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考點梳理 生物總復習 】50第24講 神經調節(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考點梳理 生物總復習 】50第24講 神經調節(二)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4講 神經調節(二)
[課程導學]
內容要求 1.3.2.闡明神經細胞膜內外在靜息狀態具有電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動作電位,并沿神經纖維傳導。1.3.3.闡明神經沖動在突觸處的傳遞通常通過化學傳遞方式完成。1.3.4.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級神經中樞和腦中相應的高級神經中樞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調控器官和系統的活動,維持機體的穩態。1.3.6.簡述語言活動和條件反射是由大腦皮層控制的高級神經活動。
與舊教材對比 增:①大腦皮層與軀體運動的關系;②人腦功能增加了情緒并對其他內容進行充實。改: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和內臟活動的分級調節(如排尿)更為詳細具體。
考點一 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
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①傳導形式:電信號,也稱為神經沖動。
②傳導過程
③傳導特點:雙向傳導,即圖中a←b→c。
④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方向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a.在膜外,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反。
b.在膜內,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2.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突觸的結構和類型
(2)興奮傳遞的過程
 突觸小體≠突觸
①組成不同:突觸小體是上一個神經元軸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構成突觸前膜,是突觸的一部分;突觸由兩個神經元構成,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
②信號轉變不同:在突觸小體上的信號變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在突觸中完成的信號變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3)神經遞質與受體
 神經遞質的作用效果有興奮和抑制兩類。當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時,若能使Na+通道打開,則會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若不能打開Na+通道,而是提高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尤其是Cl-的通透性,從而導致膜電位外正內負的局面加劇,進而表現為突觸后神經元活動被抑制。
(4)興奮傳遞的特點
3.濫用興奮劑、吸食毒品的危害
(1)神經細胞產生和維持靜息電位主要與K+有關。(  )
(2)突觸小泡中的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的過程屬于胞吐。(  )
(3)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就會使下一個神經元興奮。(  )
(4)神經纖維膜內K+/Na+的值,動作電位時比靜息電位時高。(  )
(5)神經沖動引起神經遞質的釋放,實現了由電信號向化學信號的轉變。(  )
(6)由于興奮具有雙向傳導的特點,所以在反射過程中,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也是雙向的。(  )
(7)無論興奮性神經遞質還是抑制性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均能使突觸后膜發生電位變化。(  )
答案:(1)√ (2)√ (3)× (4)× (5)√ (6)×
(7)√
1.(選擇性必修1 P28圖2-7改編)用適宜的刺激刺激一個離體神經元的某處,甲同學認為在神經元的特定位置才能測到電位變化,而乙同學認為在神經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測到電位變化。試問:哪位同學的觀點正確?判斷依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乙同學的觀點正確。興奮在離體的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刺激神經元上的一處產生興奮,其將傳至整個神經元,故在該神經元任何部位均可測到電位變化
2.(選擇性必修1 P29圖2-8改編)研究發現,與突觸前膜相對的突觸后膜有許多突起,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突觸后膜的這種結構特點具有的生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擴大了突觸后膜的面積,有利于神經遞質的作用
1.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
(1)靜息電位的產生
(2)動作電位的產生
2.膜電位變化曲線解讀
3.抑制性突觸后電位的產生機制
(1)電位變化示意圖
(2)產生機制
突觸前神經元軸突末梢興奮,引起突觸小泡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抑制性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后,提高了突觸后膜對Cl-、K+的通透性,Cl-進細胞或K+出細胞(抑制性突觸后電位的產生主要與Cl-內流有關)。
(3)結果
使膜內外的電位差變得更大,突觸后膜更難以興奮。
突破1 興奮的傳導與傳遞的基本過程
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
1.如右圖所示,當神經沖動在生物體內的軸突上傳導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示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是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
B.組織液中Na+濃度變化不影響動作電位的傳導速度
C.興奮在軸突上以局部電流的方式傳導
D.神經沖動可以由甲到丙或由乙到丙
解析:選D。由于圖中只有乙區域是動作電位,因而在軸突上,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有可能是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A正確;組織液中Na+濃度變化不影響動作電位的傳導速度,動作電位的傳導速度與神經元的粗細及神經元有沒有髓鞘包裹有關,B正確;興奮在軸突上以局部電流即電信號的形式傳導,C正確;神經沖動可以由乙到丙,不能由甲到丙,D錯誤。
2.(2021·江蘇適應性考試模考)一氧化氮(NO)是最早發現能在人體內起調節作用的氣體。NO可增強靶細胞內鳥苷酸環化酶活性,使胞質內cGMP升高,產生生物效應,如血管平滑肌舒張,過程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NO可儲存于突觸小泡內通過胞吐釋放到突觸間隙
B.NO與乙酰膽堿均需與細胞膜上受體結合后才能發揮作用
C.NO與乙酰膽堿都能引起突觸后膜膜電位變化
D.冠狀動脈收縮引起的心絞痛可用NO劑治療
解析:選D。NO不儲存于突觸小泡中,它的釋放不依賴于胞吐作用,而是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釋放,A錯誤;乙酰膽堿需與細胞膜上受體結合后才能發揮作用,NO不作用于靶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而是作用于鳥苷酸環化酶,B錯誤;乙酰膽堿能引起突觸后膜膜電位變化,而NO不作用于靶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而是作用于鳥苷酸環化酶,不會引起突觸后膜膜電位變化,C錯誤;NO劑可引起平滑肌舒張,可用于治療冠狀動脈收縮引起的心絞痛,D正確。
3.(2022·安徽黃山聯考)右圖中實線是神經纖維膜電位變化正常曲線,虛線是經某種方式處理后,神經纖維膜電位變化異常曲線。則該處理方式是(  )
A.降低培養液中的Na+含量
B.降低培養液中的K+含量
C.藥物處理阻斷Na+通道
D.藥物處理阻斷K+通道
解析:選B。虛線表示形成動作電位后恢復靜息電位時速度加快,且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靜息電位是K+外流造成的,說明處理方式是降低培養液中的K+含量。
細胞外液Na+、K+濃度大小與膜電位變化的關系
突破2 興奮傳遞與生活的聯系
核心素養 社會責任
4.(2022·遼寧本溪高三期中)大多數有機磷農藥、蝎毒都屬于神經毒素。其中有機磷能使分解神經遞質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從而抑制神經沖動的產生。如果使用有機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
A.使用蝎毒,在a處給予刺激,b處釋放神經遞質
B.使用有機磷,在a處給予刺激,b處釋放神經遞質
C.使用有機磷,在a處給予刺激,c處保持靜息電位
D.使用蝎毒,在a處給予刺激,c處產生神經沖動
解析:選B。蝎毒能破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導致動作電位無法形成,因此在a處給予刺激,無法形成動作電位,不會產生神經沖動,突觸前膜b處沒有電信號的作用,則不釋放神經遞質,突觸后膜c處也不會產生動作電位,A、D項不符合題意;有機磷對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沒有影響,在a處給予刺激,突觸前膜b處能釋放神經遞質進入突觸間隙,B項符合題意;有機磷能使分解神經遞質的酶活性受抑制,導致神經遞質不能被分解而持續刺激突觸后膜c處,如果是興奮性神經遞質,則c處會產生動作電位,C項不符合題意。
5.(不定項)神經遞質多巴胺可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興奮,參與獎賞、學習、情緒等腦功能的調控,毒品可卡因能對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下圖是突觸間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轉運蛋白后干擾人腦興奮傳遞的示意圖(箭頭越粗表示轉運速率越快,反之則慢)。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多巴胺通過多巴胺轉運蛋白的協助釋放到突觸間隙中
B.多巴胺作用于突觸后膜,使其對Na+的通透性減弱
C.多巴胺發揮作用后被多巴胺轉運蛋白回收到突觸小體
D.可卡因阻礙多巴胺回收,使腦有關中樞持續興奮
解析:選AB。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突觸前膜通過胞吐的方式將多巴胺釋放到突觸間隙中,A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多巴胺能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興奮,故其作用于突觸后膜使其對Na+的通透性增強,B錯誤。
某些化學物質能作用于突觸
而對神經系統產生影響
 
[原因分析類]
1.[2019·全國Ⅰ,T30(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會產生興奮。興奮從一個神經元到另一個神經元的傳遞是單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2.神經遞質發揮作用后,不引起突觸后膜持續興奮或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經遞質發揮作用后迅速被降解或回收
3.研究表明,在突觸小體未產生動作電位的情況下,微電極N上也會記錄到隨機產生的、幅度幾乎相等的微小電位變化,如下圖所示。結合突觸的結構和突觸傳遞的過程,分析該電位變化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單個突觸小泡隨機性地與突觸前膜融合,釋放的微量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引起少量Na+內流,在突觸后膜上產生微小電位變化
[事實概述類]
4.[2020·山東,T22(3)]據圖寫出光刺激使CRH神經元產生興奮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刺激光敏蛋白導致Na+通道開放,Na+內流產生興奮
5.當突觸間隙中谷氨酸積累過多時,會持續作用引起Na+過度內流,可能導致突觸后神經元漲破。若某藥物通過作用于突觸來緩解病癥,其作用機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突觸前膜釋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與突觸后膜受體的結合、抑制突觸后膜Na+內流、促進突觸前膜回收谷氨酸)
6.據圖分析,嗎啡止痛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嗎啡與神經遞質的特異性受體結合,阻礙興奮傳遞到大腦,從而阻礙疼痛的產生
[開放思維類]
7.下圖為神經元特殊的連接方式。利用圖中標注的A、B、C三個位點,請設計實驗證明某藥物只能阻斷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而不能阻斷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實驗思路:把某藥物分別放在B、C兩處,在A處給予一個適宜的刺激,觀測電流計N的指針能否偏轉。
(2)預期實驗現象:把藥物放在C處,N的指針________(填“偏轉”或“不偏轉”);把藥物放在B處,N的指針________(填“偏轉”或“不偏轉”)。
答案:不偏轉 偏轉
考點二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及人腦的高級功能
1.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節
(1)大腦皮層
(2)大腦皮層代表區與軀體的關系
(3)軀體運動的分級調節
 激素的分泌過程存在分級調節,神經系統同樣存在分級調節。
2.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分級調節
3.人腦的高級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
(2)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
(3)具有語言、學習和記憶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①語言功能
 a.視覺性語言中樞≠視覺中樞,此區受損,患者仍有視覺,只是“看不懂”語言文字的含義。
b.聽覺性語言中樞≠聽覺中樞,此區受損,患者仍有聽覺,只是“聽不懂”話的含義。
②學習與記憶
 a.短時記憶可能與神經元之間即時的信息交流有關,尤其是與大腦皮層下一個形狀像海馬的腦區有關。短時記憶中的感覺性記憶又稱瞬時記憶。
b.長時記憶可能與突觸形態及功能的改變以及新突觸的建立有關。有些信息儲存在第三級記憶中,成為永久記憶。
③情緒
(1)某同學正在跑步,參與調節這一過程的神經中樞有大腦皮層、小腦、下丘腦、腦干和脊髓。(  )
(2)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  )
(3)學習與記憶的中樞位于下丘腦。(  )
(4)無意識排尿不屬于神經反射活動。(  )
(5)某人的大腦某個部位受到損傷,但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也能聽懂別人的談話,卻讀不懂報刊上的新聞,他的大腦受損的區域可能是視覺性言語區(V區)。(  )
(6)情緒是人對環境作出的反應,是大腦的高級功能之一。(  )
答案:(1)√ (2)√ (3)× (4)× (5)√ (6)√
1.(選擇性必修1 P39相關信息)抗抑郁藥一般通過作用于________處來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例如,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的藥物,可選擇性地抑制突觸前膜對5-羥色胺的________,使得突觸間隙中5-羥色胺的濃度維持在一定水平。
提示:突觸 回收
2.(選擇性必修1 P39內文信息)若某同學因患病導致情緒低落,出現了消極的情緒。結合本節知識,作為他的同學,你應該如何幫助他?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起去爬山、看電影等,做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疏導等
3.(析圖建模)下面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圖,據圖分析:
(1)嬰兒會尿床,也就是膀胱內尿滿了就會排出,沒有控制的意識,那么嬰兒的排尿反射的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成年人在醫院尿檢時能主動排尿,其過程是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成年人可有意識地控制排尿,但嬰兒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某些成年人受到外傷或老年人患腦梗死后,意識喪失,出現像嬰兒一樣的“尿床”現象,請解釋以上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c→d→e (2)g→h→c→d→e (3)成人和嬰兒控制排尿的初級中樞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腦控制。嬰兒因大腦的發育尚未完善,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較弱 (4)外傷或腦梗死已傷及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即大腦),致使高級中樞對排尿這種低級中樞的“控制”作用喪失
突破1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
1.(浙江4月選考改編)人體各部位的運動機能在大腦皮層運動區中都有它的代表區。下列關于人大腦皮層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側手指傳入神經上的神經沖動,可傳到對側大腦皮層中央前回中間部
B.一側大腦皮層中央前回底部受損,會使對側下肢的運動功能出現障礙
C.頭面部肌肉的代表區在運動區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細的部位如手,在運動區所占的面積比軀干的小
解析:選A。一側手指傳入神經上的神經沖動,可傳到對側大腦皮層中央前回中間部,A正確;一側大腦皮層中央前回頂部受損,會使對側下肢的運動功能出現障礙,B錯誤;頭面部肌肉的代表區,在運動區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錯誤;分辨精細的部位如手,在運動區所占的面積比軀干的大,D錯誤。
2.(不定項)下圖是與人體內尿液形成和排出相關的部分調節簡圖。圖中①②表示大腦與脊髓之間的神經通路,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損傷①③,則不能產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B.若損傷①②,則不能產生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C.若損傷②③,則不能產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D.若損傷③④,則不能產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解析:選ABD。若損傷①,位于脊髓的低級中樞不能將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的高級中樞,則不能產生尿意;若損傷②就意味著位于脊髓的低級中樞失去了大腦皮層高級中樞的控制,但可以產生尿意;若損傷③,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排尿反射;若損傷④(傳入神經),興奮不能到達脊髓的低級中樞,更無法到達大腦皮層高級中樞,則不能產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由以上分析可知,A、B、D正確,C錯誤。
突破2 人腦的高級功能
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
3.下列關于人腦的高級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某人因意外車禍使大腦受損,但他能夠看懂文字和聽懂別人說話,說明大腦皮層的V區和H區沒有受損
B.當盲人用手指閱讀盲文時,參與此過程的高級神經中樞只有軀體運動中樞
C.運動性語言中樞(W區)受損的患者不會講話
D.某同學正在跑步,下丘腦和腦干不參與調節
解析:選A。若V區受損,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若H區受損,患者不能聽懂別人說話,某人大腦受損,但他能夠看懂文字和聽懂別人說話,說明大腦皮層的V區和H區沒有受損,A正確。盲人在用手指觸摸盲文時,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產生感覺,這與軀體感覺中樞有關;手指的運動與軀體運動中樞有關;盲人根據盲文的刺激產生的感覺與言語區發生聯系,從而能辨認出盲文中的文字及這些文字的含義,B錯誤。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受損的患者不能講話,書寫性語言中樞(W區)受損的患者不能寫字,C錯誤。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功能,腦干中有調節呼吸運動的中樞、調節心血管活動的中樞,下丘腦中有水平衡調節中樞等,脊髓是低級運動中樞,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這些都與跑步過程有關,D錯誤。
4.(不定項)(2022·煙臺模擬)鳶尾素是一種蛋白類激素。運動時血液中鳶尾素含量會上升,它對突觸結構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能促進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神經細胞的生長。研究人員利用小鼠進行了相關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鳶尾素主要影響的是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B.鳶尾素是在核糖體上形成的
C.施加了鳶尾素阻斷劑的小鼠記憶能力提高
D.體育鍛煉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記憶衰退
解析:選ABD。鳶尾素對突觸結構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突觸主要影響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所以推測鳶尾素主要影響的是神經元之間的傳遞,A正確;鳶尾素是一種蛋白類激素,其本質是蛋白質,故合成場所是核糖體,B正確;鳶尾素能促進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神經細胞的生長,故施加了鳶尾素阻斷劑的小鼠記憶能力會降低,C錯誤;運動時血液中鳶尾素含量會上升,結合鳶尾素的作用可知,體育鍛煉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記憶衰退,D正確。
[體驗等級考]
1.(2021·高考湖北卷)正常情況下,神經細胞內K+濃度約為150 mmol·L-1,細胞外液約為4 mmol·L-1。細胞膜內外K+濃度差與膜靜息電位絕對值呈正相關。當細胞膜電位絕對值降低到一定值(閾值)時,神經細胞興奮。離體培養條件下,改變神經細胞培養液的KCl濃度進行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當K+濃度為4 mmol·L-1時,K+外流增加,細胞難以興奮
B.當K+濃度為150 mmol·L-1時,K+外流增加,細胞容易興奮
C.K+濃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增加,導致細胞興奮
D.K+濃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減少,導致細胞興奮
解析:選D。正常情況下,神經細胞內K+濃度約為150 mmol·L-1,細胞外液約為4 mmol·L-1,當神經細胞培養液的K+濃度為4 mmol·L-1時,和正常情況一樣,K+外流不變,細胞的興奮性不變,A錯誤;當K+濃度為150 mmol·L-1時,細胞外K+濃度增加,K+外流減少,細胞容易興奮,B錯誤;K+濃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但>4 mmol·L-1),細胞外K+濃度增加,K+外流減少,導致細胞興奮,C錯誤,D正確。
2.(2021·高考湖南卷)研究人員利用電壓鉗技術改變槍烏賊神經纖維膜電位,記錄離子進出細胞引發的膜電流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圖a為對照組,圖b和圖c分別為通道阻斷劑TTX、TEA處理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TEA處理后,只有內向電流存在
B.外向電流由Na+通道所介導
C.TTX處理后,外向電流消失
D.內向電流結束后,神經纖維膜內Na+濃度高于膜外
解析:選A。由題圖可知,TEA處理后,只有內向電流存在,A正確;由題圖可知,TEA處理后,阻斷了鉀通道,外向電流消失,說明外向電流由K+通道所介導,B錯誤;由題圖可知,TTX處理后,內向電流消失,C錯誤;內向電流結束后,神經纖維膜內Na+濃度依然低于膜外,D錯誤。
3.(2020·高考山東卷)聽毛細胞是內耳中的一種頂端具有纖毛的感覺神經細胞。聲音傳遞到內耳中引起聽毛細胞的纖毛發生偏轉,使位于纖毛膜上的K+通道打開,K+內流而產生興奮。興奮通過聽毛細胞底部傳遞到聽覺神經細胞,最終到達大腦皮層產生聽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靜息狀態時纖毛膜外的K+濃度低于膜內
B.纖毛膜上的K+內流過程不消耗ATP
C.興奮在聽毛細胞上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
D.聽覺的產生過程不屬于反射
解析:選A。根據題意可知,聽毛細胞受到刺激后使位于纖毛膜上的K+通道打開,K+內流而產生興奮,因此推知靜息狀態時纖毛膜外的K+濃度高于膜內,A錯誤;纖毛膜上的K+內流方式為協助擴散,協助擴散不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ATP,B正確;興奮在聽毛細胞上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C正確;聽覺的產生過程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屬于反射,D正確。
4.(不定項)(2021·高考遼寧卷)短期記憶與腦內海馬區神經元的環狀聯系有關,如圖表示相關結構。信息在環路中循環運行,使神經元活動的時間延長。下列有關此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興奮在環路中的傳遞順序是①→②→③→①
B.M處的膜電位為外負內正時,膜外的Na+濃度高于膜內
C.N處突觸前膜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
D.神經遞質與相應受體結合后,進入突觸后膜內發揮作用
解析:選ACD。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由突觸前膜作用于突觸后膜。突觸的類型包括軸突—樹突型和軸突—細胞體型。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方向為軸突到樹突或軸突到細胞體,則圖中興奮在環路中的傳遞順序是①→②→③→②,A錯誤;M處無論處于靜息電位還是動作電位,都是膜外的Na+濃度高于膜內,B正確;信息在環路中循環運行,使神經元活動的時間延長,則N處突觸前膜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C錯誤;神經遞質與相應受體結合后發揮作用被滅活,不進入突觸后膜內發揮作用,D錯誤。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城口县| 洛浦县| 北安市| 渝中区| 新化县| 铜山县| 开原市| 新民市| 鸡泽县| 迭部县| 张北县| 额济纳旗| 改则县| 宣汉县| 重庆市| 石城县| 邓州市| 卢湾区| 乐业县| 大庆市| 淳安县| 龙门县| 台北县| 青阳县| 宁都县| 喀喇沁旗| 阿拉善右旗| 十堰市| 赤壁市| 南陵县| 海淀区| 理塘县| 广水市| 关岭| 浮梁县| 驻马店市| 库车县| 屏南县| 扬州市| 灌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