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上)【課程標準】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倫理在西方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作用【重點難點】重點:認識羅馬法是西方近代法律的淵源;了解西方近代法律的特征。難點:認識基督教和新教在不同時期的教化作用【自主學習】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及發展1、淵源----羅馬法: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是什么?①羅馬共和國頒布的《 法》;②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編纂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被后人稱為“ 法”,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2、發展----日耳曼法:中古時期,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是什么?11世紀以后,促進羅馬法傳播的事件是什么?(1)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中古時期,日耳曼王國編纂了一批成文法,稱為“ 法”,成為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2)羅馬法的傳播:11世紀以后,歐洲國家出現了 和 羅馬法的運動,促進了 法的傳播。3、普通法系的形成:普通法率先在哪里形成?普通法系是怎樣形成的?①12世紀前后,普通法在 國逐漸形成;②13世紀,英國通過《 》,開始限制王權;③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 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④ 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它們構成了普通法系,也稱“ 法系”。4、民法系的形成:民法系是怎樣形成的?1789年,法國開始制定一系列法律。1804年, 頒布了《法國民法典》。這部法典繼承了 法傳統,融入了 思想和法國 的成果,形成了 法系,又稱“ 法系”。●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異同不同點:英美法系:①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淵源,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②法官的地位突出,當無先例可循時,法官可以創立先例,也可以對先例做出新的解釋。因此,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也被稱為“法官制定的法律”。③英美法系主要涵蓋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大陸法系:①以成文法為主要法律淵源,法律體系比較完整,一般不承認判例的效力;②明確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③大陸法系國家的代表是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相同點:①本質:都是建立在近代資產階級生產方式上的法律體系。②法律指導思想:都受到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等人學說的深刻影響。③法律背景:以資產階級商品經濟、資產階級民族統一國家、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為基礎。④傳統:羅馬法、教會法、日耳曼法,不同的只是誰為主體的問題。二、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又有何局限性?(1)基本特征:①國家權力結構層面,堅持 , 。立法和司法二者獨立。②法律內容上,注重保護 權利。③司法實踐過中,堅持 和 。(2)局限性:過于強調保護 ,為 利益服務;對個人權利的認定存在 的過程。三、宗教倫理與教化1、宗教改革前,宗教倫理的教化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有何影響?(1)體現:①5世紀,日耳曼人國家(法蘭克王國)逐漸接受了 教;②教士們主要任務是宣講 ;③教會還開辦 ,主要講授 內容;④節日大多與 教有關;⑤教會對人們進行日常 。(2)作用:強化了教會對人們的控制,影響了人們的 和 。2、宗教改革后,西歐的基督教分裂為那兩大教派?新教提出了哪些新內容?有何影響?(1)分裂:宗教改革后,西歐的基督教分裂為 教和 教。(2)內容:反對 權威,主張信徒自己閱讀《 》;提倡 和積極 的態度。(3)影響:促進了 的普及,激發了人們追求 的熱情;但對宗教的 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合作探究】探究一法律始終將它的作者的世界圖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任一歷史的世界圖景全都包含一種政治——經濟的傾向,此種傾向依據的并非這個人或那個人所想的事物,而是實際上掌握政權并因此掌握立法權的階級所實際打算造成的事物。任何一種法律都是由一個階級用大多數的名義而建立起來的。——[德]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著《西方的沒落》閱讀材料,聯系課本內容,談談你對法律的認識。探究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神學統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義成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類失去了真實的自我和真實的生活。──張成崗《從神本到人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解讀》材料二:中世紀后期,神學在西歐學校教育中的統治地位發生動搖,一些新設學校特別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育,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課程的地位明顯提高。——據《外國教育史》材料三:意大利人文主義者阿爾貝蒂認為,財富的日益增長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家庭應當修建和裝飾自己的房子,擁有珍貴的書籍和健壯的馬匹。加爾文認為基督教學說必須適應經濟生活的需要,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通過自己在現世的勤奮勞作與成功來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摘編自裔昭印主編《世界文化史》材料四:在思想方面,基督教有一整套的教規來規范和約束教徒的言行舉止,還有一系列的教義——“三位一體論”、信原罪、信救贖、因信稱義說、信來世等來束縛人們的思想,以此來鞏固基督教的不倒地位,為基督教的合理存在提供理論的支持,將與教人員置于高人一等的地位上,以一種神論來麻痹人們的思想,達到一種愚民的效果,并在此過程中,向人們搜刮錢財。在文化方面,基督教教士是西歐古典文化的唯一繼承人,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受到極大的破壞。基督教追求上帝之國,卻在世俗界泥足深陷;它在理論上遵循唯靈主義,在實踐上卻采用感覺主義;它希望拯救世人,卻一度沉淪為人間地獄……——整編自熊澤雍《基督教對中世紀西方文化的影響》⑴根據材料一,指出中世紀歐洲人的精神世界處于一種怎樣的狀態?⑵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觀點。⑶根據二、三并結合所學,分析中世紀后期基督教神學在西歐統治地位發生動搖的原因。(4)根據材料四,概括中世紀西歐倫理與教化的特征。(6分)第9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自主學習: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及發展1、淵源----羅馬法: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是什么?①羅馬共和國頒布的《十二銅表法》;(羅馬法的淵源) ②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編纂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被后人稱為“羅馬法”,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2、發展----日耳曼法:中古時期,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是什么?11世紀以后,促進羅馬法傳播的事件是什么?(1)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中古時期,日耳曼王國編纂了一批成文法,稱為“日耳曼法”,成為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2)羅馬法的傳播:11世紀以后,歐洲國家出現了研究和宣傳羅馬法的運動,促進了羅馬法的傳播。3、普通法系的形成:普通法率先在哪里形成?普通法系是怎樣形成的?①12世紀前后,普通法在英國逐漸形成;②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開始限制王權;③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④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它們構成了普通法系,也稱“英美法系”。4、民法系的形成:民法系是怎樣形成的?1789年,法國開始制定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侖頒布了《法國民法典》。這部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融入了啟蒙思想和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形成了民法系,又稱“大陸法系”。●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異同(注意區分和了解)不同點:英美法系:①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淵源,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②法官的地位突出,當無先例可循時,法官可以創立先例,也可以對先例做出新的解釋。因此,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也被稱為“法官制定的法律”。③英美法系主要涵蓋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大陸法系:①以成文法為主要法律淵源,法律體系比較完整,一般不承認判例的效力;②明確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③大陸法系國家的代表是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相同點:①本質:都是建立在近代資產階級生產方式上的法律體系。②法律指導思想:都受到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等人學說的深刻影響。③法律背景:以資產階級商品經濟、資產階級民族統一國家、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為基礎。④傳統:羅馬法、教會法、日耳曼法,不同的只是誰為主體的問題。(近代以來,西方各國在繼承傳統法律思想的基礎上, 融合了啟蒙思想家們提出的資產階級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這些法律制度從理論上看,包含著一些共同的 基本特征)二、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又有何局限性?(1)基本特征:①國家權力結構層面,堅持權力制衡,三權分立。立法和司法二者獨立。②法律內容上,注重保護個人權利。③司法實踐過中,堅持程序公正和無罪推定。(為保證程序公開公正,建立律師制度和陪審團制度。無罪推定原則指的是所有被審判者在判決之前都是無罪的)(2)局限性:過于強調保護私有財產,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對個人權利的認定存在逐漸改進的過程。(直到20世紀,黑人、土著居民和婦女還在為完全的公民權積極斗爭)(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影響了人們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三、宗教倫理與教化1、宗教改革前,宗教倫理的教化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有何影響?(1)體現:①5世紀,日耳曼人國家(法蘭克王國)逐漸接受了基督教;②教士們主要任務是宣講教義;③教會還開辦學校,主要講授宗教內容;④節日大多與基督教有關;⑤教會對人們進行日常告誡。(2)作用:強化了教會對人們的控制,影響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2、宗教改革后,西歐的基督教分裂為那兩大教派?新教提出了哪些新內容?有何影響?(1)分裂:宗教改革后,西歐的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新教。(新教仍然是基督教)(2)內容:反對教皇權威,主張信徒自己閱讀《圣經》;提倡節儉和積極入世的態度。(3)影響:促進了文化的普及,激發了人們追求財富的熱情;但對宗教的迷信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合作探究:探究一:法律決定于經濟基礎,并為經濟基礎服務;屬于階級社會的產物,有立法機關制定,符合統治階級利益;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是被國家賦予的強制性社會規范。(言之有理即可)探究二 ⑴狀態:中世紀神權統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禁錮和壓抑。⑵基本觀點:鼓勵追求財富;主張適應現世生活,提倡個人奮斗。⑶原因:①資本主義萌芽及其成長;②資產階級形成和壯大;③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開展;④自然科學的發展;⑤專制王權的建立。(4)特征:①教會(神學)控制著人們的言行舉止;②在神權統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到禁錮和壓抑;③文化被少數基督教士壟斷,世人只能接受教士的說教;④教會利用宗教信仰向世人搜刮錢財。(任答3點2分)限時訓練:1-5CDDCA 6-10ADCAC11.[答案] (1)意義:標志著羅馬法中第一部成文法的誕生;限制了貴族任意解釋法律的權力,平民利益得到了一定保障。(2)形成:習慣法——成文法(《十二銅表法》)。發展:公民法——萬民法。完善:《民法大全》使得羅馬法得以系統化和法典化。(3)重要影響:極大地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局限性:維護奴隸制度;帝國時代君權至上;男女不平等。第9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下)【限時訓練】1.羅馬共和國時期,平民和貴族展開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斗爭,斗爭的成就主要體現為其間所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評論說:“氏族貴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國家中了。”這一長期斗爭的結果是( )A.貴族的特權被取消 B.羅馬法體系最終形成C.公民與貴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獲得相同的權利2.“羅馬帝國到處都由羅馬法官根據羅馬法進行判決,從而使地方上的社會秩序都被宣布無效……”對這段話的準確理解是( )A.法官是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者B.法官濫用權力,造成社會秩序混亂C.羅馬法官建立了羅馬帝國D.羅馬法鞏固了帝國的政治和經濟基礎3.法學家勒內·達維德認為“在19世紀,民法典在法國一直被視為核心,是法律的真正心臟。”這是因為《拿破侖法典》()摧毀了歐洲各國封建制度確立了法國民主政治制度鞏固了拿破侖的軍事獨裁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4.陳獨秀說:“近代歐洲歷史為’解放歷史’——破壞君權,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認教權,求宗教之解放也;均產說興,求經濟之解放也;女子參政,求女權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體現在()“人是萬物的尺度”B.“人生而平等”C.“與上帝直接對話”D.“主權在民”5.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一直潛入水下的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重新出現。”對此的正確理解應是,羅馬法()是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的基礎為歐洲近代社會確立了行為規范所維護的民主制度歷史影響深遠不斷地改變了歐洲歷史發展方向6.有史學家寫道:在危機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議會一邊,而君主則把政治命運押在羅馬天主教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議會戰勝了國王。他描述的是( )A.英國“光榮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戰爭7.早期羅馬實行習慣法,貴族享有法律解釋權,公元前5世紀中期,平民通過斗爭迫使貴族同意成立由貴族和平民聯合組成的“十人委員會”,制定了《十二銅表法》,該法的制定( )體現了社會各階級的利益與要求標志著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導權表明貴族的法律解釋權得到認可奠定了羅馬成文法傳統的基礎8.英國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爾因希望英國教徒可以自由閱讀《圣經》而將其翻譯成英文,結果于1524年被控有異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維護教皇權威 B.主張圣像崇拜 C.倡導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9. 始于12世紀的羅馬法復興運動主要是私法研究的勃興,在“復興的羅馬法”的結構中,它的法律制度不是基于形式法律的原則,就是基于物質的原則,這主要理解為經濟方面和功利主義的考慮。 羅馬法復興是因為羅馬法( )A.符合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B.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C.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D.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10.近代英國憲法包括為數眾多的憲法性法律、憲法慣例以及憲法判例,沒有統一的憲法法典。這些以普通法律、政治習慣等方式表達出來的憲法與普通的法律和政治習慣雖然在表現形式上并沒有區別,但是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卻具有憲法的效力。對此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 .英國憲法主要是不成文的習慣法 B .英國缺乏建立法治國家的意愿C .尊重傳統是英國政治的突出特點 D .英國人對憲法的理解存在差異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452年到公元前450年間,羅馬共和國先后鑄造十二塊銅牌,詳細列出民法、刑法、訴訟程序等許多方面的內容,公布于羅馬廣場,史稱《十二銅表法》。——引自《西方文化史》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羅馬法律之大成而著稱于世,他所編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間得到了實施。《查士丁尼法典》(即《民法大全》)保留了羅馬在法學上天才性的創造成果,后來成為歐洲許多國家制定法律的藍本。也許沒有哪一部法典對世界有這么持久的影響。——《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材料三 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羅馬法的復興密不可分。自19世紀以來,歐洲大多數國家皆以羅馬法為法制基礎,制定本國的法律制度,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等。現在許多國家的陪審團制度、律師制度和某些訴訟原則均直接源于羅馬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十二銅表法》制定的意義。(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羅馬法形成和發展的過程。(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馬法對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有何重要影響。除此之外,羅馬法還有何局限性。【知識拓展】1.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指19世紀初以羅馬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體系。它是西方國家中與英美法系并列的淵源久遠和影響較大的法系。2.英美法系:亦稱“普通法系”、“判例法系”。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指英國從11世紀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習慣法的普通法為基礎,逐漸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法律制度以及仿效英國的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注重法典的延續性,以傳統、判例和習慣為判案依據。3.司法實踐: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4.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1)強調依法統治,把法治作為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主要方法。(2)強調法律自治,即法律與道德和宗教等相分離。(3)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形式的平等,反對旨在追求結果平等或限制實際不平等的措施。(4)堅持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反對特別法律。認為無論是維護特權的立法,還是給予某些特殊社會群體如弱勢群體的特別關照或救助,都是對法治的破壞。(5)主張司法獨立,強調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反對摻入具有價值意向的道義原則等。(6)維護個人自由,堅持市民社會與國家的區分,維護作為私人的空間,以使個人不受政府、團體或他人的非法干預。(7)主張法律的穩定性,反對朝令夕改。堅持法律的公開性和明確性,反對以秘密法律不教而誅,反對制定模棱兩可的法律并隨意解釋。【時空定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9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上)-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新教材《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同步學案(選擇性必修一).doc 第9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下)-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新教材《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同步學案(選擇性必修一).doc 第9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答案版)-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新教材《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同步學案(選擇性必修一).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