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大家都來學化學1.3 物質的變化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新課的引入,采用一個化學小魔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從而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 物質的變化是九年級化學非常關鍵的第一個課題,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積極地、主動地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能正確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并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系。 2.初步學習觀察化學變化的方法,理解反應現象與本質的聯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各種變化的實驗、觀察,認識到觀察和思考在學習化學中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學習如何通過變化現象的特征推測物質發生何種變化,即理解反應現象和本質的聯系。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法、講解討論法。 教具、學具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CAI課件等。 無色酚酞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火柴、蠟燭、玻璃、蔗糖、鎂條。 白紙、燒杯、石棉網等。 授課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前在一張白紙上用無色酚酞寫上“物質的變化”五個字,將紙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將盛有氧化鈉溶液的噴壺噴在白紙上,出現紅色的“物質的變化”五個字,引起學生的興趣。 看到這個魔術般的有趣實驗后,你一定會感覺到這個現象很奇妙!現在請你從學習化學的角度去想一想,你有哪些問題要提出來進行討論和探究呢? 你知道嗎? 學問,首先要學會提問——從噴霧寫字所想到的問題 1.白紙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學藥品寫下了隱形字? 2.噴壺里裝的是什么化學藥品? 3.兩種化學藥品接觸后發生了什么變化?使白紙上顯出字來? 你一定迫切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那就讓我們從“物質的變化”開始,學習這門既有趣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學課吧! 講授新課 一、物理變化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 【觀察活動】變化1 火柴梗被折斷 現象:火柴梗形狀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 變化2 水的三態變化 現象:水的狀態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 變化3 石蠟熔化成液態蠟油 現象:石蠟形狀和狀態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 變化4 家中窗戶上的玻璃被風吹落摔碎 現象:玻璃形狀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 變化5 蔗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熱蒸發掉水后又得到蔗糖 現象:蔗糖形狀和狀態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 【提問】】上述實驗有什么共同特征? 【分析】上述變化過程中,有的只發生物質形狀或狀態的變化,有的物質的形狀和狀態都發生了變化,但它們的本質沒有變化,即沒有生成新物質。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的概念。 物質發生變化時沒有生成新物質,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小結】 1.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2.物理變化的特征: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態、固態)的變化。 【檢查】請舉出生活中物理變化的例子。 當堂達標 1.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下列變化,都屬于物理變化的一組是( ) A.水受熱沸騰,酒精燃燒 B.汽油揮發,鐵鑄成鍋 C.食物腐敗,葡萄釀酒 D.瓷碗破碎,鋼鐵生銹 答案:B 板書設計 1.3 物質的變化 第一課時 一、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二、化學變化 【觀察活動】 【實驗1-5】火柴梗燃燒 燃燒前:火柴梗。 燃燒時:有明亮的火焰,有發光發熱現象。 燃燒后:黑色固體。 【實驗1-6】鎂條燃燒 燃燒前:鎂條是銀白色的固體。 燃燒時:發出耀眼的白光,并且放出大量的熱。 燃燒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狀的物質。 【分析】火柴梗燃燒后生成黑色的固體、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它們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質。鎂條燃燒時,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鎂,它是一種不同于鎂的新物質。 【小結】 1.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檢查】請舉出生活中化學變化的例子。 【提問】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么? 【討論交流】完成下表后回答:從哪些方面比較鎂條燃燒前后的不同點? 項目顏色形狀鎂條燃燒前銀白色固體條狀鎂條燃燒后白色粉末狀最能說明鎂條燃燒發生化學變化的證據是生成白色粉末狀新物質【教師總結】 1.實驗前觀察反應物:顏色、狀態、氣味等。 2.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實驗現象:如有無發光、發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3.實驗后觀察生成物:如顏色、狀態、氣味等。 【講述】觀察化學反應通常要注意三個階段的現象:反應前的現象→反應進行時的現象→反應后的現象。 4.【觀察活動】【實驗1-7】【實驗1-8】【實驗1-9】并填下表空白。 實驗變化前變化中變化后判斷【實驗1-7】在裝有少量小塊的石灰石固體(主要成分碳酸鈣)滴加幾滴稀鹽酸固體與無色液體固體不斷減少,有無色氣味的氣泡冒出得到澄清溶液兩者接觸后有大量氣體,說明變化后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實驗1-8】在裝有少量黑色氧化銅粉末的試管中,加入2 mL稀鹽酸,加熱黑色粉末與無色液體黑色粉末逐漸溶解;溶液逐漸變為藍色得到藍色溶液兩種物質混合后,溶液變為藍色,生成了新物質,是化學變化【實驗1-9】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無色氣體與無色溶液澄清石灰水逐漸變渾濁產生了白色沉淀產生了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即生成了新物質,是化學變化【分析】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會伴隨產生某些現象,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但這些現象并不是判斷發生化學變化的依據。 【討論】 1.發光、放熱、顏色變化、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發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2.爆炸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教師總結】 1.發光、放熱、顏色變化、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發生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水加熱后變成水蒸氣、燈泡通電發光放熱等。可見化學變化過程中伴隨的現象只能作為判斷變化所屬類別的參考,而不能作為判斷的本質依據,判斷是否是化學變化主要是看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2.不一定,鍋爐爆炸和輪胎爆破都是因為壓強過大,沒有生成新物質,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教師講解】在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有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過程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課堂小結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關系。 項目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物質發生變化時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物質發生變化時生成新物質的變化本質特征沒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外觀特征狀態、形狀、大小的改變常伴隨發光、放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舉例水的三態變化、酒精揮發剩飯變餿、鋼鐵生銹區分依據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聯系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往往同時發生,在化學變化中同時伴隨物理變化,但在物理變化中,不一定同時發生化學變化當堂達標 1.下列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死灰復燃 B.磨杵成針 C.滴水成冰 D.積土成山 答案:A 2.下列各項變化中,與其他三項有著本質區別的一項變化是( ) A.剩飯變餿 B.西瓜榨汁 C.煤氣燃燒 D.青銅生銹 答案:B 3. 能證明鎂條燃燒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是( ) A.發出耀眼白光 B.放出大量熱 C.生成白色固體 D.銀白色固體 答案:C 4.下列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變化,其中有一種變化與其他三種變化有著本質不同,這種變化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腦球逐漸變小 B.被雨淋濕的自行車車圈上出現銹漬 C.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現食鹽晶體 D.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異味消失 答案:B 5.下列隱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 A.千錘萬鑿出深山 B.蠟炬成灰淚始干 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答案:B 板書設計 1.3 物質的變化 第二課時 二、化學變化:物質發生變化時生成新物質,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做化學反應。化學變化伴隨現象:發光、發熱、變色、放出氣泡、生成沉淀等。 三、化學變化的判斷依據(即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