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常見的酸和堿第二節 堿及其性質設計說明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堿性物質的特性引入常見的堿,從物質的構成角度幫學生理解堿的定義。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 探究堿溶液的化學性質,特別探究CO2和NaOH的反應,先通過復習酸的化學性質(酸的通性)引入課題,溫習有關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構建。通過實驗探究堿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兩種常見的堿,知道其物理性質及俗稱。 2.掌握堿的化學性質,理解堿的化學性質就是氫氧根的性質,并能正確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性質的對比,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學習物質的性質。 2.通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設計,學會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質的性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堿的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提高實驗設計能力,進一步養成科學的實驗素養。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常見兩種堿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主要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探究。 教學難點 氫氧化鈉與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教學方法 1.采用“觀察、實驗”和“小組討論法”,讓學生認識堿的性質。 2.通過引導指導學生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無色酚酞溶液、生銹鐵釘、氯化銅溶液、碳酸鈉溶液、集滿CO2的礦泉水瓶等。 授課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常見的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柿子圖片,提問:吃未成熟的柿子,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澀味? 解釋:在未成熟的柿子中有一些堿性物質。 說出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堿性物質,對這些堿性物質有什么生活感知? 講授新課 與酸一樣,堿也是一類重要的化合物。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接觸到的石灰水中的溶質氫氧化鈣[Ca(OH)2]就是一種堿。如: Ca(OH)2Ca2++2OH- NaOHNa++OH- 這類化合物溶于水后都能產生一種共同的陰離子——氫氧根離子(OH-)。 一、常見的堿 活動天地:認識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注意:由于堿有強烈的腐蝕性,所以取用時要特別小心,切勿用手拿! 各取適量固體氫氧化鈉(NaOH)和氫氧化鈣,分別放入小燒杯中。 1.觀察它們的顏色和狀態。 2.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再觀察它們顏色和狀態的變化。 顏色狀態露置在空氣中的變化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吸水而潮解氫氧化鈣白色固體粉末]不潮解如圖所示是氫氧化鈉潮解 氫氧化鈉在空氣中露置一段時間后,表面形成溶液。 點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表面潮濕并逐漸溶解,這種現象叫做潮解。NaOH可以做干燥劑,干燥H2、O2、NH3等氣體(不能干燥CO2、SO2等)。 向1只小燒杯中加入少量水,振蕩,觀察溶解情況。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有什么現象? [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 向另1只小燒杯中加入少量水,振蕩,觀察溶解情況。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有什么現象? [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也放熱] 把一根頭發絲放入試管中,向試管里加入上述實驗中得到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煮沸2~3 min,觀察頭發絲的變化。 現象是什么? [頭發絲先卷曲,后斷裂形成小段,最后消失,溶液變黃] 綜上所述,我們總結一下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 氫氧化鈉是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熱量。暴露在空氣中的固體氫氧化鈉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逐漸溶解。 氫氧化鈉俗稱燒堿、火堿或苛性鈉,對皮膚、紙張、織物等有強烈的腐蝕性。 所以,在使用氫氧化鈉時,必須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膚、衣服等被腐蝕。如果氫氧化鈉溶液不慎沾在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氫氧化鈣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種白色粉末狀物質,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氫氧化鈣對皮膚、衣服等有腐蝕作用。 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由反應可看出,生石灰可吸水發生反應,所以可以作食品等的干燥劑。 工業上通過高溫煅燒石灰石來生產氧化鈣:CaCO3CaO+CO2↑ 下面是于謙的一首詩:石灰吟,你能分析出各句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嗎? 千錘萬鑿出深山, 這一句是開采石灰石,不涉及化學變化。 烈火焚燒若等閑。 CaCO3CaO+CO2↑ 粉身碎骨渾不怕, 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間。 CO2+Ca(OH)2CaCO3↓+H2O 根據鈣三角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CaO+H2OCa(OH)2 CaCO3CaO+CO2↑ CO2+Ca(OH)2CaCO3↓+H2O 除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外,常用的堿還有氫氧化鉀(KOH)、氨水(NH3 H2O)等。 拓展延伸:常見的氣體干燥劑及其裝置 液體干燥劑固體干燥劑干燥劑濃硫酸氫氧化鈉、氧化鈣、堿石灰裝置圖可干燥中性(O2)或酸性氣體(CO2)中性(O2)或堿性氣體(NH3)不可干燥NH3HCl、SO2、CO2當堂達標 1.下列各組物質的名稱或俗稱與化學式不相符的是( ) A. CaCO3 石灰石 碳酸鈣 B. CaO 生石灰 消石灰 C. Ca(OH)2 熟石灰 氫氧化鈣 D. NaOH 燒堿 苛性鈉 答案:B 2.下列關于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固體氫氧化鈉要密閉保存 B.氫氧化鈣固體能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故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C.固體氫氧化鈉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D.氫氧化鈉溶液對皮膚、紙張、織物有強腐蝕性 答案:B 3. 1755年,英國化學家布萊克做了如下實驗:煅燒白堊(石灰石),將煅燒生成的固體與水反應,反應后的物質與煅燒生成的氣體又結合成白堊。他將這種固定在白堊中的氣體叫作“固定氣體”。 實驗②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③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 ↓+H2O 板書設計 第七單元 常見的酸和堿 第二節 堿及其性質 第一課時 常見的堿 一、常見的堿 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鈣[Ca(OH)2]俗名火堿、燒堿、苛性鈉消石灰、熟石灰色、態白色固體白色粉末狀固體溶解性極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熱微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潮解在空氣中吸收水分,易潮解能吸收少量的水分腐蝕性強烈腐蝕性強烈腐蝕性鈣三角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 第二課時 堿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回顧酸的化學性質。 講授新課 二、堿的化學性質 1.實驗探究7-2 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 (1)堿與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反應(課本第8頁) 在2支試管中各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后分別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 另取2支試管分別滴加少量氫氧化鈣溶液后分別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把現象填在表格中。(學生代表到臺上演示) 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后,總結出結論: 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強調:在難溶的堿(如氫氧化銅)中加入石蕊或酚酞試液,不會出現變色的現象。 (2)堿與鹽的反應(課本第9頁) 操作:在3支試管中分別放入生銹鐵釘、氯化銅溶液、碳酸鈉溶液,然后分別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 在另3支試管中分別放入生銹鐵釘、氯化銅溶液、碳酸鈉溶液,然后分別加入少量氫氧化鈣溶液,觀察現象。 生銹鐵釘氯化銅溶液碳酸鈉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的現象加入氫氧化鈣溶液后的現象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后,把現象記錄在表格中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2NaOH+CuCl22NaCl+Cu(OH)2↓ Ca(OH)2 +CuCl2CaCl2+Cu(OH)2↓ Ca(OH)2 +Na2CO3CaCO3↓+2NaOH (工業制NaOH ) 試問:以上幾個反應是不是復分解反應? 學生思考回答:是。 引導學生從物質的分類角度,概括出結論: 堿+鹽→新鹽+新堿 提問:檢驗CO2氣體用什么試劑?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實驗探究三:堿與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課本第9頁) 操作:向2個盛有CO2氣體的礦泉水瓶中分別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迅速蓋緊瓶塞,振蕩,觀察、記錄現象。 盛有CO2的礦泉水瓶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的現象加入氫氧化鈣溶液后的現象2NaOH+CO2Na2CO3+H2O (除CO2) Ca(OH)2+CO2CaCO3↓+H2O (檢驗CO2) 提問:以上這兩個反應是復分解反應嗎? 學生觀察后思考回答:不是復分解反應,因為不是通過相互交換成分得到。 思考:有的同學認為“礦泉水瓶變扁,不足以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發生了化學反應”,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學生思考、小組內交流、討論、回答: 同意,因為CO2與水反應也會使瓶子變扁。 引導學生如何設計實驗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發生了化學反應? 補充實驗:用水作對比實驗 現象:倒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塑料瓶變癟的程度要比倒入水的大。 引導學生從物質的分類角度,概括出結論:堿+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歸納小結:堿的化學性質 (1)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2)堿溶液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堿溶液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另一種鹽和另一種堿。 2.堿具有通性的原因 設問:堿溶液為什么具有以上相似化學性質,原因是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分析、歸納得出: 由于在堿的溶液中都存在著共同的陰離子——氫氧根離子(OH-),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強調:不溶性的堿不具有以上的化學性質。 思考:NaOH與Na2CO3不反應,而Ca(OH)2與Na2CO3能反應,為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分析得出: 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中的陽離子不同,所以性質上也存在差異。 3.常用堿的用途 閱讀課本第10頁,了解常用堿NaOH和Ca(OH)2的主要用途。 當堂達標 1.要使如圖所示裝置中的小氣球鼓起來,實驗時使用的固體和液體可能是( ) ①鐵和稀鹽酸?、谑沂望}酸 ③氯化鈉和水 ④氧化鈣和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2.某同學為了區別氫氧化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組實驗方案,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答案:D 3.用如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先后將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測得一段時間內壓強變化如圖乙所示。 甲 乙 (1)先推入的溶液是 。 (2)bc 段壓強不變,原因是 。 (3)cd 段壓強變大,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 答案:(1)氫氧化鈉溶液 (2)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充分反應,反應終止 (3)2HCl+Na2CO32NaCl+H2O+CO2↑ 板書設計 第七單元 常見的酸和堿 第二節 堿及其性質 第二課時 堿的化學性質 堿的化學性質 (1)紫色石蕊試液遇堿溶液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遇堿溶液變紅色。 (2)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3)堿+鹽→新堿+新鹽。 由于堿溶液中都有OH-,具有堿的通性。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