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上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實施:1、背景: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地方上豪強地主與官府分庭抗禮。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嚴重威脅中央集權。2、措施:(1)“推恩令” 目的:加強中央集權。 影響:通過這些措施,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提出者、推行者:主父偃、漢武帝內容:下詔允許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他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推恩令(主父偃)結果: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2)其他 武帝又找各種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結果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建立刺史制度 (監察機構) 建立刺史制度(13州部),監視地方官吏、豪強結果:禁止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為非作歹★★漢武帝“推恩令”中分封諸侯跟西周分封制的區別:(1)一個是減少諸侯國的土地,削弱諸侯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2)一個是給諸侯分封土地,加強諸侯實力,分散中央權力。二、思想文化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背景:58頁2、目的:加強中央集權3、提出者:董仲舒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作用: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三、經濟:統一鑄造貨幣,鹽鐵專賣鹽鐵專賣 1、背景:59頁2、目的: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3、措施:收回鑄幣權,統一鑄造五銖錢;鹽鐵官營;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4、作用: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四、軍事:北擊匈奴北擊匈奴 1、背景:秦末漢初,冒頓單于統一蒙古草原,南侵。2、漢初實行“和親”3、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漢武帝時派大將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4、作用:匈奴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四、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措施的作用 :漢武帝時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課堂小結: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或大一統的表現或鞏固統一的措施):(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2)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在長安興辦太學。(3)經濟上: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和專賣;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4)對外關系: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開通,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議一議:人們為什么總把“秦皇漢武”并稱?(1)都是我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君主;政治上統一是秦始皇,思想上統一是漢武帝。(2)都采取了創新的制度來鞏固中央集權;這些制度對后世影響巨大,且對封建社會歷史起了推動作用;(3)“秦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象征。★★列表比較漢武帝和秦始皇對儒學的態度: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秦始皇“焚書坑儒”不同點 方式 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 采用法家的思想,對其他思想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進行粗暴破壞結果 促進了漢朝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西漢的興盛。 結果未能鞏固統治,反而加速其滅亡相同點 目的 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實質 都是思想文化上的專制政策一.選擇題1.(2022益陽中考3.)西漢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到漢武帝時期,“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而民莫不騎乘”。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西漢( )A.社會政治清明 B.經濟恢復發展C.中央集權加強 D.農民負擔沉重2.(2022金昌市中考3.)甘肅漳縣百姓自古掘井熬鹽,東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鹽川正式設置障縣(漳縣),鹽產歸隴西郡鹽官管理。政府實行鹽鐵專營的根本目的是( )A. 加強中央集權 B. 促進地方經濟 C. 充實邊疆軍費 D. 打擊地方經濟3.(2022襄陽中考2.)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其著作《漢書》中稱贊漢武帝雄才大略。能論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A. 創立皇帝制 B. 頒布“推恩令” C. 實行科舉制 D. 廢除丞相制4.(2022宿遷中考2.)“古之貴者不乘牛車,漢武帝推恩之末,諸侯寡弱,貧者至乘牛車”。材料說明推恩令( )A.打擊了豪強地主 B.削弱了諸侯國的實力C.解除了封國威脅 D.強化中央對經濟控制5.(2022重慶中考B卷2.)漢武帝時,將京畿以外地區分為十三州部,設剌史,每年定期巡視所部郡國。漢武帝此舉是為了( )A. 分化王國力量 B. 提升儒學地位 C. 監察地方勢力 D. 拓展統治范圍6.(2022重慶中考A卷3.)漢武帝設《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后又將不是儒家五經的太常博士一律罷黜。形成儒家獨尊局面;還建立太學,培養儒生官僚。這些舉措()A.適應了大一統王朝的需要 B.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監察C.解除了諸侯對朝廷的威脅 D.延續了“無為而治”思想7.(2022江西中考4.)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漢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國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個侯國。朝廷的這種做法( )A. 廢除了郡縣制度 B. 增強了地方勢力 C. 導致了西漢滅亡 D. 削弱了諸侯實力8.(2022揚州中考1.)漢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許并鼓勵諸侯王將王國土地再行分封給子弟,結果“藩國自析(分解)”。與此相關聯的措施是( )A. 建立郡縣制 B. 修筑道路網 C. 實施“推恩令” D. 推崇儒家學說9.(2022泰州中考3.)漢武帝采用主父偃“令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并付諸實施。漢武帝的目的是()A 鞏固大一統 B. 繁榮思想文化 C. 擴大地方權力 D. 發展小農經濟10.(2022懷化中考3.)西漢初年,湖南歷史上第一個諸侯國長沙國建立。長沙國建立初期,管轄面積相當于今天湖南面積的1.5倍,到了漢平帝時,長沙國的面積不及它建國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現這種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行 B.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C. 刺史制度的建立 D. “推恩令”的推行11.(2022宜昌中考4.)為鞏固大一統王朝,漢武帝針對封國勢力強大的狀況(下表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表),采取的措施是( )內容類別 人口(萬) 郡(個)中央 450 15封國 850 39A. 分封制 B. 推恩令 C. 察舉制 D. 屯田令12.(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1.)他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輕騎深入大漠,轉戰六日,消滅匈奴兵數千人。由于戰功赫赫,在他24歲英年早逝后,漢武帝下令將他的墳墓修成祁連山形,以示紀念。他是( )A. 蒙恬 B. 王翦 C. 霍去病 D. 張騫13.(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2.)翦伯贊在《中國史十五講》中提到:“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針對“地理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漢武帝( )A. 北擊匈奴 B. 建立刺史制度 C. 建立郡國 D. 實行“推恩令”14.(2022大慶中考4.)為了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統一文字 B. 實行鹽鐵專賣 C. 頒布“推恩令 ” D. 興辦太學15.(2021濟寧市3.) 西漢時期,漢武帝為打破“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強而合以逆京師”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A. 頒布“推恩令” B. 實行鹽鐵專賣C.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 設置西域都護16.(2021河池市1.)西漢在漢武帝在位時達到最盛,以下屬于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措施是( )A. 焚書坑儒 B. 實施“推恩令”C. “罷黯百家,獨尊儒術” D. 大興文字獄17.(2021重慶A卷2.)他一改王朝之初“無為而治”的政策,加強集權和對經濟的控制,確立儒家學說的正統思想地位。他是( )A.秦始皇 B.漢武帝 C.隋煬帝 D.唐太宗18.(2021衢州市3.)《史記》記載:“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漢武帝為此采取的措施是( )A.統一鑄造貨幣 B.建立刺史制度C.發兵北擊匈奴 D.頒布“推恩令”19.(2021湖州市5.)右圖所示錢幣,因鑄造量大、影響廣,被稱為金屬鑄幣雙雄。這兩種錢幣最早鑄造( )A.秦國、西漢 B.秦國、東漢 C.秦朝、西漢 D.秦朝、東漢20.(2021瀘州市12.)以下是某位同學整理的部分歷史學習筆記。這些措施( )人物 措施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北擊匈奴、修筑長城漢武帝 實施“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鹽鐵專賣;北擊匈奴A.推動了大一統格局的形成和鞏固 B.有利于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的出現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 D.徹底消除了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威脅21.(2021聊城市3.)《漢書·食貨志》載:“大農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躍。”漢朝政府這樣做旨在( )A. 統一鑄幣 B. 鹽鐵官營 C. 平抑物價 D. 休養生息22.(2021東營市2.) “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進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國歷史上他第一次確立了儒家在國家思想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他”是( )A. 漢武帝 B. 漢高祖 C. 隋文帝 D. 明太祖23.(2021桂林市2.)漢武帝下詔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這使得侯國的數量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越來越小。漢武帝這樣做是為了( )A. 推行休養生息 B. 實施鹽鐵專賣C. 確立正統思想 D. 削弱諸侯實力24.(2021婁底市2.)漢武帝為籌措對匈奴作戰的經費,向地方富商借貸,但有些富商大賈唯利是圖,不關心國事,擔心朝廷不能獲勝而不肯借貸。對此,漢武帝( )A. 頒布推恩令 B. 統一度量衡C. 實施鹽鐵官營專賣 D. 命張騫通西域25.(2021宿遷市2.)今天陜西西安和平門附近有個地方叫下馬陵,傳說就是因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漢武帝經過此地,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敬,特別下馬步行,于是民間稱這里為下馬陵。漢武帝對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為他主張( )A. “推恩令” B. 廢除丞相制度C. 抑制豪強勢力 D.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6.(2021荊州市14.)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進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創造的監察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這表現在( )A.推行郡縣制度 B.實行分封制度C.建立刺史制度 D.創立科舉制度27.(2021河南3.)西漢前期,幣制十分混亂,諸侯、達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于市場,折算困難,交易不便。面對這樣的情況,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興辦太學 B.平抑物價 C.鹽鐵專賣 D.統一鑄幣28.(2021福建5.)下圖所示為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采取的經濟措施。這一舉措(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經濟地位C.提高了軍隊戰斗能力 D.增強中央政府的財力29.(2021北京中考2.) 以下是中國古代一位歷史人物年譜(部分)。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 87年即皇帝位 置五經博士 派衛青等北擊匈奴 頒布“推恩令” 下令鑄造五銖錢 崩,葬于茂陵A. 該年譜用年號紀年 B. 秦始皇開創了皇帝制度C. 該帝王在位35年 D.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30.(2021安徽中考2.)圖1反映了西漢封國形勢的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圖1A.刺史制度的確立 B.“推恩令”的實施C.七國之亂的發生 D.休養生息政策的推行31.(2020威海中考2.)為了實現“大一統”,漢朝統治者對統治思想進行了選擇,如圖漫畫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的做法?(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32.(2020隨州8.)從戰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本質上體現了( )A.思想控制的加強 B.法家學說的衰落C.儒家學說的流行 D.中央集權的削弱33.(2020廣元2.)如圖反映的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讀圖分析統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決了圖中反映的社會問題(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休養生息政策C.“推恩令” D.把鹽鐵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專賣34.(2020宜賓2.)大一統是“特殊的公共權力的集中,構成這種權力的,不僅有武裝的人,還有物質和精神的附屬物”。漢武帝為了集中國家“公共權力”,在“精神”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刺史制度 B.遠征匈奴 C.獨尊儒術 D.鹽鐵專賣35.(2020成都2.)西漢時期,漢武帝為打破“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強而合以逆京師”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A.頒布“推恩令” B.實行鹽鐵專賣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設置西域都護36.(2020德陽13.)西漢初,賈誼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后來,漢武帝“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A.行推恩 B.設刺史 C.推察舉 D.分郡縣37.(2020黔西南4.)可從右圖提取的歷史信息是( )A.儒學教育興盛B.推恩令的實行C.絲綢之路開通D.漢軍北擊匈奴38.(2020濱州2.)《鹽鐵論》一書中提到,漢武帝時實行幣制的徹底改革,集中貨市發行權,禁止各地方政府鑄錢,同時把鹽鐵經營權也收歸中央。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 )A.有利于保證國家的財政收人 B.成為大一統思想的精神支柱C.保障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穩定 D.防止諸侯王和豪強地主勢力過大39.(2020賀州2.)圖1為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成都西漢文翁石室授經講學圖》,漢武帝把這樣的辦學經驗推向全國。據此可知,漢武帝時( )A.推崇諸子百家學說 B.奉行“無為而治”政策C.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 D.重視儒學人才培養40.(2020瀘州3.)為進行研究性學習,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了以下活動。請判斷該小組研究的課題是( )活動 內容查閱文獻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桓寬《鹽鐵論》、司馬遷《史記》等觀看視頻 《中國通史——北擊匈奴、南定吳越》等搜集圖片 《五銖錢》《獨尊儒術群雕》等考察遺址 陜西茂陵、陜西鳳翔縣祭天遺址等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秦統一貨幣促進經濟交流C.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D.儒家思想確立為正統思想41.(2020北部灣2.)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鑒》時指出,漢武帝時期,政府通過鹽業獲得的利益約占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出現這一狀況的直接原因是( )A.統一貨幣 B.輕徭薄賦 C.平抑物價 D.鹽鐵專賣42.(2019安徽2.)漢初的封國有王、候兩級。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制,但皇權不能施行于王國所屬的郡縣。候國建制與縣相當,直屬朝廷。由此可見,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主要針對( )A.王國 B.侯國 C.郡 D.縣43.(2019桂林 4.)董仲舒主張“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武帝采用其主張是為了( )A.促進藝術繁榮 B.推動教育發展 C.加強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躍44. (2019宿遷市2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令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這樣,諸侯王的疆土越來越小,勢力大為減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縣制 B.設立錦衣衛 C.頒布推恩令 D.實行行省制45.(2019·山東濟寧3.)右圖漫畫反映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與其實施者對應正確的是( )A.“削藩”——漢景帝B.“推恩令”——漢武帝C.休養生息——隋煬帝D.“杯酒釋兵權”——宋徽宗46.(2019綏化 3.)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是( )A.孟子 B.韓非 C.主父偃 D.董仲舒47.(2019赤峰3 .)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到漢武帝時,是如何對待諸子百家學說的( )A.百家爭鳴 B.八股取士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文字獄48.(2019舟山16 .)漢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這一時期刺史主要負責( )A.行政事務 B.監察事務 C.軍事管理 D.財政管理49.(2019玉林 2.)“漢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 )A.“無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50.(2019鎮江2 .)右圖印文佐證了漢武帝時期設立的某重要官職,其主要職責是( )漢“同隸校射”印文A.處理政務 B.監察百官 C.統帥軍隊 D.管理經濟二.非選擇題1.(2022常德中考25.)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夏曾佑先生說:“歷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漢高祖劉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漢武帝。”所謂百代之帝王是說他的歷史貢獻與歷史影響并沒有因為統治結束而結束,他們所產生的影響延續到此后很多時代。(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什么人們總是把“秦皇漢武”并稱?材料二 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成熟辦法”是什么?列舉唐太宗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的史實。材料三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交融,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摘編自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因素。2.(2022德陽中考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漢武帝時代是兩漢時期在識人用人方面最值得肯定的歷史階段,“漢之得人,于茲為盛”。當時的“儒雅”之士如公孫弘、董仲舒,“篤行”之士如石建、石慶,“質直”之士如汲黯、卜式,“推賢”之士如韓安國、鄭當時,“定令”之士如趙禹、張湯,“文章”之士如司馬遷、司馬相如,“滑稽”之士如東方朔、枚皋,“應對”之士如嚴助、朱買臣、主父偃,“歷數”之士如唐都、洛下閎,“協律”之士如李延年,“運籌”之士如桑弘羊,“奉使”之士如張騫、蘇武,“將率”之士如衛青、霍去病、李廣,“受遣”之士如霍光、金日磾等,都在歷史上留有盛名……班固也認為漢武帝時代的“功業”“制度”之所以具有突出的歷史地位,正是由于漢武帝身邊集聚了一個在文化資質上同樣“后世莫及”的人才群體。——摘編自《新編中國史·秦漢史-帝國的成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課外閱讀,選擇材料中的一個“人才”,并為其撰寫小傳。3.(2022赤峰中考19.)中華民族在不斷演進中形成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格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國蕩然無存,可是他統一中國的功績并不因之而湮滅。不出10年之內一個新朝代繼之勃興,茲后漢朝延續達400年,在公元前后各經歷約200年,全盛時管轄的人口約6000萬,足可與羅馬帝國相比擬,就是從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時間上講,兩個帝國也可以相提并論,只是中國方面內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項背。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材料二(1)從材料一中提取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并結合所學加以闡述或說明。(答題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根據材料二,說出圖一到圖三疆域主要變化;綜合以上材料,概括出一個恰當的主題。4.(2022海南中考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一統”思想源遠流長……漢代的“大一統”思想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統一思想,建立國家意識形態,通過文化的一統實現政治的一統;其二是維護中華民族領土的統一,通過地域的一統實現民族的一統……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認同的重要前提。——摘編自劉文劍《“大一統”思想發微》材料二(1)據材料一,概括漢代的“大一統”思想包含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時期實現“文化的一統”的做法。(2)圖片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內涵。依據材料二,按要求完成以下問題:①圖片從不同方面印證了我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狀況。其中,體現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交融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印證清朝時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寫字母即可)②仿照示例,寫出圖片F所示內容的歷史內涵。示例:圖片所示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既能反映當時的政治建制狀況,也能反映當時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3)綜合上述材料,簡析我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鞏固和發展的原因。5.(2021泰安市16.)(10分)為鞏固統治,有效治理國家,歷代政府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諸子皆在王國范圍內分到封地作為侯國,由漢廷定封號。漢武帝把大的王國分為若干小侯國,封國越分越小,不復為中央政權的威脅。同時武帝還利用各種機會對諸侯王實行削爵、奪地、除國。——摘編自庫曉慧《從漢初制度看中央集權的逐步加強》(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材料二(2)圖一是戰國時期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圖二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請分別指出兩個水利工程起到的重大作用。(2分)材料三(3)依次指出圖三、圖四貨幣的發行朝代。圖五與圖三、圖四貨幣相比,在流通中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3分)(4)周平、李大龍著述的《中國的邊疆治理:挑戰與創新》指出:“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閱讀表格內容,歸納元朝、清朝治理邊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3分)地區 措施朝代 對新疆地區 對西藏地區元朝 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 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掌管西藏軍民事務,還設置地方機構實行有效管轄。清朝 平定噶爾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反動叛亂;設置伊犁將軍進行管轄;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 中央政府對歷代達賴和班禪進行冊封;設置駐藏大臣進行管理;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范管理西藏。考點精講中考真題漢代講經圖圖1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上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實施:1、背景: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地方上豪強地主與官府分庭抗禮。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嚴重威脅中央集權。2、措施:(1)“推恩令” 目的:加強中央集權。 影響:通過這些措施,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提出者、推行者:主父偃、漢武帝內容:下詔允許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他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推恩令(主父偃)結果: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2)其他 武帝又找各種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結果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建立刺史制度 (監察機構) 建立刺史制度(13州部),監視地方官吏、豪強結果:禁止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為非作歹★★漢武帝“推恩令”中分封諸侯跟西周分封制的區別:(1)一個是減少諸侯國的土地,削弱諸侯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2)一個是給諸侯分封土地,加強諸侯實力,分散中央權力。二、思想文化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背景:58頁2、目的:加強中央集權3、提出者:董仲舒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作用: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三、經濟:統一鑄造貨幣,鹽鐵專賣鹽鐵專賣 1、背景:59頁2、目的: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3、措施:收回鑄幣權,統一鑄造五銖錢;鹽鐵官營;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4、作用: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四、軍事:北擊匈奴北擊匈奴 1、背景:秦末漢初,冒頓單于統一蒙古草原,南侵。2、漢初實行“和親”3、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漢武帝時派大將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4、作用:匈奴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四、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措施的作用 :漢武帝時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課堂小結: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或大一統的表現或鞏固統一的措施):(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2)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在長安興辦太學。(3)經濟上: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和專賣;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4)對外關系: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開通,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議一議:人們為什么總把“秦皇漢武”并稱?(1)都是我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君主;政治上統一是秦始皇,思想上統一是漢武帝。(2)都采取了創新的制度來鞏固中央集權;這些制度對后世影響巨大,且對封建社會歷史起了推動作用;(3)“秦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象征。★★列表比較漢武帝和秦始皇對儒學的態度: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秦始皇“焚書坑儒”不同點 方式 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 采用法家的思想,對其他思想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進行粗暴破壞結果 促進了漢朝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西漢的興盛。 結果未能鞏固統治,反而加速其滅亡相同點 目的 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實質 都是思想文化上的專制政策一.選擇題1.(2022益陽中考3.)西漢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到漢武帝時期,“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而民莫不騎乘”。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西漢( B )A.社會政治清明 B.經濟恢復發展C.中央集權加強 D.農民負擔沉重2.(2022金昌市中考3.)甘肅漳縣百姓自古掘井熬鹽,東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鹽川正式設置障縣(漳縣),鹽產歸隴西郡鹽官管理。政府實行鹽鐵專營的根本目的是( A )A. 加強中央集權 B. 促進地方經濟 C. 充實邊疆軍費 D. 打擊地方經濟3.(2022襄陽中考2.)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其著作《漢書》中稱贊漢武帝雄才大略。能論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B )A. 創立皇帝制 B. 頒布“推恩令” C. 實行科舉制 D. 廢除丞相制4.(2022宿遷中考2.)“古之貴者不乘牛車,漢武帝推恩之末,諸侯寡弱,貧者至乘牛車”。材料說明推恩令( B )A.打擊了豪強地主 B.削弱了諸侯國的實力C.解除了封國威脅 D.強化中央對經濟控制5.(2022重慶中考B卷2.)漢武帝時,將京畿以外地區分為十三州部,設剌史,每年定期巡視所部郡國。漢武帝此舉是為了( C )A. 分化王國力量 B. 提升儒學地位 C. 監察地方勢力 D. 拓展統治范圍6.(2022重慶中考A卷3.)漢武帝設《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后又將不治儒家五經的太常博士(官職名)一律罷黜。形成儒家獨尊局面;還建立太學,培養儒生官僚。這些舉措(A )A.適應了大一統王朝的需要 B.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監察C.解除了諸侯對朝廷的威脅 D.延續了“無為而治”思想7.(2022江西中考4.)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漢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國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個侯國。朝廷的這種做法( D )A. 廢除了郡縣制度 B. 增強了地方勢力 C. 導致了西漢滅亡 D. 削弱了諸侯實力8.(2022揚州中考1.)漢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許并鼓勵諸侯王將王國土地再行分封給子弟,結果“藩國自析(分解)”。與此相關聯的措施是(C )A. 建立郡縣制 B. 修筑道路網 C. 實施“推恩令” D. 推崇儒家學說9.(2022泰州中考3.)漢武帝采用主父偃“令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并付諸實施。漢武帝的目的是(A )A 鞏固大一統 B. 繁榮思想文化 C. 擴大地方權力 D. 發展小農經濟10.(2022懷化中考3.)西漢初年,湖南歷史上第一個諸侯國長沙國建立。長沙國建立初期,管轄面積相當于今天湖南面積的1.5倍,到了漢平帝時,長沙國的面積不及它建國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現這種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D )A. 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行 B.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C. 刺史制度的建立 D. “推恩令”的推行11.(2022宜昌中考4.)為鞏固大一統王朝,漢武帝針對封國勢力強大的狀況(下表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表),采取的措施是( B )內容類別 人口(萬) 郡(個)中央 450 15封國 850 39A. 分封制 B. 推恩令 C. 察舉制 D. 屯田令12.(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1.)他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輕騎深入大漠,轉戰六日,消滅匈奴兵數千人。由于戰功赫赫,在他24歲英年早逝后,漢武帝下令將他的墳墓修成祁連山形,以示紀念。他是( C )A. 蒙恬 B. 王翦 C. 霍去病 D. 張騫13.(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2.)翦伯贊在《中國史十五講》中提到:“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針對“地理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漢武帝( A )A. 北擊匈奴 B. 建立刺史制度 C. 建立郡國 D. 實行“推恩令”14.(2022大慶中考4.)為了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B )A. 統一文字 B. 實行鹽鐵專賣 C. 頒布“推恩令 ” D. 興辦太學15.(2021濟寧市3.) 西漢時期,漢武帝為打破“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強而合以逆京師”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A )A. 頒布“推恩令” B. 實行鹽鐵專賣C.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 設置西域都護16.(2021河池市1.)西漢在漢武帝在位時達到最盛,以下屬于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措施是( C )A. 焚書坑儒 B. 實施“推恩令”C. “罷黯百家,獨尊儒術” D. 大興文字獄17.(2021重慶A卷2.)他一改王朝之初“無為而治”的政策,加強集權和對經濟的控制,確立儒家學說的正統思想地位。他是( B )A.秦始皇 B.漢武帝 C.隋煬帝 D.唐太宗18.(2021衢州市3.)《史記》記載:“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漢武帝為此采取的措施是( D )A.統一鑄造貨幣 B.建立刺史制度C.發兵北擊匈奴 D.頒布“推恩令”19.(2021湖州市5.)右圖所示錢幣,因鑄造量大、影響廣,被稱為金屬鑄幣雙雄。這兩種錢幣最早鑄造( C )A.秦國、西漢 B.秦國、東漢 C.秦朝、西漢 D.秦朝、東漢20.(2021瀘州市12.)以下是某位同學整理的部分歷史學習筆記。這些措施( A )人物 措施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北擊匈奴、修筑長城漢武帝 實施“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鹽鐵專賣;北擊匈奴A.推動了大一統格局的形成和鞏固 B.有利于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的出現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 D.徹底消除了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威脅21.(2021聊城市3.)《漢書·食貨志》載:“大農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躍。”漢朝政府這樣做旨在( C )A. 統一鑄幣 B. 鹽鐵官營 C. 平抑物價 D. 休養生息22.(2021東營市2.) “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進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國歷史上他第一次確立了儒家在國家思想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他”是( A )A. 漢武帝 B. 漢高祖 C. 隋文帝 D. 明太祖23.(2021桂林市2.)漢武帝下詔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這使得侯國的數量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越來越小。漢武帝這樣做是為了( D)A. 推行休養生息 B. 實施鹽鐵專賣C. 確立正統思想 D. 削弱諸侯實力24.(2021婁底市2.)漢武帝為籌措對匈奴作戰的經費,向地方富商借貸,但有些富商大賈唯利是圖,不關心國事,擔心朝廷不能獲勝而不肯借貸。對此,漢武帝(C )A. 頒布推恩令 B. 統一度量衡C. 實施鹽鐵官營專賣 D. 命張騫通西域25.(2021宿遷市2.)今天陜西西安和平門附近有個地方叫下馬陵,傳說就是因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漢武帝經過此地,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敬,特別下馬步行,于是民間稱這里為下馬陵。漢武帝對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為他主張(D )A. “推恩令” B. 廢除丞相制度C. 抑制豪強勢力 D.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6.(2021荊州市14.)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進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創造的監察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這表現在( C )A.推行郡縣制度 B.實行分封制度C.建立刺史制度 D.創立科舉制度27.(2021河南3.)西漢前期,幣制十分混亂,諸侯、達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于市場,折算困難,交易不便。面對這樣的情況,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D )A.興辦太學 B.平抑物價 C.鹽鐵專賣 D.統一鑄幣28.(2021福建5.)下圖所示為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采取的經濟措施。這一舉措( D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經濟地位C.提高了軍隊戰斗能力 D.增強中央政府的財力29.(2021北京中考2.) 以下是中國古代一位歷史人物年譜(部分)。對此解讀正確的是(D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 87年即皇帝位 置五經博士 派衛青等北擊匈奴 頒布“推恩令” 下令鑄造五銖錢 崩,葬于茂陵A. 該年譜用年號紀年 B. 秦始皇開創了皇帝制度C. 該帝王在位35年 D.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30.(2021安徽中考2.)圖1反映了西漢封國形勢的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 )圖1A.刺史制度的確立 B.“推恩令”的實施C.七國之亂的發生 D.休養生息政策的推行31.(2020威海中考2.)為了實現“大一統”,漢朝統治者對統治思想進行了選擇,如圖漫畫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的做法?( D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32.(2020隨州8.)從戰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本質上體現了( A )A.思想控制的加強 B.法家學說的衰落C.儒家學說的流行 D.中央集權的削弱33.(2020廣元2.)如圖反映的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讀圖分析統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決了圖中反映的社會問題(C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休養生息政策C.“推恩令” D.把鹽鐵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專賣34.(2020宜賓2.)大一統是“特殊的公共權力的集中,構成這種權力的,不僅有武裝的人,還有物質和精神的附屬物”。漢武帝為了集中國家“公共權力”,在“精神”方面采取的措施是(C )A.刺史制度 B.遠征匈奴 C.獨尊儒術 D.鹽鐵專賣35.(2020成都2.)西漢時期,漢武帝為打破“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強而合以逆京師”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A )A.頒布“推恩令” B.實行鹽鐵專賣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設置西域都護36.(2020德陽13.)西漢初,賈誼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后來,漢武帝“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A )A.行推恩 B.設刺史 C.推察舉 D.分郡縣37.(2020黔西南4.)可從右圖提取的歷史信息是( A )A.儒學教育興盛B.推恩令的實行C.絲綢之路開通D.漢軍北擊匈奴38.(2020濱州2.)《鹽鐵論》一書中提到,漢武帝時實行幣制的徹底改革,集中貨市發行權,禁止各地方政府鑄錢,同時把鹽鐵經營權也收歸中央。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 A )A.有利于保證國家的財政收人 B.成為大一統思想的精神支柱C.保障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穩定 D.防止諸侯王和豪強地主勢力過大39.(2020賀州2.)圖1為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成都西漢文翁石室授經講學圖》,漢武帝把這樣的辦學經驗推向全國。據此可知,漢武帝時( D )A.推崇諸子百家學說 B.奉行“無為而治”政策C.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 D.重視儒學人才培養40.(2020瀘州3.)為進行研究性學習,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了以下活動。請判斷該小組研究的課題是( C )活動 內容查閱文獻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桓寬《鹽鐵論》、司馬遷《史記》等觀看視頻 《中國通史——北擊匈奴、南定吳越》等搜集圖片 《五銖錢》《獨尊儒術群雕》等考察遺址 陜西茂陵、陜西鳳翔縣祭天遺址等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秦統一貨幣促進經濟交流C.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D.儒家思想確立為正統思想41.(2020北部灣2.)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鑒》時指出,漢武帝時期,政府通過鹽業獲得的利益約占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出現這一狀況的直接原因是( D )A.統一貨幣 B.輕徭薄賦 C.平抑物價 D.鹽鐵專賣42.(2019安徽2.)漢初的封國有王、候兩級。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制,但皇權不能施行于王國所屬的郡縣。候國建制與縣相當,直屬朝廷。由此可見,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主要針對( A )A.王國 B.侯國 C.郡 D.縣43.(2019桂林 4.)董仲舒主張“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武帝采用其主張是為了( C )A.促進藝術繁榮 B.推動教育發展 C.加強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躍44. (2019宿遷市2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令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這樣,諸侯王的疆土越來越小,勢力大為減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 C )A.推行郡縣制 B.設立錦衣衛 C.頒布推恩令 D.實行行省制45.(2019·山東濟寧3.)右圖漫畫反映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與其實施者對應正確的是(B )A.“削藩”——漢景帝B.“推恩令”——漢武帝C.休養生息——隋煬帝D.“杯酒釋兵權”——宋徽宗46.(2019綏化 3.)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是(D )A.孟子 B.韓非 C.主父偃 D.董仲舒47.(2019赤峰3 .)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到漢武帝時,是如何對待諸子百家學說的(C )A.百家爭鳴 B.八股取士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文字獄48.(2019舟山16 .)漢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這一時期刺史主要負責( B )A.行政事務 B.監察事務 C.軍事管理 D.財政管理49.(2019玉林 2.)“漢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 B )A.“無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50.(2019鎮江2 .)右圖印文佐證了漢武帝時期設立的某重要官職,其主要職責是( B )漢“同隸校射”印文A.處理政務 B.監察百官 C.統帥軍隊 D.管理經濟二.非選擇題1.(2022常德中考25.)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夏曾佑先生說:“歷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漢高祖劉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漢武帝。”所謂百代之帝王是說他的歷史貢獻與歷史影響并沒有因為統治結束而結束,他們所產生的影響延續到此后很多時代。(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什么人們總是把“秦皇漢武”并稱?材料二 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成熟辦法”是什么?列舉唐太宗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的史實。材料三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交融,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摘編自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因素。【答案】(1)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我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君主;都創新了一系列的制度來鞏固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這些制度對后世影響巨大而且對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秦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象征,所以人們總是把“秦皇漢武”并稱。(2)“成熟辦法”是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史實:唐太宗發兵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設置安西都護府;派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通婚。(3)因素:①民族交融;②各民族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發展;③歷代統治者實行正確的民族政策;④統治者進行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2022德陽中考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漢武帝時代是兩漢時期在識人用人方面最值得肯定的歷史階段,“漢之得人,于茲為盛”。當時的“儒雅”之士如公孫弘、董仲舒,“篤行”之士如石建、石慶,“質直”之士如汲黯、卜式,“推賢”之士如韓安國、鄭當時,“定令”之士如趙禹、張湯,“文章”之士如司馬遷、司馬相如,“滑稽”之士如東方朔、枚皋,“應對”之士如嚴助、朱買臣、主父偃,“歷數”之士如唐都、洛下閎,“協律”之士如李延年,“運籌”之士如桑弘羊,“奉使”之士如張騫、蘇武,“將率”之士如衛青、霍去病、李廣,“受遣”之士如霍光、金日磾等,都在歷史上留有盛名……班固也認為漢武帝時代的“功業”“制度”之所以具有突出的歷史地位,正是由于漢武帝身邊集聚了一個在文化資質上同樣“后世莫及”的人才群體。——摘編自《新編中國史·秦漢史-帝國的成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課外閱讀,選擇材料中的一個“人才”,并為其撰寫小傳。【答案】董仲舒董仲舒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是漢武帝時期選拔上來的人才。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思想,他的思想被漢武帝所采納并運用于統治,使儒學自此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董仲舒一生歷經四朝,度過了西漢王朝的極盛時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約75歲。3.(2022赤峰中考19.)中華民族在不斷演進中形成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格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國蕩然無存,可是他統一中國的功績并不因之而湮滅。不出10年之內一個新朝代繼之勃興,茲后漢朝延續達400年,在公元前后各經歷約200年,全盛時管轄的人口約6000萬,足可與羅馬帝國相比擬,就是從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時間上講,兩個帝國也可以相提并論,只是中國方面內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項背。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材料二(1)從材料一中提取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并結合所學加以闡述或說明。(答題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根據材料二,說出圖一到圖三疆域主要變化;綜合以上材料,概括出一個恰當的主題。【答案】(1)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和完善。公元前221年,嬴政滅掉東方六國,建立秦朝,為鞏固統治,秦朝創立中央集權制度,包括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和地方實行郡縣制;西漢沿用秦朝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頒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2)疆域不斷擴大;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4.(2022海南中考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一統”思想源遠流長……漢代的“大一統”思想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統一思想,建立國家意識形態,通過文化的一統實現政治的一統;其二是維護中華民族領土的統一,通過地域的一統實現民族的一統……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認同的重要前提。——摘編自劉文劍《“大一統”思想發微》材料二(1)據材料一,概括漢代的“大一統”思想包含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時期實現“文化的一統”的做法。(2)圖片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內涵。依據材料二,按要求完成以下問題:①圖片從不同方面印證了我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狀況。其中,體現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交融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印證清朝時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寫字母即可)②仿照示例,寫出圖片F所示內容的歷史內涵。示例:圖片所示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既能反映當時的政治建制狀況,也能反映當時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3)綜合上述材料,簡析我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鞏固和發展的原因。【答案】(1)內容:統一思想,建立國家意識形態;維護中華民族領土的統一。做法:“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辦太學等。(2)①體現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交融:AE印證清朝時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CD②圖片F所示的《步輦圖》既能反映唐朝的繪畫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3)原因:“大一統”思想的影響;各民族經過長期的經濟、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等。5.(2021泰安市16.)(10分)為鞏固統治,有效治理國家,歷代政府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諸子皆在王國范圍內分到封地作為侯國,由漢廷定封號。漢武帝把大的王國分為若干小侯國,封國越分越小,不復為中央政權的威脅。同時武帝還利用各種機會對諸侯王實行削爵、奪地、除國。——摘編自庫曉慧《從漢初制度看中央集權的逐步加強》(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材料二(2)圖一是戰國時期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圖二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請分別指出兩個水利工程起到的重大作用。(2分)材料三(3)依次指出圖三、圖四貨幣的發行朝代。圖五與圖三、圖四貨幣相比,在流通中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3分)(4)周平、李大龍著述的《中國的邊疆治理:挑戰與創新》指出:“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閱讀表格內容,歸納元朝、清朝治理邊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3分)地區 措施朝代 對新疆地區 對西藏地區元朝 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 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掌管西藏軍民事務,還設置地方機構實行有效管轄。清朝 平定噶爾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反動叛亂;設置伊犁將軍進行管轄;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 中央政府對歷代達賴和班禪進行冊封;設置駐藏大臣進行管理;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范管理西藏。【答案】(1)頒布“推恩令”,將諸侯王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1分)對諸侯王實行削爵、奪地、除國。(1分)(2)圖一:都江堰發揮了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1分)圖二:隋朝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鞏固了隋朝對全國的統治。(1分)(3)圖三:秦朝。(1分) 圖四:西漢。(1分) 圖五:攜帶方便,更有利于促進商品經濟發展。(1分)(4)設置管理機構、平定叛亂、實行冊封制度、妥善安置回歸部族、頒布法律文件。(3分。每點1分,答出其中3點即可)考點精講中考真題漢代講經圖圖1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學生版).doc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