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上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戰國七雄1、七國形成 :(1)三家分晉:韓、趙、魏(2)田氏代齊: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3)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社會狀況:兼并戰爭(1)戰爭特點: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2)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3)戰爭結果: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后崛起,秦國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4)影響:為加速結束分裂,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戰國七雄——相互兼并:時期 主要戰役 交戰國家 典故 影響戰國 桂陵之戰 魏、趙、齊 圍魏救趙馬陵之戰 魏、齊 減灶計 齊國強大起來長平之戰 秦、趙 紙上談兵 東方六國無力抵御秦軍進攻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比較: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目的 爭霸(成為霸主) 兼并(統一全國)戰爭特點 時間短、規模小、次數少 時間長、規模大、戰爭頻繁軍隊數量 軍隊數量較少,往往一天就能決定戰爭勝負 幾十萬大軍,持續幾個月,死傷幾萬,甚至幾十萬稱霸方式 強者通過召集盟會確立霸主地位 強者吃掉弱者,進而統一中國★★比較P31春秋地圖與P34戰國地圖異同:春秋、戰國時期都存在的國家有:齊國(戰國田氏)、楚國、秦國、燕國;戰國時期諸侯國數目大大減少。二、商鞅變法1、背景:根本原因: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2、目的: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3、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4、商鞅變法的內容:政治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縣制,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是后來商鞅被處死的原因)(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經濟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最能體現變法性質,地主最歡迎)(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國富 百姓歡迎)(3)統一度量衡。(建立縣制,統一度量衡被秦始皇采用)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秦軍取勝的原因 貴族痛恨)5、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商鞅變法以及各諸侯國變法——中國確立了封建制度★★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②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個人敢于與舊勢力堅決斗爭。★★商鞅具有的品質:堅持真理,不畏艱難,敢于和頑固勢力作斗爭,勇于創新,為改革不怕犧牲。★★6.觀點: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判斷改革成敗的標準是:改革能否符合人民利益;能否促進國家發展.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構成: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魚嘴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灌溉,外江分洪、航運;寶瓶口引水流入灌溉渠道,飛沙堰在洪水期分洪,減少泥沙淤積。3、 功能:防洪、灌溉、水運等。4、影響:(1)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2)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一.選擇題1.(2022株洲中考16.) 觀察《戰國形勢圖》,今天的“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屬于當時哪一諸侯國的勢力范圍( B )A. 齊國 B. 楚國 C. 韓國 D. 秦國2.(2022張家界中考3.) 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體,充分發揮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該水利工程是( B )A. 靈渠 B. 都江堰 C. 大運河 D. 三峽工程3.(2022沈陽中考1.)戰國中期各國變法之后,鐵制農具在全國各地大規模涌現。眾多出土的戰國鐵農具(見下圖),展示出當時己經發明的層疊鑄造技術。上述材料反映出戰國時期的成就主要體現在( A )A.治鐵業 B.青銅業 C.紡織業 D.煮鹽業4.(2022常德中考20.)常德自古以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戰國時期,常德屬于( D )A. 秦國 B. 齊國 C. 燕國 D. 楚國5.(2022重慶中考A卷2.)下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有關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 B )A.周平王遷都洛邑 B.社會生產力發展 C.齊桓公稱霸中原 D.百家爭鳴的出現6.(2022山西中考.)追溯三晉歷史,走進春秋戰國。下面圖文信息晉國公室君主晉烈公仍在位,晉國公室身處三家的夾縫中。到晉孝公時,韓、趙兩國搶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 C )A.桐葉封晉 B.城濮之戰 C.三家分晉 D.長平之戰7.(2022泰安中考1.)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題是( C )政局動蕩不安 諸侯國之間兼并戰爭不斷農業繼續發展 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各國進行變法 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商鞅變法成效最大A. 夏商周的更替 B. 分封制的實施 C.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D. 中央集權制的確立8.(2022東營中考3)下圖為我國古代造福千秋的綜合性水利樞紐,歷經2200多年,至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該水利樞紐是(A)A.都江堰 B.靈渠 C.通濟渠 D.永濟渠9.(2022江西中考3.)支持商鞅變法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沒有被廢止。這說明商鞅變法( B )A. 得到了舊貴族勢力的支持 B. 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C. 維護了舊的政治經濟秩序 D. 遏制了地主階級勢力10.(2022常德中考2.)歷史圖片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圖片資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B )A. 高超的青銅工藝 B. 悠久的歷史文明 C. 先進的科技成就 D. 獨特的建筑技術11.(2022懷化中考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這段話可以看出商鞅推行變法賞罰分明。商鞅在軍事上的獎勵措施是( B )A. 免除徭役 B. 授予爵位、賞賜土地 C. 賞賜金錢 D. 賜予奴隸12.(2022海南中考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材料反映了商鞅變法的( D )A. 背景 B. 目的 C. 內容 D. 影響13.(2021濱州市2.)順應時勢,從富國強兵的需要出發,禮賢下士,推行縣制,獎勵耕戰,“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的典范是( B )A. 管仲改革 B. 商鞅變法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大化改新14.(2021云南2.)《戰國策·秦策一》記載:(商鞅變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材料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的( D )A.背景 B.內容 C.過程 D.影響15.(2021眉山市1.)春秋時期,大的諸侯國兵力僅六七萬人。戰國時期,軍隊人數成倍增加,如秦、楚兩國的兵力都達百萬,齊、趙、魏、韓、燕等國的兵力也都有數十萬。這一變化反映了當時( D )A. 人們踴躍參軍作戰 B. 作戰方式發生改變C. 戰爭破壞越來越大 D. 統一已成必然趨勢16.(2021陜西省1.)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該工程是( A )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趙州橋17.(2021煙臺市4.)邊蜀原認為: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天下是必然的,因為泰國打下了統一天下的基礎。秦國代表了當時的先進生產力,農業生發達……的織好量強大的最合理的軍團,據此可知,“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天下”得益于( B )A. 管仲改革 B. 商鞅變法 C. 獨尊儒術 D. 北魏孝文帝改革18.(2021通遼市1.)四川某地二王廟的大殿有-副對聯:“六字炳千秋,十四縣民命食天,盡是此公賜予;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對聯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起到的作用是( A )A. 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B. 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C. 溝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D. 鞏固了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19.(2021福建中考3.)下圖所示內容體現了都江堰( A )A.造福千秋 B.控流發電 C.溝通水系 D.方便航運20.(2021常德市2.)戰國時期諸侯爭霸不僅兼并小國,而且大國之間也出現兼并現象。這突出反映了( B )A. 變法使各國實力增強 B. 統一趨勢增強C. 各國君主爭霸野心強烈 D. 分封制徹底崩潰21.(2021宜昌市2.)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為秦國統一全國奠定基礎的舉措是(B )A. 尊王攘夷 B. 商鞅變法 C. 統一文字 D. 統一度量衡22.(2020東營3.)唐朝詩人胡曾的詠史詩句“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戰國時期(C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潰 C.兼并戰爭不斷 D.注重興修水利23.(2020青島3.)人文勝跡滿載歷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們可以感受到下列哪一人文勝跡的魅力( B )A.長城 B.都江堰 C.靈渠 D.紫禁城24.(2020重慶B2.)有人曾經說“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這一評價旨在說明( A )A.商鞅變法成效巨大 B.孝公確立皇帝制度C.春秋時期諸侯稱霸 D.戰國時期大國爭雄25.(2020昆明2.)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成都平原)水早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主要得益于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A )A.都江堰 B.馳道 C.靈渠 D.大運河26.(2020通遼1.)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在秦國樹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卻與之背道而馳,重文輕武。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D )A. 秦國社會落后,民眾野蠻成風 B. 北宋經濟發達,人們貪生怕死C. 統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見不一 D. 時代背景不同,歷史使命不同27.(2020龍東3.)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主持變法的是( B )A.齊桓公 B.秦孝公 C.楚莊王 D.勾踐28.(2020臨沂3.)如圖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了我國人民的智慧。圖中“分水堤”東面的江水主要用于( D )A.分洪 B.水運 C.排沙 D.灌溉29.(2020廣東3.)題3圖是戰國時期主要農業地區分布圖,其中農業發達區主要分布在( C )A.農牧分界線以北 B.漢水流域C.黃河中下游地區 D.長江以南30.(2020福建2.)戰國時期,李悝在魏國、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其理論依據所屬的學派是( B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31.(2020湘西州1.)在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歷史的大型水利工程,經受住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驗,它就是( B )A.靈渠 B.都江堰 C.永濟渠 D.通濟渠32.(2020聊城2.)“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商鞅說這句話的主要目的是( D )A.頌揚湯武功德 B.批評商朝暴政 C.強調以禮治國 D.宣揚變法圖強33.(2020恩施2.)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下列不屬于這一時期社會變化的是(A )A.甲骨文開始用于記事 B.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C.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D.諸子百家,思想大爭鳴34.(2019煙臺中考 3.)詩人岑參在《石犀》詩中說:“江水初蕩潏(yu),蜀人幾為魚……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貢獻是( B )A. 洽理黃河 B. 修筑都江堰 C. 獎勵耕戰 D. 發明水排35.(2019樂山15 .)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片斷摘錄。空白框中應填的朝代是( B )A.戰國 三國 B.戰國 漢朝 C.漢朝 三國 D.漢朝 西晉36.(2019呼倫貝爾 興安盟 1.)“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國古代偉大工程是( C )A.大運河 B. 萬里長城 C. 都江堰 D. 故宮37.(2019漳州 3.)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在秦國樹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卻與之背道而馳,重文輕武。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D )A.秦國社會落后,民眾野蠻成風 B.北宋經濟發達,人們貪生怕死C.統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見不一 D.時代背景不同,歷史使命不同38.(2019廣東2 .)對圖所示秦國有關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A )A.商鞅變法成效顯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諸侯混戰破壞經濟 D.改革圖強成為風潮39.(2019邵陽2 .)“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該材料反映的是( C )A.李悝變法 B.吳起變法 C.商鞅變法 D.孝文帝改革40.(2019郴州 2.)四川某地二王廟的大殿有一副對聯“六字炳干秋,十四縣民命食天,盡是此公賜予: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對聯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B )A.鄭國渠 B.都江堰 C.靈渠 D.大運河41.(2019南通17 .)圖2是文物銅方量的圖片。其銘文中記載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積為一升。該文物可實證( D )圖2A.商朝青銅工藝高超 B.商鞅廢除井用制 C.商鞅維護貴族特權 D.商鞅統一度量街42.(2019齊齊哈爾3 .)下列哪一幅圖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 C )A.靈渠 B.大運河 C都江堰 D.三峽大壩43.(2019南平2 .)辭賦“江分內外,騰翔魚貫;離堆鎖峽,寶瓶攸關”贊譽的工程是( C )A.靈渠 B.長城 C.都江堰 D.大運河二.非選擇題1.(2022衡陽中考26.)2022年6月6日,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目前我國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1萬億元。閱讀有關水利工程的材料,探究歷史,完成答題。【水沃天府】材料一 秦孝文王以李冰為郡守。……冰乃壅江作堋(分水的堤壩)……又灌溉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形容蜀地物產豐饒,像大海一樣富有)。故……曰:“水旱從人,不知饑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三《蜀志》【千里通波】材料二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蘇聯奇跡】材料三 蘇聯一五計劃期間在第聶伯河上修建的水電站【新政工程】材料四 田納西流域管理局是在羅斯福新政時期建立起來的大型綜合項目。田納西河流域面積廣闊,但由于無節制的開發,這一地區水土流失嚴重,人民生活困苦。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建立田納西流城管理局,允許該局建造和管理田納西河流域的水壩。田納西流域局管理局不僅解決了大量工人的就業問題,而且刺激了經濟的恢復和增長。經過綜合開發和治理,田納西河流城的土地得到了保護,許多土地恢復耕種。田納西河流域居民的收入也大福提高。——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的修建發揮了什么作用?(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大運河中心城市的名稱,并分析大運河修建產生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蘇聯為什么能在短期內完成這一偉大工程?(4)根據材料四及所學知識,分析田納西流域管理局設立的背景及發揮的作用。【你建議】(5)入夏,南方進入汛期,出現洪澇災害:各個地方也會存在不同的水利問題。請就本地水利問題談談你的建議。【答案】(1)都江堰;防洪、灌溉、水運。(2)洛陽;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3)當時蘇聯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投入大部分精力建設重工業。(4)背景:田納西河流域面積廣闊,但由于無節制的開發,這一地區水土流失嚴重,人民生活困苦。作用:不僅解決了大量工人的就業問題,而且刺激了經濟的恢復和增長;田納西河流城的土地得到了保護,許多土地恢復耕種。田納西河流域居民的收入也大福提高。(5)結合當地實際興修水利工程,完善基礎設施;完善的管理制度,增強防洪意識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2022綏化中考36.)識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圖一是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________。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________朝開始。(2)圖二是戰國時期________(填人名)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它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3)圖三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的作者是________。【答案】(1) ①. 甲骨文商 ②. (商朝、商代、殷朝、殷商、殷)(2) ①. 李冰 ②. 都江堰(3)司馬遷3.(2022齊齊哈爾中考29.)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掘主動。縱橫歷史,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以創新為主題的探究性學習。【古代篇一中華智慧】(1)請運用所學,依次填寫上方圖示方框內的歷史知識。選擇圖示中的任意一項成就,寫出其影響。【近代篇一西方科技】類別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國家 A 美國、德國重要發明 哈格里夫斯發明B 菜特兄弟制造飛機C.改良蒸汽機 本茨制造汽車斯蒂芬森設計蒸汽機車 D.發明耐用白熾燈泡時代特征 蒸汽時代 E(2)依據表格和所學知識,分別將A、B、C、D、E五處內容填寫完整【現代篇--中國力量】(3)依據所學知識,寫出知識結構圖中①戰爭名稱。②是哪一歷史事件?將③對臺基本方針填寫完整。④具體時間是什么?【感悟篇-展望未來】(4)通過以上探究性學習,你有怎樣的感悟?【答案】(1)東漢,畢昇、《本草綱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祖沖之把圓周本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率,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答出以上一點或符合題意即可)(2)A.英國.B.珍妮機.C.瓦特。D.愛迪生、E電氣時代(3)①抗美援朝。②三大改造.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④1997年7月1日(4)①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②為國家的發展和富強貢獻白己的力量;③刻苦鉆研,不是圖難,培養創新精神;④增強拼搏勇于創新。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實政能力;⑤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推動社會進步;⑦國家統一是大藥所趨,民心所向,是國家發展的前提;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成就解煌,對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4.(2022龍東中考25.)改革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魏主下詔:“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三:據統計,1861年后的30年間,依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間,農村社會分化加劇,一部分農民成為富農,更多的農民卻更加貧困,不得不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富農購買了越來越多的土地,雇用貧雇農,采用新式農具,經營資本主義農業。——選自《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四:日本新政府頒布了《五條誓文》、內容包括:一、廣興會議,萬事決于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五條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舊制度、向西方學習的決心。——選自統編中國歷史教科書九年級下冊(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的哪一次變法?這次變法有何作用?(2)材料二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語”、“正音”體現了他的哪一項改革措施?(3)材料三的現象得益于俄國歷史上的哪次改革?(4)材料四是日本的哪次改革?這次改革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5)俄國和日本的這兩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答案】(1)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提高軍隊戰斗力等。(2)北魏孝文帝改革;說漢話。(3)1861年農奴制改革。(4)明治維新;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5)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發展。5.(2021泰安市16.)(10分)為鞏固統治,有效治理國家,歷代政府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諸子皆在王國范圍內分到封地作為侯國,由漢廷定封號。漢武帝把大的王國分為若干小侯國,封國越分越小,不復為中央政權的威脅。同時武帝還利用各種機會對諸侯王實行削爵、奪地、除國。——摘編自庫曉慧《從漢初制度看中央集權的逐步加強》(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材料二(2)圖一是戰國時期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圖二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請分別指出兩個水利工程起到的重大作用。(2分)材料三(3)依次指出圖三、圖四貨幣的發行朝代。圖五與圖三、圖四貨幣相比,在流通中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3分)(4)周平、李大龍著述的《中國的邊疆治理:挑戰與創新》指出:“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閱讀表格內容,歸納元朝、清朝治理邊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3分)地區 措施朝代 對新疆地區 對西藏地區元朝 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 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掌管西藏軍民事務,還設置地方機構實行有效管轄。清朝 平定噶爾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反動叛亂;設置伊犁將軍進行管轄;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 中央政府對歷代達賴和班禪進行冊封;設置駐藏大臣進行管理;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范管理西藏。【答案】(1)頒布“推恩令”,將諸侯王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1分)對諸侯王實行削爵、奪地、除國。(1分)(2)圖一:都江堰發揮了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1分)圖二:隋朝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鞏固了隋朝對全國的統治。(1分)(3)圖三:秦朝。(1分) 圖四:西漢。(1分) 圖五:攜帶方便,更有利于促進商品經濟發展。(1分)(4)設置管理機構、平定叛亂、實行冊封制度、妥善安置回歸部族、頒布法律文件。(3分。每點1分,答出其中3點即可)6.(2021東營市26.) 圖1、圖2、圖3是中國古代三個歷史時期(戰國、秦朝、元朝)的形勢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據圖1、圖2、圖3的形勢圖信息,判斷圖1、圖2、圖3分別對應的歷史時期并說明理由。【答案】(1)圖1:秦朝。理由:都城在咸陽:地方實行郡縣制,設置桂林郡、南海郡等;修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抵御匈奴;開鑿靈渠。(疆域四至也可作為一項內容)(2)圖2:戰國理由: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韓趙魏三家分晉;有著名戰役一長平之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等。(3)圖3:元朝。理由:都城在大都;實行行省制度;西藏由宣政院統轄。(疆域四至也可作為一項內容)7.(2021恩施州13.)經濟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而經濟發展往往要依賴諸多因素的推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 秦始皇本紀》材料二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哉!——班固《漢書》材料三材料四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材料五 “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唐太宗(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國歷史上哪一盛世局面?(2)材料三中圖1水利工程的設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請寫出該工程的名稱。圖2是隋朝留給后世的重要遺產,它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時期北方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最好查閱當時哪一農學著作?(4)根據材料五,說出唐太宗的治國措施或理念。(5)綜上所述,你認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文景之治。(2)都江堰;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3)原因:北方長期戰亂,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北方農民大量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著作:《齊民要術》。(3)以民為本,重視農業。(5)國家的穩定、政策的合理、興修水利等。8.(2021懷化市25.)社會轉型指人類歷史上發生的結構性或根本性的社會變動,它是量變積累到到一定程度所引發的超越原有社會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質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國策……——《戰國策.秦策一》材料二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頒布了《五條誓文》,內容包括:一是廣興會議,萬事決于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舊來之陋習,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識于世界,大振皇國之基礎。——部編版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三下圖是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里著名的四總統雕像。雕像始建于1927年,分別是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林肯。材料四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包括革命士兵、赤衛隊員等在內的約20萬起義者占領了彼得格勒的鐵路、銀行、中央發電站、電話局等戰略要地。7日晚,起義者包圍了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為信號,起義者突破防線,沖進冬宮,逮捕了臨時政府主要領導人,臨時政府被推翻。——部編版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指誰?他主持的變法對秦國后來的發展產生了什么深遠影響?(2)材料二表明日本新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什么?這次改革對日本社會轉型產生的影響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華盛頓作為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代表人物之一,領導的哪一次戰爭贏得了國家獨立?后來,美國的哪位總統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杰出貢獻?(4)材料四中發生在彼得格勒并改變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事件是什么?為了鞏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蘇維埃政權在外交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5)改革(革命)能推動歷史的進步,促進社會的轉型。請在世界史中另列舉相關的一例。【答案】(1)商鞅;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當時先進的富強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2)明治維新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3)美國;林肯。(4)十月革命;廢除沙皇政府和臨時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5)大化改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等。考點精講中考真題秦朝朝春秋西周周商夏敗韓軍攻取魏國少梁攻取魏國安邑攻取魏國固陽大敗魏軍公元前358年公元前351年公元前352年公元前354年公元前340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上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戰國七雄1、七國形成 :(1)三家分晉:韓、趙、魏(2)田氏代齊: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3)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社會狀況:兼并戰爭(1)戰爭特點: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2)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3)戰爭結果: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后崛起,秦國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4)影響:為加速結束分裂,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戰國七雄——相互兼并:時期 主要戰役 交戰國家 典故 影響戰國 桂陵之戰 魏、趙、齊 圍魏救趙馬陵之戰 魏、齊 減灶計 齊國強大起來長平之戰 秦、趙 紙上談兵 東方六國無力抵御秦軍進攻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比較: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目的 爭霸(成為霸主) 兼并(統一全國)戰爭特點 時間短、規模小、次數少 時間長、規模大、戰爭頻繁軍隊數量 軍隊數量較少,往往一天就能決定戰爭勝負 幾十萬大軍,持續幾個月,死傷幾萬,甚至幾十萬稱霸方式 強者通過召集盟會確立霸主地位 強者吃掉弱者,進而統一中國★★比較P31春秋地圖與P34戰國地圖異同:春秋、戰國時期都存在的國家有:齊國(戰國田氏)、楚國、秦國、燕國;戰國時期諸侯國數目大大減少。二、商鞅變法1、背景:根本原因: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2、目的: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3、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4、商鞅變法的內容:政治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縣制,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是后來商鞅被處死的原因)(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經濟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最能體現變法性質,地主最歡迎)(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國富 百姓歡迎)(3)統一度量衡。(建立縣制,統一度量衡被秦始皇采用)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秦軍取勝的原因 貴族痛恨)5、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商鞅變法以及各諸侯國變法——中國確立了封建制度★★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②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個人敢于與舊勢力堅決斗爭。★★商鞅具有的品質:堅持真理,不畏艱難,敢于和頑固勢力作斗爭,勇于創新,為改革不怕犧牲。★★6.觀點: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判斷改革成敗的標準是:改革能否符合人民利益;能否促進國家發展.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構成: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魚嘴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灌溉,外江分洪、航運;寶瓶口引水流入灌溉渠道,飛沙堰在洪水期分洪,減少泥沙淤積。3、 功能:防洪、灌溉、水運等。4、影響:(1)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2)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一.選擇題1.(2022株洲中考16.) 觀察《戰國形勢圖》,今天的“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屬于當時哪一諸侯國的勢力范圍( )A. 齊國 B. 楚國 C. 韓國 D. 秦國2.(2022張家界中考3.) 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體,充分發揮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該水利工程是( )A. 靈渠 B. 都江堰 C. 大運河 D. 三峽工程3.(2022沈陽中考1.)戰國中期各國變法之后,鐵制農具在全國各地大規模涌現。眾多出土的戰國鐵農具(見下圖),展示出當時己經發明的層疊鑄造技術。上述材料反映出戰國時期的成就主要體現在( )A.治鐵業 B.青銅業 C.紡織業 D.煮鹽業4.(2022常德中考20.)常德自古以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戰國時期,常德屬于( )A. 秦國 B. 齊國 C. 燕國 D. 楚國5.(2022重慶中考A卷2.)下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有關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 )A.周平王遷都洛邑 B.社會生產力發展 C.齊桓公稱霸中原 D.百家爭鳴的出現6.(2022山西中考.)追溯三晉歷史,走進春秋戰國。下面圖文信息晉國公室君主晉烈公仍在位,晉國公室身處三家的夾縫中。到晉孝公時,韓、趙兩國搶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 )A.桐葉封晉 B.城濮之戰 C.三家分晉 D.長平之戰7.(2022泰安中考1.)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題是( )政局動蕩不安 諸侯國之間兼并戰爭不斷農業繼續發展 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各國進行變法 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商鞅變法成效最大A. 夏商周的更替 B. 分封制的實施 C.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D. 中央集權制的確立8.(2022東營中考3)下圖為我國古代造福千秋的綜合性水利樞紐,歷經2200多年,至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該水利樞紐是()A.都江堰 B.靈渠 C.通濟渠 D.永濟渠9.(2022江西中考3.)支持商鞅變法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沒有被廢止。這說明商鞅變法( )A. 得到了舊貴族勢力的支持 B. 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C. 維護了舊的政治經濟秩序 D. 遏制了地主階級勢力10.(2022常德中考2.)歷史圖片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圖片資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 高超的青銅工藝 B. 悠久的歷史文明 C. 先進的科技成就 D. 獨特的建筑技術11.(2022懷化中考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這段話可以看出商鞅推行變法賞罰分明。商鞅在軍事上的獎勵措施是( )A. 免除徭役 B. 授予爵位、賞賜土地 C. 賞賜金錢 D. 賜予奴隸12.(2022海南中考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材料反映了商鞅變法的( )A. 背景 B. 目的 C. 內容 D. 影響13.(2021濱州市2.)順應時勢,從富國強兵的需要出發,禮賢下士,推行縣制,獎勵耕戰,“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的典范是( )A. 管仲改革 B. 商鞅變法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大化改新14.(2021云南2.)《戰國策·秦策一》記載:(商鞅變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材料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的( )A.背景 B.內容 C.過程 D.影響15.(2021眉山市1.)春秋時期,大的諸侯國兵力僅六七萬人。戰國時期,軍隊人數成倍增加,如秦、楚兩國的兵力都達百萬,齊、趙、魏、韓、燕等國的兵力也都有數十萬。這一變化反映了當時( )A. 人們踴躍參軍作戰 B. 作戰方式發生改變C. 戰爭破壞越來越大 D. 統一已成必然趨勢16.(2021陜西省1.)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該工程是( )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趙州橋17.(2021煙臺市4.)邊蜀原認為: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天下是必然的,因為泰國打下了統一天下的基礎。秦國代表了當時的先進生產力,農業生發達……的織好量強大的最合理的軍團,據此可知,“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天下”得益于( )A. 管仲改革 B. 商鞅變法 C. 獨尊儒術 D. 北魏孝文帝改革18.(2021通遼市1.)四川某地二王廟的大殿有-副對聯:“六字炳千秋,十四縣民命食天,盡是此公賜予;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對聯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起到的作用是( )A. 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B. 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C. 溝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D. 鞏固了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19.(2021福建中考3.)下圖所示內容體現了都江堰( )A.造福千秋 B.控流發電 C.溝通水系 D.方便航運20.(2021常德市2.)戰國時期諸侯爭霸不僅兼并小國,而且大國之間也出現兼并現象。這突出反映了( )A. 變法使各國實力增強 B. 統一趨勢增強C. 各國君主爭霸野心強烈 D. 分封制徹底崩潰21.(2021宜昌市2.)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為秦國統一全國奠定基礎的舉措是( )A. 尊王攘夷 B. 商鞅變法 C. 統一文字 D. 統一度量衡22.(2020東營3.)唐朝詩人胡曾的詠史詩句“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戰國時期(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潰 C.兼并戰爭不斷 D.注重興修水利23.(2020青島3.)人文勝跡滿載歷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們可以感受到下列哪一人文勝跡的魅力( )A.長城 B.都江堰 C.靈渠 D.紫禁城24.(2020重慶B2.)有人曾經說“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這一評價旨在說明( )A.商鞅變法成效巨大 B.孝公確立皇帝制度C.春秋時期諸侯稱霸 D.戰國時期大國爭雄25.(2020昆明2.)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成都平原)水早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主要得益于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A.都江堰 B.馳道 C.靈渠 D.大運河26.(2020通遼1.)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在秦國樹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卻與之背道而馳,重文輕武。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秦國社會落后,民眾野蠻成風 B. 北宋經濟發達,人們貪生怕死C. 統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見不一 D. 時代背景不同,歷史使命不同27.(2020龍東3.)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主持變法的是( )A.齊桓公 B.秦孝公 C.楚莊王 D.勾踐28.(2020臨沂3.)如圖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了我國人民的智慧。圖中“分水堤”東面的江水主要用于( )A.分洪 B.水運 C.排沙 D.灌溉29.(2020廣東3.)題3圖是戰國時期主要農業地區分布圖,其中農業發達區主要分布在( )A.農牧分界線以北 B.漢水流域C.黃河中下游地區 D.長江以南30.(2020福建2.)戰國時期,李悝在魏國、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其理論依據所屬的學派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31.(2020湘西州1.)在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歷史的大型水利工程,經受住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驗,它就是( )A.靈渠 B.都江堰 C.永濟渠 D.通濟渠32.(2020聊城2.)“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商鞅說這句話的主要目的是( )A.頌揚湯武功德 B.批評商朝暴政 C.強調以禮治國 D.宣揚變法圖強33.(2020恩施2.)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下列不屬于這一時期社會變化的是( )A.甲骨文開始用于記事 B.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C.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D.諸子百家,思想大爭鳴34.(2019煙臺中考 3.)詩人岑參在《石犀》詩中說:“江水初蕩潏(yu),蜀人幾為魚……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貢獻是( )A. 洽理黃河 B. 修筑都江堰 C. 獎勵耕戰 D. 發明水排35.(2019樂山15 .)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片斷摘錄。空白框中應填的朝代是( )A.戰國 三國 B.戰國 漢朝 C.漢朝 三國 D.漢朝 西晉36.(2019呼倫貝爾 興安盟 1.)“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國古代偉大工程是( )A.大運河 B. 萬里長城 C. 都江堰 D. 故宮37.(2019漳州 3.)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在秦國樹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卻與之背道而馳,重文輕武。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秦國社會落后,民眾野蠻成風 B.北宋經濟發達,人們貪生怕死C.統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見不一 D.時代背景不同,歷史使命不同38.(2019廣東2 .)對圖所示秦國有關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A.商鞅變法成效顯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諸侯混戰破壞經濟 D.改革圖強成為風潮39.(2019邵陽2 .)“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該材料反映的是( )A.李悝變法 B.吳起變法 C.商鞅變法 D.孝文帝改革40.(2019郴州 2.)四川某地二王廟的大殿有一副對聯“六字炳干秋,十四縣民命食天,盡是此公賜予: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對聯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鄭國渠 B.都江堰 C.靈渠 D.大運河41.(2019南通17 .)圖2是文物銅方量的圖片。其銘文中記載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積為一升。該文物可實證( )圖2A.商朝青銅工藝高超 B.商鞅廢除井用制 C.商鞅維護貴族特權 D.商鞅統一度量街42.(2019齊齊哈爾3 .)下列哪一幅圖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 )A.靈渠 B.大運河 C都江堰 D.三峽大壩43.(2019南平2 .)辭賦“江分內外,騰翔魚貫;離堆鎖峽,寶瓶攸關”贊譽的工程是( )A.靈渠 B.長城 C.都江堰 D.大運河二.非選擇題1.(2022衡陽中考26.)2022年6月6日,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目前我國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1萬億元。閱讀有關水利工程的材料,探究歷史,完成答題。【水沃天府】材料一 秦孝文王以李冰為郡守。……冰乃壅江作堋(分水的堤壩)……又灌溉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形容蜀地物產豐饒,像大海一樣富有)。故……曰:“水旱從人,不知饑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三《蜀志》【千里通波】材料二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蘇聯奇跡】材料三 蘇聯一五計劃期間在第聶伯河上修建的水電站【新政工程】材料四 田納西流域管理局是在羅斯福新政時期建立起來的大型綜合項目。田納西河流域面積廣闊,但由于無節制的開發,這一地區水土流失嚴重,人民生活困苦。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建立田納西流城管理局,允許該局建造和管理田納西河流域的水壩。田納西流域局管理局不僅解決了大量工人的就業問題,而且刺激了經濟的恢復和增長。經過綜合開發和治理,田納西河流城的土地得到了保護,許多土地恢復耕種。田納西河流域居民的收入也大福提高。——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的修建發揮了什么作用?(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大運河中心城市的名稱,并分析大運河修建產生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蘇聯為什么能在短期內完成這一偉大工程?(4)根據材料四及所學知識,分析田納西流域管理局設立的背景及發揮的作用。【你建議】(5)入夏,南方進入汛期,出現洪澇災害:各個地方也會存在不同的水利問題。請就本地水利問題談談你的建議。2.(2022綏化中考36.)識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圖一是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________。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________朝開始。(2)圖二是戰國時期________(填人名)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它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3)圖三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的作者是________。3.(2022齊齊哈爾中考29.)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掘主動。縱橫歷史,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以創新為主題的探究性學習。【古代篇一中華智慧】(1)請運用所學,依次填寫上方圖示方框內的歷史知識。選擇圖示中的任意一項成就,寫出其影響。【近代篇一西方科技】類別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國家 A 美國、德國重要發明 哈格里夫斯發明B 菜特兄弟制造飛機C.改良蒸汽機 本茨制造汽車斯蒂芬森設計蒸汽機車 D.發明耐用白熾燈泡時代特征 蒸汽時代 E(2)依據表格和所學知識,分別將A、B、C、D、E五處內容填寫完整【現代篇--中國力量】(3)依據所學知識,寫出知識結構圖中①戰爭名稱。②是哪一歷史事件?將③對臺基本方針填寫完整。④具體時間是什么?【感悟篇-展望未來】(4)通過以上探究性學習,你有怎樣的感悟?4.(2022龍東中考25.)改革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魏主下詔:“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三:據統計,1861年后的30年間,依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間,農村社會分化加劇,一部分農民成為富農,更多的農民卻更加貧困,不得不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富農購買了越來越多的土地,雇用貧雇農,采用新式農具,經營資本主義農業。——選自《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四:日本新政府頒布了《五條誓文》、內容包括:一、廣興會議,萬事決于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五條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舊制度、向西方學習的決心。——選自統編中國歷史教科書九年級下冊(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的哪一次變法?這次變法有何作用?(2)材料二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語”、“正音”體現了他的哪一項改革措施?(3)材料三的現象得益于俄國歷史上的哪次改革?(4)材料四是日本的哪次改革?這次改革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5)俄國和日本的這兩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5.(2021泰安市16.)(10分)為鞏固統治,有效治理國家,歷代政府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諸子皆在王國范圍內分到封地作為侯國,由漢廷定封號。漢武帝把大的王國分為若干小侯國,封國越分越小,不復為中央政權的威脅。同時武帝還利用各種機會對諸侯王實行削爵、奪地、除國。——摘編自庫曉慧《從漢初制度看中央集權的逐步加強》(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材料二(2)圖一是戰國時期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圖二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請分別指出兩個水利工程起到的重大作用。(2分)材料三(3)依次指出圖三、圖四貨幣的發行朝代。圖五與圖三、圖四貨幣相比,在流通中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3分)(4)周平、李大龍著述的《中國的邊疆治理:挑戰與創新》指出:“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閱讀表格內容,歸納元朝、清朝治理邊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3分)地區 措施朝代 對新疆地區 對西藏地區元朝 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 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掌管西藏軍民事務,還設置地方機構實行有效管轄。清朝 平定噶爾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反動叛亂;設置伊犁將軍進行管轄;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 中央政府對歷代達賴和班禪進行冊封;設置駐藏大臣進行管理;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范管理西藏。6.(2021東營市26.) 圖1、圖2、圖3是中國古代三個歷史時期(戰國、秦朝、元朝)的形勢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據圖1、圖2、圖3的形勢圖信息,判斷圖1、圖2、圖3分別對應的歷史時期并說明理由。7.(2021恩施州13.)經濟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而經濟發展往往要依賴諸多因素的推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 秦始皇本紀》材料二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哉!——班固《漢書》材料三材料四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材料五 “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唐太宗(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國歷史上哪一盛世局面?(2)材料三中圖1水利工程的設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請寫出該工程的名稱。圖2是隋朝留給后世的重要遺產,它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時期北方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最好查閱當時哪一農學著作?(4)根據材料五,說出唐太宗的治國措施或理念。(5)綜上所述,你認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8.(2021懷化市25.)社會轉型指人類歷史上發生的結構性或根本性的社會變動,它是量變積累到到一定程度所引發的超越原有社會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質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國策……——《戰國策.秦策一》材料二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頒布了《五條誓文》,內容包括:一是廣興會議,萬事決于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舊來之陋習,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識于世界,大振皇國之基礎。——部編版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三下圖是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里著名的四總統雕像。雕像始建于1927年,分別是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林肯。材料四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包括革命士兵、赤衛隊員等在內的約20萬起義者占領了彼得格勒的鐵路、銀行、中央發電站、電話局等戰略要地。7日晚,起義者包圍了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為信號,起義者突破防線,沖進冬宮,逮捕了臨時政府主要領導人,臨時政府被推翻。——部編版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指誰?他主持的變法對秦國后來的發展產生了什么深遠影響?(2)材料二表明日本新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什么?這次改革對日本社會轉型產生的影響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華盛頓作為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代表人物之一,領導的哪一次戰爭贏得了國家獨立?后來,美國的哪位總統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杰出貢獻?(4)材料四中發生在彼得格勒并改變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事件是什么?為了鞏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蘇維埃政權在外交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5)改革(革命)能推動歷史的進步,促進社會的轉型。請在世界史中另列舉相關的一例。考點精講中考真題秦朝朝春秋西周周商夏敗韓軍攻取魏國少梁攻取魏國安邑攻取魏國固陽大敗魏軍公元前358年公元前351年公元前352年公元前354年公元前340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學生版).doc 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