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身邊的化學物質第2節 奇妙的二氧化碳設計說明 CO2的性質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知識點,是我們繼氧氣后第二次系統學習到的物質的性質。CO2與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關系密切,讓學生能從中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通過CO2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有利于學生形成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等最基本的化學概念。 實驗室里制取CO2的原理和方法不僅是讓學生知道有關CO2的某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推理到氣體制取方法的內在規律。進而掌握制取氣體的基本思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研究制取CO2的裝置。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進行實驗裝置的設計和評價,然后由學生分組實驗,最后通過與氧氣制法的對比分析歸納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以及發生裝置收集裝置的選擇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認識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 3.學會觀察和描述有關二氧化碳的實驗現象,從中歸納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質。 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5.知道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能根據反應原理正確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6.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二氧化碳性質實驗的探究過程,初步學會通過實驗、觀察的方法獲取信息,學會描述有關的實驗現象。 2.初步學會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得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質并認識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 3.通過實驗探究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藥品,學習運用實驗獲取信息的方法。 4.通過與實驗室制取氧氣裝置的對比分析,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加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的認識,培養學生愛護環境,關愛生命的情感。 2.引導學生學會辨證地認識化學物質。 3.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和實驗室制法。 教學難點 1.分析、比較氧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2.認識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方法。 教學方法 1.用對比法學習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性質、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用途。能判斷常見的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等。 2.重視實驗探究。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等欄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的制取。讓學生認識實驗探究的重要性,體驗實驗和探究的樂趣。 3.理論聯系實際,從二氧化碳與身體健康、二氧化碳與滅火等方面認識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具、學具 塑料瓶、試管、導氣管、酒精燈、試管夾、帶導管的單孔膠塞、橡皮管、集氣瓶(100 mL)、鐵架臺(帶鐵夾)、鑷子、藥匙、紫色石蕊試液、石灰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火柴、蠟燭、多媒體課件等。 授課時數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空氣中的一種氣體——氧氣。今天我們學習空氣中的另一種氣體——二氧化碳。同學們都知道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占空氣的0.03%,含量保持相對穩定,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看本節的第一個問題。 講授新課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多媒體展示】 【教師提問】 根據你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結合上面圖片試著說出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 【學生回答】經過討論后回答。 【教師點撥】 (1)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 ①人和動植物的呼吸。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的燃燒。 (2)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徑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溶于水。 【教師導入】近些年來,溫室效應加劇,那么溫室效應是怎么一回事?造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講述】 2.溫室效應 (1)什么叫溫室效應 當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升高時,會增強大氣對太陽光中紅外線輻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熱量向外散發,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上升,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 【多媒體展示】 【教師講述】 (2)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 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氣的消耗量急劇增加,釋放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為天災和被人為破壞不斷減少,使得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上升趨勢。 (3)溫室效應的危害 ①如果地球的氣溫上升,將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會被淹沒;有的地方會炎熱得無法居住。 ②氣溫上升,還會使更多的水蒸氣進入大氣,一些富饒的土地將變成沙漠。 ③有的科學家認為,近年來日益嚴重的全球厄爾尼諾現象也與溫室效應有關。 (4)溫室效應的防治措施 ①世界各國應制定旨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和國際規定,簽訂國際公約,并嚴格執行。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 《哥本哈根協議》等。 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促進節能產品、節能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產效率和使用效率;大力植樹造林,嚴禁破壞森林;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 【教師提問】我們經常聽到“低碳”生活,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教師講述】 “低碳”是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經濟”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形成“低碳”理念,倡導“低碳”生活。 【教師導入】知道了二氧化碳的產生和消耗途徑,我們進一步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先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教師講述】 二、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氣味的氣體。 (2)在標準狀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 1.977 g·L-1,密度比空氣大,約是空氣的1.5倍。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情況下,1 L水中大約能溶解1 L的二氧化碳氣體,增大壓強,會溶解得更多。 (4)在加壓和降溫冷卻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會變為無色液體,甚至變成固體。通常把固態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知道氧氣有三態變化,那么二氧化碳又如何呢? 【學生回答】經過討論后回答。 【教師點撥】 2.二氧化碳的三態變化及其應用 二氧化碳也有三態變化,如圖所示:固態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當溫度高于-78℃時,干冰升華,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因此干冰可用于作制冷劑保存食物;可以形成舞臺上云霧繚繞的效果;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多媒體展示】 【教師講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為干冰升華時需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大量的熱,使得周圍環境的溫度明顯降低。在較低的溫度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小水滴。當小水滴繼續聚集,就可以形成降雨。 【教師提問】二氧化碳還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教師講述】 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①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汽水中溶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打開瓶蓋時會有大量二氧化碳逸出。將二氧化碳通入含紫色石蕊試液的水中,原來呈紫色的溶液變成紅色,說明溶解于水的部分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生成了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物質——碳酸。 【多媒體展示】 將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含石蕊試液的水中 【教師講述】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水碳酸 CO2 H2O H2CO3 【教師點撥】 ①二氧化碳既能溶于水,又能與水反應,前者是物理性質,后者是化學性質。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只有一小部分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大部分還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 ②要證明有碳酸生成,需要借助紫色石蕊試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證明溶液中生成了酸性物質。 【教師講述】 ②碳酸不穩定,稍加熱就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從水中逸出,石蕊試液重新變成紫色。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碳酸二氧化碳+水 H2CO3 CO2 H2O 【多媒體展示】 【教師導入】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也是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教師講述】 (2)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 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其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 + 水 CO2 Ca(OH)2 CaCO3 H2O 【多媒體展示】 【教師點撥】實驗室常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某種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 【教師講述】 4.二氧化碳的用途 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質決定了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的用途一般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用來滅火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氣在溫室里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干冰升華吸熱作制冷劑,用于人工降雨等能溶于水,增大壓強,溶解得更多生產汽水等碳酸類飲料用二氧化碳、水、氯化鈉等生產純堿(碳酸鈉)作化工產品的原料【教師提問】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會有許多二氧化碳氣體冒出;煤、石油、天然氣和酒精等物質的燃燒也會產生二氧化碳;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中裝有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制造舞臺云霧時所使用的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學生回答】經過討論后回答。 【教師點撥】汽水或啤酒中溶有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后,氣壓減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許多二氧化碳氣體會從瓶中冒出;含碳元素的物質充分燃燒后都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的大,這正是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的原因;固態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升華時能吸收周圍環境中的熱量,使周圍環境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形成人造云霧,甚至形成降雨,所以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臺云霧。 【教師導入】我們學習了很多化學反應,今天我們一起認識兩個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 【教師講述】 三、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 (1)定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 (2)特點:多變一。 (3)表達式:A+B+……C。 (4)實例: 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 Fe O2 Fe3O4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2 H2O H2CO3 2.分解反應 (1)定義: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 (2)特點:一變多。 (3)表達式:AB+C+……。 (4)實例: 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KMnO4 K2MnO4 MnO2 O2 碳酸水+二氧化碳 H2CO3 H2O CO2 【教師點撥】 (1)“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是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二者屬于并列關系,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氧化反應沒有必然的聯系。 (2)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也不一定是化合反應。 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屬于交叉關系,如圖所示: 【教師提問】請回顧學過的一些反應,舉例說明哪些反應屬于化合反應;哪些反應屬于分解反應;哪些反應既不屬于化合反應,也不屬于分解反應。 【學生回答】經過討論后回答。 【教師總結】 化合反應:碳+氧氣二氧化碳 C O2 CO2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分解反應: 過氧化氫水+氧氣 H2O2 H2O O2 碳酸氫銨水+二氧化碳+氨氣 NH4HCO3 H2O CO2 NH3 既不屬于化合反應也不屬于分解反應: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是同學們接觸的兩個基本反應類型。 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質決定了二氧化碳的用途。化合反應的特點是多變一,分解反應的特點是一變多。 當堂達標 1.二氧化碳占空氣總體積的0.03%,正常情況下能維持這個含量基本不變是因為自然界存在如圖所示的循環過程,圖中A處不包括下列哪項( ) A.人和動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氮氣用于制氮肥 D.含碳燃料的燃燒 答案:C 2.“低碳生活”倡導我們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盡量減少,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書循環使用 B.使用一次性筷子,減少疾病傳染 C.大量使用私家汽車出行,節約時間 D.大量使用燃煤發電 答案:A 3.下列有關O2和CO2的敘述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答案:B 4.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類飲料 B.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溫下二氧化碳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 D.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徑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C 5.下列變化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 A.蒸發食鹽水得到固體食鹽 B.石蠟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 D.加熱堿式碳酸銅 答案:D 6.“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漸深入民心, 下列做法或認識與之不相符的是( ) A.在空曠的地方焚燒大量的廢舊塑料 B.鼓勵乘坐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出行 C.購物時提倡用布袋等環保袋代替塑料袋 D.植樹造林 答案:A 7.下列反應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氫氣+氧氣水 B.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C.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D.氫氧化鉀+稀鹽酸氯化鉀+水 答案:A 8.利用如圖裝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實驗1 實驗2 (1)實驗1中,證明反應發生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 (2)實驗2中,①與③為濕潤的紫色石蕊小花,②為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③比①先變紅 板書設計 第2章 身邊的化學物質 第2節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1課時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1)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 (2)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徑 2.溫室效應 (1)什么叫溫室效應 (2)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 (3)溫室效應的危害 (4)溫室效應的防治措施 二、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二氧化碳的三態變化及其應用 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2)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 4.二氧化碳的用途 三、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 2.分解反應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在做性質實驗時我們用到了二氧化碳,那么這些二氧化碳是怎樣獲得的呢?本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探討二氧化碳的制備和利用、二氧化碳與人體健康的相關問題。我們先看二氧化碳的制備和利用。 講授新課 【教師講述】 四、二氧化碳的制備和利用 1.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實驗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 【教師提問】 為什么選大理石和稀鹽酸呢? 【學生回答】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思考后后回答。 【教師點撥】 ①不能選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易揮發出較多的氯化氫(HCl)氣體,混雜在CO2氣體中,得不到純凈的CO2氣體。 ②不能選用稀硫酸,因為稀硫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硫酸鈣附著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上,阻止反應繼續進行。 ③不能選用碳酸鈣、碳酸鈉等純凈物的粉末,因為反應太劇烈,產生的氣體難以收集。 【教師講述】 (2)反應原理:碳酸鈣+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 CaCO3 HCl CaCl2 H2O CO2 (3)實驗裝置 ①發生裝置:主要依據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大理石是固體,稀鹽酸是液體,反應條件是不需要加熱,采用“固液常溫型”裝置。如圖所示。 ②收集裝置:主要依據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一般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反應,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如圖所示。 【教師點撥】 (1)檢驗某種巖石樣品是否含碳酸鈣的方法:可向少量樣品中加入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樣品是石灰巖。 (2)除水垢的方法:燒開水的水壺、裝開水的暖瓶,使用時間長了內壁會附著水垢,除去水垢可用家中廚房中的食醋。原理是水垢中的碳酸鈣與食醋中的醋酸反應,生成溶于水的物質。 (3)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原理:加壓時將液態二氧化碳壓縮在小鋼瓶中,滅火時再將其噴出,二氧化碳氣體既可以包圍在燃燒物體表面,還可以吸熱降低溫度,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教師講述】 (4)實驗步驟 一組(組裝實驗儀器); 二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三裝(裝入藥品); 四收(收集氣體); 五驗(驗滿); 六整理。 【教師點撥】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如圖所示向長頸漏斗內注入水浸沒長頸漏斗下端管口,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繼續向長頸漏斗內注入水,直至長頸漏斗內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形成一段水柱),如果長頸漏斗內液面不下降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裝入藥品時先裝固體藥品,后裝液體藥品。 【教師講述】 (5)檢驗方法:將制取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制取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CO2 Ca(OH) 2 CaCO3 H2O 【教師點撥】 不能用燃著的木條檢驗CO2,因為N2和稀有氣體等其他氣體也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教師講述】 (6)驗滿方法:將燃著的火柴放在集氣瓶口,如果火柴熄滅,證明二氧化碳氣體已集滿,否則未滿。 【教師提問】為什么采用上述方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呢?我們看下面的實驗演示。 【實驗演示】 2.二氧化碳與滅火 實驗1 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將燃著的火柴伸到集氣瓶口處,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火柴熄滅。 實驗2 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 實驗結論: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 【教師講述】 (1)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一般情況下)。 (2)下層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3)CO2能像倒水一樣倒入燒杯中,就證明它的密度比空氣大。用高矮不同的蠟燭做實驗,更是增加了趣味性。 【教師點撥】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是指不支持普通的可燃物燃燒。有的活動性強的金屬,例如鎂條點燃后放入二氧化碳里能夠繼續燃燒,所以二氧化碳不支持所有可燃物燃燒是錯誤的,應強調“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 【教師導入】二氧化碳對人類的生存、生活產生著重大影響,其含量多少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 【教師講述】 五、二氧化碳與人體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但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產生有害的影響,下表說明了空氣中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對人體的影響1%感到氣悶、頭昏、心悸4%~5%感到氣悶、頭痛、眩暈6%以上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二氧化碳的制備和利用、二氧化碳與人體健康兩個問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常結合氧氣的制法進行考查,主要考查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步驟以及實驗的注意事項等。二氧化碳的利用主要學習二氧化碳的滅火原理,二氧化碳滅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也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的大的物理性質。 當堂達標 1.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室常用塊狀石灰石和稀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 C.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呈紅色,說明二氧化碳顯酸性 D.將燃著的木條伸入一瓶氣體中,木條立即熄滅,證明瓶內原有氣體是二氧化碳 答案:B 2.地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10%時,人和動物進入地窖就可能導致死亡,是因為二氧化碳( ) A.會爆炸 B.有劇毒 C.有腐蝕性 D.不能供給呼吸 答案:D 3.甲、乙兩同學在實驗室制取CO2和O2時,無論選擇什么藥品,他們都能選用的裝置是( ) 答案:C 4.在實驗室中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可以進行的實驗是( ) ①用過氧化氫溶液與MnO2制取氧氣 ②用KMnO4固體制取氧氣 ③用KClO3與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④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5.實驗室制取CO2的有關操作如圖所示,不正確的是( ) A.檢查氣密性 B.制氣 C.收集 D.驗滿 答案:B 6.如圖中的A~E是初中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幾種裝置,按要求回答問題。 A B C D E (1)實驗室制取CO2 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選用的收集裝置是 (填字母)。 (2)用①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長頸漏斗插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碳酸鈣+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 D (2)防止二氧化碳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 板書設計 第2章 身邊的化學物質 第2節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2課時 四、二氧化碳的制備和利用 1.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實驗藥品 (2)反應原理 (3)實驗裝置 (4)實驗步驟 (5)檢驗方法 (6)驗滿方法 2.二氧化碳與滅火 五、二氧化碳與人體健康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