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正確運用簡單判斷導學案自主學習【學】【課標要求】了解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學會正確運用直言判斷和關系判斷。區分判斷的不同類型。【學習目標】科學精神:理解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的含義、結構、種類。通過分析判斷的不同類型及其種類,提高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精神。公共參與:根據準確運用性質判斷的要求,形成正確的性質判斷。重點:了解運用性質判斷、關系判斷的必要性,性質判斷的含義、構成、分類,關系判斷的含義、構成,什么是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難點: 正確理解準確地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哪些問題,關系判斷對稱性和傳遞性。【知識梳理】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1.含義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 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性質判斷又稱為直言判斷。2.組成性質判斷一般由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組成。表示 的叫作主項。表示判斷對象 的叫作謂項。表示主項 的叫作量項。起著聯結主項和謂項作用的叫作聯項。3.種類(1)依據判斷的質,即以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 劃分,性質判斷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2)依據判斷的量,即以判斷所斷定的對象的 劃分,性質判斷分為 、特稱判斷和單稱判斷。(3)從 的結合上劃分,性質判斷有六種基本的判斷形式:全稱肯定判斷、全稱 ,特稱肯定判斷、特稱 ,單稱肯定判斷、單稱 。4.如何準確運用性質判斷(1)不能缺少 ,否則判斷就不完整。(2)避免主項與謂項 ,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3)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 都準確無誤。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1.含義斷定 之間關系的判斷,叫作關系判斷。2.組成關系判斷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和量項三部分組成。表示 的叫作關系者項。按照關系者出現的順序可以稱為 項、第二關系者項、第三關系者項……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表示關系者之間 的叫作關系項。表示關系者項 的叫作量項。3.關系判斷對稱性和傳遞性事物具有多種多樣的關系,“關系的性質”可以分為 和 。⑴對象之間關系對稱性的表現① 關系: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對稱關系。② 關系: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對稱關系。③ 關系: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就被稱為偶對稱關系。⑵對象之間關系傳遞性的表現① 關系: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第三個對象也具有那種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之間還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傳遞關系。② 關系:如果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傳遞關系。③ 關系:如果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就被稱為偶傳遞關系。4.弄清不同對象之間關系的意義在社會生活中,弄清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對于我們認清自己的 和角色,明確自己的 ,更好地履行應盡的 、維護合法的 ,具有重要的意義。【自學評價】1.想一想:謂項就是謂語嗎 2.想一想:假言判斷、選言判斷以外的判斷都叫直言判斷嗎 3.想一想:準確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的問題 4.從對稱性關系、傳遞性關系的角度,分別分析下列關系,判斷屬于何種關系。(1)陳爽與周玉是同齡人,周玉與李倩是同齡人。(2)王芳比周玉大兩歲,周玉比王艷大兩歲。(3)陳爽喜歡周玉,周玉喜歡李倩。師生研學【研】【議題探究】1.指出下列判斷屬于哪種性質判斷,并指出其主項和謂項。(1)凡人皆有死。(2)一切事物都不是沒有矛盾的。(3)有的矛盾是對抗性的,有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4)有的科學家不是大學畢業的。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這最后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經歷的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材料二 凡是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獲得成功的。指出上述材料中的表述所犯的邏輯錯誤并加以改正。訓練提升【練】【當堂檢測】1.關系判斷從結構上來講,一般由以下部分組成( )①主項 ②量項 ③關系者項 ④關系項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反映事物的性質判斷也應該是“質”和“量”的統一。依據判斷的“量”,即以判斷所斷定的對象的數量范圍劃分,性質判斷分為( )①全稱判斷 ②特稱判斷 ③單稱判斷 ④關系判斷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3.準確地運用性質判斷,使性質判斷符合實際,應該注意的問題有( )①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 ②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③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 ④弄清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4.月亮繞著地球轉,月亮與地球之間相距38萬千米。這是( )A.一個性質判斷 B.一個關系判斷C.兩個性質判斷 D.兩個關系判斷5.2020年5月,全國“兩會”在京召開,關于“兩會”關系的判斷屬于對稱關系的是( )A.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參會人數比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參會人數多B.人大與政協都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實現C.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是不是可以兼任D.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大和政協6.“有些中學生是共青團員”,對這個判斷表述正確的有( )①“有些”是量項 ②“中學生”是主項 ③“是”是謂項④“是”是聯項 ⑤“共青團員”是謂項 ⑥“共青團員”是主項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⑥7.“高二年級所有的同學都是山東人”,這個判斷的主項是( )A.高二年級的同學 B.高二年級所有的同學C.同學 D.高二年級8.對下面性質判斷分析正確的是( )①所有困難是可以克服的。 ②所有困難不是不可以克服的。③有的困難不是可以克服的。 ④這個困難是完全可以克服的。A.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B.全稱肯定判斷—全稱肯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C.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D.全稱肯定判斷—全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9.小紅的成績比小明的成績高,小明的成績比小亮的成績高,則小紅的成績比小亮的成績高。對這一邏輯判斷認識正確的是( )A.該邏輯判斷是正確的,因為這是一種對稱性關系B.該邏輯判斷是正確的,因為這是一種傳遞關系C.該邏輯判斷是錯誤的,因為這是一種反傳遞關系D.該邏輯判斷是錯誤的,因為這是一種非傳遞關系10.從質與量相結合的角度看,下列判斷與其判斷形式對應正確的是( )①所有玫瑰花都是帶刺的。——全稱肯定判斷 ②有的農民是著名畫家。——單稱肯定判斷③譚德塞是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特稱肯定判斷 ④全部的謊言都不是事實。——全稱否定判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師生總結【結】【課堂總結】答案參考:【自主探究】1.提示:二者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謂項是邏輯學學科的術語,是主項(被視作句子成分的主語)的具體描述的承載,位置通常處于主項之后,由聯項(被視作謂語)聯結,謂語是對主語動作或狀態的陳述或說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是“怎么樣”。謂語動詞的位置一般在主語之后,經常用動詞和形容詞搭配。2.提示:不是。直言判斷就是直接地、無條件地對事物情況有所斷定的判斷,和假言判斷、選言判斷并列提出。但是并非假言判斷、選言判斷以外的判斷都叫直言判斷。直言判斷通常僅指性質判斷。3. 提示:①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狀況,容易造成誤解。③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4.提示: (1)陳爽與周玉是同齡人,周玉與李倩是同齡人,可知陳爽與李倩也是同齡人,這種關系是傳遞關系。而且反過來他們之間也是同齡人,所以是對稱關系。(2)王芳比周玉大兩歲,周玉比王艷大兩歲,可知王芳比王艷大四歲,而不是兩歲,這種關系是反傳遞關系。反過來一定不是比對方大兩歲,所以他們是反對稱關系。(3)陳爽喜歡周玉,周玉未必喜歡陳爽,周玉喜歡李倩,李倩未必喜歡周玉,所以他們的關系是非對稱關系、非傳遞關系。【議題探究】1. (1)這是個全稱肯定判斷。“人”是主項,“死”是謂項。(2)這是個全稱否定判斷。“事物”是主項,“沒有矛盾”是謂項。(3)這兩個是特稱肯定判斷。主項是“矛盾”,謂項是“對抗性”和“非對抗性”。(4)這是一個性質否定判斷。“科學家”是主項,“大學畢業”是謂項。2. 材料一中“這最后一天的勞動”與“同學們經歷的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搭配不當,犯了判斷的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的錯誤,應該說“這是同學們經歷的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最后一天的勞動”。材料二中,“凡是”與“不少”是矛盾的,犯了量項使用不當的錯誤。應該說“不少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獲得成功的”。【當堂檢測】CAADB ACCB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