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2講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課程導學]內容要求 1.1.1.說明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等細胞外液共同構成高等動物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1.1.2.闡明機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同時也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1.1.3.簡述機體通過呼吸、消化、循環和泌尿等系統參與內、外環境間的物質交換。1.2.內環境的變化會引發機體的自動調節,以維持內環境的穩態。與舊教材對比 增:①緩沖對、尿毒癥;②穩態概念的發展。改:①淋巴改為淋巴液;②血漿成分表。考點一 細胞生活的環境1.體液及內環境的組成(1)體液的組成 細胞內液≠細胞液。細胞內液正常指動物細胞膜以內的液體,細胞液指植物細胞液泡膜內的液體。(2)體內細胞生活的環境[連一連] ①血液≠血漿。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漿是血液中的液體部分,屬于體液中的細胞外液。②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中,是紅細胞內的重要成分。血漿蛋白存在于血漿中,是血漿的成分。2.內環境各成分間的關系3.細胞外液的成分(1)血漿的主要成分(2)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①各種成分的含量與血漿的相近。②與血漿相比,蛋白質含量很少。 組織液和淋巴液比血漿少大分子蛋白質,其他成分基本相同。4.內環境的理化性質(1)滲透壓①概念: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②血漿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③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來源于Na+和Cl-。④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 kPa。(2)酸堿度血漿的正常pH:7.35~7.45,這與其含有HCO、H2CO3等物質有關。(3)溫度: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 ℃左右。 人體血漿中的主要緩沖物質為NaHCO3/Na2CO3,而在密閉容器內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實驗中的小燒杯內的NaHCO3溶液為CO2緩沖液,二者的作用機理是不同的。(1)膀胱上皮細胞的內環境是尿液和組織液。( )(2)因為細胞外液中溶質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質,所以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蛋白質。( )(3)與血漿和淋巴液相比,組織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質。( )(4)血漿滲透壓的大小與無機鹽的含量有關,特別是Na+和Cl-,與蛋白質的含量無關。( )(5)正常人的血漿pH為7.35~7.45,與HCO、HPO等離子有關。( )答案:(1)× (2)× (3)× (4)× (5)√1.(選擇性必修 1 P6概念檢測T1、T2)(1)人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或腳掌上可能會磨出水皰。水皰中的液體主要是____________,一段時間后水皰可自行消失。(2)下列屬于人體內環境的是________。①膀胱內的尿液 ②大腦細胞間隙的液體 ③肺泡腔內的氣體 ④小腸腔內的消化液提示:(1)組織液 (2)②2.(選擇性必修1 P9圖1-4)完善下圖所示內容:細胞不僅依賴于內環境,也參與了________的形成和維持。提示:呼吸 消化 循環 泌尿 內環境1.內環境中的成分2.內環境中的生理過程3.組織水腫及其產生原因分析(1)組織水腫組織水腫是在一定條件下,組織液濃度升高或血漿、細胞內液濃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動,使血漿、細胞內液中的水滲透到組織液引起的水腫現象。(2)組織水腫的原因歸納突破1 內環境的組成及相互關系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1.(2022·江西南昌高三模擬)人體體內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稱為內環境,內環境穩態是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關于內環境的說法,錯誤的是( )A.內環境中含有多種成分,激素、抗體、細胞因子、血漿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內環境的成分B.人體饑餓時,血液流經肝臟后,血糖的含量會升高;血液流經胰島后,血糖的含量會減少C.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的結合,各種激素與激素受體的結合,抗體與抗原的作用都發生在內環境中D.紅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漿;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漿與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淋巴液與組織液解析:選C。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的結合發生在組織液中,抗體和抗原在內環境中特異性結合,但部分激素(如性激素)的受體在細胞內,所以激素與受體的結合不一定發生在內環境中,C錯誤。2.(2022·山東聊城聯考)右圖中甲、乙、丙分別表示三種人體細胞外液,其中Ⅰ、Ⅱ、Ⅲ分別表示生活在甲、乙、丙中的細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的滲透壓主要與蛋白質含量有關,無機鹽的濃度對其影響不大B.若乙中有神經遞質,則Ⅱ可表示神經元,淋巴細胞都生活在丙中C.若Ⅱ表示肝細胞,則乙中的葡萄糖濃度不一定高于甲中的D.正常情況下,甲與乙中的物質都能通過①②相互滲透解析:選C。甲的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A錯誤。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間隙的組織液中,因此若乙中有神經遞質,則Ⅱ可表示神經元,血漿和淋巴液中都有淋巴細胞,B錯誤。進餐后不久,血漿中葡萄糖的濃度升高,葡萄糖進入肝細胞轉變成肝糖原;饑餓時,血漿中葡萄糖的濃度降低,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漿中補充血糖, C正確。正常情況下,甲(血漿)中的蛋白質不能滲透到乙(組織液)中,D錯誤。巧用單、雙向箭頭判斷內環境物質交換示意圖 突破2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3.(2022·青島模擬)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指出患者常規治療時需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內環境穩態,并定時監測肝酶、血氧飽和度等指標。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組織液與血漿中的蛋白質、電解質的含量基本相同B.肺炎患者細胞內液和血漿蛋白外滲導致出現肺水腫現象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說明肝細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D.血氧飽和度正常的生理意義是保證細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機物解析:選A。血漿中的電解質和組織液中的基本相同,但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較組織液中的蛋白質含量要高,A錯誤。4.(2021·高考海南卷)一些人中暑后會出現體溫升高、大量出汗、頭疼等癥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都參與體溫恒定和水鹽平衡的調節B.體溫升高時,人體可通過排汗散熱降低體溫C.為維持血漿滲透壓平衡,應給中暑者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D.大量出汗時,垂體感受到細胞外液滲透壓變化,使大腦皮層產生渴覺解析:選D。大量出汗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此時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可感受到滲透壓變化,通過傳入神經傳導給大腦皮層,使大腦皮層產生渴覺,主動飲水,D錯誤。考點二 內環境的穩態1.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2.穩態的實質: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狀態。3.穩態的基礎: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1)直接參與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2)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4.維持穩態的能力(1)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穩態失衡情況①外界環境的變化過于劇烈。②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5.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內環境達到穩態時,人未必不得病,如遺傳病患者。6.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1)實驗原理分析①實驗方法:本實驗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②實驗過程:通過向自來水、緩沖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堿引起的pH的變化,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2)實驗結果①對自來水的處理②對緩沖液的處理③對生物材料的處理(3)實驗結論:生物材料的性質類似于緩沖液而不同于自來水,說明生物材料內含有緩沖物質,能維持pH的相對穩定。(1)只要內環境保持穩定,人體一定健康。( )(2)人體劇烈運動時無氧呼吸所產生的乳酸使血漿pH明顯降低。( )(3)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恒定不變。( )(4)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有利于機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5)內環境中的一些營養成分偏多,如血糖偏高對機體是有利的。( )(6)發高燒時,捂被子出汗有利于機體的恢復。( )答案:(1)× (2)× (3)× (4)√ (5)× (6)×1.(選擇性必修1 P9圖1-4改編)有同學提出,穩態的維持都需要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參與,你是否同意該說法?說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同意。并非所有穩態的維持都需要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參與,如內環境中pH穩態的調節只與血漿中的緩沖物質有關2.(選擇性必修1 P10旁欄思考)尿毒癥與內環境穩態失調有何關系?你知道如何治療尿毒癥嗎?(1)尿毒癥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內環境穩態失調。(2)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提示:(1)腎臟病變導致代謝廢物和毒素不能及時排出(2)血液透析 腎臟移植3.(選擇性必修1 P10思考·討論T2)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會變________,________中的水將較多地通過________作用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膨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功能紊亂。因此在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為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可以在飲水的同時適當補充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小 內環境 滲透 電解質(或無機鹽)突破1 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1.(2022·天津河東區開學考試)下圖為機體調節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清除衰老細胞體現的是圖中②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B.圖中③神經系統均直接控制內分泌腺的活動C.坎農提出人體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的結果D.血糖調節的主要途徑是①④⑥⑤解析:選D。人體清除衰老細胞體現的是免疫系統的免疫自穩功能,A錯誤;神經系統可直接或間接調控內分泌腺的活動,B錯誤;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目前普遍認可的機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而坎農認為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C錯誤;血糖調節主要是通過血糖濃度的升降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來實現的,D正確。2.(不定項)(2020·高考山東卷)某人進入高原缺氧地區后呼吸困難、發熱、排尿量減少,檢查發現其肺部出現感染,肺組織間隙和肺泡滲出液中有蛋白質、紅細胞等成分,被確診為高原性肺水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患者呼吸困難導致其體內CO2含量偏高B.體溫維持在38 ℃時,該患者的產熱量大于散熱量C.患者肺部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肺部組織液增加D.若使用藥物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解析:選ACD。該患者呼吸困難,不能及時將體內的CO2排出,會導致體內CO2含量偏高,A正確;體溫維持在38 ℃時,該患者的產熱量等于散熱量,B錯誤;肺組織間隙和肺泡滲出的蛋白質、紅細胞等成分會導致患者肺部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肺部組織液增加,C正確;若使用藥物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則尿液中的水分增多,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確。突破2 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核心素養 科學探究3.(不定項)某實驗小組將加入抗凝劑和生理鹽水的新鮮綿羊血液進行離心,結果如下圖1所示;接著取上清液,分別向其中滴加0.1 mol·L-1的HCl和0.1 mol·L-1的NaOH,同時用蒸餾水作對照,結果如下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取適量上清液加入雙縮脲試劑,若出現紫色則說明含血紅蛋白B.若要提取相關抗體用于免疫治療,最佳材料應是沉淀物C.圖2實驗中HCl、NaOH的濃度和滴數為自變量D.圖2實驗結果表明,血漿有一定的緩沖能力解析:選ABC。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中,A錯誤;抗體主要分布在血清(血漿)中,因此若要提取相關抗體用于免疫治療,最佳材料應是上清液,B錯誤;題圖2實驗中,蒸餾水和上清液為自變量,HCl、NaOH的濃度和滴數分別為無關變量和自變量,C錯誤;題圖2顯示,分別滴加0.1 mol·L-1 的HCl和0.1 mol·L-1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變化幅度很小,而蒸餾水的pH變化幅度大,說明血漿有一定的緩沖能力,D正確。人體內血漿pH調節的過程 [事實概述類]1.[2017·全國Ⅰ,T31(3)]在人體中,內環境的作用主要為:①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2.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醫生給病人輸液時濃度過高或過低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從而不能維持其正常形態和功能3.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會________,帶來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降低 內環境中的水較多地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膨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和功能紊亂[原因分析類]4.有的同學認為內環境的穩態就是內環境的三種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同意。因為內環境的穩態不僅僅指三種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還包括內環境中的其他各種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5.肺氣腫病人由于呼吸不暢,會使內環境中的pH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變小 O2不足,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同時CO2排出不暢6.若人體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強,會導致組織水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血漿蛋白會流失到組織液中,血漿濃度下降,組織液濃度升高,打破原來的平衡,從而使更多水分進入組織液7.部分嬰幼兒的營養主要依賴奶粉,則品質低劣的奶粉導致“大頭”嬰兒出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品質低劣的奶粉氨基酸含量低,嬰兒血漿中蛋白質合成不足,血漿膠體滲透壓偏低,更多水分進入了組織液,引起組織水腫(“大頭”嬰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