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常見的酸和堿第四節 酸堿中和反應設計說明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化學。通過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酸堿之間發生了反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會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媒體展示酸堿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從微觀角度認識反應實質的觀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概念。 2.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3.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初步學會判斷化學反應是否發生的一些方法。 2.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通過中和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提高自身科學素養。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中和反應的定義、實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和反應實質的理解。 教學方法 1.通過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鹽酸的實驗探究,掌握使用膠頭滴管等實驗的操作,強化實驗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識。 2.通過同學間的合作探究——尋找身邊的物質測其pH,學會如何利用和開發身邊的物質進行科學探究。 3.通過測定一些液體的pH,學會區分身邊一些物質的酸堿性強弱。 教具、學具 多媒體教學、CAI課件 實驗儀器:試管、燒杯、膠頭滴管、玻璃棒、玻璃片、pH試紙等 實驗藥品:水、NaOH溶液、Ca(OH)2溶液、鹽酸、酚酞試液、石蕊試液等 授課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為什么被蚊蟲叮咬之后會覺得痛癢?有什么辦法能消除腫痛? 蚊蟲分泌出蟻酸,涂一些堿性物質,可以減輕痛癢。這也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酸和堿的性質,請同學們回憶,怎樣檢驗溶液的酸堿性?為什么酸和堿具有共同的性質? 酸堿指示劑和酸堿度的知識再現習題 1.用酸堿指示劑可以區別溶液的酸堿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 色,使無色酚酞試液 ;堿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 色,使無色酚酞試液變 色。 原因:酸溶液中含有較多的H+;堿溶液中含有較多的OH-。 2.溶液的酸堿度常用 來表示。pH<7時,溶液顯 性;pH=7時,溶液顯 性;pH>7時,溶液顯 性。 講授新課 一、中和反應實驗 同學們做過好多化學實驗,實驗過程中常常伴隨著許多現象。如果將實驗室常見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可能出現什么現象呢? 實驗探索: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 結論:無明顯現象 提出問題: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在一起發生反應了嗎?你有什么猜想? 猜想:二者沒發生反應;二者反應了,但現象不明顯…… 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需要做實驗進行探究來證明,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儀器和藥品,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設計出驗證你的猜想的方案,并簡單記錄下來。 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操作與觀察、分析與交流、結論與解釋。 交流方案 1.利用酸堿指示劑 方案1 在試管中加入約5 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試液,用滴管逐滴加入稀鹽酸,并不斷振蕩,至溶液恰好變成無色為止。 方案2 在試管中加入約5 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石蕊試液,用滴管逐滴加入稀鹽酸,并不斷振蕩,至溶液恰好變成紫色為止。 方案3 在試管中加入約5 mL稀鹽酸,滴入幾滴酚酞試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不斷振蕩,至溶液恰好變成紅色為止。 方案4 在試管中加入約5 mL稀鹽酸,滴入幾滴石蕊試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不斷振蕩,至溶液恰好變成紫色為止。 2.測定反應前后溶液的pH 方案5 用pH試紙分別測定水、0.4%的氫氧化鈉溶液和0.4%的鹽酸的pH,將測定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分別量取2 mL水和2 mL 0.4%的氫氧化鈉溶液于2支試管中,然后分別加入2 mL 0.4%的鹽酸,充分振蕩后,測定所得溶液的pH,將測定結果記錄在下表中。 水0.4%的氫氧化鈉溶液0.4%的鹽酸加酸前的pH加酸后的pH教師指導:1.使用紫色石蕊試液變色不明顯,因此選擇酚酞指示劑。采用酸滴入堿中,顏色變化明顯,易于控制。 2.采用測反應前后的pH,加水做對比實驗,是想排除水的稀釋對溶液pH的影響。 交流討論確定方案1和方案5,分組實驗。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二、中和反應及實質 1.中和反應的定義 寫出上述實驗過程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發問:其他的酸和堿也能發生反應嗎? 讓學生完成Ca(OH)2和HCl的反應實驗。 Ca(OH)2+HCl NaOH+H2SO4 得出結論:酸和堿可以發生反應生成鹽和水。 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作中和反應。 酸+堿→鹽+水 提問: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嗎? 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以下反應均生成鹽和水,它們不是中和反應。 ①CO2+2NaOHNa2CO3+H2O ②Fe2O3+6HCl2FeCl3+3H2O 2.中和反應的實質 發問:在酸和堿混合時到底溶液有哪些變化? 酸堿中和反應的微觀過程圖片,使學生直觀地感受中和反應的實質。 學生觀察并思考 鹽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鹽酸中的H+與NaOH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了H2O。 鹽酸中的Cl-與NaOH溶液中的Na+在反應前后不變。 中和反應的實質:H++OH-H2O。 3.中和反應過程中pH的變化 在以上反應過程中,試管中溶液的酸堿性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利用pH傳感器實時測定酸堿混合發生中和反應過程中pH的變化情況,并借助計算機以圖像形式呈現出來,即可得到酸堿中和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曲線。NaOH溶液滴入鹽酸中的滴定曲線如下所示: 【啟發】根據曲線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師生討論交流】①當滴入的NaOH溶液不足時,pH<7,溶液顯酸性,HCl剩余; ②當滴入的NaOH溶液與HCl恰好完全反應時,pH=7,溶液顯中性; ③當滴入的NaOH溶液過量時,pH>7,溶液顯堿性,NaOH剩余。 三、中和反應的應用 過渡: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閱讀課本21頁相關內容,歸納中和反應的應用。 1.應用于醫藥衛生 胃酸過多治療的藥物選擇 2.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3.處理工業廢水 4.調節溶液的酸堿性 當堂達標 1.在滴有石蕊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過量鹽酸,加鹽酸前后溶液的顏色依次為( ) A.紫色、紅色 B.紅色、藍色 C.藍色、紅色 D.紅色、無色 答案:C 2.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 Zn+2HClZnCl2 +H2↑ B. CuO+2HClCuCl2+H2O C. Ba(OH)2+H2SO4BaSO4↓+2H2O D. 2NaOH+CO2Na2CO3+H2O 答案:C 3.一輛滿載濃硫酸的槽罐車在路上因車禍翻倒,濃硫酸大量泄漏,為了不污染旁邊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適宜的是( ) A.用水沖洗泄漏的濃硫酸 B.用土將泄漏的濃硫酸掩埋 C.將氫氧化鈉灑在泄漏的濃硫酸上 D.將熟石灰灑在泄漏的濃硫酸上 答案:D 4.下列反應中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才能判斷反應是否發生的是( ) A. Fe和稀H2SO4 B. Cu(OH)2和稀HCl C.稀H2SO4和NaOH溶液 D. Fe與CuSO4溶液 答案:C 5.往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完全中和時為止,溶液的pH變化的圖像正確的是( ) 答案:B 板書設計 第七單元 常見的酸和堿 第四節 酸堿中和反應 一、中和反應 1.定義:酸跟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表達式:酸+堿鹽+水 3.實質:H++OH-H2O 二、中和反應在實際中有廣泛應用 1.應用于醫藥衛生 胃酸過多治療的藥物選擇 2.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3.處理工業廢水 4.調節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