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上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師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農學:《齊民要術》
作者:北朝賈思勰
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內容: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
影響:這部農書對后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數學:祖沖之
時期:南朝
成就: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制定《大明歷》;制造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
三、書法:
1、原因:造紙術的發明,使書寫載體發生革命性變化,也為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人們對書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動了書法藝術的持久發展。
2、時間:東漢以后書法成為專供人們欣賞的藝術。
3、代表:鍾繇和胡昭是曹魏時的書法名家。鍾繇獨創楷書書法,剛柔兼并,人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西晉設書博士,用鐘繇、胡昭書法作為標準書體。
4、東晉王羲之,代表作品:《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特點:“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稱譽:書圣
四、繪畫: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畫占了重要地位。由于山水詩的增多,山水畫開始形成。
顧愷之1、時期:東晉
2、地位:顧愷之是當時最著名的畫家。
3、特點:他擅長的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
4、代表作品:《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五、雕塑
1、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思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原因?
(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容。
(2)北方經濟的發展,江南經濟得到了開發,為文化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3)外來佛教的傳入,吸收了異域文化的成果,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4)繼承了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又進行了有意義的改革、創新,成為文化發展的前提。
(5)科學家、藝術家的探索、改革、創新精神。
★★統一過北方的有:曹操、曹魏、西晉(大統一)、前秦、北魏、北周。
一.選擇題
1.(2022株洲中考3.) 如圖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其作者是( B )
A. 柳公權 B. 王羲之 C. 歐陽詢 D. 顏真卿
2.(2022內江中考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民族繼承和發展著中華文明,創造出璀璨的文化,下圖作品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反映了中華文化的“中和之美”。這一作品( A )
A.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B. 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農書
C. 是當時最先進歷法 D. 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特點
3.(2022臨沂中考4.)下圖所示的書法,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剛柔兼備,點畫之間,多有異趣。這種漢字字體,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也稱“真書”“正書”。該字體的創始人是( A )
A. 鍾繇 B. 胡昭 C. 王羲之 D. 顏真卿
4.(2022海南中考2.)《齊民要術》一書綜合整理了西周以來的農藝科學文獻,記錄了當時農藝的實踐經驗,涵蓋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可知,這部書( D )
A. 圖文并茂,藝術水平高 B. 語言生動,可讀性強
C. 家喻戶曉,傳播范圍廣 D. 內容豐富,綜合性強
5.(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2 .)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這項成果所屬領域是(A )
A. 數學 B. 歷法 C. 醫學 D. 文學
6.(2022衡陽中考2.)飛天是我國石窟藝術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飛天形象的變化反映出( B )
大同云岡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飛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審美特色 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中,飛天的服飾、舞具都有中原漢風
A. 書法藝術成熟 B. 北方民族交融 C. 江南經濟開發 D. 南北政權對峙
7.(2022昆明中考3.)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吸收漢魏諸家之精華,集書法之大成,時人稱贊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下列書法作品中,最能體現王羲之行書風格的是(A )
A. 《蘭亭集序》 B. 《張猛龍碑》 C. 《顏氏家廟碑》 D. 《九成宮醴泉碑銘》
8.(2021株洲市2.)如圖是張華同學做的歷史筆記,與該筆記內容相符的著作是( C )
A.《天工開物》
B.《農政全書》
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
9.(2021桂林市5.)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寫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這體現中國古代農業注重( C )
A. 發明改進工具 B. 改良作物品種
C. 順應天時地利 D. 加工農副產品
10.(2021連云港市21.)右圖書法作品的原創者是( A )
A.王羲之 B.顧愷之
C.顏真卿 D.歐陽詢
11.(2021年達州市3.)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中國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為天,華夏兒女歷來關注農業生產,請問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 A )
A. 《齊民要術》 B. 《農政全書》 C. 《本草綱目》 D. 《天工開物》
12.(2021婁底市3.)飛天是我國石窟藝術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飛天形象的變化反映出( B )
大同云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飛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審美特色 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中,飛天的服飾、舞具都有中原漢風
A. 書法藝術成熟 B. 北方民族交融
C. 江南經濟開發 D. 南北政權對峙
13.(2020青海省2.)一位同學分類梳理中國古代書籍,其中①處可選的內容是( B )
第一類:諸子百家,《論語》、《老子》、《墨子》
第二類:歷史著作,《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
第三類:農學著作,①、《農政全書》
A.《本草綱目》 B.《齊民要術》 C.《天工開物》 D.《大明歷》
14.(2020青島8.)燦若星辰的文化遺產,是人類珍貴的記憶,是歷史偉大的豐碑。下列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遺產的是(A  )
A.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B.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C.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D.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15.(2020重慶B5.)一些杰出人物在歷史上創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確的是( C )
A.韓非子—儒家學說 B.顧愷之—《蘭亭集序》
C.賈思勰—《齊民要術》 D.蘇格拉底—“原子論
16.(2020蘇州3.)我國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農業生產知識之大成的總結性著作。作者賈思勰搜集了豐富的文獻和農諺,訪問老農,并經過實地觀察和親身實踐之后寫成此書。這部書是( A )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
17.(2020濰坊5.)與早期佛像相比,云岡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飾,已具有漢族服飾的風格和特色。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C )
A.張騫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遼宋和戰
18.(2019南京3.)“以六軀之一面乘一弧半徑,三之,得十二解之冪。……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為基礎,取得領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B )
A.華佗 B.祖沖之 C.畢昇 D.湯顯祖
19.(2019紹興3.)紹興是一座水城,水給紹興的儒風雅俗打上了鮮明的印記。曾在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寫下千古名篇《蘭亭序》的是( A )
A.東晉王羲之 B.唐代李白 C.宋代蘇軾 D.元代關漢卿
20.(2019青島7.)2011 年,國際數學協會正式將每年的 3 月 14 日設為國際圓周率日。中國古代有一位科學家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這位科學家是( A )
A.祖沖之 B.賈思勰 C.鐘繇 D.王羲之
21.(2019重慶A卷 4 .)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成就。下列我國古代文化成就與其地位對應錯誤的是( B )
A.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
B. 《齊民要術》--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
C. 《天工開物》--“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D. 《紅樓夢》--文學史上的不朽巨著
22.(2019懷化3 .)王羲之的書法“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在他的名作中被號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 B )
A.《女史箴圖》 B.《蘭亭序》 C.《水經注》 D.《洛神賦圖》
23.(2019臨沂 4.)如圖所示歷史人物是我國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領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項成果是( A )
A.圓周率的計算 B.《大明歷》的創制 C.指南車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
24.(2019棗莊 9.)“文字的發明是人類發展史上石破天驚的大事,它將人們的思維、語言、經驗以及復雜的社會現象記錄下來,使文化得以傳播交流、世代傳承,漢字發展為自覺的書法藝術,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哪位書法家的書法“飄若浮云,矯若驚龍”(B )
A.鐘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歐陽詢
25.(2019菏澤3 .)我國許多優秀文化成就被列為世界級文化遺產。下列文化遺產中,帶有中外文明交匯融合特征的是(C )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馬俑 C.云岡石窟 D.長城
26.(2019無錫3 .)祖沖之是古代世界杰出的科學家,他在天文歷法、數學以及機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下列屬于祖沖之成就的是( B )
A.撰寫了《齊民要術》 B.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
C.創作了《洛神賦圖》 D.創造了“割圓術”
27.(2019東營4 .)中國書法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2009 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家中被后人譽為“書圣”的是( B )
A.鐘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歐陽詢
28.(2019邵陽3 .)圓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慶祝數學常數π的節日,這一天,很多人會懷念在圓周率值計算上有過杰出貢獻的( B )
A.張仲景 B.祖沖之 C.賈思勰 D.宋應星
29.(2019湖州 6.)織里書船(圖2)是穿梭于水鄉河道賣書的船,始于明初。在剛出現的書船上可能買到的農書是(A )
A.《齊民要術》 B.《資治通鑒》 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
30.(2019宜昌4 .)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美不勝收,書法名家也是不勝枚舉。曹魏時期獨創楷書書法,其楷書被后人稱為絕世之作的書法家是( A )
A.鐘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張旭
二.非選擇題
1.(2022齊齊哈爾中考29.)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掘主動。縱橫歷史,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以創新為主題的探究性學習。
【古代篇一中華智慧】
(1)請運用所學,依次填寫上方圖示方框內的歷史知識。選擇圖示中的任意一項成就,寫出其影響。
【近代篇一西方科技】
類別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國家 A 美國、德國
重要發明 哈格里夫斯發明B 菜特兄弟制造飛機
C.改良蒸汽機 本茨制造汽車
斯蒂芬森設計蒸汽機車 D.發明耐用白熾燈泡
時代特征 蒸汽時代 E
(2)依據表格和所學知識,分別將A、B、C、D、E五處內容填寫完整
【現代篇--中國力量】
(3)依據所學知識,寫出知識結構圖中①戰爭名稱。②是哪一歷史事件?將③對臺基本方針填寫完整。④具體時間是什么?
【感悟篇-展望未來】
(4)通過以上探究性學習,你有怎樣的感悟?
【答案】(1)東漢,畢昇、《本草綱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祖沖之把圓周本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率,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答出以上一點或符合題意即可)
(2)A.英國.B.珍妮機.C.瓦特。D.愛迪生、E電氣時代
(3)①抗美援朝。②三大改造.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④1997年7月1日
(4)①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②為國家的發展和富強貢獻白己的力量;③刻苦鉆研,不是圖難,培養創新精神;④增強拼搏勇于創新。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實政能力;⑤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推動社會進步;⑦國家統一是大藥所趨,民心所向,是國家發展的前提;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成就解煌,對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2.(2022盤錦中考26.)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科技改善民生】
材料一
【科技助力壯舉】
材料二
中國 世界
事件 鄭和下西洋 ★
時間 1405-1433年 15世紀末-16世紀20年代
代表人物 鄭和 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
【科技改變世界】
材料三中世紀或近代早期,人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馬車、木船;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出行時可以坐火車。中世紀或近代早期,人們主要生活在農村;19世紀末20世紀初,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倫教、巴黎、紐約等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1600年,在法國和蘇格蘭,每6個成年人中僅有一個略微識字;到了1800年,蘇格蘭90%以上的成年人識字,法國有2/3的成年人識字(在諾曼底則達90%)。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
科技成就夢想】
材料四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摘自《光明日報》2021年9月28日)
(1)依據材料一,寫出圖一典籍的作者和圖二典籍的成書朝代。
(2)將材料二中★補充完整。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哪一項為材料二中的事件提供了助力?
(3)依據材料三,概括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變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4)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實現科技強國夢的途徑。
【答案】(1)賈思勰;明代。
(2)新航路的開辟/探尋新航路/地理大發現;指南針/羅盤。
(3)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動了交通的不斷發展;大眾文化水平提高(推廣了大眾教育)。
(4)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利用新的科技成果;等。
3.(2021包頭、巴彥淖爾市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戰國時,七國文字書寫各異。秦統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總結出的小篆字體成為官方的標準文字,但國家事務異常繁多,篆書字畫很多,書寫速度慢,于是產生了一種更為簡易、書寫更為方便的隸書。
——摘編自紀云華等《中國文化簡史》
材料二 書法與漢字,相伴而生。漢代造紙術的發明,為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人們對書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動了書法藝術的持久發展。西晉設置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規定用鍾、胡書法作為標準字體。魏晉時期,書法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階段。
——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材料三 長期以來,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唐朝時,隨遣唐使來華的日本留學生和留學僧仿照漢字創立片假名和平假名。自此,日本開始有了自己的文字。契丹原來沒有文字,耶律阿保機建國后,以漢字偏旁拼合而成契丹文字。西夏文字是元昊等人模仿漢字創造而成的。
——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字演變的趨勢,并簡析秦統一文字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書法藝術在魏晉時期發展條件,舉出代表“晉字”最高成就的書法作品。
(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漢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解。
【答案】(1)趨勢:書寫各異到統一; 由繁變簡。作用:文字的統-,使得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有利于各地經濟的交流與發展: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響漢字的演進。總之,文字的統一,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2)條件: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使紙的使用得到推廣;書法家們的推動作用:國家政策的促進作用。舉例:王羲之《蘭亭集序》。
(3)理解: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保證了漢字使用的暢通無阻;漢字自身的成熟與完美,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國--些民族和部分東亞國家借用漢字創制了自己的文字,使漢字的使用與發展具有了廣闊的空間;漢字至今還在使用,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2021吉林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史實資料
①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 被稱為“天府之國”。 ②華佗創編出“五禽戲”,幫助人們強 身健體。
③他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 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 ④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 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⑤北宋畢昇的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具 有重要推動作用。 ⑥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豐富了 我國醫藥學寶庫。
(1)對史料的歸納整理是歷史學習的一項重要能力。依據下列主題,選擇上述史料進行歸類(寫出相應的序號)。
醫學類:
工程類;
(2)史料③中的“他”指哪位科學家?⑤中“畢昇的發明”指的是什么?
(3)結合上述成就,談談你的感受。
【答案】(1)醫學類:②⑥;工程類:①④。
(2)祖沖之。活字印刷術。
(3)中國古代取得了輝煌的科技成就,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5.(2021黃石市3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賈思勰主張“凡人家營田,須量己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貫穿了精耕細作求高產的思想,體現了民間諺語所說“頃不比畝善”的真諦。他還強調“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農作物的生產規律,依據天時地利的具體特點,合理使用人力,謀求事半功倍。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賈思勰的主張是通過他的哪部著作體現出來的?(1分)這部著作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怎樣的科學精神?(1分)
材料二 作為早稻優良品種的占城稻,北宋初時引進,在福建路種植,經過一百多年的推廣,到南宋時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種占城稻。……宋金對峙時期,大量的北方移民遷入南方,對南方經濟發展起了巨大作用……偏安于江南的南宋,為了維持與北方對峙的局面,必須致力于農業資源的開發和農業技術的提高。從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業技術的總結推廣。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南方農業經濟進步的原因。(2分)宋代南方經濟發展對我國古代經濟格局變化產生什么影響?i(1分)
材料三 另一個因素是科學技術的支持。其中,尤其是袁隆平試驗成功的雜交水稻得到大面積推廣。……湖南有個農民形象的說:“我們農民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這對糧食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說“我們農民吃飯靠‘兩平’”?(2分)袁隆平還榮獲多項國際大獎,被稱為 。(1分)
【答案】(1)《齊民要術》;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直接答遵循自然規律也可)
(2)原因:北方移民遷入南方;政府重視農業技術的總結推廣;我國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
(3)因為鄧小平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使國家繁榮、社會安定、人民幸福,而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為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作出了貢獻,為我國的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雜交水稻之父”。
6.(2021恩施州13.)經濟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而經濟發展往往要依賴諸多因素的推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史記 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哉!
——班固《漢書》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材料五 “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
——唐太宗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國歷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三中圖1水利工程的設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請寫出該工程的名稱。圖2是隋朝留給后世的重要遺產,它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
(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時期北方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最好查閱當時哪一農學著作?
(4)根據材料五,說出唐太宗的治國措施或理念。
(5)綜上所述,你認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文景之治。
(2)都江堰;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
(3)原因:北方長期戰亂,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北方農民大量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著作:《齊民要術》。
(4)以民為本,重視農業。
(5)國家的穩定、政策的合理、興修水利等。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上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學生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農學:《齊民要術》
作者:北朝賈思勰
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內容: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
影響:這部農書對后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數學:祖沖之
時期:南朝
成就: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制定《大明歷》;制造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
三、書法:
1、原因:造紙術的發明,使書寫載體發生革命性變化,也為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人們對書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動了書法藝術的持久發展。
2、時間:東漢以后書法成為專供人們欣賞的藝術。
3、代表:鍾繇和胡昭是曹魏時的書法名家。鍾繇獨創楷書書法,剛柔兼并,人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西晉設書博士,用鐘繇、胡昭書法作為標準書體。
4、東晉王羲之,代表作品:《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特點:“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稱譽:書圣
四、繪畫: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畫占了重要地位。由于山水詩的增多,山水畫開始形成。
顧愷之1、時期:東晉
2、地位:顧愷之是當時最著名的畫家。
3、特點:他擅長的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
4、代表作品:《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五、雕塑
1、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思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原因?
(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容。
(2)北方經濟的發展,江南經濟得到了開發,為文化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3)外來佛教的傳入,吸收了異域文化的成果,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4)繼承了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又進行了有意義的改革、創新,成為文化發展的前提。
(5)科學家、藝術家的探索、改革、創新精神。
★★統一過北方的有:曹操、曹魏、西晉(大統一)、前秦、北魏、北周。
一.選擇題
1.(2022株洲中考3.) 如圖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其作者是( )
A. 柳公權 B. 王羲之 C. 歐陽詢 D. 顏真卿
2.(2022內江中考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民族繼承和發展著中華文明,創造出璀璨的文化,下圖作品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反映了中華文化的“中和之美”。這一作品( )
A.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B. 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農書
C. 是當時最先進歷法 D. 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特點
3.(2022臨沂中考4.)下圖所示的書法,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剛柔兼備,點畫之間,多有異趣。這種漢字字體,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也稱“真書”“正書”。該字體的創始人是( )
A. 鍾繇 B. 胡昭 C. 王羲之 D. 顏真卿
4.(2022海南中考2.)《齊民要術》一書綜合整理了西周以來的農藝科學文獻,記錄了當時農藝的實踐經驗,涵蓋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可知,這部書( )
A. 圖文并茂,藝術水平高 B. 語言生動,可讀性強
C. 家喻戶曉,傳播范圍廣 D. 內容豐富,綜合性強
5.(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2 .)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這項成果所屬領域是( )
A. 數學 B. 歷法 C. 醫學 D. 文學
6.(2022衡陽中考2.)飛天是我國石窟藝術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飛天形象的變化反映出( )
大同云岡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飛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審美特色 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中,飛天的服飾、舞具都有中原漢風
A. 書法藝術成熟 B. 北方民族交融 C. 江南經濟開發 D. 南北政權對峙
7.(2022昆明中考3.)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吸收漢魏諸家之精華,集書法之大成,時人稱贊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下列書法作品中,最能體現王羲之行書風格的是( )
A. 《蘭亭集序》 B. 《張猛龍碑》 C. 《顏氏家廟碑》 D. 《九成宮醴泉碑銘》
8.(2021株洲市2.)如圖是張華同學做的歷史筆記,與該筆記內容相符的著作是( )
A.《天工開物》
B.《農政全書》
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
9.(2021桂林市5.)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寫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這體現中國古代農業注重( )
A. 發明改進工具 B. 改良作物品種
C. 順應天時地利 D. 加工農副產品
10.(2021連云港市21.)右圖書法作品的原創者是( )
A.王羲之 B.顧愷之
C.顏真卿 D.歐陽詢
11.(2021年達州市3.)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中國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為天,華夏兒女歷來關注農業生產,請問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 )
A. 《齊民要術》 B. 《農政全書》 C. 《本草綱目》 D. 《天工開物》
12.(2021婁底市3.)飛天是我國石窟藝術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飛天形象的變化反映出( )
大同云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飛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審美特色 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中,飛天的服飾、舞具都有中原漢風
A. 書法藝術成熟 B. 北方民族交融
C. 江南經濟開發 D. 南北政權對峙
13.(2020青海省2.)一位同學分類梳理中國古代書籍,其中①處可選的內容是( )
第一類:諸子百家,《論語》、《老子》、《墨子》
第二類:歷史著作,《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
第三類:農學著作,①、《農政全書》
A.《本草綱目》 B.《齊民要術》 C.《天工開物》 D.《大明歷》
14.(2020青島8.)燦若星辰的文化遺產,是人類珍貴的記憶,是歷史偉大的豐碑。下列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遺產的是( )
A.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B.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C.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D.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15.(2020重慶B5.)一些杰出人物在歷史上創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確的是( )
A.韓非子—儒家學說 B.顧愷之—《蘭亭集序》
C.賈思勰—《齊民要術》 D.蘇格拉底—“原子論
16.(2020蘇州3.)我國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農業生產知識之大成的總結性著作。作者賈思勰搜集了豐富的文獻和農諺,訪問老農,并經過實地觀察和親身實踐之后寫成此書。這部書是(  )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
17.(2020濰坊5.)與早期佛像相比,云岡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飾,已具有漢族服飾的風格和特色。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
A.張騫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遼宋和戰
18.(2019南京3.)“以六軀之一面乘一弧半徑,三之,得十二解之冪。……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為基礎,取得領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
A.華佗 B.祖沖之 C.畢昇 D.湯顯祖
19.(2019紹興3.)紹興是一座水城,水給紹興的儒風雅俗打上了鮮明的印記。曾在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寫下千古名篇《蘭亭序》的是( )
A.東晉王羲之 B.唐代李白 C.宋代蘇軾 D.元代關漢卿
20.(2019青島7.)2011 年,國際數學協會正式將每年的 3 月 14 日設為國際圓周率日。中國古代有一位科學家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這位科學家是( )
A.祖沖之 B.賈思勰 C.鐘繇 D.王羲之
21.(2019重慶A卷 4 .)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成就。下列我國古代文化成就與其地位對應錯誤的是(  )
A.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
B. 《齊民要術》--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
C. 《天工開物》--“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D. 《紅樓夢》--文學史上的不朽巨著
22.(2019懷化3 .)王羲之的書法“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在他的名作中被號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 )
A.《女史箴圖》 B.《蘭亭序》 C.《水經注》 D.《洛神賦圖》
23.(2019臨沂 4.)如圖所示歷史人物是我國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領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項成果是(  )
A.圓周率的計算 B.《大明歷》的創制 C.指南車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
24.(2019棗莊 9.)“文字的發明是人類發展史上石破天驚的大事,它將人們的思維、語言、經驗以及復雜的社會現象記錄下來,使文化得以傳播交流、世代傳承,漢字發展為自覺的書法藝術,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哪位書法家的書法“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
A.鐘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歐陽詢
25.(2019菏澤3 .)我國許多優秀文化成就被列為世界級文化遺產。下列文化遺產中,帶有中外文明交匯融合特征的是( )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馬俑 C.云岡石窟 D.長城
26.(2019無錫3 .)祖沖之是古代世界杰出的科學家,他在天文歷法、數學以及機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下列屬于祖沖之成就的是( )
A.撰寫了《齊民要術》 B.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
C.創作了《洛神賦圖》 D.創造了“割圓術”
27.(2019東營4 .)中國書法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2009 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家中被后人譽為“書圣”的是( )
A.鐘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歐陽詢
28.(2019邵陽3 .)圓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慶祝數學常數π的節日,這一天,很多人會懷念在圓周率值計算上有過杰出貢獻的(  )
A.張仲景 B.祖沖之 C.賈思勰 D.宋應星
29.(2019湖州 6.)織里書船(圖2)是穿梭于水鄉河道賣書的船,始于明初。在剛出現的書船上可能買到的農書是( )
A.《齊民要術》 B.《資治通鑒》 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
30.(2019宜昌4 .)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美不勝收,書法名家也是不勝枚舉。曹魏時期獨創楷書書法,其楷書被后人稱為絕世之作的書法家是( )
A.鐘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張旭
二.非選擇題
1.(2022齊齊哈爾中考29.)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掘主動。縱橫歷史,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以創新為主題的探究性學習。
【古代篇一中華智慧】
(1)請運用所學,依次填寫上方圖示方框內的歷史知識。選擇圖示中的任意一項成就,寫出其影響。
【近代篇一西方科技】
類別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國家 A 美國、德國
重要發明 哈格里夫斯發明B 菜特兄弟制造飛機
C.改良蒸汽機 本茨制造汽車
斯蒂芬森設計蒸汽機車 D.發明耐用白熾燈泡
時代特征 蒸汽時代 E
(2)依據表格和所學知識,分別將A、B、C、D、E五處內容填寫完整
【現代篇--中國力量】
(3)依據所學知識,寫出知識結構圖中①戰爭名稱。②是哪一歷史事件?將③對臺基本方針填寫完整。④具體時間是什么?
【感悟篇-展望未來】
(4)通過以上探究性學習,你有怎樣的感悟?
2.(2022盤錦中考26.)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科技改善民生】
材料一
【科技助力壯舉】
材料二
中國 世界
事件 鄭和下西洋 ★
時間 1405-1433年 15世紀末-16世紀20年代
代表人物 鄭和 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
【科技改變世界】
材料三中世紀或近代早期,人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馬車、木船;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出行時可以坐火車。中世紀或近代早期,人們主要生活在農村;19世紀末20世紀初,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倫教、巴黎、紐約等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1600年,在法國和蘇格蘭,每6個成年人中僅有一個略微識字;到了1800年,蘇格蘭90%以上的成年人識字,法國有2/3的成年人識字(在諾曼底則達90%)。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
科技成就夢想】
材料四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摘自《光明日報》2021年9月28日)
(1)依據材料一,寫出圖一典籍的作者和圖二典籍的成書朝代。
(2)將材料二中★補充完整。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哪一項為材料二中的事件提供了助力?
(3)依據材料三,概括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變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4)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實現科技強國夢的途徑。
3.(2021包頭、巴彥淖爾市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戰國時,七國文字書寫各異。秦統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總結出的小篆字體成為官方的標準文字,但國家事務異常繁多,篆書字畫很多,書寫速度慢,于是產生了一種更為簡易、書寫更為方便的隸書。
——摘編自紀云華等《中國文化簡史》
材料二 書法與漢字,相伴而生。漢代造紙術的發明,為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人們對書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動了書法藝術的持久發展。西晉設置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規定用鍾、胡書法作為標準字體。魏晉時期,書法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階段。
——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材料三 長期以來,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唐朝時,隨遣唐使來華的日本留學生和留學僧仿照漢字創立片假名和平假名。自此,日本開始有了自己的文字。契丹原來沒有文字,耶律阿保機建國后,以漢字偏旁拼合而成契丹文字。西夏文字是元昊等人模仿漢字創造而成的。
——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字演變的趨勢,并簡析秦統一文字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書法藝術在魏晉時期發展條件,舉出代表“晉字”最高成就的書法作品。
(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漢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解。
4.(2021吉林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史實資料
①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 被稱為“天府之國”。 ②華佗創編出“五禽戲”,幫助人們強 身健體。
③他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 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 ④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 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⑤北宋畢昇的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具 有重要推動作用。 ⑥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豐富了 我國醫藥學寶庫。
(1)對史料的歸納整理是歷史學習的一項重要能力。依據下列主題,選擇上述史料進行歸類(寫出相應的序號)。
醫學類:
工程類;
(2)史料③中的“他”指哪位科學家?⑤中“畢昇的發明”指的是什么?
(3)結合上述成就,談談你的感受。
5.(2021黃石市3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賈思勰主張“凡人家營田,須量己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貫穿了精耕細作求高產的思想,體現了民間諺語所說“頃不比畝善”的真諦。他還強調“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農作物的生產規律,依據天時地利的具體特點,合理使用人力,謀求事半功倍。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賈思勰的主張是通過他的哪部著作體現出來的?(1分)這部著作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怎樣的科學精神?(1分)
材料二 作為早稻優良品種的占城稻,北宋初時引進,在福建路種植,經過一百多年的推廣,到南宋時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種占城稻。……宋金對峙時期,大量的北方移民遷入南方,對南方經濟發展起了巨大作用……偏安于江南的南宋,為了維持與北方對峙的局面,必須致力于農業資源的開發和農業技術的提高。從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業技術的總結推廣。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南方農業經濟進步的原因。(2分)宋代南方經濟發展對我國古代經濟格局變化產生什么影響?i(1分)
材料三 另一個因素是科學技術的支持。其中,尤其是袁隆平試驗成功的雜交水稻得到大面積推廣。……湖南有個農民形象的說:“我們農民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這對糧食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說“我們農民吃飯靠‘兩平’”?(2分)袁隆平還榮獲多項國際大獎,被稱為 。(1分)
6.(2021恩施州13.)經濟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而經濟發展往往要依賴諸多因素的推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史記 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哉!
——班固《漢書》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材料五 “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
——唐太宗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國歷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三中圖1水利工程的設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請寫出該工程的名稱。圖2是隋朝留給后世的重要遺產,它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
(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時期北方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最好查閱當時哪一農學著作?
(4)根據材料五,說出唐太宗的治國措施或理念。
(5)綜上所述,你認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武功县| 广汉市| 灌南县| 东莞市| 宝坻区| 广水市| 沅江市| 鹿邑县| 越西县| 普定县| 连城县| 元阳县| 新绛县| 新泰市| 雷波县| 瑞丽市| 灵武市| 辽宁省| 临江市| 靖江市| 洪泽县| 岳西县| 吉木乃县| 池州市| 济南市| 德安县| 五华县| 阳泉市| 赣州市| 平凉市| 垫江县| 黑河市| 黄骅市| 青冈县| 寿光市| 寿光市| 兰西县| 乌兰浩特市| 镇坪县|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