帝、堯、舜等遠古傳說。有學者指出,司馬遷對五帝關系的記述不一定準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古時期我國部落集團逐漸融合的歷程,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遠古傳說純屬后人主觀臆造 B.司馬遷的記述完全符合事實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據 D.遠古傳說可為探究歷史提供參考
4.(2022南通中考14.)據《史記·夏本紀》記載: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大禹治水的事跡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 )
A. 艱苦奮斗精神 B. 無私奉獻精神 C. 愛國主義精神 D. 民族主義精神
5.(2022赤峰中考1.)“紅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文化極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發現于內蒙古赤峰紅山而得名。從考古發掘來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紅山人墓地多為積石冢,是規劃的墓地,處于中心的大墓隨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邊緣依次為少量的玉器、豬狗、陶器,個別的沒有隨葬品。這些隨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 階級分化的出現 B.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 敬畏祖先觀念的產生 D. 生產力水平的低下就
6.(2022大慶中考1.) 海內外華人以炎黃子孫自稱。每年,滿懷虔誠與崇敬的中華兒女會以多種形式祭祀炎帝和黃帝。其原因是( )
A. 他們創造了使用至今的漢字 B. 他們帶領人們根治了水患
C.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他們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7.(2022河南中考1.)據統計,當今中國流行的前200個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統的姓氏約占10%,出自黃帝姬姓系統的姓氏約占89%。這表明( )
A. 百家姓氏,皆自炎黃 B. 中華姓氏,源遠流長
C. 人文初祖,拓土開疆 D 姓氏文化,包羅萬象
8.(2021張家界中考1.)清明時節,社會各界人士紛紛開展祭祖儀式。請問被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伏羲和女媧 B.炎帝和黃帝 C.堯舜和大禹 D.神農和伏羲
9.(2021鹽城市1.)堯年老時,根據推舉和他對舜的考察,由舜繼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薦為繼任者。這種做法稱為( )
A.禪讓 B.世襲 C.分封 D.專制
10.(2021重慶B卷1.)傳說中的黃帝被后人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紀以來,出現了三次祭祀黃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華民族,團結了全球華人。這是因為黃帝( )
A.為首的部落聯盟是華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禪讓制
C.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11.(2021成都市1.)著名學者費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黃河中游出現了一個若干民族集團匯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稱為華夏。"在這一匯集和逐步融合的過程中,被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黃帝 B. 倉頡和嫖祖 C.堯和舜 D. 隸首和大禹
12.(2021包頭、巴彥淖爾市6.)中國航天領域的大國重器以“玉兔"“嫦娥”“祝融”等中華民族集體記憶里的神話角色來命名。這一做法( )
A. 提高了國威軍威 B. 彰顯了文化自信
C. 維護了世界和平 D. 提升了綜合國力
13.(2021桂林市1.) 2021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第一輛火星車以火神命名,“寓意點點燃中國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自我超越這位中國神話中的火神是( )
A. 祝融 B. 堯 C. 舜 D. 禹
14.(2021常德市1.)中華民族祭祀黃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陜海內外的中華兒女代表齊聚陜西省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與在西安、臺灣分別設立的視頻連線點代表參加公祭典禮。此舉是因為( )
A.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B. 黃帝生活的地區是中華民族的唯一發源地
C. 中華民族主體是由黃帝部落發展而來的
D. 黃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15.(2021宜昌市1.)古史相傳,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盤古和女媧 B. 后羿和夸父 C. 炎帝和黃帝 D. 堯舜禹
16.(2021黃石市22.)《禮記·禮運》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其中,“天下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郡縣制 D.科舉制
17.(2021齊齊哈爾市1.)黃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一位著名部落首領。與他并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 B. 蚩尤 C. 禹 D. 啟
18.(2020常德中考1.)歌曲《龍的傳人》有一句歌詞﹣﹣“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作為龍的傳人,中華民族把( )尊奉為我們的人文始祖。
A.黃帝 B.堯 C.大禹 D.秦始皇
19.(2020福建1.)神農教民種粟、黃帝“蒸谷為飯”的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已經( )
A.出現原始農業 B.進入青銅時代
C.實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鐵技術
20.(2020東營1.)從黃帝、炎帝的古老傳說中,我們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
A.北京人會使用火 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半坡人種植粟 D.華夏族形成
21.(2021河南1.)下列三幅圖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國先民的( )
陜西寶雞出土的小口尖底陶瓶(約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南陜縣出土的陶釜、陶灶(約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山東泰安出土的白陶鬶(約公元前4200~前2500年)
A.農耕工具豐富多樣 B.商品貿易較為活躍
C.陶器文化歷史悠久 D.彩陶藝術絢麗多彩
22.(2020山西1.)“華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  )
A.發祥地是黃河流域 B.交通便利,創造了眾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黃帝創立 D.雜居相處,在不斷交往中融合而成
23.(2020淮安12.)“他們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有很多發明創造。他們兩個部落結成聯盟,經過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材料中的“他們”是( )
A.炎帝和黃帝 B.夏啟和商湯
C.老子和孔子 D.項羽和劉邦
24.(2020郴州1.)五嶺廣場的神中農雕像是郴州人民為紀念傳說中炎帝的豐功偉績而樹立的。下列屬于炎帝功績的是( )
A. 發明算盤 B. 教民冶鐵 C. 教民耕種 D. 創造文字
25.(2020株洲1.)相傳他“削桐為琴,練絲為弦”,他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其陵寢在湖南株洲,他是( )
A. 舜 B. 蚩尤 C. 禹 D. 炎帝
26.(2019桂林1 .)炎帝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遠古時代的神奇人物,相傳他教會人們種植五谷、改進農具。我們也稱他為( )
A.伏羲氏   B.神農氏    C.有巢氏   D.軒轅氏
27.(2019畢節1 .)黃帝和炎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們生活在我國古代的(  )
A. 黃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長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28.(2019海南 1.)相傳,神農氏遍嘗百草,還“制耒耜,教民農作”。這一傳說反映了( )
A.農業的起源 B.手工業興起 C.商業的發展 D.畜牧業繁榮
29.(2019海南 3.)歷史研究中,下列選項最可信的當屬( )
A.神話傳說一-“女媧補天” B.出土文物一-司母戊鼎
C.電視作品-《漢武大帝》 D.明清小說一一《三國演義》
30.(2019廣東1 .)《周易 系辭下》記載,“黃帝、堯、舜……舟楫之利以濟不通”。以下考古發現能夠印證記載中“舟楫”的是( )
A.遼寧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陽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慶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陜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
31.(2019漳州2 .)傳說中教民制造船只,發明弓箭和指南車的遠古部落首領是(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二.非選擇題
1.(2022湘潭中考31.)農為天下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農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農耕而作陶。
——《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積統計表
年份 人口數量(億) 耕地面積(萬頃) 人均耕地面積(畝)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編自戴逸《簡明清史》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時代,(明清時期)這種秩序和持久或許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這些世紀卻是一個生氣勃勃的新歐洲正在崛起的世紀……中國不僅看起來,而且事實上也是相對靜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傳說中神農氏的貢獻。這些傳說是否有科學根據?請以考古發現舉一例說明。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時期的農耕場景,請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處。本組材料對研究古代農業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請以圖2為例加以說明。
(3)根據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農業發展狀況,并指出隱含的問題。
(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證明材料四觀點的證據。你認為導致這一時期中國“相對靜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2.(2021云南26.)(10分)中華民族同源共祖,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距今5000 年左右,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部生活在今陜西渭河流域和黃士高原一帶,炎、黃部落之間不斷地聯合、交融,在中原地區形成了以黃帝、炎帝部落為主體的華夏族。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族與周邊各民族加強了經濟、文化的聯系,他們相互學習、互相促進華夏族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摘編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外歷史綱要》(上)
材料二
圖4 唐蕃會盟碑
唐蕃會盟碑立于西藏拉薩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時唐朝與吐蕃會盟的遺物。這次會盟史稱“長慶會盟”,盟約里寫道:“患難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中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成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指出華夏族形成的特點。(4分)
(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話最能體現唐蕃之間的友好關系?(4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而采取的措施。(2分)
3.(2021昆明26.)(12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華夏民族是漢民族的主源,華夏民族在自身發展過程中與蠻、夷、戎、狄諸族結下了長期的不解之緣。漢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續發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漢族人口融于周邊其他民族。正是因為存在這種雙向融合現象,進而促進了更大范圍的民族融合。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最終形成了統一多民族中國的主人—中華民族。
——據張植榮著 《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歷史由來》
(1)材料一中,促進“更大范圍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傳說人物。(3分)
材料二 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技藝,漢族人民向他們學習畜牧經驗。十六國北朝政權的統治者,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西晉時期,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漢族人民喜愛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匯,“胡”“漢”觀念逐漸淡薄。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部頒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2)根據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3分)
材料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情況
項目 2013年 2019年
國民生產總值 35389.3億元 57493.0億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50.2元 24179.8元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 3307.8萬人 3846.7萬人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
(3)根據材料三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
材料四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
(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3分)
4.(2020衡陽27.)歷史上,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勤勞、智慧、團結、勇敢,留下了豐厚的文明遺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治國理政]
材料一:漢興,掃除繁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漢書 景帝紀》
(1)依據材料一,歸納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
[物質文明]
材料二:關于宋代制瓷業的材料。
自1949年以來,考古發現的古代瓷窯遺址分布于我國十九個省、市、自治區的170個縣,其中分布有宋窯的達130個縣,占總數的75%.由于宋瓷大量向海南諸國出口,成為當時風靡世界的暢銷貨,因而在對外貿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窯。如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過泉州港出口;兩浙路武義、東陽以及其他州縣的燒瓷,則通過杭州、明州出口。
﹣﹣摘編自漆俠《宋代經濟史》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宋代制瓷業的特點。
[文化價值]
(3)假如你是一名導游,就如圖黃帝陵遺址寫一段簡短的解說詞(包括人物身份、主要貢獻和影響)。
5.(2019山西 16.)弘揚傳統文化,重溫民族精神,傳播時代新聲。根據要求,完成下面相關問題。
(1)【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智慧結品。從下面的歷史遺址中任選兩
例,簡述其承載的歷史價值。(4分)
(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力量源泉。你從下面的兩則材料中感受到怎樣的民族精神 (2分)[*&%網~]
(3)【科學理論】科學理論是指導中華民族實踐探索的偉大旗幟。寫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處[來~*會議確立的科學理論名稱,并舉出科學理論指導下對內改革的兩例具體舉措。(4分)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北京學界全體宣言》(1919年5月4日)
“……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胄裔,生于其時,身負干戈,不能驅逐日本出中國,何以為人 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復我河山,保我民族,保衛國家,是我天職!”
《抗日誓師詞》(1937年7月14日)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上第3課遠古的傳說(教師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炎黃聯盟
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盟形成。
涿鹿之戰: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炎帝的貢獻:
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
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制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黃帝的貢獻: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煉銅,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
三、堯、舜、禹的禪讓
1、推舉人才的標準———賢德之人(德才兼備,以身作則);
2、禪讓制的實質: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民主推選、首領沒有特權)
3、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4、大禹治水:采取疏導的方式治理黃河,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有功。體現了刻苦耐勞,堅持不懈,大公無私的精神。
一.選擇題
1.(2022益陽中考1.)晉代文學家摯虞有詩曰:“神農居世,通變該極。民眾獸解,乃教稼穡。聚濟交市,草木播植。務濟其本,不通其飾。”勞動創造幸福,詩中“教稼穡”人物是傳說中的( B )
A.黃帝 B.炎帝 C.大禹 D.倉頡
2.(2022常德中考1.)《史記》提出“祖黃帝說”,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還是匈奴人、鮮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體現的觀念是( A )
A. 民族認同 B. 華夷有別 C. 民族差異 D. 國家統一
3.(2022重慶中考A卷1.)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了黃帝、堯、舜等遠古傳說。有學者指出,司馬遷對五帝關系的記述不一定準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古時期我國部落集團逐漸融合的歷程,對此解讀正確的是(D  )
A.遠古傳說純屬后人主觀臆造 B.司馬遷的記述完全符合事實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據 D.遠古傳說可為探究歷史提供參考
4.(2022南通中考14.)據《史記·夏本紀》記載: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大禹治水的事跡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 B )
A. 艱苦奮斗精神 B. 無私奉獻精神 C. 愛國主義精神 D. 民族主義精神
5.(2022赤峰中考1.)“紅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文化極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發現于內蒙古赤峰紅山而得名。從考古發掘來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紅山人墓地多為積石冢,是規劃的墓地,處于中心的大墓隨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邊緣依次為少量的玉器、豬狗、陶器,個別的沒有隨葬品。這些隨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A )
A. 階級分化的出現 B.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 敬畏祖先觀念的產生 D. 生產力水平的低下就
6.(2022大慶中考1.) 海內外華人以炎黃子孫自稱。每年,滿懷虔誠與崇敬的中華兒女會以多種形式祭祀炎帝和黃帝。其原因是( C )
A. 他們創造了使用至今的漢字 B. 他們帶領人們根治了水患
C.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他們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7.(2022河南中考1.)據統計,當今中國流行的前200個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統的姓氏約占10%,出自黃帝姬姓系統的姓氏約占89%。這表明(C )
A. 百家姓氏,皆自炎黃 B. 中華姓氏,源遠流長
C. 人文初祖,拓土開疆 D 姓氏文化,包羅萬象
8.(2021張家界中考1.)清明時節,社會各界人士紛紛開展祭祖儀式。請問被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B )
A.伏羲和女媧 B.炎帝和黃帝 C.堯舜和大禹 D.神農和伏羲
9.(2021鹽城市1.)堯年老時,根據推舉和他對舜的考察,由舜繼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薦為繼任者。這種做法稱為( A )
A.禪讓 B.世襲 C.分封 D.專制
10.(2021重慶B卷1.)傳說中的黃帝被后人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紀以來,出現了三次祭祀黃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華民族,團結了全球華人。這是因為黃帝( A )
A.為首的部落聯盟是華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禪讓制
C.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11.(2021成都市1.)著名學者費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黃河中游出現了一個若干民族集團匯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稱為華夏。"在這一匯集和逐步融合的過程中,被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 )
A.炎帝和黃帝 B. 倉頡和嫖祖 C.堯和舜 D. 隸首和大禹
12.(2021包頭、巴彥淖爾市6.)中國航天領域的大國重器以“玉兔"“嫦娥”“祝融”等中華民族集體記憶里的神話角色來命名。這一做法( B )
A. 提高了國威軍威 B. 彰顯了文化自信
C. 維護了世界和平 D. 提升了綜合國力
13.(2021桂林市1.) 2021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第一輛火星車以火神命名,“寓意點點燃中國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自我超越這位中國神話中的火神是(A )
A. 祝融 B. 堯 C. 舜 D. 禹
14.(2021常德市1.)中華民族祭祀黃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陜海內外的中華兒女代表齊聚陜西省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與在西安、臺灣分別設立的視頻連線點代表參加公祭典禮。此舉是因為( A )
A.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B. 黃帝生活的地區是中華民族的唯一發源地
C. 中華民族主體是由黃帝部落發展而來的
D. 黃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15.(2021宜昌市1.)古史相傳,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C )
A. 盤古和女媧 B. 后羿和夸父 C. 炎帝和黃帝 D. 堯舜禹
16.(2021黃石市22.)《禮記·禮運》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其中,“天下為家”所指的制度是( B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郡縣制 D.科舉制
17.(2021齊齊哈爾市1.)黃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一位著名部落首領。與他并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 )
A. 炎帝 B. 蚩尤 C. 禹 D. 啟
18.(2020常德中考1.)歌曲《龍的傳人》有一句歌詞﹣﹣“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作為龍的傳人,中華民族把( A )尊奉為我們的人文始祖。
A.黃帝 B.堯 C.大禹 D.秦始皇
19.(2020福建1.)神農教民種粟、黃帝“蒸谷為飯”的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已經( A )
A.出現原始農業 B.進入青銅時代
C.實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鐵技術
20.(2020東營1.)從黃帝、炎帝的古老傳說中,我們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D )
A.北京人會使用火 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半坡人種植粟 D.華夏族形成
21.(2021河南1.)下列三幅圖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國先民的( C )
陜西寶雞出土的小口尖底陶瓶(約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南陜縣出土的陶釜、陶灶(約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山東泰安出土的白陶鬶(約公元前4200~前2500年)
A.農耕工具豐富多樣 B.商品貿易較為活躍
C.陶器文化歷史悠久 D.彩陶藝術絢麗多彩
22.(2020山西1.)“華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 D )
A.發祥地是黃河流域 B.交通便利,創造了眾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黃帝創立 D.雜居相處,在不斷交往中融合而成
23.(2020淮安12.)“他們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有很多發明創造。他們兩個部落結成聯盟,經過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材料中的“他們”是( A )
A.炎帝和黃帝 B.夏啟和商湯
C.老子和孔子 D.項羽和劉邦
24.(2020郴州1.)五嶺廣場的神中農雕像是郴州人民為紀念傳說中炎帝的豐功偉績而樹立的。下列屬于炎帝功績的是(C )
A. 發明算盤 B. 教民冶鐵 C. 教民耕種 D. 創造文字
25.(2020株洲1.)相傳他“削桐為琴,練絲為弦”,他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其陵寢在湖南株洲,他是( D )
A. 舜 B. 蚩尤 C. 禹 D. 炎帝
26.(2019桂林1 .)炎帝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遠古時代的神奇人物,相傳他教會人們種植五谷、改進農具。我們也稱他為( B )
A.伏羲氏   B.神農氏    C.有巢氏   D.軒轅氏
27.(2019畢節1 .)黃帝和炎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們生活在我國古代的(A  )
A. 黃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長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28.(2019海南 1.)相傳,神農氏遍嘗百草,還“制耒耜,教民農作”。這一傳說反映了( A )
A.農業的起源 B.手工業興起 C.商業的發展 D.畜牧業繁榮
29.(2019海南 3.)歷史研究中,下列選項最可信的當屬( B )
A.神話傳說一-“女媧補天” B.出土文物一-司母戊鼎
C.電視作品-《漢武大帝》 D.明清小說一一《三國演義》
30.(2019廣東1 .)《周易 系辭下》記載,“黃帝、堯、舜……舟楫之利以濟不通”。以下考古發現能夠印證記載中“舟楫”的是( D )
A.遼寧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陽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慶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陜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
31.(2019漳州2 .)傳說中教民制造船只,發明弓箭和指南車的遠古部落首領是( A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二.非選擇題
1.(2022湘潭中考31.)農為天下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農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農耕而作陶。
——《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積統計表
年份 人口數量(億) 耕地面積(萬頃) 人均耕地面積(畝)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編自戴逸《簡明清史》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時代,(明清時期)這種秩序和持久或許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這些世紀卻是一個生氣勃勃的新歐洲正在崛起的世紀……中國不僅看起來,而且事實上也是相對靜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傳說中神農氏的貢獻。這些傳說是否有科學根據?請以考古發現舉一例說明。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時期的農耕場景,請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處。本組材料對研究古代農業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請以圖2為例加以說明。
(3)根據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農業發展狀況,并指出隱含的問題。
(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證明材料四觀點的證據。你認為導致這一時期中國“相對靜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1)貢獻:教百姓耕種糧食作物和制造陶器。有科學依據。舉例:湖南澧縣夢溪三元宮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稻谷的遺存和大量的生產工具。
(2)相同之處:都使用牛耕。說明:圖2“魏晉嘉峪關墓葬壁畫《胡人牛耕圖》”說明中原農耕技術推廣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3)狀況:耕地面積不斷增長。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導致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
(4)證據:中國古代的牛耕技術長期沒有進步。根源: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
2.(2021云南26.)(10分)中華民族同源共祖,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距今5000 年左右,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部生活在今陜西渭河流域和黃士高原一帶,炎、黃部落之間不斷地聯合、交融,在中原地區形成了以黃帝、炎帝部落為主體的華夏族。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族與周邊各民族加強了經濟、文化的聯系,他們相互學習、互相促進華夏族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摘編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外歷史綱要》(上)
材料二
圖4 唐蕃會盟碑
唐蕃會盟碑立于西藏拉薩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時唐朝與吐蕃會盟的遺物。這次會盟史稱“長慶會盟”,盟約里寫道:“患難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中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成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指出華夏族形成的特點。(4分)
(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話最能體現唐蕃之間的友好關系?(4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而采取的措施。(2分)
【答案】(1)人文初祖:黃帝和炎帝。特點:原始部落不斷交融而形成。
(2)民族:藏族。友好關系:“患難相恤,暴掠不作”。
(3)答案不唯一,符合題意和史實即可。示例:康熙帝設臺灣府管轄臺灣;清朝設駐藏大臣管轄西藏;康熙帝平定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管轄新疆;等等。
3.(2021昆明26.)(12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華夏民族是漢民族的主源,華夏民族在自身發展過程中與蠻、夷、戎、狄諸族結下了長期的不解之緣。漢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續發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漢族人口融于周邊其他民族。正是因為存在這種雙向融合現象,進而促進了更大范圍的民族融合。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最終形成了統一多民族中國的主人—中華民族。
——據張植榮著 《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歷史由來》
(1)材料一中,促進“更大范圍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傳說人物。(3分)
材料二 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技藝,漢族人民向他們學習畜牧經驗。十六國北朝政權的統治者,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西晉時期,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漢族人民喜愛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匯,“胡”“漢”觀念逐漸淡薄。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部頒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2)根據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3分)
材料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情況
項目 2013年 2019年
國民生產總值 35389.3億元 57493.0億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50.2元 24179.8元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 3307.8萬人 3846.7萬人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
(3)根據材料三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
材料四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
(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3分)
【答案】(1)原因:漢民族與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雙向融合。人物:黃帝和炎帝。
(2)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3)國民生產總值大幅上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急劇猛增;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普遍普及。
(4)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4.(2020衡陽27.)歷史上,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勤勞、智慧、團結、勇敢,留下了豐厚的文明遺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治國理政]
材料一:漢興,掃除繁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漢書 景帝紀》
(1)依據材料一,歸納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
[物質文明]
材料二:關于宋代制瓷業的材料。
自1949年以來,考古發現的古代瓷窯遺址分布于我國十九個省、市、自治區的170個縣,其中分布有宋窯的達130個縣,占總數的75%.由于宋瓷大量向海南諸國出口,成為當時風靡世界的暢銷貨,因而在對外貿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窯。如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過泉州港出口;兩浙路武義、東陽以及其他州縣的燒瓷,則通過杭州、明州出口。
﹣﹣摘編自漆俠《宋代經濟史》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宋代制瓷業的特點。
[文化價值]
(3)假如你是一名導游,就如圖黃帝陵遺址寫一段簡短的解說詞(包括人物身份、主要貢獻和影響)。
【答案】(1)吸取秦朝因暴政滅亡的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苛法,提倡勤儉治國等。
(2)造型精美,名窯眾多;分布廣泛,港口附近瓷窯眾多,江南地區已成為制瓷業中心。
(3)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還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因而后人尊稱他和炎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5.(2019山西 16.)弘揚傳統文化,重溫民族精神,傳播時代新聲。根據要求,完成下面相關問題。
(1)【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智慧結品。從下面的歷史遺址中任選兩
例,簡述其承載的歷史價值。(4分)
(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力量源泉。你從下面的兩則材料中感受到怎樣的民族精神 (2分)[*&%網~]
(3)【科學理論】科學理論是指導中華民族實踐探索的偉大旗幟。寫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處[來~*會議確立的科學理論名稱,并舉出科學理論指導下對內改革的兩例具體舉措。(4分)
【答案】(1)答:示例:圖一:黃帝是傳說中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首領。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發明弓箭和指南車等。這一部落聯盟后來逐漸形成華夏族主干、因此后人尊稱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海內外炎黃子孫都會到黃帝陵祭拜,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2分)
圖二: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他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義”道德觀;主張按時令進山砍伐,不過分捕撈魚鱉等。共思想主張對后世王朝的統治者提供了治國方略,對當今的治國理政、公民個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根基。(2分)
(2) (2分)
答:反抗外來侵略,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領土安全;團結一致,抵御外侮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追求民主和科學的進步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和獻身精神等。(2分)
(3) 答:①鄧小平理論(1分)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分)
舉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在制;發展鄉鎮企業;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設立雄安新區等。(答出符合題意的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北京學界全體宣言》(1919年5月4日)
“……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胄裔,生于其時,身負干戈,不能驅逐日本出中國,何以為人 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復我河山,保我民族,保衛國家,是我天職!”
《抗日誓師詞》(1937年7月14日)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绥芬河市| 当阳市| 泾阳县| 永康市| 衢州市| 凌海市| 灵武市| 团风县| 会泽县| 金门县| 平塘县| 双桥区| 宜昌市| 方山县| 新源县| 疏勒县| 璧山县| 如皋市| 合水县| 伊通| 克拉玛依市| 周宁县| 榆树市| 大田县| 抚松县| 兴海县| 会东县| 阳新县| 天津市| 丹江口市| 文登市| 漳平市| 阜宁县| 枣阳市| 静安区| 思茅市| 东兰县| 志丹县| 丁青县|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