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學案(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九一八”事變1、背景:日本對中國侵略蓄謀已久。2、爆發: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襲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柳條湖事件”)3、意義: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4、擴大:日軍相繼占領東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5、罪行:①在東北屠殺人民,②掠奪資源;③推行奴化教育;④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6、抗爭:(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A國民黨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B東北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位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C 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D.1936年,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戰斗。7、影響:A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國共矛盾---中日民族矛盾)。B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二、華北危機與一二 九運動華北危機:1933年1月,日軍攻占山海關,向南推進。1935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黨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一二 九運動(1)背景:1935年,日軍策劃華北事變,中國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2)時間地點人物: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領導下,北平學生舉行了示威游行。(3)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4)意義: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三★西安事變 :(也稱雙十二事變)1、背景:① 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西安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② 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③ 張學良、楊虎城與紅軍停戰,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④ 蔣介石到西安督促張學良、楊虎城進攻紅軍。(直接原因:蔣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2、時間和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注:是城市的“城”)在西安發動“兵諫”(目的:“逼蔣抗日”),扣押了蔣介石。并通電全國, 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3、結果: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4、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中國共產黨從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5★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6、評價張學良、楊虎城:他們是偉大的愛國者,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一.選擇題1.(2022湘西州中考4.)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一次震驚中外的“事變”,該“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請問該“事變”是( D )A. 盧溝橋事變 B. 九一八事變 C. 皖南事變 D. 西安事變2.(2022內江中考8.) 1932年3月8日,溥儀在“新京”宣布就任“滿洲國執政”,“滿洲國”成立.9日,溥儀舉行了就職典禮。扶植這一偽政權的國家是( C )A. 法國 B. 俄國 C. 日本 D. 美國3.(2022宿遷中考11.)在地凍天寒的白山黑水間,面對著日寇的瘋狂“圍剿”,楊靖宇孤身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為甩掉中國“貧油國”的帽子,“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兩彈一星”功臣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體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撓回到祖國懷抱。這些事跡共同體現了( D )A.艱苦創業精神 B.自力更生精神 C.團結協作精神 D.愛國主義精神4.(2022昆明中考12.)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大批優秀干部赴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與日軍戰斗在白山黑水之間,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與日軍戰斗中壯烈犧牲的東北抗日聯軍主要領導人是( D )A. 左權 B. 謝晉元 C. 張自忠 D. 楊靖宇5.(2022涼山中考6.)1935年的一天,數千名學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這一場景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C )A. 五四運動 B. 京漢鐵路工人罷工 C. 一二 九運動 D. 九一八事變6.(2022德陽中考7.)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表了《張、楊對時局宣言》。其主要目的是( C )A. 呼吁民眾弘揚民主精神 B. 鼓勵東北將士奮勇殺敵C 推動國共兩黨合作抗日 D. 號召民眾抵御外來侵略7.(2022福建中考 14.) 下圖所示的歷史事件是( B )A. 一·二八事變 B. 西安事變 C. 平型關大捷 D. 臺兒莊戰役8.(2022陜西中考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 D )A. 中共三大的召開 B. 國共合作宣言發表C. 九一八事變 D.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9.(2022營口中考8.)“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東北人民率先舉起抗日旗幟……譜寫了愛國主義的英雄壯歌。”東北人民與未撤走的愛國官兵組織的抗日隊伍是( C )A. 工農革命軍 B. 抗日游擊隊 C. 抗日義勇軍 D. 東北抗日聯軍10.(2021株洲市7.)“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這首如泣如訴、悲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時代背景是( A )A.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 B.華北事變,華北形勢危急C.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爆發 D.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11.(2021濱州市12.)如圖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見證了( C )張學良和楊虎城 西安事變談判舊址A.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開始 B. 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C.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D. 中國全民族抗戰局面開始形成12.(2021金華市7.)下圖是我國近代重大周年歷史事件(部分)。下列對空缺部分填寫完全正確的是( B )A.①鴉片戰爭爆發;②甲午戰爭爆發;③一二·九運動B.①金田起義;②武昌起義;③九一八事變C.①洋務運動開始;②中華民國成立;③盧溝橋事變D.①《天津條約》簽訂;②黃花崗起義;③一·二八事變13.(2021鄂州市3.) 這一事件“既幫助統一了國家,也停止了內戰”,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這一事件是( C )A. 南昌起義 B. 井岡山會師 C.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D. 一二·九運動14.(2021甘孜州20.)他“以愛國的赤誠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聯共抗日,為結束十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D )A.林則徐 B.鄧世昌 C.楊靖宇 D.張學良15.(2021達州市19.)詩言志,史鑄詩。下列詩句再現了中國近代史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重大歷史事件。若按照事件發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③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④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差恥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16.(2021臨沂市12.)下圖中的歷史人物發動了一次震驚中外的“事變”,他們發動這次“事變”的目的是(D )A. 逼迫蔣介石擴充軍隊、抗日救亡B. 促成國民黨軍隊與中共紅軍停戰C. 扣押蔣介石,提升自身國內威望D. 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17.(2021聊城市13.)1894年,《點石齋畫報》刊登了描繪甲午海戰的時事畫。1931年末,上海《良友》畫報重刊此畫并配文寫道:“國難日亟,甲午慘劇重現目前……國人當如何造成光榮之歷史,供后世讀史者之回憶乎!”《良友》畫報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國人( A )A. 共御外侮 B. 銘記國恥 C. 抵制日貨 D. 尋找外援18.(2021青海省6.) 1936年在《張楊對時局宣言》中提到“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學良等涕泣進諫,大義當 前,不容反顧,只求救亡主張貫徹……”。該宣言發表的歷史背景是( B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19.(2021通遼市4.)這面旗幟召喚著全中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召喚著全中國的工農兵學商,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這面旗幟”是( C )A. 民主與科學 B.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C.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 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抗戰20.(2021營口市11.)既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事件是( A )A.九一八事變 B.臺兒莊戰役 C.淞滬會戰 D.武漢會戰21.(2021連云港市24.) 20世紀30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內地的東北作家,創作了一批描寫家鄉遭到外敵蹂躪的作品。這些作品有利于激發( D )A.新文化和運動 B.五四運動 C.國民革命運動 D.國民抗戰22.(2021無錫市11.)歌曲是時代的反映。《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畢業歌》等歌曲譜寫了下列哪一時期的最強音( C )A.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23.(2021恩施州7.)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某歷史研究微信公眾號推送出“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專題欄目系列資料,其中史實與結論不符的是( B )欄目名稱 史實 結論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 ①九一八事變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②西安事變 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③七七事變 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④武漢會戰 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產A. ① B. ② C. ③ D. ④24.(2021黃石市36.)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奮起反抗。下列歷史事件中,最早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是( A )A.九一八事變 B.德軍突襲波蘭 C.德國入侵蘇聯 D.珍珠港事件25.(2021齊齊哈爾市1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爭取抗口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這條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A )A.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 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C. 國民黨發表國共合作宣言 D. 七七事變的爆發26.(2021天水市5.)“我們被爆炸聲驚起,緊接著炮火紛飛橫空而過,向北大營駐軍地點發射。天一亮,我和幾個同學走到沈陽城西大門發現是日軍侵占了沈陽。”這段回憶揭示的是( A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27.(2021北京中考10.)以下書籍出版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此類書籍在當時大量出版意在( C )A. 宣傳民主科學,開展新文化運動 B. 反對專制獨裁,抨擊北洋軍閥統治C. 弘揚愛國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 爭取和平民主,推動國共兩黨談判28.(2020張家界13.)2015年6月9日《參考消息》登載了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王志國一篇文章“‘十四年抗戰說’蘊含多重意義。”文中“十四年抗戰說”是把哪一事件作為抗日戰爭的開端( A )A.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B.淞滬會戰 C.武漢會戰 D.七七事變的爆發29.(2020重慶A9.)因果關系是歷史發展重要的內在聯系之一。下列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B )A.北魏孝文帝改革—結束了黃河流域分裂割據的局面B.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盧溝橋事變爆發—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30.(2020菏澤9.)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如表“?”處對應的英雄人物是( A )英雄 林則徐 鄧世昌 ?事件 虎門銷煙 黃海海戰 東北抗日游擊戰A.楊靖宇 B.趙登禹 C.張自忠 D.左權31.(2020河南7.)在國共重新合作的客觀形勢漸次成熟的時候,起到促進合作作用的歷史事件是( B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臺兒莊戰役 D.重慶談判32.(2020南京9.)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國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務是( C )A.結束帝制 B.打倒軍閥 C.團結抗日 D.和平建國33.(2020孝感12.)小軍同學對下列年代尺相關信息點的記錄錯誤的是( A )A.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國民政府積極抗戰B.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D.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34.(2020聊城14.)廣播劇最早產生于英國。九一八事變后,中國誕生了《花本蘭從軍》《文天樣》《史可法》等一大批贊美英雄人物的廣播劇作品。這主要反映了( D )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歷史研究水平提高C.北洋軍閥統治黑暗 D.民眾關注國家命運35.(2020懷化6.)某電影中出現以下故事情節: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活捉了蔣介石……這部電影的名稱應該是( B )A. 《九一八事變》 B. 《西安事變》 C. 《盧溝橋事變》 D. 《華北事變》36.(2020云南9.)圖2是某同學的讀書摘要,其中有錯的是( B )A.時間B.地點C.制造者D.影響37.(2018威海8.) 如圖是《西北文化日報》對西安事變的報道。下列與西安事變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 發動者是張學良、楊虎城B. 該報紙報道的消息發生于民國二十五年C. 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D.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38.(2019荊門10.)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決定以 《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該歌曲創作于(B )A.國共對峙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新中國成立之后39.(2019重慶A卷 7 .)西安事變爆發后,有人主張將蔣介石“交付人民審判”,但中共中央認為應爭取國民黨親英美派接受”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為此制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這表現出中國共嚴黨( B )A. 消除了與國民黨的矛盾 B. 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偉大胸懷C. 開始組建東北抗日聯軍 D. 努力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0.(2019湖州 8.)嘉業堂藏書樓是民國以來中國規模最大的私家藏書樓。20世紀30年代,為避免古籍因戰亂而流失,藏書樓主人劉承干將大部分珍貴書籍運往上海租界保存。這場戰亂指的是( D )A.甲午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北伐戰爭 D.日本侵華戰爭41.(2019鎮江9 .)《盛京時報》報道:“……晚間,北大營一部分官兵炸毀柳條湖附近之南滿鐵路,因而引起中日兩軍之大沖突。”該親日報刊扭曲了以下哪一事件的真相( A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華北事變 D.八一三事變42.(2019益陽11 .)學習歷史,應該分清哪些是歷史史實,哪些是歷史解釋。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B )A.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B.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C.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D. 1949年4月23 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43.(2019無錫9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一首歌曲振奮了民族精神,它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這首歌曲是( D )A.《大刀進行曲》 B.《黃河大合唱》 C.《游擊隊之歌》 D.《義勇軍進行曲》44、(2019廣安5 .)1936年 12月《桂林日報》登載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況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者,屢陳不納,迫以兵諫,絕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陜變”是指( C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二、非選擇題1.(2022成都中考27.) 長城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古代偉大工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圖是哪一朝代的長城示意圖,說明你的判斷理由(寫出兩個理由即可)。材料二 抗日戰爭爆發后,當時的《時事月報》刊登插畫《只有血與肉做成的萬里長城才能使敵人不能摧毀!》,描繪了一個巨人般的戰士緊握步槍,跨過長城沖向前方的場景。1935年,電影《風云兒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題歌曲唱到:“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很快,這首歌便深入人心,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據吳雪杉《長城:一部抗戰時期的視覺文化史》等(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歌曲的名稱,指出與中國古代長城相比,20世紀30年代“長城”的作用發生了什么變化。材料三 1974年10月7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了一幅長10米,寬5米,面積50平方米的巨幅藝術壁毯《長城》。壁毯由中國15名織毯高手以248種色紗織成,色彩悅目,展示了北京居庸關一帶長城的壯麗畫卷。壁毯被聯合國作為重要國禮懸掛在聯合國大會廳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廳里,覆蓋了休息廳的一面墻(如圖)。—據徐忠友《中國政府贈送給聯合國的國禮》等(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長城》壁毯這一禮物的深意。【答案】(1)時期:明朝。理由:圖中有多個符合明朝的信息,例如:都城是京師(北京);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是瓦刺和韃靼;當時東北分布著女真族等。(2)歌名:《義勇軍進行曲》。變化:古代長城是抵御北方少數民族進犯的軍事工事;20世紀30年代,“長城”已經成為一種凝聚中華民族力量、團結抗戰的精神象征。(3)長城是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蘊含著中華民族堅韌剛毅、不畏艱險、眾志成城、開拓創新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長城是中國古代保護國家和平、防御外敵入侵的重要建筑,聯合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維護和平是長城和聯合國的共性。2.(2022云南省中考27.) 以下是周云同學學習“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時設計的手抄報內容。請你閱讀后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時間軸《義勇軍進行曲》的傳唱在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鼓舞下,中國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了電影《風云兒女》,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是該片主題歌,鏗鏘有力的歌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反抗外敵侵略、誓死保衛祖國的心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英國、美國等國廣播電臺也經常播放這首歌曲。知識延伸抗日根據地人民積極參軍,替軍隊運輸糧食;游擊隊、民兵和自衛軍廣泛展開襲擊和爆破,偵察敵情,清除奸細,運送和保護傷員,直接幫助軍隊作戰,抗戰后期,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共抗擊和鉗制了侵華日軍三分之二的兵力。日軍驚呼,敵后戰場是“沒有戰場的戰場”,隨時隨地都有滅頂之災。(1)你認為在時間軸上還可以增加哪兩個重大歷史事件 并簡單說明理由。(要求:選取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期間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在答題卡的時間軸上分別標注出這兩個歷史事件;時間軸上事件順序要正確)(2)閱讀手抄報后,談談你對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有了什么進一步認識 【答案】(1)說明理由(示例):事件名稱:九一八事變理由;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增加該事件可以體現出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年始最早,歷時最長的國家,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2)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戰爭,正面戰場軍隊的頑強阻擊日軍,敵后戰場軍民的相互配合,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中還誕生了以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說明抗日戰爭不僅僅是一場民族戰爭,還體現出中華民族精誠團結的偉大精神。3.(2021成都市26.)(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人民音樂家"曹火星創作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經典歌曲,誕生于戰火紛飛的抗戰歲月。從成曲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首歌的歌詞內容和歌曲名字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歌詞內容有一句是"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而在天津市檔案館中保存的一本 1943 年 12 月由"群眾劇社編六專區抗聯"出版的《群眾歌聲》歌曲集中,我們看到了"他堅持抗戰六年多"的字樣。這是因為這首歌成曲在 1943 年,距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正好是6年多。后來在傳唱中,群眾在歌詞中一年又一年地累加著年月,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是"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歌曲名字最初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據曹火星手稿記載,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主席談及這首歌的歌名時認為,"還是加上一個'新'字好,我們中國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在沒有中國共產黨之前,中國就已經存在"。而后經中共中央宣傳部審定,這首歌正式更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改動后的歌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它用滾燙的旋律唱出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傳唱了半個多世紀仍然經久不衰。——據于森《曹火星與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載于 2021年 4月19日《當代中國》)(1)時至今日,請你仿照材料中所述修改歌詞的方式,再次對"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這句歌詞進行修改,以凸顯抗日戰爭的艱難持久,寫出修改后的歌詞,(2 分)并陳述理由。(2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歌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新"字含義的理解,(2 分)并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同階段的史實,說明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要求∶至少結合三個相關史實加以說明,史論結合,表述清楚,符合邏輯)。(6分)【答案】(1)修改歌詞:改為“他堅持抗戰十四年”。理由: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開始;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其間經歷了十四年。(2)“新”的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或“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或“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或“人民當家作主”)。說明: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通過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找到了正確的道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英勇抗戰,并始終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群眾,推翻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4.(2021昆明29.)(13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李大釗(1889~1927) 1919年,李大釗將《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編為“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發表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學組織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為建黨作了重要準備,1927年4月,李大釗被反動軍閥張作霖逮捕,英勇不屈,慷慨就義。——據《中國共產黨簡史》(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共產黨宣言》封面 1920年2月,陳望道潛心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把粽子蘸著墨汁吃掉卻渾然不覺,還說:“夠甜,夠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這彰顯了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救國真理的渴求,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史上的一件大事。——據《中國共產黨簡史》(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李大釗、陳望道開展的思想宣傳活動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發揮的重要作用。(2分)材料二楊靖宇(1905~1940)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黨中央派楊靖宇、周保中(白族)、李兆麟等大批優秀干部,到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1936年,東北各抗日武裝組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與日本侵略者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1938年10月,冷云等東北抗聯8名女戰士陷入敵人包圍后,舍身投入冰冷的烏斯渾河,英勇殉國,1940年2月,楊靖宇在濛江縣境內陷入日軍重圍,最后只身一人堅持戰斗,直至壯烈犧牲。殘忍的敵人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他的胃里竟沒有一粒糧食,有的只是枯草、樹皮和棉絮。——據李穎著《文獻中的百年黨史》等(2)“九一八事變”爆發的影響是什么?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先后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4分)材料三錢學森(1911~2009) 鄧稼先(1924~1986)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彈一星”的研制,匯集了中國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他們在戈壁荒灘、深山峽谷建立基地,風餐露宿,披星戴月,艱苦創業。出于保密的需要,他們隱姓埋名,斷絕與外界有礙工作的往來,默默無聞地為祖國無私奉獻,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真正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錢學森、鄧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據李穎著《文獻中的百年黨史》等(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大批中國科學家們在“兩彈一星”研制過程中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4分)材料四 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2月20日)(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鑄就的偉大精神品質。(3分)【答案】(1)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2)影響: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抗日武裝:東北抗日聯軍。(4)1964年,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1966年,我國實現了導彈核武器的實驗;1967年,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5)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5.(2021北部灣經濟區16.)(10分)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斗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創建有一個根本特點,就是思想創建在先、組織創建在后。思想創建,則肇始于十月革命后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宣傳。李大釗于1919年5月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思想創建階段最重要的黨課教材。從這個意義上看,李大釗是當之無愧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領袖。——摘編自郭海咸《我是共產黨員: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故事》材料二 西安事變發生后,周恩來表示只要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就釋放他回去;同時還擁護他做全國抗日的領袖,以有利于全國抗戰的發動。材料三 她北師大碩士畢業,回到家鄉革命老區百色;地選擇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群眾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她帶領村干部和群眾學經驗、找路子,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把等特色產業,請技術專家現場指導。2018年,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摘編自《芳華無悔——追記用生命堅守初心和使命的青年共產黨員黃文秀》(新華社南寧2019年6月29日電)(1)材料一認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根本特點”是什么?(1分)李大釗為此做出了什么貢獻?(1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周恩來對于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1分)結合所學知識,為什么此時必須要促成“全國抗戰的發動”?(1分)西安事變的最終解決,對促進“全國抗戰”局面的形成產生什么積極作用?(2分)(3)根據材料三說出黃文秀獲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原因。(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她所投身的事業是為了落實我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哪一項內容?(1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哪些優秀品質?(1分)【答案】(1)特點:思想創建在先、組織創建在后。貢獻:最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介紹給了中國人民。(2)主張:有條件釋放蔣介石,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原因:日本帝國主義正發動侵華戰爭。作用:揭開了國共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3)原因:為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獻出了青春和生命。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4)堅定的理想信念;博大的愛國敬民情懷;高尚的人格魅力;無私的奉獻精神等。6.(2021株洲市23.)閱讀下列材料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無疑是我們黨(中國共產黨)一條寶貴經驗。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風的年份,中國共產黨經歷了自誕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難。毛澤東后來回憶說“(我們)被人家(蔣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子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摘自李穎等《在救亡圖存的奮斗中求索“可愛中國”》《北京日報》(2013年3月4日)材料二 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紅軍英勇奮戰一年,付出了重大犧牲,也沒能打破敵人的“圍剿”,反而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摘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三 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一致對外……不圖討伐令忽然而下,值茲強鄰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謀解救之不暇,何忍再為其豆之煎?況漢卿(張學良)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者,屢陳不納,迫以兵諫,絕不宜叛逆目之。”——摘自《桂林日報》(1936年12月)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27年中國共產黨“孵小雞”指的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戰略轉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有何重大歷史意義?(3)根據材料三,分析“陜變事起”的歷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變局中開新局,促成“陜變事起”和平解決,有何歷史意義?(4)綜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黨史,多少跌宕起伏,幾多驚心動魄,中國共產黨總能絕處逢生、化危為機靠的是什么?【答案】(1)發動武裝起義;(2)長征;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3)華北危機出現、一二·九運動的開展、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靠的是堅強的信念(靠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考點精講中考真題圖2時代楷模黃文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學案(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九一八”事變1、背景:日本對中國侵略蓄謀已久。2、爆發: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襲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柳條湖事件”)3、意義: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4、擴大:日軍相繼占領東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5、罪行:①在東北屠殺人民,②掠奪資源;③推行奴化教育;④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6、抗爭:(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A國民黨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B東北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位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C 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D.1936年,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戰斗。7、影響:A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國共矛盾---中日民族矛盾)。B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二、華北危機與一二 九運動華北危機:1933年1月,日軍攻占山海關,向南推進。1935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黨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一二 九運動(1)背景:1935年,日軍策劃華北事變,中國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2)時間地點人物: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領導下,北平學生舉行了示威游行。(3)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4)意義: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三★西安事變 :(也稱雙十二事變)1、背景:① 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西安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② 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③ 張學良、楊虎城與紅軍停戰,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④ 蔣介石到西安督促張學良、楊虎城進攻紅軍。(直接原因:蔣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2、時間和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注:是城市的“城”)在西安發動“兵諫”(目的:“逼蔣抗日”),扣押了蔣介石。并通電全國, 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3、結果: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4、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中國共產黨從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5★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6、評價張學良、楊虎城:他們是偉大的愛國者,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一.選擇題1.(2022湘西州中考4.)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一次震驚中外的“事變”,該“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請問該“事變”是( )A. 盧溝橋事變 B. 九一八事變 C. 皖南事變 D. 西安事變2.(2022內江中考8.) 1932年3月8日,溥儀在“新京”宣布就任“滿洲國執政”,“滿洲國”成立.9日,溥儀舉行了就職典禮。扶植這一偽政權的國家是( )A. 法國 B. 俄國 C. 日本 D. 美國3.(2022宿遷中考11.)在地凍天寒的白山黑水間,面對著日寇的瘋狂“圍剿”,楊靖宇孤身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為甩掉中國“貧油國”的帽子,“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兩彈一星”功臣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體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撓回到祖國懷抱。這些事跡共同體現了( )A.艱苦創業精神 B.自力更生精神 C.團結協作精神 D.愛國主義精神4.(2022昆明中考12.)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大批優秀干部赴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與日軍戰斗在白山黑水之間,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與日軍戰斗中壯烈犧牲的東北抗日聯軍主要領導人是( )A. 左權 B. 謝晉元 C. 張自忠 D. 楊靖宇5.(2022涼山中考6.)1935年的一天,數千名學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這一場景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 五四運動 B. 京漢鐵路工人罷工 C. 一二 九運動 D. 九一八事變6.(2022德陽中考7.)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表了《張、楊對時局宣言》。其主要目的是( )A. 呼吁民眾弘揚民主精神 B. 鼓勵東北將士奮勇殺敵C 推動國共兩黨合作抗日 D. 號召民眾抵御外來侵略7.(2022福建中考 14.) 下圖所示的歷史事件是( )A. 一·二八事變 B. 西安事變 C. 平型關大捷 D. 臺兒莊戰役8.(2022陜西中考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 )A. 中共三大的召開 B. 國共合作宣言發表C. 九一八事變 D.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9.(2022營口中考8.)“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東北人民率先舉起抗日旗幟……譜寫了愛國主義的英雄壯歌。”東北人民與未撤走的愛國官兵組織的抗日隊伍是( )A. 工農革命軍 B. 抗日游擊隊 C. 抗日義勇軍 D. 東北抗日聯軍10.(2021株洲市7.)“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這首如泣如訴、悲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時代背景是( )A.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 B.華北事變,華北形勢危急C.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爆發 D.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11.(2021濱州市12.)如圖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見證了( )張學良和楊虎城 西安事變談判舊址A.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開始 B. 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C.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D. 中國全民族抗戰局面開始形成12.(2021金華市7.)下圖是我國近代重大周年歷史事件(部分)。下列對空缺部分填寫完全正確的是( )A.①鴉片戰爭爆發;②甲午戰爭爆發;③一二·九運動B.①金田起義;②武昌起義;③九一八事變C.①洋務運動開始;②中華民國成立;③盧溝橋事變D.①《天津條約》簽訂;②黃花崗起義;③一·二八事變13.(2021鄂州市3.) 這一事件“既幫助統一了國家,也停止了內戰”,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這一事件是( )A. 南昌起義 B. 井岡山會師 C.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D. 一二·九運動14.(2021甘孜州20.)他“以愛國的赤誠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聯共抗日,為結束十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A.林則徐 B.鄧世昌 C.楊靖宇 D.張學良15.(2021達州市19.)詩言志,史鑄詩。下列詩句再現了中國近代史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重大歷史事件。若按照事件發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③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④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差恥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16.(2021臨沂市12.)下圖中的歷史人物發動了一次震驚中外的“事變”,他們發動這次“事變”的目的是( )A. 逼迫蔣介石擴充軍隊、抗日救亡B. 促成國民黨軍隊與中共紅軍停戰C. 扣押蔣介石,提升自身國內威望D. 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17.(2021聊城市13.)1894年,《點石齋畫報》刊登了描繪甲午海戰的時事畫。1931年末,上海《良友》畫報重刊此畫并配文寫道:“國難日亟,甲午慘劇重現目前……國人當如何造成光榮之歷史,供后世讀史者之回憶乎!”《良友》畫報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國人( )A. 共御外侮 B. 銘記國恥 C. 抵制日貨 D. 尋找外援18.(2021青海省6.) 1936年在《張楊對時局宣言》中提到“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學良等涕泣進諫,大義當 前,不容反顧,只求救亡主張貫徹……”。該宣言發表的歷史背景是(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19.(2021通遼市4.)這面旗幟召喚著全中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召喚著全中國的工農兵學商,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這面旗幟”是( )A. 民主與科學 B.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C.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 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抗戰20.(2021營口市11.)既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臺兒莊戰役 C.淞滬會戰 D.武漢會戰21.(2021連云港市24.) 20世紀30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內地的東北作家,創作了一批描寫家鄉遭到外敵蹂躪的作品。這些作品有利于激發( )A.新文化和運動 B.五四運動 C.國民革命運動 D.國民抗戰22.(2021無錫市11.)歌曲是時代的反映。《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畢業歌》等歌曲譜寫了下列哪一時期的最強音( )A.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23.(2021恩施州7.)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某歷史研究微信公眾號推送出“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專題欄目系列資料,其中史實與結論不符的是( )欄目名稱 史實 結論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 ①九一八事變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②西安事變 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③七七事變 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④武漢會戰 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產A. ① B. ② C. ③ D. ④24.(2021黃石市36.)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奮起反抗。下列歷史事件中,最早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是( )A.九一八事變 B.德軍突襲波蘭 C.德國入侵蘇聯 D.珍珠港事件25.(2021齊齊哈爾市1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爭取抗口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這條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 )A.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 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C. 國民黨發表國共合作宣言 D. 七七事變的爆發26.(2021天水市5.)“我們被爆炸聲驚起,緊接著炮火紛飛橫空而過,向北大營駐軍地點發射。天一亮,我和幾個同學走到沈陽城西大門發現是日軍侵占了沈陽。”這段回憶揭示的是(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27.(2021北京中考10.)以下書籍出版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此類書籍在當時大量出版意在( )A. 宣傳民主科學,開展新文化運動 B. 反對專制獨裁,抨擊北洋軍閥統治C. 弘揚愛國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 爭取和平民主,推動國共兩黨談判28.(2020張家界13.)2015年6月9日《參考消息》登載了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王志國一篇文章“‘十四年抗戰說’蘊含多重意義。”文中“十四年抗戰說”是把哪一事件作為抗日戰爭的開端( )A.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B.淞滬會戰 C.武漢會戰 D.七七事變的爆發29.(2020重慶A9.)因果關系是歷史發展重要的內在聯系之一。下列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結束了黃河流域分裂割據的局面B.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盧溝橋事變爆發—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30.(2020菏澤9.)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如表“?”處對應的英雄人物是( )英雄 林則徐 鄧世昌 ?事件 虎門銷煙 黃海海戰 東北抗日游擊戰A.楊靖宇 B.趙登禹 C.張自忠 D.左權31.(2020河南7.)在國共重新合作的客觀形勢漸次成熟的時候,起到促進合作作用的歷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臺兒莊戰役 D.重慶談判32.(2020南京9.)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國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務是( )A.結束帝制 B.打倒軍閥 C.團結抗日 D.和平建國33.(2020孝感12.)小軍同學對下列年代尺相關信息點的記錄錯誤的是( )A.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國民政府積極抗戰B.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D.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34.(2020聊城14.)廣播劇最早產生于英國。九一八事變后,中國誕生了《花本蘭從軍》《文天樣》《史可法》等一大批贊美英雄人物的廣播劇作品。這主要反映了( )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歷史研究水平提高C.北洋軍閥統治黑暗 D.民眾關注國家命運35.(2020懷化6.)某電影中出現以下故事情節: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活捉了蔣介石……這部電影的名稱應該是( )A. 《九一八事變》 B. 《西安事變》 C. 《盧溝橋事變》 D. 《華北事變》36.(2020云南9.)圖2是某同學的讀書摘要,其中有錯的是( )A.時間B.地點C.制造者D.影響37.(2018威海8.) 如圖是《西北文化日報》對西安事變的報道。下列與西安事變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發動者是張學良、楊虎城B. 該報紙報道的消息發生于民國二十五年C. 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D.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38.(2019荊門10.)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決定以 《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該歌曲創作于( )A.國共對峙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新中國成立之后39.(2019重慶A卷 7 .)西安事變爆發后,有人主張將蔣介石“交付人民審判”,但中共中央認為應爭取國民黨親英美派接受”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為此制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這表現出中國共嚴黨( )A. 消除了與國民黨的矛盾 B. 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偉大胸懷C. 開始組建東北抗日聯軍 D. 努力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0.(2019湖州 8.)嘉業堂藏書樓是民國以來中國規模最大的私家藏書樓。20世紀30年代,為避免古籍因戰亂而流失,藏書樓主人劉承干將大部分珍貴書籍運往上海租界保存。這場戰亂指的是( )A.甲午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北伐戰爭 D.日本侵華戰爭41.(2019鎮江9 .)《盛京時報》報道:“……晚間,北大營一部分官兵炸毀柳條湖附近之南滿鐵路,因而引起中日兩軍之大沖突。”該親日報刊扭曲了以下哪一事件的真相(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華北事變 D.八一三事變42.(2019益陽11 .)學習歷史,應該分清哪些是歷史史實,哪些是歷史解釋。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B.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C.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D. 1949年4月23 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43.(2019無錫9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一首歌曲振奮了民族精神,它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這首歌曲是( )A.《大刀進行曲》 B.《黃河大合唱》 C.《游擊隊之歌》 D.《義勇軍進行曲》44、(2019廣安5 .)1936年 12月《桂林日報》登載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況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者,屢陳不納,迫以兵諫,絕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陜變”是指(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二、非選擇題1.(2022成都中考27.) 長城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古代偉大工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圖是哪一朝代的長城示意圖,說明你的判斷理由(寫出兩個理由即可)。材料二 抗日戰爭爆發后,當時的《時事月報》刊登插畫《只有血與肉做成的萬里長城才能使敵人不能摧毀!》,描繪了一個巨人般的戰士緊握步槍,跨過長城沖向前方的場景。1935年,電影《風云兒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題歌曲唱到:“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很快,這首歌便深入人心,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據吳雪杉《長城:一部抗戰時期的視覺文化史》等(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歌曲的名稱,指出與中國古代長城相比,20世紀30年代“長城”的作用發生了什么變化。材料三 1974年10月7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了一幅長10米,寬5米,面積50平方米的巨幅藝術壁毯《長城》。壁毯由中國15名織毯高手以248種色紗織成,色彩悅目,展示了北京居庸關一帶長城的壯麗畫卷。壁毯被聯合國作為重要國禮懸掛在聯合國大會廳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廳里,覆蓋了休息廳的一面墻(如圖)。—據徐忠友《中國政府贈送給聯合國的國禮》等(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長城》壁毯這一禮物的深意。2.(2022云南省中考27.) 以下是周云同學學習“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時設計的手抄報內容。請你閱讀后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時間軸《義勇軍進行曲》的傳唱在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鼓舞下,中國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了電影《風云兒女》,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是該片主題歌,鏗鏘有力的歌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反抗外敵侵略、誓死保衛祖國的心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英國、美國等國廣播電臺也經常播放這首歌曲。知識延伸抗日根據地人民積極參軍,替軍隊運輸糧食;游擊隊、民兵和自衛軍廣泛展開襲擊和爆破,偵察敵情,清除奸細,運送和保護傷員,直接幫助軍隊作戰,抗戰后期,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共抗擊和鉗制了侵華日軍三分之二的兵力。日軍驚呼,敵后戰場是“沒有戰場的戰場”,隨時隨地都有滅頂之災。(1)你認為在時間軸上還可以增加哪兩個重大歷史事件 并簡單說明理由。(要求:選取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期間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在答題卡的時間軸上分別標注出這兩個歷史事件;時間軸上事件順序要正確)(2)閱讀手抄報后,談談你對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有了什么進一步認識 3.(2021成都市26.)(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人民音樂家"曹火星創作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經典歌曲,誕生于戰火紛飛的抗戰歲月。從成曲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首歌的歌詞內容和歌曲名字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歌詞內容有一句是"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而在天津市檔案館中保存的一本 1943 年 12 月由"群眾劇社編六專區抗聯"出版的《群眾歌聲》歌曲集中,我們看到了"他堅持抗戰六年多"的字樣。這是因為這首歌成曲在 1943 年,距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正好是6年多。后來在傳唱中,群眾在歌詞中一年又一年地累加著年月,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是"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歌曲名字最初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據曹火星手稿記載,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主席談及這首歌的歌名時認為,"還是加上一個'新'字好,我們中國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在沒有中國共產黨之前,中國就已經存在"。而后經中共中央宣傳部審定,這首歌正式更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改動后的歌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它用滾燙的旋律唱出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傳唱了半個多世紀仍然經久不衰。——據于森《曹火星與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載于 2021年 4月19日《當代中國》)(1)時至今日,請你仿照材料中所述修改歌詞的方式,再次對"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這句歌詞進行修改,以凸顯抗日戰爭的艱難持久,寫出修改后的歌詞,(2 分)并陳述理由。(2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歌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新"字含義的理解,(2 分)并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同階段的史實,說明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要求∶至少結合三個相關史實加以說明,史論結合,表述清楚,符合邏輯)。(6分)4.(2021昆明29.)(13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李大釗(1889~1927) 1919年,李大釗將《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編為“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發表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學組織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為建黨作了重要準備,1927年4月,李大釗被反動軍閥張作霖逮捕,英勇不屈,慷慨就義。——據《中國共產黨簡史》(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共產黨宣言》封面 1920年2月,陳望道潛心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把粽子蘸著墨汁吃掉卻渾然不覺,還說:“夠甜,夠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這彰顯了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救國真理的渴求,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史上的一件大事。——據《中國共產黨簡史》(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李大釗、陳望道開展的思想宣傳活動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發揮的重要作用。(2分)材料二楊靖宇(1905~1940)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黨中央派楊靖宇、周保中(白族)、李兆麟等大批優秀干部,到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1936年,東北各抗日武裝組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與日本侵略者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1938年10月,冷云等東北抗聯8名女戰士陷入敵人包圍后,舍身投入冰冷的烏斯渾河,英勇殉國,1940年2月,楊靖宇在濛江縣境內陷入日軍重圍,最后只身一人堅持戰斗,直至壯烈犧牲。殘忍的敵人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他的胃里竟沒有一粒糧食,有的只是枯草、樹皮和棉絮。——據李穎著《文獻中的百年黨史》等(2)“九一八事變”爆發的影響是什么?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先后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4分)材料三錢學森(1911~2009) 鄧稼先(1924~1986)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彈一星”的研制,匯集了中國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他們在戈壁荒灘、深山峽谷建立基地,風餐露宿,披星戴月,艱苦創業。出于保密的需要,他們隱姓埋名,斷絕與外界有礙工作的往來,默默無聞地為祖國無私奉獻,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真正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錢學森、鄧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據李穎著《文獻中的百年黨史》等(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大批中國科學家們在“兩彈一星”研制過程中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4分)材料四 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2月20日)(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鑄就的偉大精神品質。(3分)5.(2021北部灣經濟區16.)(10分)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斗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創建有一個根本特點,就是思想創建在先、組織創建在后。思想創建,則肇始于十月革命后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宣傳。李大釗于1919年5月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思想創建階段最重要的黨課教材。從這個意義上看,李大釗是當之無愧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領袖。——摘編自郭海咸《我是共產黨員: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故事》材料二 西安事變發生后,周恩來表示只要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就釋放他回去;同時還擁護他做全國抗日的領袖,以有利于全國抗戰的發動。材料三 她北師大碩士畢業,回到家鄉革命老區百色;地選擇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群眾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她帶領村干部和群眾學經驗、找路子,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把等特色產業,請技術專家現場指導。2018年,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摘編自《芳華無悔——追記用生命堅守初心和使命的青年共產黨員黃文秀》(新華社南寧2019年6月29日電)(1)材料一認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根本特點”是什么?(1分)李大釗為此做出了什么貢獻?(1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周恩來對于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1分)結合所學知識,為什么此時必須要促成“全國抗戰的發動”?(1分)西安事變的最終解決,對促進“全國抗戰”局面的形成產生什么積極作用?(2分)(3)根據材料三說出黃文秀獲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原因。(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她所投身的事業是為了落實我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哪一項內容?(1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哪些優秀品質?(1分)6.(2021株洲市23.)閱讀下列材料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無疑是我們黨(中國共產黨)一條寶貴經驗。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風的年份,中國共產黨經歷了自誕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難。毛澤東后來回憶說“(我們)被人家(蔣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子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摘自李穎等《在救亡圖存的奮斗中求索“可愛中國”》《北京日報》(2013年3月4日)材料二 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紅軍英勇奮戰一年,付出了重大犧牲,也沒能打破敵人的“圍剿”,反而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摘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三 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一致對外……不圖討伐令忽然而下,值茲強鄰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謀解救之不暇,何忍再為其豆之煎?況漢卿(張學良)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者,屢陳不納,迫以兵諫,絕不宜叛逆目之。”——摘自《桂林日報》(1936年12月)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27年中國共產黨“孵小雞”指的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戰略轉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有何重大歷史意義?(3)根據材料三,分析“陜變事起”的歷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變局中開新局,促成“陜變事起”和平解決,有何歷史意義?(4)綜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黨史,多少跌宕起伏,幾多驚心動魄,中國共產黨總能絕處逢生、化危為機靠的是什么?考點精講中考真題圖2時代楷模黃文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學案(學生版).doc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