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上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學案(學生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一★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1、爆發
1937年7月7日,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隨即炮轟我軍防地,中國守軍奮起反擊。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2、意義: 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3、犧牲將領:保衛北平的戰斗中趙登禹,佟麟閣壯烈殉國。
4、結果:北平、天津淪陷。
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
時間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
性質 局部侵華戰爭 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政府態度 不抵抗,力避事態擴大 奮起抵抗,全面抗戰
結果 日本占領東北三省,中國局部抗戰開始 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
相似性 都是蓄謀已久;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的結果;都是日本找借口發動。
小結:“九一八”事變:日本局部侵華,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
七七事變: 日本全面侵華,中國軍民開始了全面抗戰。
二、第二次國共合作
背景: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步伐。
內容:根據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
實現;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史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
歸納: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1“國共關系”
1)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國共關系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1924—1949年)
合作(1924—1927年),-----分裂-------合作(1937—1945年),-----分裂
2)概括制約國共關系變化的因素。
A 國共兩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B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C 國際的影響。
3)近代史上兩次國共合作各取得什么重大成果?
第一次國共合作(領導人:國—孫中山;共—陳獨秀),取得北伐勝利
第二次國共合作(領導人:國—蔣介石;共—毛澤東),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4)分裂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失敗,形成國共十年對峙,日本乘中國內戰大舉侵華。
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導致雙方三年多內戰,祖國至今未能完全統一。
(5)探究國共關系對于今天來說,有何現實意義?
1)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2)兩黨可以通過談判,進行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6))通過學習國共兩黨關系變化的歷史知識,你有什么感悟? 和則兩利,分則兩傷。
(7)結合當前形勢談談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我們應該作何努力。
加強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加強高層領導人的對話;加快大陸經濟發展,縮小兩岸的經濟差距;加強兩岸人員往來等。
(8)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面臨嚴重民族危機。
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1927) 第二次國共合作(1924—1949年)
不同點 領導人 國—孫中山;共—陳獨秀 國—蔣介石;共—毛澤東
革命任務 打倒列強,除軍閥 打敗日本帝國主義
合作方式 黨內合作(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黨外合作
政治基礎 新三民主義 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合作結果 取得北伐戰爭勝利 取得抗日戰爭勝利
中共成熟狀況和采取方針 幼年,缺乏斗爭經驗,妥協退讓,放棄領導權。 成熟,堅持以斗爭求團結方針。
相同點 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都面對強大敵人。都是在中共推動下實現。都大大促進了中國革命的發展。
認識 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三、淞滬會戰
時間:1937年8月13日
主要戰役:寶山保衛戰(姚子青)、四行倉庫戰 斗(謝晉元)
結果:上海失陷
意義: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殺:識記圖片P94
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將其作為戰時的陪都。
2、暴行: A燒殺淫掠,無惡不作。
B日軍占領南京后,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3、認識: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暴行。
4、啟示:戰爭殘酷,應反對戰爭,珍愛和平;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刻苦努力,保衛祖國。
一.選擇題
1.(2022襄陽中考10.)如圖是豐子愷漫畫《散沙團結,可以御敵》(1938年),表達的是( )
A. 發動北伐戰爭 B. 實行全民族抗戰
C 進行抗美援朝 D. 開展“大躍進”運動
2.(2022聊城中考14.)下面是我國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情況統計表。據此表可知,抗日戰爭的基本特點是( )
群體類別 八路軍 新四軍 東北抗日聯軍 黨政工作人員 國民革命軍陸軍 外籍抗日烈士 其他抗日群體和個人
占總數的比例 32% 9% 7% 10% 29% 0.02% 12.98%
A. 持久戰 B. 大兵團作戰 C. 游擊戰 D. 全民族抗戰
3.(2022東營中考13)國家公祭鼎銘文:“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獸行暴虐,曠世未聞……兄弟同心,公御外辱”。其中“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反映的是歷史事實是( )
A.九一八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南京大屠殺
4.(2022營口中考9.)國家公祭鼎銘文:“國家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我國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這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
A. 武漢會戰 B. 淞滬會戰 C. 旅順大屠殺 D. 南京大屠殺
5.(2022蘇州中考11.)標語可以用簡潔的語言達到某種宣傳目的。下列宣傳標語出現于抗日戰爭期間的是( )
A. “打倒列強除軍閥” B. “兵民是勝利之本”
C.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D.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6.(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6.)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中國軍民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抵抗。請仔細觀察下圖,判斷它是哪場會戰的示意圖( )
A. 淞滬會戰 B. 武漢會戰 C. 廣州會戰 D. 長沙會戰
7.(2022龍東中考10.)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變 B. 八一三事變 C. 七七事變 D. 一·二八事變
8.(2022河北中考4.)過春節時,人們常通過貼年畫寄予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下面年畫應張貼于( )
A. 北伐戰爭時期 B. 局部抗戰時期 C. 全民族抗戰時期 D. 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9.(2022海南中考6.)抗戰期間,漫畫家“以筆為刀,以畫抗戰”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以下作品共同傳達出( )
A. 抗戰勝利的喜悅 B. 抗戰必勝的信念
C. 對國民黨消極抗日不滿 D. 民眾希望國共聯合抗日
10.(2022百色中考7 .) 電影《捌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堅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陣地,阻擊日軍的故事。該影片取材于( )
A. 淞滬會戰 B. 太原會戰 C. 武漢會戰 D. 長沙會戰
11.(2021畢節市6.)劉大年《抗日戰爭時代》一書中記載:從“七七事變”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國關內戰場的陸軍,平均每年占總兵力的76.4%。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陸軍主力仍分布在中國戰場。中國能牽制日軍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為( )
A.中國戰場是日軍唯一的戰場 B.中國擁有先進武器裝備
C.中國實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戰 D.蘇聯紅軍進駐中國東北
12.(2021南充市.)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1瀘州市17.)朱漢國在《明確“十四年抗戰”有重要意義》一文中指出:從抗日戰爭的全過程看,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戰,后八年是全國性抗戰。其中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轉折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中共七大
14.(2021山西省8.)1937年4月5日,國共兩黨首次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來祭拜黃帝,并發表祭黃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A. 抗戰全面爆發激化了民族危機 B. 日本侵華加劇,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
C. 抗日民族統戰線已正式形成 D. 蔣介石放棄反共,團結各方力量抗日
15.(2021煙臺市11.)下表為煙臺某初中“膠東紅色文化”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整理的資料(部分)。
時間 創建的主要抗日救亡團體
1937年8月 蓬萊戰地服務團
1937年秋 煙臺抗日救亡歌詠隊
1938年1月 招遠西北鄉青年抗日救國團
據此推測,其研究的主題是膠東( )
A. 中共黨組織的創建 B. 國民大革命如火如荼
C. 抗日根據地的建立 D. 抗日救亡熱潮的掀起
16.(2021江西省12.)“內遷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陜西、貴州四省。其中四川最多,僅重慶一地就集中了二十五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
A. 北伐的勝利進軍 B. 侵華日軍的步步進逼
C. 北平的和平解放 D. 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
17.(2021無錫市13.)紀念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們要了解“鮮血凝固的那個時候,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三十萬同胞,在黑暗中掙扎;三十萬,三十萬冤魂,在地里哭泣”這段歷史,我們最應該去的紀念館是( )
A.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B.新四軍紀念館
c.九一八紀念館 D.渡江戰役紀念館
18.(2021懷化市8.)電影《八佰》的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役為淞滬會戰最后一役。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這場戰役11( )
A.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B.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D.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19.(2021貴港市7.)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材料描述的此次戰役( )
A. 取得了正面戰場的第一個勝利 B. 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的一場勝仗
C. 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D. 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20.(2021河北3.)一封封寫于戰火紛飛年代的書信,承載著系國系家的深厚情懷。下面兩封書信(節選)一起能印證的史實是( )
致戰友: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絕不致亡于區區三島債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 小兄張自忠手啟 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親愛的雙親大人膝下:兒這次為了民族,為了階級,為了可愛的家鄉,為了骨肉相連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兒不得不來信辭別雙親大人……現在兒就要離開大別山,走上最前線消滅敵人,保衛中華,望雙親不要悲傷掛念。幾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程雄(新四軍戰士)
A. 正面戰場抗戰 B. 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
C. 敵后戰場的抗戰 D.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21.(2020鄂州中考6.)歷史動因帶來歷史結果,追尋動因與結果之間的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下列動因與結果之間的關聯不正確的是(  )
A.中共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南昌起義 B.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秋收起義
C.日本擺脫經濟政治困境﹣﹣九一八事變 D.實行全民族抗戰﹣﹣西安事變
22.(2020營口8.)右圖是1937年12月日本《東京日日新聞》上的一篇報道。它反映了日軍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該事件是( )
日軍“殺人比賽”的新聞報道
A.九一八事變 B.盧溝橋事變 C.淞滬會戰 D. 南京大屠殺
23.(2020營口7.)“1937年7月7日夜間,日軍在宛平城外演習,以‘士兵失蹤’為名挑起了事響,‘士兵失蹤’本是他們多年來慣用的伎倆……”這個事件的發生,標志著( )
A.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B.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
C.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D. 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24.(2020江西5.)這面旗幟召喚著全中國的各黨各派各界各軍,召喚著全中國的工農兵學商,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這面旗幟”是(  )
A.民主與科學 B.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抗戰
25.(2020濰坊16.)歷史上,中國共產黨曾要求各根據地政權“承認國民政府頒布的憲法法律的效力”。其目的是(  )
A.推進國民革命 B.鞏固工農政權 C.促成重慶談判 D.促進合作抗日
26.(2020賀州6.)1937年7月15日,中共遞交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變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觸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這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 )
A.建立東北抗日聯軍的目的 B.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愿
C.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要求 D.團結御侮一致抗日的誠意
27.(2020濟寧12.)漫畫創作與時代需要緊密相連。右圖中漫面《看你橫行到幾時》應創作于( )
A.甲午中日戰爭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28.(2020溫州5.)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 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
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 D.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
29.(2020重慶A卷7.)全國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發行的機關報堅持“團結全國抗日力量,鞏固民族統一戰線,發表正確救亡言論,討論救亡實際問題”,站在宣傳抗日的第一線。該機關報是( )
A.《新蜀報》 B.《友聲》 C.《新華日報》 D.《巴聲》
30.(2020重慶B卷10.)七七事變后,隨著大片國土的陷落,各類工廠從沿海和省外其他城市大批遷入重慶。這( )
①使重慶成為全國唯一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區 ②促進了重慶經濟的發展
③為全國抗戰提供了物質基礎 ④使重慶成為中國戰時首都和中華民國陪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2020南京9.)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國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務是( )
A.結束帝制 B.打倒軍閥 C.團結抗日 D.和平建國
32.(2020郴州6.)家書是一種承載歷史的特殊載體。1938年10月,一封由馬來亞寄往晉江的家書中寫道:“適逢環境惡劣,艱難得利……咱國抗戰當頭,糧食高貴,壯丁費浩繁……咱被派壯丁費若難推辭,亦須看破”。從家書中可知當時( )
A. 營商環境相對寬松,賺錢容易 B. 國內糧價穩定,物資充足
C. 國難當頭,人民堅定支持抗戰 D. 抗戰士氣低落,前途渺茫
33.(2019眉山24 .)《保衛邊區歌》里唱到:“楊柳發了芽,杏樹開了花,我們是老百姓,我們也是兵,保衛了邊區保衛了我們的家。”這首歌最早傳唱于( )
A.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新中國建立后
34.(2019重慶A卷 8 .)剪紙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可表達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如圖所示剪紙表達的歷史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
A. 平型關和臺兒莊戰役在同一時間進行
B. 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者
C. 平型關戰役的勝利是國共合作開始的標志
D. 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35.(2019蘇州 10.)1937年,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二期在延安正式開學。中國共產黨吸納了原東北軍和西北軍的一部分愛國軍人參加,其中有張學良將軍的弟弟張學詩、張學明,楊虎城將軍的兒子楊拯民等。這一做法( )
A.鞏固了國民革命的社會基礎 B.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利發展
C.壯大了反抗國民政府的力量 D.適應了民族戰爭新形勢需要
36.(2019孝感 10.)宣傳畫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組織的態度。下列宣傳畫體現的政治態度是( )
A.踴躍參軍,抗美援朝
B.團結起來,一致抗日
C.聯合英美,堅持抗戰
D.發動民眾,支援北伐
37.(2019聊城13.)下面是抗日戰爭時期邵恒秋創作的漫畫《日本的今昔》。該漫畫的寓意主要是( )
A.得道多縣,失道寡助 B.民族覺醒,抗戰必勝
C.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D.地大物博,中國必勝
38.(2019重慶B卷13 .)學會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史實的是(  )
A. 商朝的青銅治煉技術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
B.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我國教育的發展和知識的普及
C. 從1937年9月起,40萬川軍奔赴抗日前線,先后參加了一系列會戰
D.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39.(2019玉林8 .)1938年到1940年底,廣西出現了外省工廠遷入的高潮。據此可知( )
A.豫湘桂戰役引發了工廠遷桂 B.廣西完全沒有受到日軍侵擾
C.廣西近代工業發展基礎較好 D.工廠遷桂適應了抗戰的需要
40.(2019·遼寧營口7.)作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的德國人約翰·拉貝,曾親眼目睹了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間侵華日軍的暴行,并記錄下來,這就是著名的《拉貝日記》。書中還收錄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日軍在該事件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屠殺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 )
A.20萬人以上 B.20萬人以下 C.30萬人以上 D.30萬人以下
二.非選擇題
1.(2022臨沂中考28.)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1942年1月1由中頭餐炎、蘇四國領街26國簽暑《聯合國家宣言)。這是中國首次以大國身份參與關國際事務的重要文件,它初步確立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中國是最早升發西斯戰爭的國家,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浴血男世界反法西新戰爭做出了不可磨天的歷史貢獻,中國也是建立戰后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材料二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對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和大不列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所作聯谷宣言稱為大西洋章內所載宗旨與原則的共同方案業已表示贊同。……茲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合作,并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協定或和約。
現在或可能將在戰勝希特勒主義的斗爭中給予物質上援助和貢獻的其他國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
——摘自《聯合國家宣)
(1)材料一中領銜簽字的四國所實行的社會制度從本質上可分為哪兩種?根據材料二,所有簽字國必須在哪些方面保持一致?(不得照抄原文)結合材料一,說明該宣言簽署的重要歷史意義。
(2)在這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中國的抗戰有何突出特點?
(3)材料中的“宣言”簽署后,哪一戰役的勝利成為這場戰爭的轉折點?從該“宣言”的簽署及戰爭形勢的變化中,你能得出怎樣的歷史認識?
2.(2022婁底中考27.)探索與奮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洋務運動是晚清政府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形勢下的自救運動。由于在對內對外戰爭中對西方的堅船利炮的威力“大開眼界”,對來自西洋的“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開始有所認識,……并引進西方軍事技術,從而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編自羅榮渠《現代化新論》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列舉一例洋務運動引進西方軍事技術創辦的企業,并簡述洋務運動的作用。
材料二 辛亥革命把歷來被奉若神明的君主專制政體一舉推倒,把它徹底廢除。《臨時約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確宣布:“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普通老百姓從歷來的“子民”、“臣民”、“蟻民”一下子變成國家的主人
——摘自胡繩武、金沖及《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豐碑——辛亥革命》
(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指出辛亥革命首先爆發的地點,并說明辛亥革命“在整個社會生活和人們頭腦中引起巨大震動”的原因。
材料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有力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摘自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3)指出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根據材料,概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意義。
(4)綜合上述材料,簡述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取得的偉大成果。
3.(2021營口市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今天……世界仍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
材料一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的標志事件是什么?(1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1分)
材料二 1916年,德、法兩國軍隊在法國的凡爾登展開了一場歷時約10個月的陣地戰。這場戰役異常慘烈,交戰雙方損失近百萬人,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中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的是哪次戰役?(1分)
材料三 1944年6月6日,即進攻日,英國和美國軍隊……開辟了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這一新的威脅連同原子彈帶來的災難使得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戰爭正式結束。
——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齊格勒著《新全球史》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回答,“開辟第二戰場”的是哪次戰役?(1分)哪次會議決定“蘇聯對日宣戰”?(1分)“戰爭正式結束”的標志事件是什么?(1分)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戰爭的認識。(1分)
4.(2021桂林市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秦始皇開鑿靈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為中原和嶺南的重要通道。秦統一嶺南后,“徙中縣之民于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這是一次大規模地把中原漢人遷往嶺南的移民活動,這些漢人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為桂林等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鐘文典主編《桂林通史》
材料二 “七七”事變后,政府下令沿海各廠礦遷入內地。從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時間,完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工業大遷移。內遷廠礦區城分布,以四川為最多,占內遷總數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陜西占5.90%,廣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這些內遷廠礦,為戰時大后方工業重建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吳景平、曹振威《中華民國史》
材料三 (美國)1933年開始了著名的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政府修建16條水壩和眾多的發電廠。這一系列工程保護了農業,提供了大量電力和眾多的就業機會,使整個田納西河流域由貧瘠、落后的地區變成富庶的地區,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九倍。
——朱漢國、馬世力主編《高中歷史必修第三冊》
(1)寫出材料一中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根據材料分析加強“中原和嶺南”聯系后的影響。(不能照抄原文)
(2)“七七”事變標志中國抗戰進入哪個階段?根據材料二概括這一階段“內地”工業發展的特點。(不能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水利工程”修建時在位美國總統是誰?根據材料分析,田納西河流域由貧瘠變富庶的原因。
(4)材料中這些地區的發展提供哪些可借鑒的經驗?
5.(2019 襄陽 36.)(7分)【不屈的抗爭:逐漸覺醒的民族意識】
材料一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
(1)林則徐領導的哪一抗爭活動充分體現了材料一的精神?(1分)
材料二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
(2)根據材料二指出義和團運動的斗爭對象。(1分)
材料三 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行動激發了追去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
——習近平幾年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根據材料三,概括五四運動的作用和特點。(2分)
材料四 1938年,國民黨提出“團結海內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訓練全國壯丁,充實民眾武力”。毛澤東也多次強調:“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民眾之中。”
(4)材料四中,國共兩黨的認識有何相同之處?(1分)14年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踐行毛澤東這一思想的?(列舉兩例,2分)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上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學案(教師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一★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1、爆發
1937年7月7日,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隨即炮轟我軍防地,中國守軍奮起反擊。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2、意義: 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3、犧牲將領:保衛北平的戰斗中趙登禹,佟麟閣壯烈殉國。
4、結果:北平、天津淪陷。
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
時間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
性質 局部侵華戰爭 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政府態度 不抵抗,力避事態擴大 奮起抵抗,全面抗戰
結果 日本占領東北三省,中國局部抗戰開始 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
相似性 都是蓄謀已久;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的結果;都是日本找借口發動。
小結:“九一八”事變:日本局部侵華,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
七七事變: 日本全面侵華,中國軍民開始了全面抗戰。
二、第二次國共合作
背景: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步伐。
內容:根據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
實現;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史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
歸納: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1“國共關系”
1)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國共關系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1924—1949年)
合作(1924—1927年),-----分裂-------合作(1937—1945年),-----分裂
2)概括制約國共關系變化的因素。
A 國共兩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B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C 國際的影響。
3)近代史上兩次國共合作各取得什么重大成果?
第一次國共合作(領導人:國—孫中山;共—陳獨秀),取得北伐勝利
第二次國共合作(領導人:國—蔣介石;共—毛澤東),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4)分裂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失敗,形成國共十年對峙,日本乘中國內戰大舉侵華。
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導致雙方三年多內戰,祖國至今未能完全統一。
(5)探究國共關系對于今天來說,有何現實意義?
1)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2)兩黨可以通過談判,進行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6))通過學習國共兩黨關系變化的歷史知識,你有什么感悟? 和則兩利,分則兩傷。
(7)結合當前形勢談談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我們應該作何努力。
加強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加強高層領導人的對話;加快大陸經濟發展,縮小兩岸的經濟差距;加強兩岸人員往來等。
(8)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面臨嚴重民族危機。
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1927) 第二次國共合作(1924—1949年)
不同點 領導人 國—孫中山;共—陳獨秀 國—蔣介石;共—毛澤東
革命任務 打倒列強,除軍閥 打敗日本帝國主義
合作方式 黨內合作(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黨外合作
政治基礎 新三民主義 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合作結果 取得北伐戰爭勝利 取得抗日戰爭勝利
中共成熟狀況和采取方針 幼年,缺乏斗爭經驗,妥協退讓,放棄領導權。 成熟,堅持以斗爭求團結方針。
相同點 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都面對強大敵人。都是在中共推動下實現。都大大促進了中國革命的發展。
認識 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三、淞滬會戰
時間:1937年8月13日
主要戰役:寶山保衛戰(姚子青)、四行倉庫戰 斗(謝晉元)
結果:上海失陷
意義: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殺:識記圖片P94
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將其作為戰時的陪都。
2、暴行: A燒殺淫掠,無惡不作。
B日軍占領南京后,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3、認識: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暴行。
4、啟示:戰爭殘酷,應反對戰爭,珍愛和平;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刻苦努力,保衛祖國。
一.選擇題
1.(2022襄陽中考10.)如圖是豐子愷漫畫《散沙團結,可以御敵》(1938年),表達的是( B )
A. 發動北伐戰爭 B. 實行全民族抗戰
C 進行抗美援朝 D. 開展“大躍進”運動
2.(2022聊城中考14.)下面是我國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情況統計表。據此表可知,抗日戰爭的基本特點是( D )
群體類別 八路軍 新四軍 東北抗日聯軍 黨政工作人員 國民革命軍陸軍 外籍抗日烈士 其他抗日群體和個人
占總數的比例 32% 9% 7% 10% 29% 0.02% 12.98%
A. 持久戰 B. 大兵團作戰 C. 游擊戰 D. 全民族抗戰
3.(2022東營中考13)國家公祭鼎銘文:“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獸行暴虐,曠世未聞……兄弟同心,公御外辱”。其中“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反映的是歷史事實是(D)
A.九一八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南京大屠殺
4.(2022營口中考9.)國家公祭鼎銘文:“國家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我國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這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D )
A. 武漢會戰 B. 淞滬會戰 C. 旅順大屠殺 D. 南京大屠殺
5.(2022蘇州中考11.)標語可以用簡潔的語言達到某種宣傳目的。下列宣傳標語出現于抗日戰爭期間的是(B )
A. “打倒列強除軍閥” B. “兵民是勝利之本”
C.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D.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6.(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6.)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中國軍民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抵抗。請仔細觀察下圖,判斷它是哪場會戰的示意圖( A )
A. 淞滬會戰 B. 武漢會戰 C. 廣州會戰 D. 長沙會戰
7.(2022龍東中考10.)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事件是( C )
A. 九一八事變 B. 八一三事變 C. 七七事變 D. 一·二八事變
8.(2022河北中考4.)過春節時,人們常通過貼年畫寄予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下面年畫應張貼于( C )
A. 北伐戰爭時期 B. 局部抗戰時期 C. 全民族抗戰時期 D. 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9.(2022海南中考6.)抗戰期間,漫畫家“以筆為刀,以畫抗戰”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以下作品共同傳達出( B )
A. 抗戰勝利的喜悅 B. 抗戰必勝的信念
C. 對國民黨消極抗日不滿 D. 民眾希望國共聯合抗日
10.(2022百色中考7 .) 電影《捌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堅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陣地,阻擊日軍的故事。該影片取材于(A )
A. 淞滬會戰 B. 太原會戰 C. 武漢會戰 D. 長沙會戰
11.(2021畢節市6.)劉大年《抗日戰爭時代》一書中記載:從“七七事變”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國關內戰場的陸軍,平均每年占總兵力的76.4%。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陸軍主力仍分布在中國戰場。中國能牽制日軍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為( C )
A.中國戰場是日軍唯一的戰場 B.中國擁有先進武器裝備
C.中國實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戰 D.蘇聯紅軍進駐中國東北
12.(2021南充市.)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B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1瀘州市17.)朱漢國在《明確“十四年抗戰”有重要意義》一文中指出:從抗日戰爭的全過程看,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戰,后八年是全國性抗戰。其中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轉折性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中共七大
14.(2021山西省8.)1937年4月5日,國共兩黨首次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來祭拜黃帝,并發表祭黃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B )
A. 抗戰全面爆發激化了民族危機 B. 日本侵華加劇,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
C. 抗日民族統戰線已正式形成 D. 蔣介石放棄反共,團結各方力量抗日
15.(2021煙臺市11.)下表為煙臺某初中“膠東紅色文化”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整理的資料(部分)。
時間 創建的主要抗日救亡團體
1937年8月 蓬萊戰地服務團
1937年秋 煙臺抗日救亡歌詠隊
1938年1月 招遠西北鄉青年抗日救國團
據此推測,其研究的主題是膠東( D )
A. 中共黨組織的創建 B. 國民大革命如火如荼
C. 抗日根據地的建立 D. 抗日救亡熱潮的掀起
16.(2021江西省12.)“內遷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陜西、貴州四省。其中四川最多,僅重慶一地就集中了二十五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B )
A. 北伐的勝利進軍 B. 侵華日軍的步步進逼
C. 北平的和平解放 D. 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
17.(2021無錫市13.)紀念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們要了解“鮮血凝固的那個時候,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三十萬同胞,在黑暗中掙扎;三十萬,三十萬冤魂,在地里哭泣”這段歷史,我們最應該去的紀念館是( A )
A.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B.新四軍紀念館
c.九一八紀念館 D.渡江戰役紀念館
18.(2021懷化市8.)電影《八佰》的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役為淞滬會戰最后一役。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這場戰役11( A )
A.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B.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D.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19.(2021貴港市7.)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材料描述的此次戰役(C )
A. 取得了正面戰場的第一個勝利 B. 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的一場勝仗
C. 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D. 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20.(2021河北3.)一封封寫于戰火紛飛年代的書信,承載著系國系家的深厚情懷。下面兩封書信(節選)一起能印證的史實是(B )
致戰友: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絕不致亡于區區三島債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 小兄張自忠手啟 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親愛的雙親大人膝下:兒這次為了民族,為了階級,為了可愛的家鄉,為了骨肉相連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兒不得不來信辭別雙親大人……現在兒就要離開大別山,走上最前線消滅敵人,保衛中華,望雙親不要悲傷掛念。幾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程雄(新四軍戰士)
A. 正面戰場抗戰 B. 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
C. 敵后戰場的抗戰 D.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21.(2020鄂州中考6.)歷史動因帶來歷史結果,追尋動因與結果之間的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下列動因與結果之間的關聯不正確的是( D )
A.中共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南昌起義 B.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秋收起義
C.日本擺脫經濟政治困境﹣﹣九一八事變 D.實行全民族抗戰﹣﹣西安事變
22.(2020營口8.)右圖是1937年12月日本《東京日日新聞》上的一篇報道。它反映了日軍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該事件是( D )
日軍“殺人比賽”的新聞報道
A.九一八事變 B.盧溝橋事變 C.淞滬會戰 D. 南京大屠殺
23.(2020營口7.)“1937年7月7日夜間,日軍在宛平城外演習,以‘士兵失蹤’為名挑起了事響,‘士兵失蹤’本是他們多年來慣用的伎倆……”這個事件的發生,標志著( D )
A.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B.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
C.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D. 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24.(2020江西5.)這面旗幟召喚著全中國的各黨各派各界各軍,召喚著全中國的工農兵學商,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這面旗幟”是( C )
A.民主與科學 B.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抗戰
25.(2020濰坊16.)歷史上,中國共產黨曾要求各根據地政權“承認國民政府頒布的憲法法律的效力”。其目的是( D )
A.推進國民革命 B.鞏固工農政權 C.促成重慶談判 D.促進合作抗日
26.(2020賀州6.)1937年7月15日,中共遞交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變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觸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這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 D )
A.建立東北抗日聯軍的目的 B.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愿
C.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要求 D.團結御侮一致抗日的誠意
27.(2020濟寧12.)漫畫創作與時代需要緊密相連。右圖中漫面《看你橫行到幾時》應創作于( C )
A.甲午中日戰爭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28.(2020溫州5.)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C )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 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
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 D.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
29.(2020重慶A卷7.)全國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發行的機關報堅持“團結全國抗日力量,鞏固民族統一戰線,發表正確救亡言論,討論救亡實際問題”,站在宣傳抗日的第一線。該機關報是( C )
A.《新蜀報》 B.《友聲》 C.《新華日報》 D.《巴聲》
30.(2020重慶B卷10.)七七事變后,隨著大片國土的陷落,各類工廠從沿海和省外其他城市大批遷入重慶。這( A )
①使重慶成為全國唯一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區 ②促進了重慶經濟的發展
③為全國抗戰提供了物質基礎 ④使重慶成為中國戰時首都和中華民國陪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2020南京9.)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國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務是(C )
A.結束帝制 B.打倒軍閥 C.團結抗日 D.和平建國
32.(2020郴州6.)家書是一種承載歷史的特殊載體。1938年10月,一封由馬來亞寄往晉江的家書中寫道:“適逢環境惡劣,艱難得利……咱國抗戰當頭,糧食高貴,壯丁費浩繁……咱被派壯丁費若難推辭,亦須看破”。從家書中可知當時( C )
A. 營商環境相對寬松,賺錢容易 B. 國內糧價穩定,物資充足
C. 國難當頭,人民堅定支持抗戰 D. 抗戰士氣低落,前途渺茫
33.(2019眉山24 .)《保衛邊區歌》里唱到:“楊柳發了芽,杏樹開了花,我們是老百姓,我們也是兵,保衛了邊區保衛了我們的家。”這首歌最早傳唱于(B )
A.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新中國建立后
34.(2019重慶A卷 8 .)剪紙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可表達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如圖所示剪紙表達的歷史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B )
A. 平型關和臺兒莊戰役在同一時間進行
B. 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者
C. 平型關戰役的勝利是國共合作開始的標志
D. 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35.(2019蘇州 10.)1937年,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二期在延安正式開學。中國共產黨吸納了原東北軍和西北軍的一部分愛國軍人參加,其中有張學良將軍的弟弟張學詩、張學明,楊虎城將軍的兒子楊拯民等。這一做法( D )
A.鞏固了國民革命的社會基礎 B.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利發展
C.壯大了反抗國民政府的力量 D.適應了民族戰爭新形勢需要
36.(2019孝感 10.)宣傳畫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組織的態度。下列宣傳畫體現的政治態度是(B )
A.踴躍參軍,抗美援朝
B.團結起來,一致抗日
C.聯合英美,堅持抗戰
D.發動民眾,支援北伐
37.(2019聊城13.)下面是抗日戰爭時期邵恒秋創作的漫畫《日本的今昔》。該漫畫的寓意主要是( B )
A.得道多縣,失道寡助 B.民族覺醒,抗戰必勝
C.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D.地大物博,中國必勝
38.(2019重慶B卷13 .)學會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史實的是( C )
A. 商朝的青銅治煉技術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
B.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我國教育的發展和知識的普及
C. 從1937年9月起,40萬川軍奔赴抗日前線,先后參加了一系列會戰
D.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39.(2019玉林8 .)1938年到1940年底,廣西出現了外省工廠遷入的高潮。據此可知( D )
A.豫湘桂戰役引發了工廠遷桂 B.廣西完全沒有受到日軍侵擾
C.廣西近代工業發展基礎較好 D.工廠遷桂適應了抗戰的需要
40.(2019營口7.)作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的德國人約翰·拉貝,曾親眼目睹了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間侵華日軍的暴行,并記錄下來,這就是著名的《拉貝日記》。書中還收錄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日軍在該事件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屠殺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C )
A.20萬人以上 B.20萬人以下 C.30萬人以上 D.30萬人以下
二.非選擇題
1.(2022臨沂中考28.)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1942年1月1由中頭餐炎、蘇四國領街26國簽暑《聯合國家宣言)。這是中國首次以大國身份參與關國際事務的重要文件,它初步確立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中國是最早升發西斯戰爭的國家,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浴血男世界反法西新戰爭做出了不可磨天的歷史貢獻,中國也是建立戰后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材料二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對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和大不列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所作聯谷宣言稱為大西洋章內所載宗旨與原則的共同方案業已表示贊同。……茲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合作,并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協定或和約。
現在或可能將在戰勝希特勒主義的斗爭中給予物質上援助和貢獻的其他國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
——摘自《聯合國家宣)
(1)材料一中領銜簽字的四國所實行的社會制度從本質上可分為哪兩種?根據材料二,所有簽字國必須在哪些方面保持一致?(不得照抄原文)結合材料一,說明該宣言簽署的重要歷史意義。
(2)在這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中國的抗戰有何突出特點?
(3)材料中的“宣言”簽署后,哪一戰役的勝利成為這場戰爭的轉折點?從該“宣言”的簽署及戰爭形勢的變化中,你能得出怎樣的歷史認識?
【答案】(1)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贊同大西洋憲章;使用全部資源同法西斯國家作戰;互相合作;不單獨與敵人停戰議和;其他反法西斯國家也可以加入該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初步確立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2)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中國是最早開始反法西斯戰爭的國家;中國是堅持到反法西斯戰爭最后勝利的國家;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3)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強敵、贏得勝利;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聯合、團結起來。
2.(2022婁底中考27.)探索與奮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洋務運動是晚清政府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形勢下的自救運動。由于在對內對外戰爭中對西方的堅船利炮的威力“大開眼界”,對來自西洋的“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開始有所認識,……并引進西方軍事技術,從而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編自羅榮渠《現代化新論》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列舉一例洋務運動引進西方軍事技術創辦的企業,并簡述洋務運動的作用。
材料二 辛亥革命把歷來被奉若神明的君主專制政體一舉推倒,把它徹底廢除。《臨時約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確宣布:“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普通老百姓從歷來的“子民”、“臣民”、“蟻民”一下子變成國家的主人
——摘自胡繩武、金沖及《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豐碑——辛亥革命》
(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指出辛亥革命首先爆發的地點,并說明辛亥革命“在整個社會生活和人們頭腦中引起巨大震動”的原因。
材料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有力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摘自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3)指出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根據材料,概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意義。
(4)綜合上述材料,簡述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取得的偉大成果。
【答案】(1)江南制造總局。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武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3)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4)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3.(2021營口市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今天……世界仍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
材料一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的標志事件是什么?(1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1分)
材料二 1916年,德、法兩國軍隊在法國的凡爾登展開了一場歷時約10個月的陣地戰。這場戰役異常慘烈,交戰雙方損失近百萬人,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中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的是哪次戰役?(1分)
材料三 1944年6月6日,即進攻日,英國和美國軍隊……開辟了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這一新的威脅連同原子彈帶來的災難使得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戰爭正式結束。
——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齊格勒著《新全球史》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回答,“開辟第二戰場”的是哪次戰役?(1分)哪次會議決定“蘇聯對日宣戰”?(1分)“戰爭正式結束”的標志事件是什么?(1分)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戰爭的認識。(1分)
【答案】(1)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中流砥柱。
(2)凡爾登戰役;
(3)諾曼底登陸戰役;雅爾塔會議;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
(4)戰爭是殘酷的,我們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有理即可)
4.(2021桂林市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秦始皇開鑿靈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為中原和嶺南的重要通道。秦統一嶺南后,“徙中縣之民于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這是一次大規模地把中原漢人遷往嶺南的移民活動,這些漢人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為桂林等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鐘文典主編《桂林通史》
材料二 “七七”事變后,政府下令沿海各廠礦遷入內地。從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時間,完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工業大遷移。內遷廠礦區城分布,以四川為最多,占內遷總數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陜西占5.90%,廣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這些內遷廠礦,為戰時大后方工業重建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吳景平、曹振威《中華民國史》
材料三 (美國)1933年開始了著名的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政府修建16條水壩和眾多的發電廠。這一系列工程保護了農業,提供了大量電力和眾多的就業機會,使整個田納西河流域由貧瘠、落后的地區變成富庶的地區,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九倍。
——朱漢國、馬世力主編《高中歷史必修第三冊》
(1)寫出材料一中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根據材料分析加強“中原和嶺南”聯系后的影響。(不能照抄原文)
(2)“七七”事變標志中國抗戰進入哪個階段?根據材料二概括這一階段“內地”工業發展的特點。(不能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水利工程”修建時在位美國總統是誰?根據材料分析,田納西河流域由貧瘠變富庶的原因。
(4)材料中這些地區的發展提供哪些可借鑒的經驗?
【答案】(1)郡縣制度;影響:為中原與嶺南及東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加強了民族團結;促進嶺南地區的開發和發展;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
(2)全面抗戰;工業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地區(尤其四川);此時工業發展最大的特點就是保存實力,為戰后工業重建奠定基礎。
(3)總統:羅斯福;帶動了當地人民的就業,提高人民的收入;修建大量的水利設施,當地農業的發展;修建電力設施,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4)制定的政策必須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社會遇到緊急情況時,國家應作出相應的干預,促進經濟穩定發展;國家政策應從長遠角度,不應只考慮眼下利益。
5.(2019 襄陽 36.)(7分)【不屈的抗爭:逐漸覺醒的民族意識】
材料一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
(1)林則徐領導的哪一抗爭活動充分體現了材料一的精神?(1分)
材料二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
(2)根據材料二指出義和團運動的斗爭對象。(1分)
材料三 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行動激發了追去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
——習近平幾年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根據材料三,概括五四運動的作用和特點。(2分)
材料四 1938年,國民黨提出“團結海內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訓練全國壯丁,充實民眾武力”。毛澤東也多次強調:“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民眾之中。”
(4)材料四中,國共兩黨的認識有何相同之處?(1分)14年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踐行毛澤東這一思想的?(列舉兩例,2分)
【答案】(1)虎門銷煙。
(2)帝國主義列強。
(3)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特點:全民族參與。
(4)認識:團結全民族共同抗戰。史實:①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派楊靖宇到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②全民族抗戰中,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敵后游擊戰。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辽源市| 胶州市| 彰化市| 泽库县| 如东县| 凭祥市| 上林县| 荔波县| 上饶县| 榆社县| 尼玛县| 义乌市| 察隅县| 三明市| 垫江县| 杭锦后旗| 琼结县| 南和县| 永泰县| 八宿县| 印江| 平遥县| 大丰市| 浙江省| 额济纳旗| 德化县| 绥滨县| 高阳县| 和静县| 阳新县| 海盐县| 恭城| 枝江市| 玉屏| 福州市| 上犹县| 武定县| 中宁县| 德安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