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7.2 物質溶解的量(2課時)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7.2 物質溶解的量(2課時)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第七章 溶 液
7.2 物質溶解的量
設計說明 本節是在第1節溶液的基礎上,定量研究溶質在水中溶解的限度。本節包括飽和溶液和溶解度兩部分內容。通過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學習,加深學生對溶解性和溶液的認識。溶液→飽和溶液→溶解度,概念出現的先后順序,符合化學學科的邏輯規律,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飽和溶液的內容在化學知識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加深對溶液的認識,又為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打下基礎。在此基礎上,再定量研究溶質在一定量溶劑中溶解的限度,提出了固體溶解度概念,并學習繪制溶解度曲線,順應了學生的學習需要,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意識,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并能判斷溶液是不是飽和溶液。 2.掌握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的方法。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響溶解度的因素,能用溶解度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4.初步學會繪制溶解度曲線和通過溶解度曲線查閱溶解度,了解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能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等。 5.知道氣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響因素。 6.認識溶解量、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學習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并能歸納出相應的概念。 2.學習通過實驗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樹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的觀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根據實驗中獲取的信息,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學會利用溶解度曲線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初步學習繪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線,體驗數據處理的過程,學習數據處理的方法。 教學方法 1.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引導學生正確推理,建立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以及溶解度的概念。 2.通過對比分析,歸納出溶解度曲線的含義以及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 教具、學具 1.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CAI課件等。 2.儀器:藥匙、燒杯、玻璃棒、溫度計、石棉網、鐵架臺、酒精燈等。 3.藥品:NaCl固體、KNO3固體、蒸餾水等。 授課時數 2課時 第1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小明的弟弟要喝糖水,小明在一杯水中加了一勺糖,可是弟弟說不甜,小明讓弟弟自己加糖,弟弟一直加到糖不溶解了,喝了一口水,很甜。弟弟還想讓糖水更甜點,于是又加了一勺糖,可是糖水沒有變得更甜,這是怎么回事?這個過程說明了什么?怎樣才能讓沒有溶解的糖溶解呢? 講授新課 活動1 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提問】除糖外,其它的物質呢?硝酸鉀和氯酸鉀是實驗室常見的物質,它能否無限制地溶解呢?請小組討論,設計實驗。 【投影】 【觀察活動】第200頁【實驗7-5】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分析室溫下,在各盛有15 mL水的兩個燒杯里,分別加入硝酸鉀和氯酸鉀固體各3 g,邊加入,邊攪拌 加入硝酸鉀的燒杯中,觀察到無固體剩余表明溶質溶解的量未超過限度加入氯酸鉀的燒杯中,觀察到有固體剩余表明溶質溶解的量已達到限度
實驗結論:在一定溫度下,溶質在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它就不能繼續溶解了。 【教師講解】7.2 物質溶解的量 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補充實驗】在氯酸鉀飽和溶液中再加入高錳酸鉀,學生觀察與思考。 【交流】在實驗過程中交流。實驗結束后,總結出以下結論: 1.一定溫度下,物質在水中不能無限制的溶解。 2.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 3.某溫度下,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能溶解這種溶質,但能溶解其他的溶質。 【方法技巧】 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 (1)某物質的溶液中有未溶解的該物質,溶液一定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 (2)向某物質的溶液中再加入該物質不再溶解,溶液一定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 (3)有某物質析出的溶液,析出該物質后的溶液一定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 活動2: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設問】在講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某一溶液達到飽和后,能變為不飽和嗎 不飽和溶液怎樣才能變成飽和溶液呢 【觀察活動】(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 【實驗7-6】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分析和結論①向含有硝酸鉀不飽和溶液的燒杯里,繼續加入硝酸鉀,直到有固體硝酸鉀剩余開始加入的硝酸鉀溶解,后面加入的硝酸鉀不溶解原溶液能繼續溶解硝酸鉀,是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后來溶液不能繼續溶解硝酸鉀,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②將①中所得飽和溶液連同其中剩余的固體顆粒轉移約一半至另一燒杯中——③向其中一燒杯添加水,邊加邊攪拌 溶液中剩余的硝酸鉀固體溶解飽和溶液中加入溶劑變為不飽和溶液,依據是在該溫度下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硝酸鉀④給另一燒杯加熱 剩余的硝酸鉀固體溶解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升溫變成不飽和溶液,依據是升溫后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硝酸鉀
續表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分析和結論⑤將④中加熱后的熱溶液冷卻 有硝酸鉀固體析出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降溫變成飽和溶液,依據是溶液中有溶質結晶析出
【交流】在實驗過程中交流。實驗結束后,總結出以下結論: 1.加水或者升高溫度可以使未溶解的硝酸鉀溶解。 2.加水越多,溶解的硝酸鉀越多。溫度越高,溶解的硝酸鉀越多。溫度不同,硝酸鉀的溶解能力不同。 3. 由實驗可以得出,在一定溫度下達到飽和的溶液,在條件改變(溫度變化、溶劑的量變化)時,可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反之亦然,即條件改變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教師講解】 (1)一定溫度下,增加溶劑,任何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變成不飽和溶液; (2)向任何物質的不飽和溶液中加入溶質或恒溫蒸發溶劑都能變成飽和溶液; (3)因為大多數固體物質溶解的最大限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溫可以使大多數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降溫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但少數物質溶解的最大限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升溫可以使其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降溫可以使其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 【教師總結】 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相互轉化 ①對于大多數物質來說: ②對于極少數物質來說(如氫氧化鈣): 【設問】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嗎?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教師講解】 飽和溶液是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繼續溶解該物質的溶液,與溶解量的多少無關,所以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投影展現】 三、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 類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濃溶液與稀溶液區別含義不同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的量是否達到最大限度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質量的多少
續表    類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濃溶液與稀溶液 溫度影響受溫度影響,必須指明溫度與溫度無關聯系(1)溶液的飽和、不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 (2)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不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關系如圖所示 (3)在相同溫度下,同種溶劑、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要比其不飽和溶液的濃度大
課堂小結 1.溶解量——物質在溶劑中被溶解的量。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3.判斷溶液是否飽和,必須指明溫度及溶劑量兩個前提條件。條件一旦改變,飽和與否可以相互轉化。 4.飽和與否,是以“是否能再溶解”為標準的。易溶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可以較濃,微溶物質的飽和溶液仍很稀。 當堂達標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溫度下,向100 g飽和食鹽溶液中加入3 g食鹽,用力攪拌后可得到103 g食鹽溶液 B.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一定溫度下,向飽和食鹽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會溶解 D.飽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質的混合物 答案:B 2. 下列有關溶液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 A.外界條件不改變,溶質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B.在溶液里進行的反應通常是比較快的 C.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飽和溶液要濃 D.在說到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時,只有指明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前提條件下才有意義 答案:C 3. 對析出物質后的溶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定是飽和溶液 B.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了 D.一定是濃溶液 答案:A 4. 20 ℃時,將33 g食鹽放入100 g水中,食鹽全部溶解,此時溶液質量為 g,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 g食鹽又恰好全部溶解,則溶質為 g,現在溶液恰好飽和,此時溶液的質量為 g,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 g食鹽,溶液的質量是 g。 答案:133 36 136 136 板書設計 第七章 溶 液 7.2 物質溶解的量 第1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相互轉化 ①對于大多數物質來說: ②對于極少數物質來說(如氫氧化鈣): 三、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的關系 第2課時 溶解度 教學過程 回顧思考 1. 叫做飽和溶液。 叫做不飽和溶液。 答案: 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一般情況下,飽和溶液通過 、 可以變為不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通過 、 、 可以變為飽和溶液。 答案:增加溶劑 升高溫度 增加溶質 降低溫度 減少溶劑 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在什么前提條件下討論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才有確定的意義 在溶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不同溶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這節課我們就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的溶解能力的強弱。 講授新課 四、溶解度和溶解性 【教師提問】我們知道在一定的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質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這種溶解的限度我們該怎么表示呢? 【學生討論】在下列三種情況下能否定量地比較氯化鈉與硝酸鉀的溶解能力大小? 1.向盛有20 ℃和40 ℃等量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氯化鈉和硝酸鉀都至飽和狀態。 2.在20 ℃時,向50 g水中加入氯化鈉,100 g水中加入硝酸鉀,都至飽和狀態。 3.向100 g 20 ℃水中加入氯化鈉至飽和,100 g 20 ℃水中加入硝酸鉀配成不飽和溶液。 【歸納總結】化學上用溶解度表示物質溶解的限度。固體物質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 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如果不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是指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 【教師點撥】固體溶解度的四大要素: 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 ②標準:100 g溶劑 ③狀態:達到飽和狀態 ④單位:溶解溶質的質量,單位為g 【學生練習】1. 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36 g,其含義是什么? 答案:20 ℃時,100 g水中溶解36 g NaCl剛好形成飽和溶液或20 ℃時, 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 NaCl 或20 ℃時,要完全溶解36 g NaCl最少需要100 g水。 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指明錯誤原因。 (1)20 ℃時,36 g NaCl能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說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36 g。 答案:不正確;沒有說明溶液是否飽和。 (2)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所以說NaCl的溶解度為36 g。 答案:不正確;沒有指明溫度。 (3)20 ℃時,18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所以說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18 g。 答案:不正確;溶劑必須為100 g,故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36 g。 (4)20 ℃時,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所以說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36。 答案:不正確;沒有說明單位,應該說: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36 g。 【教師講解】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1)內部因素:溶質和溶劑本身的性質。 例如,2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31.6 g,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 g,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硝酸鉀與氯化鈉這兩種溶質的性質不同。20 ℃時,硝酸鉀在水中和在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是由于溶劑不同。 (2)外部因素:溫度。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描述溶解度時,一定要指明溫度才有意義。 【導入】在前面幾章的學習中,我們講過氧氣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氫氣、一氧化碳、碳酸鈣、氫氧化銅難溶于水等,這說明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水)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我們把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教師講解】溶解性: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溶解性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 1.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質、溶劑的性質、結構有關。同一物質在不同溶劑里溶解性不同。如食鹽易溶于水,卻很難溶解在汽油中;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中,卻很難溶解在水中;碘容易溶解在酒精中,卻很難溶解在水中。 2.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里溶解性不同。相同溫度下,等量的水中,蔗糖比食鹽溶解的量多。 【教師提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時所說的“易溶”“難溶”與溶解度的關系嗎 【教師點撥】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20 ℃)。 溶解度/g溶解性<0.01難溶0.01~1微溶1~10可溶>10易溶
五、固體物質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教師講解】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測出固體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看下表。 幾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溫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 解 度 /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39.039.8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51.154.056.7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71.37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202246
【教師點撥】用列表的方法表示溶解度并不是很直觀,下面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種表示方法。 【學生探究】溶解度曲線 1.用縱坐標表示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根據上表所提供的數據繪制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2.從繪制的溶解度曲線上查出上述幾種物質在25 ℃和85 ℃時的溶解度。 3.從溶解度曲線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4.根據氫氧化鈣溶解度曲線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 【歸納總結】2.25 ℃時NaCl的溶解度約為36.2 g,KCl的溶解度約為 35.7 g,NH4Cl的溶解度約為39.2 g,KNO3的溶解度約為36.2 g。 85 ℃時NaCl的溶解度約為38.6 g,KCl的溶解度約為52.6 g,NH4Cl的溶解度約為68.9 g,KNO3的溶解度約為190 g。 3.可得到以下信息:(1)曲線與曲線的交點表示兩物質在某溫度時有相同的溶解度。 (2)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4.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教師點撥】我們可以從溶解度曲線上得知: (1)不同物質在各溫度時的溶解度。 (2)曲線與曲線的交點表示兩物質在某溫度時有相同的溶解度。 (3)能很快地比較出兩種物質在某溫度范圍內溶解度的大小。 (4)曲線的走向表示該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趨勢。 (5)在溶解度曲線上的點都表示恰好飽和的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下方的點則表示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上方的點,則表示未溶解的溶質與飽和溶液共存的混合物或過飽和溶液。 【教師提問】學習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以后,那么氣體物質的溶解度又該如何表示呢? 【教師講解】 六、氣體的溶解度 (1)定義:在該氣體的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時,該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溫度、1體積水、飽和狀態、氣體體積。 (3)影響因素:溫度、壓強。 ①升高溫度,氣體溶解度減小;降低溫度,氣體溶解度增大。 ②增大壓強,氣體溶解度增大;減小壓強,氣體溶解度減小。 【學生討論】1.打開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的飲料)蓋時,汽水會自動噴出來。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什么有關? 答案:壓強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還與什么有關? 答案:溫度 【教師提問】夏天,陣雨來臨之前,魚塘里的魚常會出現“浮頭”現象,你知道為什么嗎?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你準備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夏天溫度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小,水中溶解的氧氣減少,魚兒都到水面呼吸,所以出現“浮頭”現象。可以向魚塘的水中人工增氧。 【多媒體展示】教師播放圖片《魚塘增氧方法》。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了解了表示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方法,知道了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同時還學習了氣體物質溶解度以及影響因素,并能夠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當堂達標 1. 關于溶解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溶解度能夠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強弱程度 B.溫度升高,固體的溶解度不一定都增大 C.溶解度能夠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限量 D.某物質的溶解性為難溶,則物質的溶解度為0 答案:D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20 ℃時,20 g某物質溶解在100 g水里形成溶液,則20 ℃時某物質的溶解度是20 g B. 20 ℃時,20 g某物質溶于水制成飽和溶液,則20 ℃時該物質的溶解度是20 g C. 20 g某物質在100 g水里恰好制成飽和溶液,所以該物質的溶解度為20 g D. 20 ℃時,100 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0 g某物質,則20 ℃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20 g 答案:D 3.下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乙小 B. 15 ℃時,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30 ℃時,乙的溶解度為30 g D.升高溫度可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為飽和 答案:B 4.圖表法是一種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根據所給圖表(氫氧化鈉、碳酸鈉分別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類型氫氧化鈉碳酸鈉20 ℃40 ℃20 ℃40 ℃水109 g129 g21.8 g49 g酒精17.3 g40 g不溶不溶
A.上述圖像表示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 B. 20 ℃時,氫氧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鈉 C. 40 ℃時,若將50 g NaOH分別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 酒精中,都能形成飽和溶液 D. 40 ℃時,將適量CO2通入飽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觀察不到明顯的現象 答案:B 5.通常情況下,1體積的水僅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生產汽水時,需要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則生產汽水應在什么條件下進行(  ) A.高溫高壓 B.高溫低壓 C.低溫高壓 D.低溫低壓 答案:C 板書設計 第七章 溶 液 7.2 物質溶解的量 第2課時 溶解度 四、溶解度和溶解性 1.固體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 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2)四大要素:一定溫度下、100 g溶劑、飽和狀態、溶質的質量。 (3)溶解度的含義 (4)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劑和溶質本身的性質 ②溫度 2.溶解性 3.溶解度和溶解性的關系 五.固體物質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線: (1)含義: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 (2)作用:可以看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時的溶解度等。 (3)溶解度的變化規律:多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或變化不大。 六.氣體的溶解度 (1)定義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溫度、1體積水、飽和狀態、氣體體積。 (3)影響因素:溫度、壓強。 ①升高溫度,氣體溶解度減小;降低溫度,氣體溶解度增大。 ②增大壓強,氣體溶解度增大;減小壓強,氣體溶解度減小。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丘北县| 滁州市| 房产| 峨山| 双鸭山市| 青神县| 锡林郭勒盟| 礼泉县| 昭平县| 东山县| 武穴市| 益阳市| 怀来县| 德清县| 西宁市| 克什克腾旗| 房山区| 任丘市| 滦平县| 多伦县| 永新县| 江阴市| 松原市| 博野县| 雷山县| 砀山县| 莫力| 东方市| 独山县| 灌南县| 绥化市| 神木县| 邵武市| 滦平县| 水城县| 寿光市| 班玛县| 勐海县| 滦南县| 通榆县|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