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學習目標必備知識:近代中國艱辛的探索歷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關鍵能力:通過分析史實材料,明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堅定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增強對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認同感,堅定的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科學精神:理解近代中國革命的基本規律,科學分析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3.公共參與: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努力做擔負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基礎梳理全面把握新民主主義革命項目 內容開 始 標 志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 特點 ①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 ③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意義 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②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③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④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性 質 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勝利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意義 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勝利原因 主心骨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的主心骨指導思想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正確道路 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易錯提示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因此革命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革命。答案:×解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還是一個封建經濟占明顯優勢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革命的任務是推翻這兩個主要敵人。因此,這個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而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2.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運動的開端。答案:√解析: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近代以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為中國人民唯一的歷史任務。答案:×解析: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4.新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民主革命。答案:×解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而不是資產階級領導的。5.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答案:×解析: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深化探究1.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判明中國的歷史方位。當近代西方國家沖破封建制度的羅網,取得日新月異的進步時,中國仍然處于日趨沒落的封建專制統治之下。資本主義列強用大炮、鴉片和廉價的商品,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并逐步和中國封建統治者勾結,來實現其霸占中國的目的。鴉片戰爭后,中國一步步地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擺脫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要完成兩大歷史任務。近代中國人民要完成的歷史任務是什么 在完成歷史任務的不懈斗爭中,中國人民證實了哪一結論 2.毛澤東思想是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毛澤東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深刻研究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規律,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的思想,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自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中國社會又逐漸地生長了資本主義因素以來,中國已逐漸地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兩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義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會主義的革命。(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2)中國革命為什么必須分為兩步走?這兩個步驟之間是什么關系?隨堂訓練1.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經歷了資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相比,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 )①新的領導階級,即由無產階級領導②新的革命前途,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③新的指導思想,即以新三民主義為指導④新的革命范疇,即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由此可以證實的結論是( )A.中國的封建統治還處于強盛時期 B.民族資產階級缺乏強有力的領導者C.資本主義道路在近代中國走不通 D.農民階級太落后3.孫中山在逝世前曾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孫中山的未竟事業,這主要表現在( )A.實現了平均地權,把土地分給了廣大農民 B.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D.沒收了官僚資本,建立了公有制4.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卻改變為屬于新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而在革命的陣線上說來,則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了。”中國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的主要理由是( )A.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由無產階級領導獨立完成B.中國民主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雙重特色C.中國民主革命的成功具有世界性影響力D.中國民主革命的目標是建立共產主義政權5.有人認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隔著一道“萬里長城”。無產階級要避免用“過分激烈的行動”嚇跑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后應有一個長久的停頓。這種觀點( )A.肯定了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礎B.割裂了中國民主革命兩個階段的內在聯系C.否定了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D.肯定了革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作出謹慎的決策參考答案深化探究1.答案:(1)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2)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2.答案:(1)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2)原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關系: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②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相互銜接,相互聯系,密不可分。隨堂訓練1.答案:B解析:①: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①正確。②∶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②錯誤。③: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新的指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③錯誤。④∶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已不屬于世界資產階段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④正確。故選B。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A錯誤,在近代中國封建統治已日趨沒落;B錯誤,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領導者個人并不起決定作用;C符合題意,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由此可以證實的結論是資本主義道路在近代中國走不通;D錯誤,農民階級并不落后且題干信息不能得出此結論。故選C。3.答案:C解析:C.符合題意,孫中山先生為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而窮其一生。因此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孫中山的未竟事業,這主要表現在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故選C。4.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的主要理由是中國民主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雙重特色,故B項正確,D項錯誤;A項錯在“獨立完成”;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5.答案:C解析: A 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B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中國革命(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兩個階段的關系,而不是割裂了中國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的內在聯系;C正確,有人認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隔著一道萬里長城,民主革命后應有一個長久的停頓。這種觀點否定了兩個革命階段必須相互銜接,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D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到深思熟慮作出謹慎的決策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