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種子植物》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說出種子的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2、學會運用實驗法和觀察法探究實驗。【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2、通過小組團結協作,掌握實驗基本技能。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實際生活問題。3、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通過歸納總結,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種子植物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種子的基本結構,運用觀察和實驗法探究實驗。難點: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胚的觀察。學情分析(1)學生特點分析: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特別是實驗,學生只要看到實驗器材就會引起騷動。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導致實驗場面難以控制。(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在小學科學中認識過種子,但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種子的結構及胚的各部分將來會發育成的器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3)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教法學法1、教學方法: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計劃進行如下操作:開課引發學生好奇,一粒小小的種子為何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進而引入種子的探究,教學方法上避開枯燥的講解,讓學生親自參與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應著重采用小組合作實驗的教學方法。2、學生學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課堂討論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教學過程課堂結構:導入新課、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重點講析、有獎問答、(拓展延伸)、課堂小結七個環節,其中拓展延伸視時間長短而定。(1)由古詩《憫農》引入新課。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期待尋找答案。借機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進而自主閱讀教材內容,自由搜尋答案。(2)合作探究共分為分享和實驗兩個環節。先由各小組代表分享本組收集的種子并介紹對應植物的特征。在實驗探究環節,只強調注意事項。弱化實驗過程講解,僅將其展示在屏幕上供參考使用。(3)重點講析環節,根據學生不易理解的種孔、胚的結構以及菜豆和玉米種子對比的相關知識,采用提問式教學。(4)有獎問答采用趣味砸金蛋的方式讓學生自由選擇挑戰的題目。關注不同學生的層次。大部分學生都愿意挑戰難題,在高端洋氣上檔次的一組題目中,還故意設計了一個未講的知識點,即種子和孢子誰的生命力最強。選擇在此環節還設有獎勵-水果,當然在品嘗水果之后還要在下節課匯報這些水果的種子著生位置。(5)若有時間則選擇了拓展延伸一些種子之最,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知識面。(6)提問式課堂小結,使學生對照檢測自己的掌握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