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教材 必修一政治 學案注 政治學科四大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編寫說明:1.編寫嚴格按照新課標地理四大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設新情境,力圖夯實課本基礎知識基礎上,提高靈活學習、知識前后貫通的效果。2.每一課按照[新課標要求][夯實基礎][課內小結][習題鞏固]四部分循序漸進,提高學科素養(yǎng)。3.[新課標要求]力圖為學生提供明確清晰的學習側重,[夯實基礎]以圖文并茂形式展開,[課內小結]以圖表歸納式提升學科素養(yǎng),[習題鞏固]精選習題、提升學生綜合解題思路與能力,做到知識融會貫通。4.各個部分穿插學科素養(yǎng),提升學生知識儲備與能力。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fā)展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新課標要求]1.闡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2.列舉實例,反映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證實生產關系是否適合生產力發(fā)展是衡量社會是否進步的標準。3.描述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本質特征,揭示奴隸制、封建制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比較它們的差異。4.以“怎樣看待資本主義社會的興衰”為議題,探究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表現(xiàn)。回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與發(fā)展,揭示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評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困境,明確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夯實基礎]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1.原始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特點①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共同勞動,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③平均分配勞動產品。2.私有制的確立與階級的產生(1)最早歸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產工具和牲畜,后來土地也變成私有財產,這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2)所謂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集團。【小試牛刀1】一個歐洲人來到美洲的火地島,送給島上的居民一條被子,但居民把被子撕成布片,分給當地的每個人,居民這一舉動主要表明A.當時的美洲是原始社會 B.當地的居民仍然保持平均分配的原始習慣C.當地社會實行氏族制度 D.當地居民的生產力水平較高3.奴隸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特點①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③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4.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1)原因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2)目的奴隸主為了鎮(zhèn)壓奴隸的反抗,維護本階級的利益。(3)標志建立了軍隊、法庭、監(jiān)獄等暴力機關。(4)意義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微思考】國家產生的過程5.如何理解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①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xiàn)、文字的發(fā)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②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tài),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金屬工具的廣泛應用 ▲文字的發(fā)明和應用【小試牛刀2】詩經《伐檀》中寫道:“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貊兮 ”此詩充滿了奴隸對奴隸主不勞而獲的諷刺和對社會現(xiàn)實不公的斥責。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從生產關系的角度看是因為①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③金屬工具的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④奴隸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勞動成果歸自己支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1.封建社會的產生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fā)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xiàn)了封建制生產關系。2.封建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特點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②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③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除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3.封建制度(1)剝削制度①階級剝削的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②剝削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此外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2)專制制度①制度特點:建立在封建經濟基礎上的封建國家,其顯著特點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②思想統(tǒng)治:地主階級通過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3)階級斗爭①階級對立:在封建社會,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是兩個基本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②表現(xiàn)形式:抗租抗稅運動、農民起義或農民戰(zhàn)爭等。【判斷并改正】地主階級憑著對封建地租的占有權,殘酷地剝削農民。( )錯誤。改正:地主階級憑著對土地的占有權,殘酷地剝削農民。【小試牛刀3】某一歷史時期,豪強勢力膨脹,建立起有權勢的塢堡莊園。勞動者有自己的財產且不可以被買賣,但被迫依附在莊園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從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判斷這段歷史時期①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依附關系的根源③勞動者在統(tǒng)治階級的強制下勞動④勞動者能夠獲得一部分勞動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特點(1)資本主義的萌芽社會生產力+商品經濟的發(fā)展(2)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狀況——空前進步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3)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兩個基本條件勞動力 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資本 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yè)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PS: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4)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5)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和人類思想上的極大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fā)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6)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①基本特征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但這種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②表現(xiàn)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yè)、商店、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yè),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③爆發(fā)的原因10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yè)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20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是經濟危機難以治愈的根本原因。(7)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評價①階級矛盾: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xiàn)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②資產階級采取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但這些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③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其尖銳化不可避免。④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小試牛刀4】馬克思主義認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xiàn)的。”這說明( )A.不經過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不可能建立社會主義B.資本主義滅亡不可避免C.先進生產關系戰(zhàn)勝落后生產關系是偶然的D.人類社會是直線演進的[課內小結]社會形態(tài) 生產力 生產關系 上層建筑原始社會 新舊石器 ①所有制度: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②分配制度:平均分配勞動產品,共同勞動 ③人的關系:平等互助的關系 氏族制度封建社會 金屬工具 ①所有制度:奴隸主占有生資并完全占有奴隸 ②分配制度: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保障 ③人的關系: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并被強制勞動 國家產生 奴隸主專制奴隸社會 鐵器農耕 ①所有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分配制度:地主向農民收取地租、徭役、高利貸、苛捐雜稅,農民占有部分勞動成果 ③人的關系:農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 封建君主專制資本主義 機器生產 ①所有制度: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②分配制度:資本家占有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 ③人的關系:勞動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資本家 自由平等博愛 民主政治制度[習題鞏固]1、穿越劇以現(xiàn)代人和古代環(huán)境的交錯,引導大家關注歷史,探索史實,并用正確的觀點重新審視歷史,從中得到啟發(fā)。如果請你來拍一部原始社會的穿越劇,以下劇情合理的是A.我用文字記錄美麗的心情 B.我是一名打鐵匠C.我摘的果實要拿出來均分 D.我生活在城市里2、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與動物分開”。對于“摩擦生火”所起的作用,理解正確的是①加速了原始社會的分化瓦解②擴大了遠古人類的活動范圍③邁開了人類改造自然的第一步④促進了原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文字的發(fā)明和應用是人類發(fā)展史上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它將人們的思維、語言、經驗以及社會現(xiàn)象記錄下來,使文化得以傳播交流、世代傳承。這表明,文字的發(fā)明和應用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②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③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邁進了文明時代④是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詩經《伐檀》中寫道:“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貊兮 ”此詩充滿了奴隸對奴隸主不勞而獲的諷刺和對社會現(xiàn)實不公的斥責。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從生產關系的角度看是因為①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③金屬工具的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④奴隸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勞動成果歸自己支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奴隸社會把人類帶入了文明時代,是歷史的一個巨大進步。但同時,奴隸制度也是一個最野蠻的制度。下列觀點能夠論證奴隸制度是最野蠻的制度的是①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奴隸社會的勞動分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③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④奴隸一無所有,奴隸主不給奴隸生活資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唐詩《憫農》中描述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地,農夫猶餓死。”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源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B.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沉重剝削C.農民沒有人身自由D.農民技術落后,生產無積極性7、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由國家確認的土地所有權歸屬的制度。土地所有制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礎。下列關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認識錯誤的是①它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②它在確立之初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③它導致了農民失去自由,成為了地主的奴隸④這一制度造成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局面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8、資本家說:“是機器生產出商品,給我?guī)砹死麧櫋保肮と俗龉ぃ摇敖o”了工錢,這完全是“公平交易”,我沒有剝削工人。”下列觀點能有效反駁這一錯誤論調的是①資本家在市場上購買的只是工人的勞動力②資本家占有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生產資料③雇傭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等于勞動力自身的價值④雇傭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遠遠超過所付給工人的工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在資本主義形成和發(fā)展時期,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和《大衛(wèi)科波菲爾》等作品,都無情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貪婪、兇殘,描寫了下層民眾的悲慘處境,反映了勞苦大眾的抗爭。這表明①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②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決不是一個田園詩般的過程③資本主義生產的發(fā)展使新興資產階級在經濟上顯示出很大的優(yōu)勢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xiàn)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在原始社會,按血緣關系組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氏族制度下,土地、房屋、舟楫、勞動產品歸氏族公有,氏族成員所用的生產工具、武器甚至日常用具都是公共財產,死后不能由子女繼承,必須留在氏族內。在這個時期的墓葬中,人們死后大多數以基本相同的葬式埋葬在同一墓地內,墓葬中隨葬品不多,差別不大,隨葬品絕大多數為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具、裝飾品、武器或生產工具。氏族社會中,氏族成員居住在一起,共同勞動,平等地交換自己的活動和能力。共同勞動是以簡單協(xié)作的形式進行的,就是許多人共同進行同一種生產勞動。在共同勞動中,按性別和年齡進行簡單的分工。例如,男子承擔打獵、捕魚等,婦女承擔采集、從事原始農業(yè)、制備食物和衣服等,經驗豐富的老人負責制作和修理工具、傳授經驗等,孩子們也要幫助婦女勞動。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對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的特點加以說明。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國封建社會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種田的,缺米糧;曬鹽的,喝淡湯;紡織娘,沒衣裳;蝙涼席的,睡光床。”材料二 在《末代皇帝》這部電視連續(xù)劇中年幼的皇子在師傅教導下念誦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材料三 他們除掉自己的勞動力,除掉勞動的手和頭,再沒有別的東西可賣了。——馬克思(1)運用“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相關知識,并結合材料一、二,分析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2)材料三是馬克思對哪個社會什么現(xiàn)象的描述?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是什么?附:參考答案1、C 2、C 3、B 4、A 5、A 6、A 7、D 8、B 9、D10、①氏族制度下,土地、房屋、舟楫、勞動產品、生產工具、武器等都是公共財產,死后也必須留在氏族內,體現(xiàn)了原始社會人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人們死后大多數以基本相同的葬式埋葬在同一墓地內,且隨葬品差別不大,體現(xiàn)了原始社會平均分配勞動產品。③氏族成員以簡單協(xié)作的形式進行共同勞動,平等地交換自己的活動和能力,體現(xiàn)了原始社會在生產中結成了平等互助的關系。11、(1)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②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2)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小試牛刀1】[答案]B[解析]B:材料中,居民把被子撕成布片,分給當地的每個人,居民這一舉動主要表明當地的居民仍然保持平均分配的原始習慣,B正確。A:該地居民的做法只是反映了火地島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但不能說整個美洲都是原始社會,A錯誤。C:材料中的信息不能表明當地社會實行氏族制度,C排除。D:該地居民的做法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D錯誤。故本題選B。【小試牛刀2】[答案]A[解析]①: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也即奴隸社會的所有制關系,這符合題設條件“從生產關系的角度”要求,①符合題意。②:奴隸社會中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這體現(xiàn)了奴隸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符合題設中“生產關系”范疇,②符合題意。③:勞動工具的使用屬于生產力范疇,③與題意無關。④:奴隸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勞動成果歸自己支配,這是材料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及結果,而不是“原因”,④與題意無關。故選A。【小試牛刀3】[答案]D[解析]②④:勞動者有自己的財產且不可以被買賣,但被迫依附在莊園中。這表明勞動者能夠獲得一部分勞動成果,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依附關系的根源,②④符合題意。①:文字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①錯誤,排除。③:材料未涉及勞動者在統(tǒng)治階級的強制下勞動的相關內容,③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小試牛刀4】[答案]B[解析]A項表述與現(xiàn)實不符;馬克思的話強調的是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故選B項;C項錯在“偶然”上,先進生產關系戰(zhàn)勝落后生產關系是必然的;D項表述錯誤,發(fā)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