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學案(考點精講+4年中考真題)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第20課第一次工業革命 (學生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1.首先在英國發生的政治前提:英國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制度
經濟要求: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促使人們革新生產技術。
2.前奏:1733年,凱伊發明了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
3.興起部門:棉紡織業;
4.開始標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標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5.主要標志: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意義: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
6.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生產方式: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二、火車與鐵路
1.發明: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火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
2.概況:1830年以后,英國掀起投資建設鐵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鐵路網。
3.鐵路時代的到來意義: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
3.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積極):
①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②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4.擴展:18世紀后期起,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家先后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
啟示:積極: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重視發展科技。
消極: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環境。
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枝獨秀主要發生在英國,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新能源煤炭,動力蒸汽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百花齊放,美國、德國發展最快,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新能源是電力、石油,動力:電動機、發電機、內燃機。
一.選擇題
1.(2022金昌市中考15.)“蒸汽機廣泛利用,使英國到處都建立起大工廠。那些高聳入云的煙,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歷史已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新的時代”是( )
A. 鋼鐵時代 B. 電氣時代 C. 蒸汽時代 D. 信息時代
2.(2022雅安中考16.) 《世界文明史》一書中寫道:“它在不過三代人的時間里,改變了整個英格蘭的面貌:從家庭手工業過渡到大工廠生產,從手工勞動過渡到機器勞動,從鄉村社會過渡到都市化社會,從經驗社會向科學技術社會過渡。”這段話評價的是( )
A. 光榮革命 B. 工業革命 C. 第二次工業革命 D. 信息技術革命
3.(2022株洲中考15.) “那些高聳入云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歷史已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這一“新的時代”指的是( )
A. 蒸汽時代 B. 電氣時代 C. 信息時代 D. 太空時代
4.(2022桂林中考13.)觀察圖,分析1750-1865年英國資本總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業革命的開展 B. 君主專制的建立 C. 文藝復興的興起 D. 宗教改革的推動
5.(2022云南省中考20.) 開工業文明先河的國家是( )
A. 荷蘭 B. 英國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6.(2022宿遷中考16.)工業革命之初,修筑公路為解決交通問題發揮了重大作用,但四輪馬車等落后的交通工具,已不能滿足工業飛速發展的需求。下列發明較早解決這一問題的是( )
A.蒸汽機車 B.汽船 C.內燃機 D.汽車
7.(2022成都中考19.)19世紀初期,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創作了詩歌《郊游》,發出了圖中的感嘆。據此判斷,詩人描繪的景象應該出現在( )
A.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 B.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
C.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 D.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8.(2022臺州中考3.)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材料評述的是工業革命的(  )
A. 原因 B. 背景 C. 過程 D. 影響
9.(2022涼山中考9.)“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其中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人了( )
A. 電氣時代 B. 蒸汽時代 C. 信息時代 D. 經濟全球化時代
10.(2022營口中考17.)為了紀念瓦特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被定義為“瓦特”。他的主要成就是( )
A. 發電機的問世 B. 蒸汽機的改進
C. 飛梭的發明 D. 珍妮機的發明
11.(2022營口中考18.) 中國建設,聞名世界。中國鐵路在進入21世紀以后經歷了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鐵路的運輸能力。標志著人類歷史進入“鐵路時代”的發明是( )
A. 火車 B. 汽車 C. 飛機 D. 輪船
12.(2022連云港中考16.)19 世紀中后期,英國孩子們在城市的垃圾堆上玩耍,有錢人在污濁不堪的泰晤士河上乘坐汽船游覽。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殖民擴張的進程 B.光榮革命的發生
C.工業革命的影響 D.經濟危機的爆發
13.(2022吉林省中考9.)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的是( )
A. 英國 B. 法國 C. 美國 D. 德國
14.(2022懷化中考13.)導致下圖中各職業比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開辟 B. 殖民擴張 C. 資產階級革命 D. 工業革命
15.(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11.)下面是英國某時期交通發展簡表,導致這種變化最主要原因是( )
類別 大事記
內河航運 1761年,開鑿第一條內陸運河
18世紀90年代,開鑿42條新運河,耗資650萬英鎊
鐵路 至1835年,議會批準了54條鐵路修筑計劃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鐵路公司被批準成立,筑路8731英里
A.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 第一次工業革命
C. 三角貿易日益繁榮 D. 第二次工業革命
16.(2022恩施州中考12.)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機的相對無限的動力,工業革命完全有可能會在僅僅增加紡織品生產速度后便逐漸消失。以下發明能論證這個觀點的是(  )
A.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機 B. 斯蒂芬森的火車
C. 卡爾 本茨汽車 D. 萊特兄弟的飛機
17.(2022大慶中考34.)西方“步入近代”過程:首先是精種層面的變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變革,最后是器物(技術)方面的變革,以下符合這一變革順序的是( )
A. 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B. 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文藝復興
C. 文藝復興→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 D. 工業革命→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
18.(2022天水中考12 .)王覺非主編的《近代英國史》載:“從西至東,從北至南······機械裝置遍及四方,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動力。”對世界獲得這種“新動力”貢獻最大的人是(  )
A.阿克萊特 B.富爾頓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19.(2021雅安市12.)推動工廠從設在水流湍急的鄉村改為設在遠離河流的地方,工廠規模也變得更大的關鍵因素是( )
A.發電機的問世 B.內燃機的發明 C.珍妮機的發明 D.蒸汽機的改進
20.(2021鹽城市13.)通過數據分析我們能夠發現許多歷史信息,分析圖2柱狀圖數據,英國原棉需求量增長主要因為( )
A.珍妮機的發明 B.蒸汽機的應用 C.內燃機的推廣 D.電動機的普及
21.(2021赤峰市16.)“這場革命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一幅煙囪多于教堂尖頂的圖景……從家庭手工業過渡到大工廠生產。”材料中的“這場革命”指的是( )
A.美國資產階級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 C.法國大革命 D.工業革命
22.(2021攀枝花10.)右圖是“世界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示意圖”,對①時段描述正確的是( )
A.生產方式產生壟斷組織
B.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C.發明火車,鐵路時代開始
D.電子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
23.(2021南充市.)下圖為某同學整理的框架結構示意圖,據此判斷,他協理的筆記是( )
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B.第一次工業革命
C.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D.第二次工業革命
24.(2021甘孜州25.)有學者指出:“‘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為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提供了寬松、平和的政治環境。”“這個制度”是( )
A.中央集權制 B.總統制 C.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憲制
25.(2021甘孜州27.)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明,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使他從一個儀表修理廠的徒工,成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和法國科學院外籍會員。他是( )
A.凱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斯蒂芬森
26.(2021衢州市4.)下表數據選自斯塔大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影響該組數據變化的因索有( )
①流水線生產的推廣②蒸汽機廣泛使用③內燃機的普遍應用④冶鐵技術的革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21東營市22.)“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蒸汽機為基礎。”這一觀點評論的是蒸汽機( )
A. 出現的原因 B. 改進的過程 C. 使用的范圍 D. 產生的影響
28.(2021揚州市15.)有人曾生動描述1830年的--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帶著我和他一起坐在發動機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進的原因,除了這個神奇的發動機及其飛似的白煙和節奏勻稱、不變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應該是( )
A.馬車 B.火車 C.電車 D.汽車
29.(2021婁底市16.) 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 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它"是指( )
A. 改良蒸汽機 B. 內燃機 C. 發電機 D. 珍妮機
30.(2021河北8.)英國作家狄更斯在19世紀中期對-座工業城鎮的描述是:“這是個到處都是機器和高聳的煙囪的市鎮,無窮無盡的長蛇般濃煙,一直不停地從煙囪里冒出來……許多龐大的建筑物上面開滿了窗戶,里面整天只聽到嘎啦嘎啦的顫動聲響,蒸汽機上的活塞單調地移上移下,就像個患了憂郁癥的大象的頭。”這說明英國( )
A. 跨入手工工場時期 B. 開始使用機器生產
C. 進入了“蒸汽時代” D. 步入了“電氣時代”
31.(2021廣東25.)蒸汽機不僅用于地下礦井抽水,而且還用于驅動地面車輛的設想于1825年變成現實,一條從礦井直達海岸的7英里鐵路問世了,這是人類第一條鐵路。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工業革命首先出現在煤炭業 B.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確立
C.鐵路運輸率先實現了現代化 D.創新意識推動技術變革
32.(2020銅仁22.)18世紀中期,瓦特對蒸汽機作了一系列改進。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中投入使用。蒸汽機的直接作用是( )
A.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B.促進了工廠規模的擴大
C.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
33.(2020河南15.)據統計,到19世紀20年代,在兩臺蒸汽織機旁工作的一個男孩所織的布匹比一個熟練的手工織工多15倍。這一數據直接說明( )
A.傳統手工行業日益消亡 B.機器效率高于手工生產
C.機器生產完全取代手工勞動 D.工業革命加劇貧富分化
34.(2020德陽22.)讀表2,當時的英國應填寫在表中的( )
表2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總額統計表(單位:億馬克)
年份 世界貿易總額 ① ② ③ ④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A.① B.② C.③ D.④
35.(2020河北18.)下圖信息表明,英國( )
英國1854—1856年間原材料、食品、工業制造品進出口貿易比重統計圖
A.從事“三角貿易” B.成為工業國家
C.進入“電氣時代” D.建成“福利國家”
36.(2020衢州5.)1825年9月的一天,史蒂芬森發明的“旅行者號”機車試車。一位馬車夫趕著一輛四匹馬拉的馬車與其賽跑,結果遠遠地落在了后面。這一結局的出現得益于( )
A.蒸汽機的普遍使用 B.電力成為機器的主要動力
C.內燃機的廣泛應用 D.流水線生產成為一種趨勢
37.(2020齊齊哈爾19.)“機器生產”“工廠”“鐵路”等流行語最早集中出現在19世紀上半期的國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國 D.日本
38.(2020德州20.)“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與陸地軌道運輸的結合,使人類社會進人鐵路運輸時代。”標志“鐵路運輸時代”到來的發明是( )
A.珍妮紡紗機 B.蒸汽機車 C.早期汽車 D.飛行者1號
39.(2020綿陽34.)氣象學中的“蝴蝶效應”,是指最初一個事件引起連續的一系列變化。在工業革命中,成為最初那只蝴蝶并引發一系列發明的是( )
A.珍妮機的發明 B.工廠制的確立 C.內燃機的使用 D.電的廣泛運用
40.(2020郴州12.)如圖是1801~1841年英格蘭農業、工業、商業產值示意圖,導致各產業數據變化的原因是( )
A.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 第一次工業革命 C. 英國的殖民擴張 D. 第二次工業革命
41.(2020株洲15.)1770~1821年英國農業和工業在國民總收入中的比重
時間 1770年 1821年
農業在國民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40% 16.1%
工業在國民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24% 31%
據上如表分析,推動英國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資產階級革命的進行 B.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行
C. 殖民擴張和野蠻掠奪 D.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
42.(2020柳州14.)科技發明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下列發明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是( )
圖一 火車 圖二 汽車 圖三 飛機 圖四 電燈
A.火車 B.汽車 C.飛機 D.電燈
43.(2020呼和浩特中考12.)2019年呼和浩特地鐵1號線和進京高鐵相繼通車,內蒙古正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前進。此時距離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開創的鐵路時代( )
A.超250年 B.達230年 C.逾200年 D.近200年
44.(2020天門、仙桃、潛江、江漢油田8.)歷史事實指 是歷史的客觀存在,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主觀理解。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事實的是( )
A. 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
B. 新航路開辟以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C. 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
D.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45.(2020廣元1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紀上半期,有可能(  )
A.坐飛機旅行 B.坐火車外出 C.乘汽車上學 D.在電燈下看書
46.(2020青島36.)“當新社會的曙光初露霞曦時,英國卻突然躍出地平線,領先走進一種新文明,帶動了世界。英國的歷史極其誘人,你要想了解現代世界,就應該首先從英國歷史開始。”下列史實最能證明英國“領先走進一種新文明”的是(  )
A.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 B.飛機的誕生
C.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 D.計算機的問世
47.(2020大興安嶺地區19.)“機器生產”“工廠”“鐵路”等流行語最早集中出現在19世紀上半期的國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國 D.日本
48.(2020濰坊22.)1783年失去美洲殖民地后,沒有人預見到英國能夠再次崛起。英國能再次崛起是因為(  )
A.資產階級革命 B.第一次工業革命
C.第二次工業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戰
49.(2020臨沂21.)高鐵,全稱為高速鐵路,是現代化鐵路運輸的重要標志,顛覆了傳統鐵路的低效局面,屬于新型的交通模式。“傳統鐵路”時代開始的標志是(  )
A.蒸汽機成為主要動力 B.蒸汽機車的試車成功
C.第一臺內燃機的發明 D.第一臺拖拉機的出現
50.(2019鄂州11 .)假如你穿越時空來到19世紀上半期的倫敦,下列情景不可能見到的是(  )
A.有錢人以坐輪船游覽泰晤士河為時尚 B.岸邊工廠一間接著一間,巨大的煙囪冒著濃煙
C.街上電線桿林立,夜晚城市霓虹燈閃爍 D.不時有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
51.(2019宜昌17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發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以下屬于工業革命負面影響的是( )
A.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B.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
C.人們出行更加快捷、便利 D.工業污染造成對環境的破壞
52.(2019隨州13 .)《劍橋歐洲經濟史》寫道:“機器都在執行著一種新的規律,紡工不再像過去那樣在家里無拘無束地搖車紡紗了,織工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織布了。現在,他們必須在工廠中按照沒有生命疲倦的機器設備所確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說明了工業革命( )
A.改變了生產方式 B.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
C.改變了傳統家庭結構 D.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53.(2019通遼9 .)英國工業革命接近完成之際,卡萊爾在《文明的憂思》中發出感嘆:“當整個國家僅僅只在乎金錢和被金錢所主宰的時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懸在深不見底的深淵上空。”可見,卡萊爾注意到了英國( )
A.煤礦大量開采導致土地塌陷 B.工業革命中社會財富急增
C.人們思想觀念的巨大進步 D.工業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54.(2019呼倫貝爾 興安盟11 .)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在下列哪一領域發生變化( )
A.能源動力 B. 通訊技術 C. 交通工具 D. 紡織機械
55.(2019齊齊哈爾21 .)詹姆士是一位極富經營頭腦的英國某織布廠廠主,1785年后,他把工廠建在交通便利的內陸城市。最可能是因為( )
A.珍妮機的發明 B.改良蒸汽機的使用 C.火車、輪船的出現 D.內燃機的發明
二.非選擇題
1.(2022聊城中考34.) 閱讀下列有關工業革命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過分。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人類也由此而結束了長期以來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依賴,獲得了一個巨大的新能源。
材料二 1830年,喬治·史蒂芬孫的機車“火箭號”以平均14英里的時速行駛了31英里,將一列火車從利物浦駛到曼徹斯特。短短數年內,鐵路就因為它能夠以比公路或運河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運送旅客和貨物而支配了長途運輸。
——材料一、二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的變化
1750年 1851年 1870年
農業人口 84% 46% 30%
城市人口 16% 54% 70%
——根據《世界歷史》編制
材料四這是個到處都是機器和高聳的煙囪的市鎮……鎮上有一條黑色的水渠,還有一條河,這里面的水被氣味難聞的染料沖成深紫色,許多龐大的建筑物上面開滿了窗戶,里面整天只聽到嘎啦嘎啦的顫動聲響,蒸汽機上的活塞單調地移上移下,就像一個患了憂郁癥的大象的頭。
——[英]狄更斯在《艱難時世》中對19世紀中期一座工業城鎮的描述
(1)根據以上四則材料,概述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
(2)上述變化主要說明了什么道理?
2.(2022南充中考23.) 文明交流與碰撞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材料一 第四條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十六條 中華民國之立法以參議院行之。第三十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第四十八條 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
(1)以上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獻?由誰頒布的?有什么意義?
材料二 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英國率先開始,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客觀上也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英國和人類社會的影響分別是什么?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如何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
材料三 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思想解放運動都是社會前進的力量源泉,社會變革的內在動力。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等等)也促進新的思想產生,促進思想解放。總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與發展。
(3)請從材料三中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對此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3.(2022鹽城中考23.)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21年,英國的工業產值超過農業,英國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19世紀40年代,英國生鐵產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 年英國工業總產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對外貿易占世界的21%,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張躍發《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其顯著特點的。它促進了工業的高速發展工業的高速發展又促進資本和生產的集中,從而引起了壟斷組織的產生……壟斷組織的產生推動資本主義列強去加強殖民擴張,因而更加劇了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
材料三 2018年12月1日,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遭無端拘押。這是一起由美國一手策劃、加拿大幫助實施的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阻撓中國科技發展。在被拘押了1028 天后,2021年9月25 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順利回到祖國。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1年9 月 26 日第 04版)
據材料一概括英國當時發生的變化。(2分)分析這些變化產生的最主要原因。(1分)
(2)據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1分)“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在一戰后是否得到緩和 并說明理由。(3分)
(3)據材料三指出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質。(1分)分析孟晚舟得以回國的根本原因。(1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科技發展的認識。(1分)
4.(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14.)【工業革命與經濟發展】
材料:英國現代運河自1759年申請修建到19世紀30年代是英國運河的興盛時期;至19世紀50年代被鐵路取代,是運河的衰落時期。英國運河興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業革命大大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市場的繁榮,消費量上升和市場擴大對運河發展極為有利;運河豐厚的利潤驅使不同階層的投資者參與其中;技術革新增強了運河的運輸能力和競爭力,為運河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運河的經營根據市場變化而及時調整創新,例如采取分類運輸收費標準的細化與商品差異化收費。
英國運河衰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鐵路運輸的發展,鐵路在速度、運輸重量、單位運費成本上獲得了運河難以企及的諸多優勢,但是運河還固守原方式與鐵路競爭,最終導致了運河的完全衰落;其次是英國社會對運河投資形成的“運河熱”偏離了理性方向,這種盲目投資帶來的風險也在所難免了;三是運河經營本身存在的內部缺陷也加速了運河的衰落(如運河收費過多、規定死板造成運輸份額流失)。
從英國運河的興衰可以看出:理性判斷與理性投資對經濟發展十分重要;不斷創新與改革是行業和國家發展的長效途徑;經濟發展和商業活動要重視人口的作用。
——摘編自時義濱《影響英國運河興衰的要素分析》
根據材料,圍繞英國現代運河興衰及經驗教訓,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世界歷史的相關史實,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5.(2022德陽中考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受到一系列偶然形成的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農業革命將數量龐大的勞動人口從英國農場中解放出來,足以為新機器配置充足人員。
——摘編自《世界大歷史(第3卷))
(1)根據材料一,指出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一條促使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其他條件,并進行說明。
材料二 吾人所采用工業化之界說為:各種生產事業機械化及科學化,而其組織與管理亦科學化及合理化。在此概括的定義下,工業化當然不僅指工業發展之一端,而其內容包括下列各點:①工業本身機械化與科學化……③運輸事業機械化與動力化;④各種生產事業以工業為中心而發展;⑤動力之普遍利用……⑧事業組織及管理科學化與合理化……
——摘編自劉大均《工業化與中國工業建設》
(2)根據材料二對工業化的定義,并結合兩次工業革命的史實,為其中一項內容尋找史實依據。
材料三
——摘編自《英國史》等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唯物史觀對材料三進行解讀。(要求:觀點明確,邏輯清晰。)
6.(2021湘西州24.)工業革命不僅是技術革命,也是深刻的社會變革,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哪個國家?
(2)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發明是什么?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人類進入什么時代?
(3)第二次工業革命什么時候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人類進人什么時代?
(4)結合工業革命的影響,談談你對工業革命的認識。
7.(2021襄陽市14.)【科技創新社會進步】
材料 今天金屬和塑料補充了石材和木頭:鐵路、汽車、飛機取代了牛、馬和驢:蒸汽機、柴油機和原子動力代替風力和人力驅動船只:大量合成纖維織物與傳統的棉布、毛紡織品和亞麻織物競爭;電取代了蠟燭,并成為只需按一下開關便可做許多事的動力之源。這一切變化都是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的福音。
(1)指出材料中兩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發明,各舉一例。
第一次:
第二次:
(2)以下結論最符合材料主題的是( )(填序號)。
①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②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③工業革命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④工業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
(3)材料體現了作者對工業革命的贊賞。如果讓你完善對工業革命的評價,你會補充什么內容?請寫出你要補充的內容。(補充的內容要有史實有結論)
8.(2021牡丹江 雞西2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后期,英國科學家雖然有不少發明,但他們固守蒸汽時代的舊技術,輕視電力技術的應用。在英國,電燈的推廣卻遭到煤氣照明公司的反對,千方百計保護已取得壟斷地位的煤氣照明。
材料二 在工業革命中,“工廠化”是一個重大變化,沒有工廠化,工業革命就不會那么徹底。
材料三 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工人運動逐漸興起,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1)依據材料一“蒸汽時代的舊技術”的代表是什么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最顯著成就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什么
(2)依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工業革命確立了哪一生產組織制度 這種生產組織制度采取的生產方式是什么
(3)材料三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誕生的標志是什么 寫出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世界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什么
(4)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18世紀后期至19世紀初英國輸入原棉量
■(單位:萬擔)
圖2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第20課第一次工業革命 (教師版)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2022—2019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1.首先在英國發生的政治前提:英國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制度
經濟要求: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促使人們革新生產技術。
2.前奏:1733年,凱伊發明了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
3.興起部門:棉紡織業;
4.開始標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標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5.主要標志: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意義: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
6.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生產方式: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二、火車與鐵路
1.發明: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火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
2.概況:1830年以后,英國掀起投資建設鐵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鐵路網。
3.鐵路時代的到來意義: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
3.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積極):
①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②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4.擴展:18世紀后期起,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家先后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
啟示:積極: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重視發展科技。
消極: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環境。
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枝獨秀主要發生在英國,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新能源煤炭,動力蒸汽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百花齊放,美國、德國發展最快,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新能源是電力、石油,動力:電動機、發電機、內燃機。
一.選擇題
1.(2022金昌市中考15.)“蒸汽機廣泛利用,使英國到處都建立起大工廠。那些高聳入云的煙,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歷史已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新的時代”是( C )
A. 鋼鐵時代 B. 電氣時代 C. 蒸汽時代 D. 信息時代
2.(2022雅安中考16.) 《世界文明史》一書中寫道:“它在不過三代人的時間里,改變了整個英格蘭的面貌:從家庭手工業過渡到大工廠生產,從手工勞動過渡到機器勞動,從鄉村社會過渡到都市化社會,從經驗社會向科學技術社會過渡。”這段話評價的是( B )
A. 光榮革命 B. 工業革命 C. 第二次工業革命 D. 信息技術革命
3.(2022株洲中考15.) “那些高聳入云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歷史已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這一“新的時代”指的是( A )
A. 蒸汽時代 B. 電氣時代 C. 信息時代 D. 太空時代
4.(2022桂林中考13.)觀察圖,分析1750-1865年英國資本總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A. 工業革命的開展 B. 君主專制的建立 C. 文藝復興的興起 D. 宗教改革的推動
5.(2022云南省中考20.) 開工業文明先河的國家是( B )
A. 荷蘭 B. 英國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6.(2022宿遷中考16.)工業革命之初,修筑公路為解決交通問題發揮了重大作用,但四輪馬車等落后的交通工具,已不能滿足工業飛速發展的需求。下列發明較早解決這一問題的是( A )
A.蒸汽機車 B.汽船 C.內燃機 D.汽車
7.(2022成都中考19.)19世紀初期,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創作了詩歌《郊游》,發出了圖中的感嘆。據此判斷,詩人描繪的景象應該出現在( B )
A.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 B.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
C.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 D.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8.(2022臺州中考3.)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材料評述的是工業革命的( D )
A. 原因 B. 背景 C. 過程 D. 影響
9.(2022涼山中考9.)“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其中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人了( B )
A. 電氣時代 B. 蒸汽時代 C. 信息時代 D. 經濟全球化時代
10.(2022營口中考17.)為了紀念瓦特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被定義為“瓦特”。他的主要成就是( B )
A. 發電機的問世 B. 蒸汽機的改進
C. 飛梭的發明 D. 珍妮機的發明
11.(2022營口中考18.) 中國建設,聞名世界。中國鐵路在進入21世紀以后經歷了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鐵路的運輸能力。標志著人類歷史進入“鐵路時代”的發明是( A )
A. 火車 B. 汽車 C. 飛機 D. 輪船
12.(2022連云港中考16.)19 世紀中后期,英國孩子們在城市的垃圾堆上玩耍,有錢人在污濁不堪的泰晤士河上乘坐汽船游覽。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C )
A.殖民擴張的進程 B.光榮革命的發生
C.工業革命的影響 D.經濟危機的爆發
13.(2022吉林省中考9.)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的是( A )
A. 英國 B. 法國 C. 美國 D. 德國
14.(2022懷化中考13.)導致下圖中各職業比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 新航路的開辟 B. 殖民擴張 C. 資產階級革命 D. 工業革命
15.(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11.)下面是英國某時期交通發展簡表,導致這種變化最主要原因是( B )
類別 大事記
內河航運 1761年,開鑿第一條內陸運河
18世紀90年代,開鑿42條新運河,耗資650萬英鎊
鐵路 至1835年,議會批準了54條鐵路修筑計劃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鐵路公司被批準成立,筑路8731英里
A.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 第一次工業革命
C. 三角貿易日益繁榮 D. 第二次工業革命
16.(2022恩施州中考12.)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機的相對無限的動力,工業革命完全有可能會在僅僅增加紡織品生產速度后便逐漸消失。以下發明能論證這個觀點的是( A )
A.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機 B. 斯蒂芬森的火車
C. 卡爾 本茨汽車 D. 萊特兄弟的飛機
17.(2022大慶中考34.)西方“步入近代”過程:首先是精種層面的變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變革,最后是器物(技術)方面的變革,以下符合這一變革順序的是( A )
A. 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B. 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文藝復興
C. 文藝復興→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 D. 工業革命→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
18.(2022天水中考12 .)王覺非主編的《近代英國史》載:“從西至東,從北至南······機械裝置遍及四方,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動力。”對世界獲得這種“新動力”貢獻最大的人是( D )
A.阿克萊特 B.富爾頓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19.(2021雅安市12.)推動工廠從設在水流湍急的鄉村改為設在遠離河流的地方,工廠規模也變得更大的關鍵因素是( D )
A.發電機的問世 B.內燃機的發明 C.珍妮機的發明 D.蒸汽機的改進
20.(2021鹽城市13.)通過數據分析我們能夠發現許多歷史信息,分析圖2柱狀圖數據,英國原棉需求量增長主要因為( B )
A.珍妮機的發明 B.蒸汽機的應用 C.內燃機的推廣 D.電動機的普及
21.(2021赤峰市16.)“這場革命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一幅煙囪多于教堂尖頂的圖景……從家庭手工業過渡到大工廠生產。”材料中的“這場革命”指的是( D )
A.美國資產階級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 C.法國大革命 D.工業革命
22.(2021攀枝花10.)右圖是“世界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示意圖”,對①時段描述正確的是( C )
A.生產方式產生壟斷組織
B.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C.發明火車,鐵路時代開始
D.電子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
23.(2021南充市.)下圖為某同學整理的框架結構示意圖,據此判斷,他協理的筆記是(B )
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B.第一次工業革命
C.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D.第二次工業革命
24.(2021甘孜州25.)有學者指出:“‘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為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提供了寬松、平和的政治環境。”“這個制度”是( D )
A.中央集權制 B.總統制 C.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憲制
25.(2021甘孜州27.)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明,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使他從一個儀表修理廠的徒工,成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和法國科學院外籍會員。他是( C )
A.凱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斯蒂芬森
26.(2021衢州市4.)下表數據選自斯塔大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影響該組數據變化的因索有( C )
①流水線生產的推廣②蒸汽機廣泛使用③內燃機的普遍應用④冶鐵技術的革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21東營市22.)“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蒸汽機為基礎。”這一觀點評論的是蒸汽機( D)
A. 出現的原因 B. 改進的過程 C. 使用的范圍 D. 產生的影響
28.(2021揚州市15.)有人曾生動描述1830年的--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帶著我和他一起坐在發動機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進的原因,除了這個神奇的發動機及其飛似的白煙和節奏勻稱、不變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應該是( B )
A.馬車 B.火車 C.電車 D.汽車
29.(2021婁底市16.) 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 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它"是指(A )
A. 改良蒸汽機 B. 內燃機 C. 發電機 D. 珍妮機
30.(2021河北8.)英國作家狄更斯在19世紀中期對-座工業城鎮的描述是:“這是個到處都是機器和高聳的煙囪的市鎮,無窮無盡的長蛇般濃煙,一直不停地從煙囪里冒出來……許多龐大的建筑物上面開滿了窗戶,里面整天只聽到嘎啦嘎啦的顫動聲響,蒸汽機上的活塞單調地移上移下,就像個患了憂郁癥的大象的頭。”這說明英國( C )
A. 跨入手工工場時期 B. 開始使用機器生產
C. 進入了“蒸汽時代” D. 步入了“電氣時代”
31.(2021廣東25.)蒸汽機不僅用于地下礦井抽水,而且還用于驅動地面車輛的設想于1825年變成現實,一條從礦井直達海岸的7英里鐵路問世了,這是人類第一條鐵路。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D )
A.工業革命首先出現在煤炭業 B.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確立
C.鐵路運輸率先實現了現代化 D.創新意識推動技術變革
32.(2020銅仁22.)18世紀中期,瓦特對蒸汽機作了一系列改進。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中投入使用。蒸汽機的直接作用是( D )
A.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B.促進了工廠規模的擴大
C.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
33.(2020河南15.)據統計,到19世紀20年代,在兩臺蒸汽織機旁工作的一個男孩所織的布匹比一個熟練的手工織工多15倍。這一數據直接說明( B )
A.傳統手工行業日益消亡 B.機器效率高于手工生產
C.機器生產完全取代手工勞動 D.工業革命加劇貧富分化
34.(2020德陽22.)讀表2,當時的英國應填寫在表中的( A )
表2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總額統計表(單位:億馬克)
年份 世界貿易總額 ① ② ③ ④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A.① B.② C.③ D.④
35.(2020河北18.)下圖信息表明,英國( B )
英國1854—1856年間原材料、食品、工業制造品進出口貿易比重統計圖
A.從事“三角貿易” B.成為工業國家
C.進入“電氣時代” D.建成“福利國家”
36.(2020衢州5.)1825年9月的一天,史蒂芬森發明的“旅行者號”機車試車。一位馬車夫趕著一輛四匹馬拉的馬車與其賽跑,結果遠遠地落在了后面。這一結局的出現得益于( A )
A.蒸汽機的普遍使用 B.電力成為機器的主要動力
C.內燃機的廣泛應用 D.流水線生產成為一種趨勢
37.(2020齊齊哈爾19.)“機器生產”“工廠”“鐵路”等流行語最早集中出現在19世紀上半期的國家是( C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國 D.日本
38.(2020德州20.)“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與陸地軌道運輸的結合,使人類社會進人鐵路運輸時代。”標志“鐵路運輸時代”到來的發明是( B )
A.珍妮紡紗機 B.蒸汽機車 C.早期汽車 D.飛行者1號
39.(2020綿陽34.)氣象學中的“蝴蝶效應”,是指最初一個事件引起連續的一系列變化。在工業革命中,成為最初那只蝴蝶并引發一系列發明的是( A )
A.珍妮機的發明 B.工廠制的確立 C.內燃機的使用 D.電的廣泛運用
40.(2020郴州12.)如圖是1801~1841年英格蘭農業、工業、商業產值示意圖,導致各產業數據變化的原因是( B )
A.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 第一次工業革命 C. 英國的殖民擴張 D. 第二次工業革命
41.(2020株洲15.)1770~1821年英國農業和工業在國民總收入中的比重
時間 1770年 1821年
農業在國民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40% 16.1%
工業在國民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24% 31%
據上如表分析,推動英國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 資產階級革命的進行 B.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行
C. 殖民擴張和野蠻掠奪 D.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
42.(2020柳州14.)科技發明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下列發明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是( A )
圖一 火車 圖二 汽車 圖三 飛機 圖四 電燈
A.火車 B.汽車 C.飛機 D.電燈
43.(2020呼和浩特中考12.)2019年呼和浩特地鐵1號線和進京高鐵相繼通車,內蒙古正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前進。此時距離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開創的鐵路時代( D )
A.超250年 B.達230年 C.逾200年 D.近200年
44.(2020天門、仙桃、潛江、江漢油田8.)歷史事實指 是歷史的客觀存在,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主觀理解。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事實的是( C )
A. 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
B. 新航路開辟以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C. 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
D.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45.(2020廣元1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紀上半期,有可能( B )
A.坐飛機旅行 B.坐火車外出 C.乘汽車上學 D.在電燈下看書
46.(2020青島36.)“當新社會的曙光初露霞曦時,英國卻突然躍出地平線,領先走進一種新文明,帶動了世界。英國的歷史極其誘人,你要想了解現代世界,就應該首先從英國歷史開始。”下列史實最能證明英國“領先走進一種新文明”的是(A  )
A.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 B.飛機的誕生
C.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 D.計算機的問世
47.(2020大興安嶺地區19.)“機器生產”“工廠”“鐵路”等流行語最早集中出現在19世紀上半期的國家是( C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國 D.日本
48.(2020濰坊22.)1783年失去美洲殖民地后,沒有人預見到英國能夠再次崛起。英國能再次崛起是因為( B )
A.資產階級革命 B.第一次工業革命
C.第二次工業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戰
49.(2020臨沂21.)高鐵,全稱為高速鐵路,是現代化鐵路運輸的重要標志,顛覆了傳統鐵路的低效局面,屬于新型的交通模式。“傳統鐵路”時代開始的標志是( B )
A.蒸汽機成為主要動力 B.蒸汽機車的試車成功
C.第一臺內燃機的發明 D.第一臺拖拉機的出現
50.(2019鄂州11 .)假如你穿越時空來到19世紀上半期的倫敦,下列情景不可能見到的是( C )
A.有錢人以坐輪船游覽泰晤士河為時尚 B.岸邊工廠一間接著一間,巨大的煙囪冒著濃煙
C.街上電線桿林立,夜晚城市霓虹燈閃爍 D.不時有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
51.(2019宜昌17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發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以下屬于工業革命負面影響的是( D )
A.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B.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
C.人們出行更加快捷、便利 D.工業污染造成對環境的破壞
52.(2019隨州13 .)《劍橋歐洲經濟史》寫道:“機器都在執行著一種新的規律,紡工不再像過去那樣在家里無拘無束地搖車紡紗了,織工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織布了。現在,他們必須在工廠中按照沒有生命疲倦的機器設備所確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說明了工業革命( A )
A.改變了生產方式 B.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
C.改變了傳統家庭結構 D.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53.(2019通遼9 .)英國工業革命接近完成之際,卡萊爾在《文明的憂思》中發出感嘆:“當整個國家僅僅只在乎金錢和被金錢所主宰的時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懸在深不見底的深淵上空。”可見,卡萊爾注意到了英國( D )
A.煤礦大量開采導致土地塌陷 B.工業革命中社會財富急增
C.人們思想觀念的巨大進步 D.工業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54.(2019呼倫貝爾 興安盟11 .)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在下列哪一領域發生變化( A )
A.能源動力 B. 通訊技術 C. 交通工具 D. 紡織機械
55.(2019齊齊哈爾21 .)詹姆士是一位極富經營頭腦的英國某織布廠廠主,1785年后,他把工廠建在交通便利的內陸城市。最可能是因為( B )
A.珍妮機的發明 B.改良蒸汽機的使用 C.火車、輪船的出現 D.內燃機的發明
二.非選擇題
1.(2022聊城中考34.) 閱讀下列有關工業革命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過分。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人類也由此而結束了長期以來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依賴,獲得了一個巨大的新能源。
材料二 1830年,喬治·史蒂芬孫的機車“火箭號”以平均14英里的時速行駛了31英里,將一列火車從利物浦駛到曼徹斯特。短短數年內,鐵路就因為它能夠以比公路或運河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運送旅客和貨物而支配了長途運輸。
——材料一、二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的變化
1750年 1851年 1870年
農業人口 84% 46% 30%
城市人口 16% 54% 70%
——根據《世界歷史》編制
材料四這是個到處都是機器和高聳的煙囪的市鎮……鎮上有一條黑色的水渠,還有一條河,這里面的水被氣味難聞的染料沖成深紫色,許多龐大的建筑物上面開滿了窗戶,里面整天只聽到嘎啦嘎啦的顫動聲響,蒸汽機上的活塞單調地移上移下,就像一個患了憂郁癥的大象的頭。
——[英]狄更斯在《艱難時世》中對19世紀中期一座工業城鎮的描述
(1)根據以上四則材料,概述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
(2)上述變化主要說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變化: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近代鐵路時代到來;社會流動性增強;城市化進程加快(或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2)道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能改變人類生活和世界面貌;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體制機制創新有助于推動生產力發展。
2.(2022南充中考23.) 文明交流與碰撞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材料一 第四條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十六條 中華民國之立法以參議院行之。第三十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第四十八條 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
(1)以上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獻?由誰頒布的?有什么意義?
材料二 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英國率先開始,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客觀上也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英國和人類社會的影響分別是什么?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如何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
材料三 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思想解放運動都是社會前進的力量源泉,社會變革的內在動力。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等等)也促進新的思想產生,促進思想解放。總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與發展。
(3)請從材料三中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對此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1)文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
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影響:對英國: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對人類社會: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對中國影響:①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②清政府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軍事和民用工業,開展“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3)觀點:思想解放運動促進社會發展(或社會發展促進思想的解放,或思想解放與社會發展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與發展。)
示例:思想解放運動促進社會發展。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大解放。文藝復興運動時期涌現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3.(2022鹽城中考23.)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21年,英國的工業產值超過農業,英國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19世紀40年代,英國生鐵產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 年英國工業總產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對外貿易占世界的21%,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張躍發《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其顯著特點的。它促進了工業的高速發展工業的高速發展又促進資本和生產的集中,從而引起了壟斷組織的產生……壟斷組織的產生推動資本主義列強去加強殖民擴張,因而更加劇了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
材料三 2018年12月1日,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遭無端拘押。這是一起由美國一手策劃、加拿大幫助實施的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阻撓中國科技發展。在被拘押了1028 天后,2021年9月25 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順利回到祖國。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1年9 月 26 日第 04版)
據材料一概括英國當時發生的變化。(2分)分析這些變化產生的最主要原因。(1分)
(2)據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1分)“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在一戰后是否得到緩和 并說明理由。(3分)
(3)據材料三指出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質。(1分)分析孟晚舟得以回國的根本原因。(1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科技發展的認識。(1分)
【答案】(1)變化:英國的工業產值超過農業,英國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英國生鐵產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國工業總產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對外貿易占世界的21%,英國成為“世界工廠”。(2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1分)
特點:電力的廣泛應用(1分)得到緩和(1分)因為一戰后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2分)沒有得到緩和(1分)因為一戰后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雖然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2分)
(3)本質: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阻撓中國科技發展或稱霸世界。(1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或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1分)
(4)科技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當今時代大力發展科技是誰也抵擋不住的發展潮流。
4.(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14.)【工業革命與經濟發展】
材料:英國現代運河自1759年申請修建到19世紀30年代是英國運河的興盛時期;至19世紀50年代被鐵路取代,是運河的衰落時期。英國運河興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業革命大大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市場的繁榮,消費量上升和市場擴大對運河發展極為有利;運河豐厚的利潤驅使不同階層的投資者參與其中;技術革新增強了運河的運輸能力和競爭力,為運河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運河的經營根據市場變化而及時調整創新,例如采取分類運輸收費標準的細化與商品差異化收費。
英國運河衰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鐵路運輸的發展,鐵路在速度、運輸重量、單位運費成本上獲得了運河難以企及的諸多優勢,但是運河還固守原方式與鐵路競爭,最終導致了運河的完全衰落;其次是英國社會對運河投資形成的“運河熱”偏離了理性方向,這種盲目投資帶來的風險也在所難免了;三是運河經營本身存在的內部缺陷也加速了運河的衰落(如運河收費過多、規定死板造成運輸份額流失)。
從英國運河的興衰可以看出:理性判斷與理性投資對經濟發展十分重要;不斷創新與改革是行業和國家發展的長效途徑;經濟發展和商業活動要重視人口的作用。
——摘編自時義濱《影響英國運河興衰的要素分析》
根據材料,圍繞英國現代運河興衰及經驗教訓,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世界歷史的相關史實,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觀點:國家的發展需要不斷創新與改革。
論述: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的工業革命,瓦塔改良蒸汽機,促進現代工廠制度的出現,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車出現,英國通過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強國;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廢藩置縣,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大興教育,使日本迅速崛起,通過學習西方,“脫亞入歐”,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利用日趨強盛的國力;1933年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羅斯福宣布新政,采取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調整農業政策等,新政期間,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恢復了美國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綜上所述:創新與改革是國家進步的不竭動力。
5.(2022德陽中考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受到一系列偶然形成的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農業革命將數量龐大的勞動人口從英國農場中解放出來,足以為新機器配置充足人員。
——摘編自《世界大歷史(第3卷))
(1)根據材料一,指出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一條促使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其他條件,并進行說明。
材料二 吾人所采用工業化之界說為:各種生產事業機械化及科學化,而其組織與管理亦科學化及合理化。在此概括的定義下,工業化當然不僅指工業發展之一端,而其內容包括下列各點:①工業本身機械化與科學化……③運輸事業機械化與動力化;④各種生產事業以工業為中心而發展;⑤動力之普遍利用……⑧事業組織及管理科學化與合理化……
——摘編自劉大均《工業化與中國工業建設》
(2)根據材料二對工業化的定義,并結合兩次工業革命的史實,為其中一項內容尋找史實依據。
材料三
——摘編自《英國史》等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唯物史觀對材料三進行解讀。(要求:觀點明確,邏輯清晰。)
【答案】(1)條件:勞動力;其他條件:市場、資金
(2)根據材料內容選擇一項進行說明。如⑤動力之普遍利用:瓦特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發明蒸汽機,以之為動力發明火車、輪船,帶動機器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內燃機的發明為汽車、飛機拖拉機發明提供動力。
(3)觀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闡述:1770—1861年英國煤和鐵產量大幅度增加,是工業革命創造巨大生產力。工業革命產生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收入出現不平衡,資產階級收入總體呈現較快增長,工人收入緩慢增長,且資產階級和工人收入差距拉大,導致階級矛盾加劇,這是生產發展決定的。為了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英國政府通過《失業工人法》《養老金法》等來減輕階級矛盾的尖銳化、減少工人運動。
6.(2021湘西州24.)工業革命不僅是技術革命,也是深刻的社會變革,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哪個國家?
(2)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發明是什么?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人類進入什么時代?
(3)第二次工業革命什么時候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人類進人什么時代?
(4)結合工業革命的影響,談談你對工業革命的認識。
【答案】(1)英國;
(2)瓦特的改良蒸汽機(不寫人物也可);“蒸汽時代”。
(3)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電氣時代”。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理即可)
7.(2021襄陽市14.)【科技創新社會進步】
材料 今天金屬和塑料補充了石材和木頭:鐵路、汽車、飛機取代了牛、馬和驢:蒸汽機、柴油機和原子動力代替風力和人力驅動船只:大量合成纖維織物與傳統的棉布、毛紡織品和亞麻織物競爭;電取代了蠟燭,并成為只需按一下開關便可做許多事的動力之源。這一切變化都是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的福音。
(1)指出材料中兩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發明,各舉一例。
第一次:
第二次:
(2)以下結論最符合材料主題的是( )(填序號)。
①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②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③工業革命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④工業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
(3)材料體現了作者對工業革命的贊賞。如果讓你完善對工業革命的評價,你會補充什么內容?請寫出你要補充的內容。(補充的內容要有史實有結論)
【答案】(1)第一次:蒸汽機,火車,汽船;第二次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汽車,飛機。
(2)①。
(3)內容:工業革命的消極影響;造成了新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如貧富分化和環境污染。
8.(2021牡丹江 雞西2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后期,英國科學家雖然有不少發明,但他們固守蒸汽時代的舊技術,輕視電力技術的應用。在英國,電燈的推廣卻遭到煤氣照明公司的反對,千方百計保護已取得壟斷地位的煤氣照明。
材料二 在工業革命中,“工廠化”是一個重大變化,沒有工廠化,工業革命就不會那么徹底。
材料三 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工人運動逐漸興起,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1)依據材料一“蒸汽時代的舊技術”的代表是什么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最顯著成就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什么
(2)依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工業革命確立了哪一生產組織制度 這種生產組織制度采取的生產方式是什么
(3)材料三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誕生的標志是什么 寫出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世界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什么
(4)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
【答案】(1)蒸汽機的推廣;電力的應用;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2)工廠制度;機器大生產
(3)《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十月革命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工業革命引發生產組織制度的變革、工業革命引發社會結構的變化、伴隨工業革命,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等。
考點精講
中考真題
18世紀后期至19世紀初英國輸入原棉量
■(單位:萬擔)
圖2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德市| 汤原县| 梧州市| 渭南市| 永春县| 天全县| 克什克腾旗| 历史| 新宾| 凯里市| 资中县| 修武县| 双城市| 依兰县| 珠海市| 叶城县| 孝义市| 安图县| 天气| 咸宁市| 宁蒗| 隆德县| 荃湾区| 错那县| 陆良县| 固原市| 华池县| 大竹县| 沂水县| 瑞安市| 巴林右旗| 历史| 巫山县| 瑞金市| 绍兴市| 岳阳县| 镇沅| 浮山县| 喀喇沁旗| 扬州市|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