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地表雕刻師地球表面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除了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變著地表的形態。實驗一溫度變化對巖石影響的研究:實驗材料:酒精燈、坩堝鉗、一塊小頁巖、水槽、水等。實驗步驟:用坩堝鉗夾住-小塊頁巖,在酒精燈上加熱,然后迅速浸入冷水牛接著再加熱,再浸入冷水中,反復幾次。實驗現象:巖石的表面出現裂痕,而且縫隙越來越大,甚至一塊一塊往下掉碎石屑實驗分析:石塊在受熱或受冷過程中,表里溫度不同.,由于受熱不均的緣故,使巖石最終破裂。類比推理:自然界中,白天在太陽照射下巖石表面溫度較高,內部溫度較低;晚上,遇冷后巖石表面溫度較低,內部溫度較高。由于熱脹冷縮的原因,使巖石表里脹縮不一,從而出現裂縫,天長日久,反反復復,最終使大塊巖石慢慢崩解。實驗二模擬風對地表的影響。1. 在托盤里放幾塊小石頭。2. 鋪上 1~2 厘米厚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3. 用吸管輕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4. 觀察托盤里的情況。小萱在做“模擬風對地表的影響”的實驗。(1)在做實驗時,要戴好護目鏡,防止玉米粉進入眼睛。(2)用吸管輕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時,會發現玉米粉和玉米碎粒都被風卷起,玉米碎粒不斷撞擊巖石表面。(3)停止吹氣后一段時間,玉米粉沉降下來,觀察剛才吹氣的地方發現玉米碎粒和玉米粉都少了(4)在這個實驗中,玉米碎粒模擬的是沙礫,玉米粉模擬的是塵土(5)從實驗中我們得到的結論是風能卷起大量塵土和沙礫,磨蝕巖石的表面,也能將塵土和沙礫搬運到其他地方沉積下來。溫度、風、水等都能改變地表的形態,下面地表形態 主要是由哪種因素造成的 實驗三實驗目的: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變質巖的形成過程與原因。實驗材料:一盒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兩塊塑料墊板。探究過程:(1)準備一些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把它們搓成大小不同的圓球,堆在一起,它們分別表示巖石中的不同成分。(2)把橡皮泥放在兩塊塑料墊板之間,不斷加壓。(3)觀察不同壓力下橡皮泥的狀態。(4)整理實驗器材。我的發現:(1)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變形變扁了。(2)當地球表面的巖石被深埋于地下時,往往會在高溫高壓下發生變化,形成變質巖。活動手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