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動物的主要類群第一節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一、教材分析本節課包括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兩個動物類群。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是離學生生活較遠,形態結構生活習性都不熟悉的兩類動物。但是,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都在動物進化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習有關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材將這兩類動物放在一起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明白這兩類動物在進化上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形態特征,能識別其典型的適應特征以及和人類的關系。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識別腔腸動物、扁形動物。(2)概述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1)嘗試利用觀察的方法研究動物。(2)運用生物學知識描述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形成動物體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及生活習性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基本觀點。(2)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3)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重點難點重點: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難點:知道水螅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渦蟲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 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固著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艷麗的花朵,因此有人稱之為“海中之花”。然而,它們卻不是植物,而是動物。那么,它們是如何獲取食物的呢?二、新授課(一)腔腸動物1.概括介紹腔腸動物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對腔腸動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腔腸動物雖然形態各異,但他們的基本結構相似,下面通過觀察水螅來了解它們的基本特征。(1)水螅的形態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去了解水螅的生活環境,然后讓學生觀察多媒體課件上水螅的圖片去了解水螅的體形、體色、大小;數一數觸手的條數,說出水螅的對稱類型。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問:①水螅圓柱(筒)形的體形對水螅的生活有什么好處?②觸手有什么作用?③口在水螅身體的什么位置?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讓大家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做小結(2)水螅的內部結構大屏幕展示水螅縱切圖,引導學生觀察水螅的體壁是由幾層細胞構成的,然后辨認外胚層、內胚層。強調指出消化腔就是體壁圍成的空腔。消化腔與外界唯一的通口就是水螅的口,觸手在口的周圍。2.其他腔腸動物: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再向學生介紹1~2種。如:海葵、珊瑚蟲。3.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4.腔腸動物與人類的主要關系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也是很密切的,如:我們吃的海蜇皮就是一種大型的食用水母,它的營養價值很高,也可入藥。再如:珊瑚蟲的骨骼除了可以制成裝飾品外,古珊瑚和現代珊瑚礁可以形成儲油層,對開采石油有重要作用。珊瑚島還可供生物居住,島上鳥的糞便可作肥料,我國南沙、西沙群島多數為珊瑚島。(二)扁形動物1.渦蟲形態結構引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渦蟲形態結構,使學生能夠了解渦蟲身體有明顯的背腹和前后之分,屬于左右對稱的動物。認同左右對稱的動物比輻射對稱的動物運動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強。2.其他扁形動物: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再向學生介紹1~2種。如:血吸蟲、華枝睪吸蟲。3.歸納總結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成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4.關于扁形動物和人類的關系,主要介紹了豬肉絳蟲和血吸蟲兩種常見的人體寄生蟲。主要介紹了兩種寄生蟲適應寄生生活的特點,對人類的危害和必要的預防措施。課堂小結(1)新課結束后,啟發學生總結出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2)總結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和人類之間的關系。(3)比較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主要區別。板書設計(一)腔腸動物1.水螅的形態結構2.其他腔腸動物3.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4.腔腸動物和人類的關系(二)扁形動物1.渦蟲的形態結構2.其他扁形動物3.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4.扁形動物和人類的關系教學反思對于這些現實生活不常見的生物應該多采取掛圖或者多媒體教學展示,多搜集相關資料,使學生對這些生物有更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圖像化信息。關于水螅體壁切片的觀察,是本節課學生活動的重頭戲,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所在。有條件的學校最好讓學生親自做一做,沒有條件的學校可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處理好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的精心組織,正確指導,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在觀察時能夠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在觀察前,教師要發給學生觀察提綱,以便規范學生觀察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