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復習課 維持生命之氣——氧氣 教案-2022-2023學年九年級化學科粵版(2012)上冊(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復習課 維持生命之氣——氧氣 教案-2022-2023學年九年級化學科粵版(2012)上冊(表格式)

資源簡介

第三章 維持生命之氣——氧氣
復習課
復習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會寫碳、鐵和石蠟分別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2.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理解化合反應的定義并能判斷化合反應。 3.分析化學變化的文字表達式,了解氧化反應的定義,并學會判斷不同反應的方法。 4.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收集方法、檢驗及操作注意事項,了解工業上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5.了解物質燃燒條件的探究過程與方法。 6.理解化學式的涵義,學會一些簡單物質的化學式寫法與讀法。 7.初步學會根據已知的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組成元素的質量比及某一元素的質量分數。 要點回顧 一、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1.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氧氣是一種______色、______味的氣體,熔、沸點都較低,其固體和液體均呈______色。相同條件下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稍______;1 L水中約溶解30 mL氧氣,說明氧氣______溶于水。 2.化學性質 (1)木炭的燃燒: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出現______的狀態,在氧氣中燃燒發出______,燃燒后向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證明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2)鐵絲燃燒:鐵絲在______中不燃燒。鐵絲在______中劇烈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熱,生成___________。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鐵絲點燃前要繞成螺旋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鐵絲的一端繞在火柴棒上,起到______的作用,待火柴棒快______時,再伸入氧氣中。在集氣瓶底部鋪上一層______或留有少量的______,防止高溫生成物____________________,使集氣瓶______________。 3.氧氣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氧氣具有______性,沒有________性,不能作燃料。 4.氧氣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反應:______或________的物質生成另______物質的反應。 6.氧化反應:物質與______發生的反應。 二、制取氧氣 1. 發生 裝置與 原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收集 方法 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____,可用向_________排空氣法收集; 因為氧氣_________,可用排水法收集; 收集純度較高的氧氣用_________檢驗 方法將_________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_________,證明氣體是氧氣驗滿 方法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______________的木條放在集氣瓶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收集_________; 排水法收集:集氣瓶口有_________,證明氧氣已收集滿
2.通過加熱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如下。 (1)檢查裝置的_________。 (2)將藥品裝入試管(如果用高錳酸鉀,要在試管口放_________;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固定時試管口要略_________,以防止產生的水蒸氣在試管口_________、_________使試管_________。 (4)點燃酒精燈加熱,加熱時要先_________,然后再固定加熱。 (5)收集氧氣,應當在氣泡_________、_________冒出時,開始收集。 (6)收集完畢,要先將_________,防止水槽中的水_________進入試管,使試管_________。 (7)熄滅酒精燈。 3.在化學反應里能_________其他物質的_________,而本身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作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__。 4._________物質生成_________或_________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做_________反應。 5.工業制法:常用分離液態空氣法制取氧氣,因為氮氣的沸點比氧氣_________,空氣液化后升溫,先汽化的是_________,剩下的主要是_________。 三、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 1.燃燒條件:燃燒需要具備__________的條件,即物質本身是__________、可燃物接觸__________和__________達到可燃物的__________。 2.燃燒:__________與__________發生的一種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劇烈的_________反應。緩慢氧化反應速率很慢,但這類反應__________,如果熱量積累,達到可燃物的__________會發生自動燃燒,由__________引起的自動燃燒叫做__________。 3.滅火: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燃燒就不能進行,故可得出滅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見的滅火器有__________滅火器、__________滅火器、_____________滅火器,圖書、精密儀器著火常用___________滅火。 4.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__________內產生大量__________所發生的現象。 四、物質組成的表示式 1.化學式: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組合來表示物質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化學式。 2.化學式的意義 項目意義舉例(CO2)宏觀表示一種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物質的元素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觀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物質的分子構成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物質中元素的原子個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1)單質化學式的書寫: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單質,化學式用相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如鐵_______。 ②由_______構成的單質化學式,要在相應的元素符號_______寫出分子中所含的__________,如氧氣_______。 (2)化合價 ①化合價的表示:化合價有_______價和_______價,化合價寫在元素符號的_______,正負號寫在_______,數字寫在_______,化合價的數字為“_______”時,_______省略。 ②通常情況下,金屬元素顯_______價,非金屬元素顯_______價。 ③氧元素通常顯_______價,氫元素通常顯_______價。 ④在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 3.化合物的化學式的書寫 (1)化合價原則: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________。 書寫步驟:分析名稱,找出組成_______寫出_______標上_______化合價絕對值__________即為_____________(若有公約數,_____________)。 如寫出硫酸鈉的化學式: 4.讀法 內容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從右向左讀作“_______ ”,如KCl讀作_________,CaO讀作_______讀出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如Fe3O4讀作_________,SO2讀作_______含有原子團的化合物讀原子團名稱,不讀根,如Ca(OH)2讀作_______,NH4Cl讀作_______含有酸根的化合物讀作_______,如Na2SO4讀作_______,CaCO3讀作_______
5.根據化學式計算元素的化合價 溴酸鈉(NaBrO3)中溴(Br)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 6.有關化學式的計算 (1)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______________。 如計算: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 (2)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 如計算:C2H5OH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_______。 (3)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100% 如計算:CaCO3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 本章熱點題型 一、氧氣的制取和性質 例1 (2019·山東青島中考)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氧氣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燒 B.水生動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為氧氣易溶于水 C.工業上利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 D.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常溫下能與所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解析: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燒,不具有可燃性,A錯誤;水生動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氣,氧氣能供給呼吸,不能說明氧氣易溶于水,B錯誤;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氧氣,工業上利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C正確;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常溫下能與某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但并不是與所有物質都能反應,D錯誤。 答案:C 例2實驗室中,利用下列裝置可以制取某些氣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A     B   C    D     E (1)寫出帶標號的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向氣體發生裝置內加入藥品前,應該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擇的氣體發生裝置是__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___。 (4)若選用A裝置制備氣體時應考慮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能用C裝置收集的氣體,必須具備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炔又稱電石氣,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的氣體。工業上常用它燃燒產生的高溫來切割和焊接金屬,實驗室用電石(固體)與水反應制取乙炔。你認為制取乙炔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___。 解析:(1)儀器的名稱:①鐵架臺、②集氣瓶。(2)向氣體發生裝置內加入藥品前,應該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氣密性。(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所以選擇的發生裝置是A,收集裝置是D或E。(4)選擇氣體發生裝置的考慮的因素是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防止固體受熱時放出的水蒸氣冷凝后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C裝置收集氣體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氣法,所以能用C裝置收集的氣體,必須具備的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5)實驗室制取乙炔的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乙炔密度比空氣略小,不溶于水,所以制取乙炔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B ,收集裝置是E。 答案:(1)鐵架臺 集氣瓶 (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A D或E (4)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要加熱 防止固體受熱時放出的水蒸氣冷凝后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 (5)B E 跟蹤練習1 (2019·遼寧本溪中考)請根據如圖回答問題。       A     B    C   D      E     F (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圖E裝置收集氧氣,當觀察到導管口的氣泡________________時,再把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 (3)用收集的氧氣完成木炭燃燒的實驗(如圖F所示),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狀況下,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實驗室常用醋酸鈉和堿石灰兩種固體混合物加熱制得甲烷氣體。制取甲烷的發生裝置可選用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裝置可選用____________。 二、燃燒及滅火 例3 認識燃燒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跟氧氣的反應就是燃燒 B.物質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有關 C.可燃性氣體中混有空氣,遇明火一定發生爆炸 D.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是因為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解析:緩慢氧化也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但不屬于燃燒,故A錯誤;可燃性氣體中混有空氣,遇明火不一定發生爆炸,需要在爆炸極限范圍內才會發生爆炸,故C錯誤;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是因為隔絕氧氣,故D錯誤。 答案:B 例4 (2019·北京海淀區模擬)用如圖裝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紅磷的著火點為260 ℃。 a.開始加熱時,白磷迅速燃燒,而紅磷不燃燒,一段時間后,白磷熄滅。 b.向玻璃管中鼓入空氣,發現白磷重新燃燒。重復該過程直至白磷燃燒完。 (1)白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a中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的一個條件是________ ________。 (3)能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學方程式為4P+5O22P2O5。 (2)紅磷和白磷均與氧氣接觸,且溫度相同,而實驗中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可燃物的燃燒條件之一是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3)開始加熱時,白磷迅速燃燒,一段時間后,白磷熄滅,說明氧氣耗盡了;向試管中鼓入空氣,發現白磷重新燃燒,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答案:(1)4P+5O22P2O5 (2)溫度達到著火點 (3)向試管中鼓入空氣,發現白磷重新燃燒。 例5 (2019·安徽中考)某同學用一系列實驗探究物質的燃燒,得到下列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 A.鎂條在氧氣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燒,說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氣 B.玻璃棒不能燃燒而火柴棒可以燃燒,說明燃燒與物質本身性質有關 C.蠟燭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說明燃燒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D.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需考慮兩方面因素:反應物(內因)和反應條件(外因) 解析:鎂條在氧氣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燒,是因為二氧化碳也能支持鎂條燃燒,二氧化碳分子中不含氧氣分子,A 錯誤;玻璃棒不能燃燒是因為玻璃棒不具有可燃性,火柴棒能燃燒是因為火柴棒具有可燃性,因此物質能否燃燒與物質自身是否具有可燃性有關,B 正確;蠟燭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是因為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C 正確;燃燒這一化學反應能否發生,要考慮反應物自身是否具有可燃性,也要考慮是否具備助燃劑和溫度是否達到著火點等條件,D正確。 答案:A 跟蹤練習2 2019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了解防災減災的相關知識,有利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下列關于火災、滅火與逃生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車 B.遭遇火災,如果火勢較大,立即撥打119電話報警 C.生活中常用水來滅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著火點 D.從火場中逃生時,應有序撤離著火區域 跟蹤練習3 (2019·北京一模)圖1為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俯視示意圖。①處為木炭,②③處為火柴頭(其中③處火柴頭用細沙蓋住)。用酒精燈從銅片下方對準中心④處進行加熱(如圖2,夾持儀器略去),一段時間后,只有②處火柴頭燃燒。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圖1     圖2 A.對比①③處現象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 B.③處火柴頭不燃燒是因為沒有與氧氣接觸 C.②處火柴頭燃燒說明銅具有導熱性 D.在④處加熱體現了控制變量思想 跟蹤練習4 (2019·山東泰安中考)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解釋或分析正確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如圖①中將煤球變成蜂窩煤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延長煤燃燒的時間 B.如圖②中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 C.如圖③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絲阻礙空氣的流動 D.由如圖④中的現象可知,金屬鎂燃燒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 四、化學式與化合價 例6 (2019·四川遂寧中考節選)亞硝酸鈉(NaNO2)常用作食品的發色劑和防腐劑,超標會危害人體健康。亞硝酸鈉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________。 解析:亞硝酸鈉中鈉元素為+1價,氧元素為-2價,設N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1)+x+(-2)×2=0,解得x=+3。 答案:+3 例7 (2019·四川攀枝花中考)某同學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其中化學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解析:氧化鎂中,鎂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化學式為MgO,故A正確;氫氧化鉀中,鉀元素顯+1價,氫氧根顯-1價,化學式為KOH,故B正確;氯化鋁中,鋁元素顯+3價,氯元素顯-1價,化學式為AlCl3,故C錯誤;硝酸鈉中,鈉元素顯+1價,硝酸根顯-1價,化學式為NaNO3,故D正確。 答案:C 跟蹤練習5 (2019·山東泰安中考)“天宮二號”太空艙利用NiFe2O4作催化劑將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已知Fe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則Ni元素的化合價為(  ) A.+1     B.+2     C.+3     D.+4 跟蹤練習6 某同學在學習中構建了“氯及其化合物的價——類關系圖”。(注:由兩種元素組成,且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已知由氯元素組成的單質是雙原子分子,寫出圖中A點對應物質的化學式: 。 (2)與圖中的點對應物質類別不相符的化學式所表示的物質名稱是 。 (3)在純凈物中,根據 ,可以把它們分成單質和化合物。 (4)NaCl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5)請寫出B點對應的物質的化學式 。 五、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例8 芳綸是一種新型高科技特種纖維,可由間苯二甲酰氯和間苯二胺縮聚而成。其中,間苯二胺的化學式是C6H8N2。試回答: (1)間苯二胺由__________種元素組成。 (2)間苯二胺分子中,H、N兩種原子的個數之比為__________(最簡整數比)。 (3)間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之比為____________(最簡整數比)。 (4)間苯二胺中,所含元素質量分數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寫元素符號)。 解析:根據化學式我們能知道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組成物質元素原子的個數比,組成物質元素的質量比等。 答案:(1)三 (2)4∶1 (3)9∶1 (4)H 跟蹤練習7 (2019·山東德州中考)甲醇是一種無色、有特殊香味、易揮發的液體,可用于制造甲醛和農藥等。已知:甲醇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其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2.5%,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0%;一個甲醇分子中含有4個氫原子。請通過計算回答下列問題: (1)甲醇的相對分子質量是__________。 (2)一個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個數是____。 六、化學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 例9 (2019·山東泰安中考)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含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⑥ B.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⑦ C.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解析:“2H”中的“2”表示2個氫原子;“2NH3”中的“2”表示2個氨分子;“SO2”中的“2”表示每個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中的“2”表示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是+2;“Mg2+”中的“2”表示每個鎂離子帶有2個單位正電荷;“2OH-”中的“2”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H2O”中的“2”表示每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答案:B 跟蹤練習8 下列符號與符號表示的含義不相符的是(  ) A.Al3+:一個鋁離子帶3個單位正電荷 B.NO2:一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 C.2Na:兩個鈉分子 D.: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 參考答案 要點回顧 一、1.無 無 淡藍 大 不易 2.(1)紅熱 白光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 木炭+氧氣二氧化碳 (2)空氣 氧氣 火星四射 黑色固體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增大受熱面積 引燃 燃盡 細沙 水 濺落到集氣瓶底部 炸裂 3.比較活潑 氧化 可燃 4.供給呼吸 支持燃燒 5.兩種 兩種以上 一種 6.氧 二、1.過氧化氫水+氧氣 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大 上 不易溶于水 排水法 帶火星 復燃 帶火星 瓶口 木條復燃 滿了 大氣泡冒出 2.(1)氣密性 (2)一團棉花 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3)向下傾斜 冷凝 倒流 炸裂 (4)預熱 (5)均勻 連續 (6)導管移出水面 倒流 炸裂 3.改變 反應速率 質量 化學性質 催化作用 4.一種 兩種 兩種以上 分解 5.低 氮氣 液氧 三、1.三個缺一不可 可燃物 氧氣或空氣 溫度 著火點 2.可燃物 氧氣 發光 放熱 氧化 也會放熱 著火點 緩慢氧化 自燃 3.燃燒物與其他可燃物隔離或清除掉可燃物 使燃燒物隔絕空氣(或氧氣) 使燃燒物的溫度降至著火點以下 泡沫 二氧化碳 干粉 二氧化碳滅火器 4.有限空間急速燃燒 短時間 熱 四、1.元素符號 數字 組成 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 1個二氧化碳分子 每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是1∶2 (1)①原子直接構成 元素符號 Fe ②分子 右下角 原子數目 O2 (2)①正 負 正上方 左邊 右邊 1 不能 ②正 負 ③-2 +1 ④0 3. 0 元素 元素符號 化合價 交叉 原子(或原子團)個數 先約簡后交叉 4.某化某 氯化鉀 氧化鈣 四氧化三鐵 二氧化硫 氫氧化鈣 氯化銨 某酸某 硫酸鈉 碳酸鈣 5.+5 6.(1)相對原子質量總和 98 (2)12:3:8 (3)40% 跟蹤練習 1.(1)錐形瓶 (2)過氧化氫氧氣+水 連續均勻冒出 (3)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4)A D或E 2.C 3.A 解析:對比①③,根據題意,一段時間后,只有②處火柴頭燃燒,即①③均不能燃燒,不能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A錯誤;③處火柴頭不燃燒,是因為③處火柴頭用細沙蓋住,沒有與氧氣接觸,B正確;用酒精燈從銅片下方對準中心④處進行加熱,②處火柴頭燃燒,說明銅具有導熱性,C正確;在④處加熱,對比②③,說明了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對比①②,說明了燃燒溫度要達到著火點,體現了控制變量思想,D正確。 4. D 解析:煤球變成蜂窩煤再燃燒,其目的是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A錯誤。火柴頭斜向下時,火柴梗能充分吸收燃燒放出的熱量,使溫度易達到著火點,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B錯誤。蠟燭是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圖③中蠟燭熄滅的原因是金屬是熱的良導體,把產生的熱量迅速向四周傳導,使溫度降低到了蠟燭的著火點以下,C錯誤。點燃的鎂條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因此,金屬鎂引起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D正確。 5.B 6.(1)Cl2 (2)氯酸鉀 (3)組成元素種類的異同 (4)離子 (5)ClO2 解析:(1)A點對應物質分別是氯元素形成的單質,氯氣屬于氣態非金屬單質,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寫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數的數字,其化學式為Cl2。(2)氯酸鉀是由鉀、氯、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3)在純凈物中,根據組成元素種類的異同,可以把它們分成單質和化合物。 (4)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5)據題意可知,B點對應的是氯元素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是-2價,氯元素的化合價是+4,因此二者組成的氧化物的化學式是ClO2。 7.(1)32 (2)1 解析:(1)根據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2.5%,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0%,且一個甲醇分子中含有4個氫原子判斷甲醇的化學式中H、O元素原子個數比為4∶1,進而判斷甲醇的化學式為CH4O,其相對分子質量是32。(2)根據甲醇的化學式為CH4O判斷一個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個數是1。 8.C 解析:元素符號前面寫數字,表示“幾個原子”。2Na中的2表示兩個鈉原子,不是分子。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阜康市| 赫章县| 井陉县| 如东县| 缙云县| 昆山市| 如皋市| 西畴县| 祁门县| 耿马| 金堂县| 肇源县| 资源县| 谷城县| 千阳县| 凉城县| 周宁县| 新源县| 翁牛特旗| 九龙坡区| 牟定县| 神木县| 岗巴县| 申扎县| 南召县| 喀什市| 红安县| 鹤岗市| 宁强县| 莱西市| 通道| 东乡县| 巴林右旗| 伊宁市| 沛县| 广水市| 潍坊市| 宜昌市| 桂东县|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