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2超前思維的方法與意義自主學習【學】【課標要求】1.理解超前思維的方法。2.領會超前思維的意義。【學習目標】科學精神:正確認識超前思維的積極意義。公共參與:結合具體事例,正確運用超前思維的方法,提出解決方案。重點:領會超前思維的意義,掌握超前思維的條件。難點:理解超前思維的方法。【自學評價】一、超前思維的方法1.超前思維要運用矛盾分析方法任何事物、任何時候都存在矛盾,事物的 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并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 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方法。把握了事物發展的內在矛盾,才能對事物發展的狀況和趨勢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見。2.超前思維要運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超前思維是依據事物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狀況,對事物未來的 進行預測。要把握事物發展的因果關系,就需要運用 的方法。由于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人們難以由其過去和現在狀況必然地推知其未來,所以需要運用 等思維方法彌補其前提條件的不足。3.超前思維要注重調查研究超前思維建立在對事物發展情況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發展情況離不開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是有計劃、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實情況。 是對調查得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以便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測。4.超前思維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超前思維要以事物發展的狀況為根據,是根據事物發展的 進行預測的。超前思維不能陷于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之中。要提高超前思維的 ,需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二、超前思維的意義1.超前思維有助于人們能動地 ,也有助于人們趨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 。2.超前思維能使人們通過 思考,把握事物 ,幫助人們規劃和調整思路,從而進行 決策,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3.培養超前意識,提高超前思維水平,利用超前思維的 功能,有利于我們規劃成長成才的方案,有利于企業開發供給側的產品和市場,有利于社會繪制更為全面合理的服務藍圖,有利于國家和民族進行科學的 和 ,推動經濟社會的 發展。自主探究1.想一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指出,中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一場決死的戰爭。 這是對中日戰爭矛盾的總體分析。具體而言,“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這些矛盾決定了這場戰爭要經歷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在不同階段,我們應該采取不同的戰略方針。經過持久戰,最后的勝利必然是中國的。毛澤東為什么說“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他得出這個結論采用了什么思維方法 2.想一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世界科技發展醞釀新突破的發展格局,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機制和環境,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超前思維方法有哪些?材料中是如何體現的?師生研學【研】【議題探究】1正確理解超前思維的意義為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各國實現聯動和共同發展的普遍愿望,與歐盟“容克計劃”、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發展之路”、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和波蘭“琥珀之路”等眾多發展規劃實現了對接。“一帶一路”是一條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它的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化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走向深耕細作的“工筆畫”新階段。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不斷顯現,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了解共建“一帶一路”的情況,從超前思維的角度分析這一構想的深遠意義。2.想一想:我們黨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的基礎上,將我國從2020年到21世紀中葉未來30年的發展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請運用超前思維的意義的知識,分析我國的戰略規劃。【核心歸納】超前思維的方法(1)把握現實性與可能性的辯證關系,科學預見未來。科學預見就是預先看到事物發展的趨勢和可能性。預見是一種認識活動或思維活動,這種認識活動或思維活動不是指向現在,而是指向未來。“預先看到”不是看到現在或現實中已經存在的東西,而是看到現實發展的趨向,趨向屬于未來。可以說,超前認識或超前思維是預見的本質。(2)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科學預見必然性的前途和趨向。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屬性,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本質決定現象,是現象的根據,本質總要表現為一定的現象;現象是由本質引起的,它從不同的側面這樣或那樣地反映著事物的本質。現象是多變的、易逝的,有很大的流動性。(3)“執因果而看歷史”,通過對事物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的狀況的正確認識來科學預見其未來趨勢。因果聯系是事物現象之間的普遍的聯系方式之一。因果范疇也是人類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首先遇到的一對范疇。因果規律是事物的普遍性的規律之一,一切事物都毫無例外地受因果規律所支配,一切原因都會產生相應的結果。所以我們能夠根據對事物的因果規律、因果聯系的認識,推及結果。(4)深入分析現實事物的各種內外矛盾及各種矛盾方面的力量對比關系,準確判斷事物發展的未來趨向。【核心歸納】為最壞的可能性作準備,爭取最好的前途作最壞的準備,爭取最好的可能性是毛澤東同志一貫的思想主張,也是他戰略預見理論的精妙之處。他一貫反對對困難準備不充分,因而臨事則驚慌失措毫無主張的行為。(1)可能性無論好壞都是客觀存在的,但人可以根據對客觀情況的認識而影響事物的發展趨勢。毛澤東同志認為,未來事物的發展趨勢是一種客觀實際,不是主觀想象的產物。科學預見就在于通過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反映這種客觀實際。我們可以根據對于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和趨勢的科學預見,制定行動方針。(2)“從最壞的可能性著想,總不吃虧”,這是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事物發展的各種趨勢和各種可能性都是客觀存在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對事物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的認識,積極反作用于客觀情況,對客觀情況加以影響和改造。毛澤東同志強調:“從最壞的可能性著想,總不吃虧。不論做任何工作,我們都要從最壞的可能性來想,來部署。”(3)從最困難處準備不是放棄好的可能性,“而正是為著爭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變為現實性的一個條件”。訓練提升【練】【當堂檢測】1.最聰明的人總能在事情或者說危險的事情發生之前,通過對眼下形勢的分析得出未來即將發生什么事從而作出對自己有利的決策以避開風險。這體現的道理有( )①人們可以利用思維的間接性預測事物發展的未來狀況②只有最聰明的人才能根據事物發展的狀況對事物作出前瞻性判斷③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超前思維可以幫助我們作出正確的決策④相對于事物的現狀而言,超前思維的結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958年,在全國掀起了“大躍進”運動,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大干、超英趕美。這一“超前思維”同當時中國的國情嚴重不符,實質上是一種違背客觀規律的急躁冒進行為,最終給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災難。這啟示我們,要提高超前思維預測推斷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需要( )①充分激發人的思維潛能②自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③從事物發展的現實情況出發④充分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人們通過對有關天氣變化的各種信息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綜合,得出未來某段時間內天氣變化的趨勢。通過科學的調查研究,現在天氣預報活動的準確率很高。這說明( )①調查研究是超前思維最有效的方法②調查是有計劃、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實情況③研究是對調查得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④調查研究可以確保正確預判事物的發展趨勢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改革開放初期,各地政府以GDP作為衡量政績的唯一指標,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從各地政府的政績觀可以看出( )①認識事物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及其發展趨勢②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事物多層次、多方面的屬性③認識事物要運用矛盾分析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④認識事物要運用全面的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數千年來,人們習慣于用鍋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熱鍋里炒,食物由生變熟。這種炒法只能提供熱食,不能滿足人們對冷食的需要。有人從加熱的反面設想,制造出“炒冰”的鍋。將一杯牛奶倒入這種鍋中,翻炒幾下,就變成潔白細膩、清涼解暑的冰激凌。這種逆向思維方式是( )A.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B.對已有的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C.對事物功能的已有認識作反向思考D.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師生總結【結】【課堂總結】答案參考:【自主探究】1.提示:(1)矛盾分析方法,分析把握了中日戰爭的性質,以及中日雙方實力的特點,又分析了中日戰爭在不同發展階段采取的不同方針,最后得出結論“勝利必然是中國的”。(2)推理的方法:根據敵我力量的對比,運用推理方法預測戰爭經歷三個階段;(3)調查研究方法:在對戰爭發展狀況的把握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了解事實情況,分析、綜合,認識戰爭規律,得出最后勝利必然屬于中國的正確判斷和預測。2.提示:(1)矛盾分析方法: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轉型期,面臨各種矛盾,人們要在矛盾的解決中,用內在動力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2)推理和想象的方法: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把握新常態下的因果關系,推理出最適合的狀態。(3)調查研究方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進入新常態后如何進一步更好地發展,需要調查目前改革中不合理的部分,明確黨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議題探究】1“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以及共建“一帶一路”與世界各國眾多發展規劃實現了對接,說明了人們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有助于人們趨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正是這樣的超前思維使人們通過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發展狀態,幫助人們規劃和調整思路,從而進行正確的決策,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共建“一帶一路”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化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走向深耕細作的“工筆畫”新階段。2.①超前思維能使人們通過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發展狀態,幫助人們規劃和調整思路,從而進行正確的決策,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正是運用超前思維,我國把握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通過合理規劃,實現了經濟的騰飛。②利用超前思維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社會繪制更為全面合理的服務藍圖,有利于國家和民族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當堂檢測】DDB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