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 學案(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中華民國的建立1背景.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獨立,革命形勢發展要求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2成立:⑴時間:1912年1月1日。臨時總統:孫中山 副總統:黎元洪定都:南京 ;改用公歷;成立臨時參議院(立法機關)。3、中華民國紀元計算:民國x年=公元xxxx年—1911年,公元xxxx年=民國x年+1911年4、中華民國性質: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5、意義: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宣統帝下詔退位時間:1912年2月12日意義:標志清朝260多年統治結束2、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原因:①革命黨人軟弱妥協;②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對革命黨人施加壓力.③袁世凱采取欺騙手段.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時間:1912年3月11日2制定機構:臨時參議院 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3內容:①.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國民全體;②.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④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4、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5、意義: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6、局限:它沒有具體規定人民的權利以及實現人民權利的保障,沒有規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綱領,沒有規定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小結:★辛亥革命最大貢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不足(局限):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人民悲慘遭遇。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辛亥革命的結果: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在北京任臨時大總統,北洋軍閥的統治建立。失敗原因:A主要原因: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B沒有依靠和發動廣大人民群眾;C帝國主義的干涉、反動勢力的破壞。教訓啟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評價: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精神:一往無前,愈挫俞勇,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探究一】辛亥革命領導者及領導階級,革命前的準備有哪幾個方面?結論:(1)領導人:孫中山。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2)革命前的準備活動: ①組織上:創建革命黨興中會和同盟會。②思想上: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③軍事上:發動了許多次武裝起義。★【探究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結論: 辛亥革命作為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從最終結果看,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袁世凱竊取,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所以說辛亥革命是失敗的。★歸納: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異同。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不同點 政治主張 君主立憲制,保留皇帝 推翻帝制,實行民主共和領導派系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手段 依靠皇帝自上而下改革 武裝斗爭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影響 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相同點 歷史背景 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目的 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領導結果及其原因 都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根本原因都在于資產階級本身的局限性和脫離廣大人民群眾一.選擇題1.(2022天津中考12.)下圖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號布告。它頒布于( )A. 1947 年 B. 1948 年 C. 1949 年 D. 1950 年2.(2022臨沂中考9.)清帝退位詔書,起草人為近代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張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時也是自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后一位皇帝頒布的退位詔書,從此清朝正式滅亡。該退位詔書頒布的首要原因是( )A. 武昌起義及各省的響應 B. 各地紛紛掀起發展實業的熱潮C. 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 D.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3.(2022重慶中考A卷8.)下列圖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趨勢是( )清帝退位詔書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部分條文A.從分裂走向統一 B.從屈辱走向獨立 C.從專制走向民主 D.從封閉走向開放4.(2022包頭中考6.)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共和政體,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變革。這表明,辛亥革命( )A. 促進了北伐的勝利進軍 B. 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C. 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D. 探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5.(2022盤錦中考7.)“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歷史功績是( )A.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 B. 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C.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 D. 使中國實現獨立自主6.(2022昆明中考10.)下圖反映的是( )A. 中華民國的建立 B. 北洋政府的統治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 D. 護國戰爭的爆發7.(2022揚州中考4.) 1911年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會,正式投票選舉臨時大總統,最終當選的是( )A. 宋教仁 B. 黎元洪 C. 袁世凱 D. 孫中山8.(2022貴陽中考5.)正確地計算歷史時間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把圖所示的“民國八年”換算成公元紀年是( )A. 1914年 B. 1919爾 C. 1924年 D. 1929年9.(2022齊齊哈爾中考14.)“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國……打下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材料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 義和團運動 D. 辛亥革命10.(2021鹽城市6.)英國《泰晤士報》某日報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統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該報道評論了( )A.洋務運動的背景 B.戊戌變法的內容 C.辛亥革命的影響 D.五四運動的成果11.(2021河池市6.)它規定: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人民享有人身、財產、考試、選舉及被選舉等自由和權利。這里的“它"是( )A.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 《中華民國約法》C.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2.(2021寧波市4.)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中國人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進行的三次艱辛探索。其共同點是( )A.維護封建統治 B.挽救民族危機C.推行君主立憲 D.建立民主共和13.(2021麗水市16.)“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故②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③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 ④14.(2021南充市.)它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變革,這是武裝斗爭手段換來的制度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清帝退位詔減少了流血沖突,縮短了革命進程,確有積極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A.太平天國 B.中華民國C.南京國民政府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5.(2021濰坊市8.)“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反映了( )A.清朝統治的結束 B.中華民國成立 C.袁世凱復辟帝制 D.民族獨立實現16.(2021泰安市6.)下列欄目是某班同學排演歷史劇擬定的各幕題目。依此判斷劇本名稱應該是( )A.師夷長技 B.國家統一 C.軍閥割據 D.走向共和17.(2021黃岡、孝感、咸寧市5.)陳老師辦公桌上題開的書頁如圖,據此,你認為陳老師在讀下列書籍中的哪一本( )第七章 新生中國的領導人——袁世凱和孫中山◎袁世凱如何在清皇室與革命者間周旋◎篤信基督教的革命領袖孫中山◎讓中外人士倍感疑慮的總統職位大移交A. 《這個天國不太平》 B. 《洋務運動》C. 《戊戌政變記》 D. 《傳教士眼中的1911》18.(2021貴港市6.)南京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縮影,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恥辱和抗爭。以下事件發生在南京的是( )①中華民國的成立 ②《辛丑條約》的簽訂③五四運動的爆發 ④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9.(2020成都12.)中國近代史上曾有一個政權在其國歌中寫道:“亞東開發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下列敘述,能體現該政權“舊邦新造”的是它( )A.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邁開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C.創辦新式學堂廢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0.(2020東營11.)“中國歷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辛亥革命在“破舊”方面的“首創之舉”是( )A.創立了中華民國 B.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C.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21.(2020貴港4.)下列選項中,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帝必須退位②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③臨時大總統到南京就職④臨時政府設在北京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2.(2019宿遷市 7.) “共和成,專制滅;民國成,清朝滅”,材料表述的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23. (2019福建11 .) “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主要體現在當時( )A.提出三民主義 B.推翻封建制度C.建立民國和頒布《臨時約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24.(2019煙臺10 .)如圖是陳獨秀關于辛亥革命的言論。他認為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是( )A. 舊思想根深蒂固 B. 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C. 革命果實被竊取 D. 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25.(2019自貢5 .)辛亥革命作為20世紀中國歷史的第一次巨變,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里程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②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③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 ④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2019柳州4 .)小華想利用假期去祭奠被日寇屠殺的30萬遇難同胞,順便參觀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總統府,那么他應該去( )A.北京 B.上海 C.武漢 D南京27.(2019揚州7 .)1912年1月6日,《時報》發表了一幅名為《元宵慶賀燈》的漫畫,其中一個燈籠上寫著“總統萬歲、共和萬歲”。這是為了慶祝 ( )A.同盟會成立 B.武昌起義成功 C.中華民國建立 D.新文化運動開始28.(2019恩施19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歷史事件與孫中山有直接關系的是( )①成立興中會 ②參與創辦機關刊物《民報》③任武昌起義總指揮 ④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9.(2019泰安7 .)19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 年2月12日,清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成為末代皇帝。這一歷史事件的深遠意義在于中國( )A.宣告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B.開啟了近代化探索C.改變了社會性質 D.擺脫了殖民統治30.(2019孝感7 .)魯迅曾說,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材料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 )A.反封建不徹底 B.沒有喚醒民眾 C.沒有推翻封建專制制度 D.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31.(2019大慶 17.)他領導的辛亥革命以疾風暴雨之勢推翻了長達26年的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他”是:(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胡適32.(2019舟山18 .)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評論的這一事件( )A.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B.是共和制度在中國的實踐C.實現了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 D.高舉著民主與科學的大旗33.(2019常州4 .)中國歷史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的實踐活動主要有:成立同盟會,發動武昌起義,創建中華民國。這群人屬于( )A.農民階級 B.資產階級維新派 C.地主階級 D.資產階級革命派34.(2018遂寧2.)與中國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 )A.以自強求富為口號 B.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C.建立中華民國 D.宣傳民主和科學的思想35.(2018鎮江9.)下圖是《清帝退位詔書》,這一實物資料充分佐證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A.資本主義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國主義36.(2018成都7.) 民國元年,為緊跟時勢,商務印書館編纂了《共和國教科書》,推崇愛國、平等、自由、權利、義務等理念。發生在這一年,與該套教科書編纂有直接關聯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 武昌起義 B. 中華民國成立 C. 新文化運動 D. 五四運動二.非選擇題1.(2022南充中考23.) 文明交流與碰撞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材料一 第四條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十六條 中華民國之立法以參議院行之。第三十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第四十八條 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1)以上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獻?由誰頒布的?有什么意義?材料二 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英國率先開始,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客觀上也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英國和人類社會的影響分別是什么?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如何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材料三 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思想解放運動都是社會前進的力量源泉,社會變革的內在動力。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等等)也促進新的思想產生,促進思想解放。總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與發展。(3)請從材料三中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對此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2022河南中考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進行了許多意義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權,保護人民財產等;經濟方面,獎勵工商業發展,鼓勵興辦實業:社會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謂,廢止跪拜等;教有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廢止小學讀經等。------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二1912一1920年,中國新建萬元以上工礦企業1048家,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長;1913一1919年,全國產業工人從約50萬增加到260多萬。…中國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發展,代表著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長,為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與中國近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主要體現了哪個階級的思想?(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與材料二內容之間的聯系。(3)請列舉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史實。3.(2022德陽中考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戊戌政變后數年,革命之論漸昌。1903年,章炳麟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著《革命軍》,革命之焰益熾。初炳麟與徐錫麟等設光復會于上海,黃興、宋教仁等亦立華興會于湖南。是歲,黃興、宋教仁舉事柳州,敗后,二人走日本,刊雜志《二十世紀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孫文至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確定政治綱領,并在《民報》上闡發為“三民主義”。1906,萍瀏醴起義,失敗。1907年孫文領導忠州起義,不克。同年,錫麟、秋瑾舉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叢報》主張君主立憲,與《民報》相對峙,公開論戰…至1911年武昌起義止,革命派先后發動了十余次反清武裝起義。——摘編自呂思勉《中國近代史》《新編中國史·中國近代史-危局與變革》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武昌起義爆發前革命黨人為實現民主共和進行的努力。材料二 武昌起義后宣布獨立的省份示意圖——據《新編中國史·中國近代史一危局與變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時革命形勢發展的特點。材料三 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的評價(部分)北洋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專制政體于此告終,共和政體于此開幕矣”。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終,民治開始”。新中國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制度,產生了中華民國,制定了臨時約法'"。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1世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摘編自《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辛亥革命評價的“變”與“不變”》(3)根據材料三,概括不同時期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評價共同之處,并結合你對辛亥革命的理解,續寫一項辛亥革命的其他積極作用。4.(2021云南27.)(12分)閱讀不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94年,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生鐵爐正式出鐵。外國報刊將其視為中國崛起的象征,驚呼:“漢陽鐵廠之崛起于中國,大有振衣千仞一覽眾山之勢。”從1895年到1911年,漢陽鐵廠是中國唯一的鋼鐵生產基地,生鐵年產量最高的1910年達到119萬噸,鋼產量6萬噸,超過了同期日本最大鋼鐵企業的年產量。中國早期興建的京漢、粵漢、津浦等八條鐵路干線所用鋼軌和鋼件均由其提供,產品一度遠銷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上冊)材料二 近代報刊的出現, 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培育了一批擁有新知的人才群體,改變了人們的舊觀念,推動了國人對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從而加速了中國近代化的前進步伐。——摘編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歷史必修第二冊》材料三 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站在時代前列,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武昌起義的槍聲,敞響了清王朝的喪鐘;中華民國的成立,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川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材料一中的漢陽鐵廠創辦于中國近代的哪一運動中?根據材料一,說說漢陽鐵廠受到外國報刊高度評價的理由。(4分)(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的名稱。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報刊的進步作用。(4分)(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根據材料三,說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歷史功績。(4分)5.(2019江西16 .)(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資產階級)革命派認為,中國不是“國民惡劣”,而是“政府惡劣”。…中國國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興民權、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一一摘自朱志敏《中國近現代史綱要》(1)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資產階級革命派為“興民權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2分)材料二“經歷過無數次深重災難的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將水記得這個可珍惜的時刻;它宣布了舊中國完會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國的誕生。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與殖民地奴隸的代名詞,而要永遠地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怎樣理解“舊中國完全死亡” (2分)6.(2018福建31.) 以下是小歷和小史同學關于辛亥革命歷史作用的看法(見圖所示內容。你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說明理由。)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 學案(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中華民國的建立1背景.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獨立,革命形勢發展要求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2成立:⑴時間:1912年1月1日。臨時總統:孫中山 副總統:黎元洪定都:南京 ;改用公歷;成立臨時參議院(立法機關)。3、中華民國紀元計算:民國x年=公元xxxx年—1911年,公元xxxx年=民國x年+1911年4、中華民國性質: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5、意義: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宣統帝下詔退位時間:1912年2月12日意義:標志清朝260多年統治結束2、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原因:①革命黨人軟弱妥協;②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對革命黨人施加壓力.③袁世凱采取欺騙手段.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時間:1912年3月11日2制定機構:臨時參議院 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3內容:①.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國民全體;②.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④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4、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5、意義: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6、局限:它沒有具體規定人民的權利以及實現人民權利的保障,沒有規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綱領,沒有規定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小結:★辛亥革命最大貢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不足(局限):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人民悲慘遭遇。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辛亥革命的結果: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在北京任臨時大總統,北洋軍閥的統治建立。失敗原因:A主要原因: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B沒有依靠和發動廣大人民群眾;C帝國主義的干涉、反動勢力的破壞。教訓啟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評價: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精神:一往無前,愈挫俞勇,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探究一】辛亥革命領導者及領導階級,革命前的準備有哪幾個方面?結論:(1)領導人:孫中山。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2)革命前的準備活動: ①組織上:創建革命黨興中會和同盟會。②思想上: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③軍事上:發動了許多次武裝起義。★【探究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結論: 辛亥革命作為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從最終結果看,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袁世凱竊取,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所以說辛亥革命是失敗的。★歸納: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異同。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不同點 政治主張 君主立憲制,保留皇帝 推翻帝制,實行民主共和領導派系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手段 依靠皇帝自上而下改革 武裝斗爭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影響 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相同點 歷史背景 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目的 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領導結果及其原因 都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根本原因都在于資產階級本身的局限性和脫離廣大人民群眾一.選擇題1.(2022天津中考12.)下圖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號布告。它頒布于( C )A. 1947 年 B. 1948 年 C. 1949 年 D. 1950 年2.(2022臨沂中考9.)清帝退位詔書,起草人為近代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張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時也是自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后一位皇帝頒布的退位詔書,從此清朝正式滅亡。該退位詔書頒布的首要原因是( A )A. 武昌起義及各省的響應 B. 各地紛紛掀起發展實業的熱潮C. 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 D.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3.(2022重慶中考A卷8.)下列圖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趨勢是( C )清帝退位詔書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部分條文A.從分裂走向統一 B.從屈辱走向獨立 C.從專制走向民主 D.從封閉走向開放4.(2022包頭中考6.)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共和政體,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變革。這表明,辛亥革命( D )A. 促進了北伐的勝利進軍 B. 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C. 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D. 探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5.(2022盤錦中考7.)“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歷史功績是( C )A.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 B. 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C.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 D. 使中國實現獨立自主6.(2022昆明中考10.)下圖反映的是( A )A. 中華民國的建立 B. 北洋政府的統治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 D. 護國戰爭的爆發7.(2022揚州中考4.) 1911年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會,正式投票選舉臨時大總統,最終當選的是( D )A. 宋教仁 B. 黎元洪 C. 袁世凱 D. 孫中山8.(2022貴陽中考5.)正確地計算歷史時間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把圖所示的“民國八年”換算成公元紀年是( B )A. 1914年 B. 1919爾 C. 1924年 D. 1929年9.(2022齊齊哈爾中考14.)“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國……打下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材料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D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 義和團運動 D. 辛亥革命10.(2021鹽城市6.)英國《泰晤士報》某日報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統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該報道評論了( C )A.洋務運動的背景 B.戊戌變法的內容 C.辛亥革命的影響 D.五四運動的成果11.(2021河池市6.)它規定: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人民享有人身、財產、考試、選舉及被選舉等自由和權利。這里的“它"是(A )A.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 《中華民國約法》C.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2.(2021寧波市4.)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中國人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進行的三次艱辛探索。其共同點是( B )A.維護封建統治 B.挽救民族危機C.推行君主立憲 D.建立民主共和13.(2021麗水市16.)“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 B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故②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③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 ④14.(2021南充市.)它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變革,這是武裝斗爭手段換來的制度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清帝退位詔減少了流血沖突,縮短了革命進程,確有積極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B )A.太平天國 B.中華民國C.南京國民政府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5.(2021濰坊市8.)“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反映了( A )A.清朝統治的結束 B.中華民國成立 C.袁世凱復辟帝制 D.民族獨立實現16.(2021泰安市6.)下列欄目是某班同學排演歷史劇擬定的各幕題目。依此判斷劇本名稱應該是( D )A.師夷長技 B.國家統一 C.軍閥割據 D.走向共和17.(2021黃岡、孝感、咸寧市5.)陳老師辦公桌上題開的書頁如圖,據此,你認為陳老師在讀下列書籍中的哪一本( D )第七章 新生中國的領導人——袁世凱和孫中山◎袁世凱如何在清皇室與革命者間周旋◎篤信基督教的革命領袖孫中山◎讓中外人士倍感疑慮的總統職位大移交A. 《這個天國不太平》 B. 《洋務運動》C. 《戊戌政變記》 D. 《傳教士眼中的1911》18.(2021貴港市6.)南京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縮影,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恥辱和抗爭。以下事件發生在南京的是( B )①中華民國的成立 ②《辛丑條約》的簽訂③五四運動的爆發 ④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9.(2020成都12.)中國近代史上曾有一個政權在其國歌中寫道:“亞東開發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下列敘述,能體現該政權“舊邦新造”的是它( D )A.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邁開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C.創辦新式學堂廢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0.(2020東營11.)“中國歷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辛亥革命在“破舊”方面的“首創之舉”是(B )A.創立了中華民國 B.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C.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21.(2020貴港4.)下列選項中,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C )①清帝必須退位②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③臨時大總統到南京就職④臨時政府設在北京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2.(2019宿遷市 7.) “共和成,專制滅;民國成,清朝滅”,材料表述的是( C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23. (2019福建11 .) “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主要體現在當時( C )A.提出三民主義 B.推翻封建制度C.建立民國和頒布《臨時約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24.(2019煙臺10 .)如圖是陳獨秀關于辛亥革命的言論。他認為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是( A )A. 舊思想根深蒂固 B. 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C. 革命果實被竊取 D. 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25.(2019自貢5 .)辛亥革命作為20世紀中國歷史的第一次巨變,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里程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②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③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 ④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2019柳州4 .)小華想利用假期去祭奠被日寇屠殺的30萬遇難同胞,順便參觀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總統府,那么他應該去( D )A.北京 B.上海 C.武漢 D南京27.(2019揚州7 .)1912年1月6日,《時報》發表了一幅名為《元宵慶賀燈》的漫畫,其中一個燈籠上寫著“總統萬歲、共和萬歲”。這是為了慶祝 ( C )A.同盟會成立 B.武昌起義成功 C.中華民國建立 D.新文化運動開始28.(2019恩施19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歷史事件與孫中山有直接關系的是( A )①成立興中會 ②參與創辦機關刊物《民報》③任武昌起義總指揮 ④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9.(2019泰安7 .)19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 年2月12日,清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成為末代皇帝。這一歷史事件的深遠意義在于中國( A )A.宣告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B.開啟了近代化探索C.改變了社會性質 D.擺脫了殖民統治30.(2019孝感7 .)魯迅曾說,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材料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 A )A.反封建不徹底 B.沒有喚醒民眾 C.沒有推翻封建專制制度 D.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31.(2019大慶 17.)他領導的辛亥革命以疾風暴雨之勢推翻了長達26年的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他”是:( C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胡適32.(2019舟山18 .)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評論的這一事件( B )A.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B.是共和制度在中國的實踐C.實現了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 D.高舉著民主與科學的大旗33.(2019常州4 .)中國歷史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的實踐活動主要有:成立同盟會,發動武昌起義,創建中華民國。這群人屬于( D )A.農民階級 B.資產階級維新派 C.地主階級 D.資產階級革命派34.(2018遂寧2.)與中國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 C )A.以自強求富為口號 B.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C.建立中華民國 D.宣傳民主和科學的思想35.(2018鎮江9.)下圖是《清帝退位詔書》,這一實物資料充分佐證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C )A.資本主義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國主義36.(2018成都7.) 民國元年,為緊跟時勢,商務印書館編纂了《共和國教科書》,推崇愛國、平等、自由、權利、義務等理念。發生在這一年,與該套教科書編纂有直接關聯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B )A. 武昌起義 B. 中華民國成立 C. 新文化運動 D. 五四運動二.非選擇題1.(2022南充中考23.) 文明交流與碰撞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材料一 第四條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十六條 中華民國之立法以參議院行之。第三十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第四十八條 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1)以上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獻?由誰頒布的?有什么意義?材料二 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英國率先開始,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客觀上也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英國和人類社會的影響分別是什么?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如何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材料三 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思想解放運動都是社會前進的力量源泉,社會變革的內在動力。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等等)也促進新的思想產生,促進思想解放。總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與發展。(3)請從材料三中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對此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答案】(1)文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影響:對英國: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對人類社會: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對中國影響:①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②清政府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軍事和民用工業,開展“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3)觀點:思想解放運動促進社會發展(或社會發展促進思想的解放,或思想解放與社會發展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與發展。)示例:思想解放運動促進社會發展。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大解放。文藝復興運動時期涌現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2022河南中考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進行了許多意義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權,保護人民財產等;經濟方面,獎勵工商業發展,鼓勵興辦實業:社會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謂,廢止跪拜等;教有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廢止小學讀經等。------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二1912一1920年,中國新建萬元以上工礦企業1048家,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長;1913一1919年,全國產業工人從約50萬增加到260多萬。…中國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發展,代表著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長,為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與中國近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主要體現了哪個階級的思想?(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與材料二內容之間的聯系。(3)請列舉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史實。【答案】(1)辛亥革命;資產階級。(2)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獎勵發展工業的法令,鼓勵興辦實業,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激發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迎來短暫的春天,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長。(3)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等等3.(2022德陽中考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戊戌政變后數年,革命之論漸昌。1903年,章炳麟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著《革命軍》,革命之焰益熾。初炳麟與徐錫麟等設光復會于上海,黃興、宋教仁等亦立華興會于湖南。是歲,黃興、宋教仁舉事柳州,敗后,二人走日本,刊雜志《二十世紀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孫文至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確定政治綱領,并在《民報》上闡發為“三民主義”。1906,萍瀏醴起義,失敗。1907年孫文領導忠州起義,不克。同年,錫麟、秋瑾舉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叢報》主張君主立憲,與《民報》相對峙,公開論戰…至1911年武昌起義止,革命派先后發動了十余次反清武裝起義。——摘編自呂思勉《中國近代史》《新編中國史·中國近代史-危局與變革》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武昌起義爆發前革命黨人為實現民主共和進行的努力。材料二 武昌起義后宣布獨立的省份示意圖——據《新編中國史·中國近代史一危局與變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時革命形勢發展的特點。材料三 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的評價(部分)北洋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專制政體于此告終,共和政體于此開幕矣”。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終,民治開始”。新中國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制度,產生了中華民國,制定了臨時約法'"。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1世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摘編自《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辛亥革命評價的“變”與“不變”》(3)根據材料三,概括不同時期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評價共同之處,并結合你對辛亥革命的理解,續寫一項辛亥革命的其他積極作用。【答案】(1)創辦革命報刊,建立革命組織,提出革命思想,舉行武裝起義。(2)革命迅速發展,清政府統治瓦解迅速。(3)君主專制結束,民主共和思想傳播。推動了社會習俗的進步,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4.(2021云南27.)(12分)閱讀不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94年,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生鐵爐正式出鐵。外國報刊將其視為中國崛起的象征,驚呼:“漢陽鐵廠之崛起于中國,大有振衣千仞一覽眾山之勢。”從1895年到1911年,漢陽鐵廠是中國唯一的鋼鐵生產基地,生鐵年產量最高的1910年達到119萬噸,鋼產量6萬噸,超過了同期日本最大鋼鐵企業的年產量。中國早期興建的京漢、粵漢、津浦等八條鐵路干線所用鋼軌和鋼件均由其提供,產品一度遠銷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上冊)材料二 近代報刊的出現, 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培育了一批擁有新知的人才群體,改變了人們的舊觀念,推動了國人對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從而加速了中國近代化的前進步伐。——摘編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歷史必修第二冊》材料三 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站在時代前列,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武昌起義的槍聲,敞響了清王朝的喪鐘;中華民國的成立,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川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材料一中的漢陽鐵廠創辦于中國近代的哪一運動中?根據材料一,說說漢陽鐵廠受到外國報刊高度評價的理由。(4分)(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的名稱。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報刊的進步作用。(4分)(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根據材料三,說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歷史功績。(4分)(2021云南27.)【答案】(1)運動:洋務運動。理由:漢陽鐵廠是中國崛起的象征;產量高;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鋼鐵廠;等等。(2)名稱:《申報》。進步作用: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培育了一批新知識分子;改變了人們的舊觀念;推動了國人對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加速了中國近代化步伐。(3)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歷史功績: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5.(2019江西16 .)(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資產階級)革命派認為,中國不是“國民惡劣”,而是“政府惡劣”。…中國國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興民權、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一一摘自朱志敏《中國近現代史綱要》(1)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資產階級革命派為“興民權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2分)材料二“經歷過無數次深重災難的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將水記得這個可珍惜的時刻;它宣布了舊中國完會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國的誕生。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與殖民地奴隸的代名詞,而要永遠地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怎樣理解“舊中國完全死亡” (2分)【答案】(1)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或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或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2)理解: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實現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6.(2018福建31.) 以下是小歷和小史同學關于辛亥革命歷史作用的看法(見圖所示內容。你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說明理由。)【答案】不同意。理由:小歷僅認識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小史僅認識到辛亥革命的積極作用。他們都沒有全面、一分為二地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作用(或都是片面的)。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 學案(學生版).doc 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 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