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下第18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本課知識要點和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知識要點】必背知識點一: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1.背景:隨著冷戰局面的形成,蘇聯要求東歐國家與自己保持高度一致。2.概況:(1)1947年,蘇聯堅持成立了“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要求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政權性質與蘇聯統一。(2)1949年,蘇聯同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蘇聯通過經互會幫助東歐國家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但也利用經互會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的軌道。(3)1950年,中蘇締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新中國掀起了學習蘇聯的熱潮。3.影響: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但也給各國的后續發展帶來了消極影響。必背知識點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1.背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嚴重阻礙蘇聯社會發展2.赫魯曉夫改革:(1)時間:1953-1964年(2)內容: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經濟上,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3)評價: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3.勃列日涅夫改革:(1)開始時間:1964年。(2)內容:經濟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軍事上,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3)影響: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國民經濟呈現出畸形發展狀態;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必背知識點三: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1.戈爾巴喬夫改革:(1)時間:1985—1991年。(2)內容:經濟上,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政治上,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3)影響: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也隨之加劇。2.東歐劇變:(1)原因:20世紀60年代以后,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上都出現嚴重問題,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西方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東歐各國開始實行政治多元化。(2)實質:社會制度的改變,即由社會主義制度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3)表現: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在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3.蘇聯解體:1991年底,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2德陽中考11.) 導致表中變化趨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1951-1980年蘇聯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率A. 美蘇爭鋒的影響 B. 集權模式的制約C. 歷次改革的失敗 D. 華約組織的瓦解2.(2022達州中考13.)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面年代尺上標注的四個時間段,其中時間段與重大戰役對應錯誤的是( )A 時間段①:凡爾登戰役 B. 時間段②:臺兒莊戰役C. 時間段③: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D. 時間段④:諾曼底登陸3.(2021阜新市20.)蘇聯時期,在全國掀起一場大規模種植玉米運動的領導人是( )A. 斯大林 B. 赫魯曉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爾巴喬夫4.(2021阜新市21.)東歐劇變在政治上的表現( )A. 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 B. 西方和平演變戰略C. 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 D. 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5.(2021濱州市24.)某校歷史社團發起《論兩極格局的確立與解體》征文,征文的內容主線應該是( )A. 美蘇實力的消長 B. 發展中國家的壯大C. 聯合國的發展 D. 世界格局多極化6.(2021鹽城市18.)某同學進行探究性歷史學習,出現“1991年底”、“戈爾巴喬夫”、“兩極瓦解”等關鍵詞,由此判斷該同學在探究( )A.羅斯福新政 B.諾曼底登陸 C.經濟全球化 D.蘇聯解體7.(2021攀枝花29.)1991年底蘇聯解體,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給我們留下的最重要的啟示是( )A.建立健全計劃經濟體制 B.依據本國國情制定經濟政策C.以自由主義思想為指導 D.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8.(2021廣安市17.)(2分)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蘇聯改革總體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A.俄國農奴制改革后,農奴制殘余影響著俄國經濟社會發展B.進行大規模農業集體化運動,終止新經濟政策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發展緩慢D.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9.(2021蘇州市21.)從下表數據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蘇聯“七五”計劃到“十一五”計劃期間社會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指標表( )社會總產值 國民收入 工業總產值 農業總產值 社會勞動生產率 年均增長速度1961~1965 8.5 % 6.6% 8.6% 2.3% 6.4%1981~1985 3.2% 3.2% 3.7% 1.1% 3.1%A.經濟發展速度下降 B.商品經濟不夠發達C.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D.民眾生活得到提高10.(2021蘇州市23.)九年級某班同學搜集了“鐮刀斧錘星旗”(蘇聯國旗)與“白藍紅三色旗”(俄羅斯國旗)的圖片,對蘇聯解體這一歷史事件開展探究性學習,其最重要的探究價值在于( )A.了解蘇聯的歷史發展演變 B.剖析美蘇爭霸的形成原因C.理解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 D.認識社會主義發展曲折性11.(2021湘潭市13.)1921年,蘇很政府以根食稅代普余糧征集制,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這反映了當時蘇俄正在實施( )A.新經濟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魯曉夫改革 D.戈爾巴喬夫改革12.(2021衡陽市21.)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進行經濟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沒有( )A. 糾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偏差 B. 改進新經濟政策不足之處C. 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D. 實行多黨執政的政治體制13.(2021齊齊哈爾市25.)1991年底,促使美國成為唯-超級大國的歷史事件是( )A. 杜魯門主義出臺 B. 成立歐盟 C. 東歐劇變 D. 蘇聯解體14.(2020常德中考18.)歷史學習中應學會知識線索的構建與牽移,了解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從整體上把握歷史。下列事件中構成因果關系的是( )A.大化改新與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B.《權利法案》與美國獨立C.《人權宣言》與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D.蘇聯斯大林模式與蘇聯解體15.(2020銅仁2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下列史實與之無關的是( )A.赫魯曉夫改革 B.戈爾巴喬夫改革 C.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D.東歐劇變16.(2020廣東30.)題30表顯示的是蘇聯五年計劃執行情況。導致表中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 )A.經濟體制僵化 B.中蘇關系破裂 C.歐共體的擴大 D..社會性質改變17.(2020河北20.)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他們既感受到了舊制度所帶來的壓力,又體會到了新制度所帶來的辛酸。誰是冷戰失敗的承受者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誰呢 ““應是( )A.蘇聯 B.美國 C.俄羅斯 D.法國18.(2020泰州20.)“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之一,下列史實及其結論不符合這一原則的是( )選項 史實 結論A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多,先后參戰的國家共計30多個,約15億人卷入戰爭。 一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B 從1948~1952年,在馬歇爾計劃不到4年的援助時間內,歐洲的國民總產值增加了25%,比戰前增加了15%。 馬歇爾計劃復興了歐洲經濟,使西歐擺脫了冷戰的陰影。C 1991年12月21日,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宣告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及蘇聯停止存在。 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D 歐盟成立后,成員國不斷增加,大多數成員國開始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 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19.(2020遂寧10.)下圖所反映的主題,最恰當的是( )A.國際經濟格局的演變 B.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抗C.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 D.歐洲走向一體化20.(2020揚州19.)1991年,強大一時的超級大國蘇聯結束了它輝煌而又悲壯的歷程。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 )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蘇聯模式的弊端C.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D.馬歇爾計劃的運用21.(2020遼陽21.)1991年,蘇聯的紅旗悄然落下,紅色的年輪在大國興起的舞臺上刻寫了74圈。這一事件帶來的國際影響是( )A.兩極格局結束 B.柏林危機C.非洲17國獨立 D.掀起拉美獨立運動22.(2020攀枝花26.)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其根本原因是( )A.把改革重點放在農業 B.把改革重點放在重工業C.沒有根本突破蘇聯模式 D.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23.(2019眉山28.)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繼擔任蘇聯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都進行了改革。他們的改革主要是針對(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偏差 B.新經濟政策的不足C.市場經濟體制的缺陷 D.斯大林體制的弊端24.(2019濱州24.)東歐劇變實質上是指東歐各國( )A.生活水平的根本變化 B.對外政策的根本變化C.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 D.文化傳統的根本變化25.(2019衡陽14.)下表反映了蘇聯1966—1985年社會總產值年均增長速度,出現這一變化的根源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B.赫魯曉夫改革C.戈爾巴喬夫改革 D.蘇聯解體26.(2019江西12.)請仔細觀察右圖,導致1980-1984年兩國糧食產量明顯變化主要原因是 )A.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B.是否加人世界貿易組織C.中國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D.是否突破原有經濟體制束縛1950-1984年蘇聯、中國糧食產量的比較27.(2019常州13.)“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蘇聯體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沒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中符合上述評價的是( )A.戈爾巴喬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赫魯曉夫改革 D.卡達爾改革28.(2019海南19.)世界歷史波瀾壯闊,大國興衰構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國的演變歷程,排序正確的為( )① ② ③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29.(2019廣東24.)題24圖漫畫說明了( )A.社會主義陣營基本瓦解B.兩極格局局面基本形成C.蘇聯經濟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蘇聯模式的推廣具有強制性30.(2019成都23.)二戰后,隨著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和東西方“冷戰”的加劇,蘇聯強行將東歐各國納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軌道。這種“固定模式”的特點是( )A.高度集中 B.計劃與市場結合 C.自由放任 D.多種所有制并存二.非選擇題1.(2022益陽中考28.)(14分)歷史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在復習“大國興衰”時,劉老師運用不同的方法,設計了如下學案,請你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探究一[圖文說史﹣探討英國崛起]我認為“光榮革命”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普通國民感覺有一個可以信賴的政府。由于對政府持有好感,國民愿意納稅來支持政府。﹣﹣倫敦大學皇家學院教授安德魯 波特(1)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探究二[文獻說史﹣解決美國難題]華盛頓:“邦聯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我們想要聯合成一個國家,但我們又不愿給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足夠的權力去管理國家事務。” 文獻1: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利;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林肯:“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 文獻2: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2)華盛頓和林肯為解決面臨的難題,分別制定和發表了什么文獻?探究三[導圖說史﹣闡述蘇俄 (聯)興衰](3)根據以上思維導圖,簡述蘇俄(聯)興衰的過程。探究四[以史鑒今﹣暢談國家發展](4)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你認為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2022郴州中考23.) 大國興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但是,農奴制嚴重制約了這一時期俄國的經濟發展。1853—1856年,俄國同奧斯曼帝國在克里木半島進行戰爭,英、法支持奧斯曼帝國,俄國戰敗。這充分暴露了農奴制下俄國軍事和經濟的落后,同時加劇了俄國國內的社會矛盾。材料二 美國南北方不同的經濟類型的發展,加劇了南北矛盾同時,對美國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態度也不相同……(1)19世紀六十年代俄美兩國都面臨嚴重危機,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兩國應對危機的辦法。材料三(2)請你指出材料三兩幅圖片之間的內在聯系。材料四 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的工業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隨著時間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20世紀70年代,為了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蘇聯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國民經濟呈現畸形發展狀態。蘇聯的一些重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常規武器、核武器、航天技術可以同美國抗衡,但是,蘇聯的輕工業產品和新興產業明顯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聯領導人。不久,他開始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但總體效果仍然不佳,又轉向政治體制改革,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這些措施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西方國家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戰略。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 ——以上材料皆摘編自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3)根據材料四,概括蘇聯解體的原因。(4)綜合上述所有材料,請你談談美蘇的興衰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何啟示?3.(2021撫順、本溪、鐵嶺、葫蘆島27.) 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社會開展“四史”宣傳教育的通知。“四史”中的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一部鴻篇巨著,無數先輩為它寫下了精彩篇章。中國共產黨人在世界上高高舉起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從空想到科學】(1)發表于1848年的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偉大著作是什么 這一科學理論的誕生有何意義 【從理論到實踐】(2)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什么?這場革命的領導者是誰 【從一國到多國】(3)世界風云激蕩,舉出一例蘇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經典戰役。革命薪火相傳,新中國成立有何國際意義 【從曲折到奮起】(4)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幾位 (5)學史明理。通過上述問題及所學知識,圍繞社會主義發展史,談談你有何感想 題24圖蘇聯與東歐國家關系圖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下第18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本課知識要點和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知識要點】必背知識點一: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1.背景:隨著冷戰局面的形成,蘇聯要求東歐國家與自己保持高度一致。2.概況:(1)1947年,蘇聯堅持成立了“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要求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政權性質與蘇聯統一。(2)1949年,蘇聯同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蘇聯通過經互會幫助東歐國家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但也利用經互會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的軌道。(3)1950年,中蘇締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新中國掀起了學習蘇聯的熱潮。3.影響: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但也給各國的后續發展帶來了消極影響。必背知識點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1.背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嚴重阻礙蘇聯社會發展2.赫魯曉夫改革:(1)時間:1953-1964年(2)內容: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經濟上,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3)評價: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3.勃列日涅夫改革:(1)開始時間:1964年。(2)內容:經濟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軍事上,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3)影響: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國民經濟呈現出畸形發展狀態;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必背知識點三: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1.戈爾巴喬夫改革:(1)時間:1985—1991年。(2)內容:經濟上,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政治上,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3)影響: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也隨之加劇。2.東歐劇變:(1)原因:20世紀60年代以后,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上都出現嚴重問題,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西方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東歐各國開始實行政治多元化。(2)實質:社會制度的改變,即由社會主義制度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3)表現: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在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3.蘇聯解體:1991年底,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2德陽中考11.) 導致表中變化趨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B )1951-1980年蘇聯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率A. 美蘇爭鋒的影響 B. 集權模式的制約C. 歷次改革的失敗 D. 華約組織的瓦解2.(2022達州中考13.)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面年代尺上標注的四個時間段,其中時間段與重大戰役對應錯誤的是( D )A 時間段①:凡爾登戰役 B. 時間段②:臺兒莊戰役C. 時間段③: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D. 時間段④:諾曼底登陸3.(2021阜新市20.)蘇聯時期,在全國掀起一場大規模種植玉米運動的領導人是( B )A. 斯大林 B. 赫魯曉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爾巴喬夫4.(2021阜新市21.)東歐劇變在政治上的表現( A )A. 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 B. 西方和平演變戰略C. 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 D. 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5.(2021濱州市24.)某校歷史社團發起《論兩極格局的確立與解體》征文,征文的內容主線應該是(A )A. 美蘇實力的消長 B. 發展中國家的壯大C. 聯合國的發展 D. 世界格局多極化6.(2021鹽城市18.)某同學進行探究性歷史學習,出現“1991年底”、“戈爾巴喬夫”、“兩極瓦解”等關鍵詞,由此判斷該同學在探究( D )A.羅斯福新政 B.諾曼底登陸 C.經濟全球化 D.蘇聯解體7.(2021攀枝花29.)1991年底蘇聯解體,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給我們留下的最重要的啟示是( B )A.建立健全計劃經濟體制 B.依據本國國情制定經濟政策C.以自由主義思想為指導 D.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8.(2021廣安市17.)(2分)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蘇聯改革總體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D )A.俄國農奴制改革后,農奴制殘余影響著俄國經濟社會發展B.進行大規模農業集體化運動,終止新經濟政策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發展緩慢D.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9.(2021蘇州市21.)從下表數據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蘇聯“七五”計劃到“十一五”計劃期間社會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指標表( A )社會總產值 國民收入 工業總產值 農業總產值 社會勞動生產率 年均增長速度1961~1965 8.5 % 6.6% 8.6% 2.3% 6.4%1981~1985 3.2% 3.2% 3.7% 1.1% 3.1%A.經濟發展速度下降 B.商品經濟不夠發達C.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D.民眾生活得到提高10.(2021蘇州市23.)九年級某班同學搜集了“鐮刀斧錘星旗”(蘇聯國旗)與“白藍紅三色旗”(俄羅斯國旗)的圖片,對蘇聯解體這一歷史事件開展探究性學習,其最重要的探究價值在于( D )A.了解蘇聯的歷史發展演變 B.剖析美蘇爭霸的形成原因C.理解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 D.認識社會主義發展曲折性11.(2021湘潭市13.)1921年,蘇很政府以根食稅代普余糧征集制,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這反映了當時蘇俄正在實施( A )A.新經濟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魯曉夫改革 D.戈爾巴喬夫改革12.(2021衡陽市21.)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進行經濟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沒有( C )A. 糾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偏差 B. 改進新經濟政策不足之處C. 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D. 實行多黨執政的政治體制13.(2021齊齊哈爾市25.)1991年底,促使美國成為唯-超級大國的歷史事件是(D )A. 杜魯門主義出臺 B. 成立歐盟 C. 東歐劇變 D. 蘇聯解體14.(2020常德中考18.)歷史學習中應學會知識線索的構建與牽移,了解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從整體上把握歷史。下列事件中構成因果關系的是(D )A.大化改新與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B.《權利法案》與美國獨立C.《人權宣言》與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D.蘇聯斯大林模式與蘇聯解體15.(2020銅仁2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下列史實與之無關的是( C )A.赫魯曉夫改革 B.戈爾巴喬夫改革 C.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D.東歐劇變16.(2020廣東30.)題30表顯示的是蘇聯五年計劃執行情況。導致表中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 A )A.經濟體制僵化 B.中蘇關系破裂 C.歐共體的擴大 D..社會性質改變17.(2020河北20.)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他們既感受到了舊制度所帶來的壓力,又體會到了新制度所帶來的辛酸。誰是冷戰失敗的承受者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誰呢 ““應是( C )A.蘇聯 B.美國 C.俄羅斯 D.法國18.(2020泰州20.)“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之一,下列史實及其結論不符合這一原則的是(B )選項 史實 結論A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多,先后參戰的國家共計30多個,約15億人卷入戰爭。 一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B 從1948~1952年,在馬歇爾計劃不到4年的援助時間內,歐洲的國民總產值增加了25%,比戰前增加了15%。 馬歇爾計劃復興了歐洲經濟,使西歐擺脫了冷戰的陰影。C 1991年12月21日,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宣告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及蘇聯停止存在。 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D 歐盟成立后,成員國不斷增加,大多數成員國開始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 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19.(2020遂寧10.)下圖所反映的主題,最恰當的是( C )A.國際經濟格局的演變 B.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抗C.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 D.歐洲走向一體化20.(2020揚州19.)1991年,強大一時的超級大國蘇聯結束了它輝煌而又悲壯的歷程。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 B )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蘇聯模式的弊端C.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D.馬歇爾計劃的運用21.(2020遼陽21.)1991年,蘇聯的紅旗悄然落下,紅色的年輪在大國興起的舞臺上刻寫了74圈。這一事件帶來的國際影響是( A )A.兩極格局結束 B.柏林危機C.非洲17國獨立 D.掀起拉美獨立運動22.(2020攀枝花26.)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其根本原因是( C )A.把改革重點放在農業 B.把改革重點放在重工業C.沒有根本突破蘇聯模式 D.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23.(2019眉山28.)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繼擔任蘇聯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都進行了改革。他們的改革主要是針對(D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偏差 B.新經濟政策的不足C.市場經濟體制的缺陷 D.斯大林體制的弊端24.(2019濱州24.)東歐劇變實質上是指東歐各國( C )A.生活水平的根本變化 B.對外政策的根本變化C.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 D.文化傳統的根本變化25.(2019衡陽14.)下表反映了蘇聯1966—1985年社會總產值年均增長速度,出現這一變化的根源是( A )A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B.赫魯曉夫改革C.戈爾巴喬夫改革 D.蘇聯解體26.(2019江西12.)請仔細觀察右圖,導致1980-1984年兩國糧食產量明顯變化主要原因是(D )A.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B.是否加人世界貿易組織C.中國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D.是否突破原有經濟體制束縛1950-1984年蘇聯、中國糧食產量的比較27.(2019常州13.)“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蘇聯體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沒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中符合上述評價的是(C)A.戈爾巴喬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赫魯曉夫改革 D.卡達爾改革28.(2019海南19.)世界歷史波瀾壯闊,大國興衰構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國的演變歷程,排序正確的為(D)① ② ③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29.(2019廣東24.)題24圖漫畫說明了(D )A.社會主義陣營基本瓦解B.兩極格局局面基本形成C.蘇聯經濟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蘇聯模式的推廣具有強制性30.(2019成都23.)二戰后,隨著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和東西方“冷戰”的加劇,蘇聯強行將東歐各國納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軌道。這種“固定模式”的特點是(A)A.高度集中 B.計劃與市場結合 C.自由放任 D.多種所有制并存二.非選擇題1.(2022益陽中考28.)(14分)歷史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在復習“大國興衰”時,劉老師運用不同的方法,設計了如下學案,請你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探究一[圖文說史﹣探討英國崛起]我認為“光榮革命”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普通國民感覺有一個可以信賴的政府。由于對政府持有好感,國民愿意納稅來支持政府。﹣﹣倫敦大學皇家學院教授安德魯 波特(1)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探究二[文獻說史﹣解決美國難題]華盛頓:“邦聯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我們想要聯合成一個國家,但我們又不愿給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足夠的權力去管理國家事務。” 文獻1: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利;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林肯:“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 文獻2: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2)華盛頓和林肯為解決面臨的難題,分別制定和發表了什么文獻?探究三[導圖說史﹣闡述蘇俄 (聯)興衰](3)根據以上思維導圖,簡述蘇俄(聯)興衰的過程。探究四[以史鑒今﹣暢談國家發展](4)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你認為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工業革命。(2)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3)1917年俄國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1921年,列寧從國情出發,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928﹣1937年,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實行,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1941﹣1945年,蘇聯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合作,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日益僵化,雖然蘇聯也進行多次改革,但都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4)政府政策、科技創新等。2.(2022郴州中考23.) 大國興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但是,農奴制嚴重制約了這一時期俄國的經濟發展。1853—1856年,俄國同奧斯曼帝國在克里木半島進行戰爭,英、法支持奧斯曼帝國,俄國戰敗。這充分暴露了農奴制下俄國軍事和經濟的落后,同時加劇了俄國國內的社會矛盾。材料二 美國南北方不同的經濟類型的發展,加劇了南北矛盾同時,對美國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態度也不相同……(1)19世紀六十年代俄美兩國都面臨嚴重危機,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兩國應對危機的辦法。材料三(2)請你指出材料三兩幅圖片之間的內在聯系。材料四 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的工業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隨著時間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20世紀70年代,為了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蘇聯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國民經濟呈現畸形發展狀態。蘇聯的一些重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常規武器、核武器、航天技術可以同美國抗衡,但是,蘇聯的輕工業產品和新興產業明顯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聯領導人。不久,他開始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但總體效果仍然不佳,又轉向政治體制改革,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這些措施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西方國家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戰略。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 ——以上材料皆摘編自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3)根據材料四,概括蘇聯解體的原因。(4)綜合上述所有材料,請你談談美蘇的興衰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何啟示?【答案】(1)俄國:1861年改革或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美國:南北戰爭。(2)圖一中的“胡佛村”居住的居民,反映了在圖二1929年-1933年反映的是經濟危機中失業工人的聚居區;1933年開始,羅斯福新政,國民生產總值提升。(3)蘇聯模式的弊端;蘇聯重點發展軍事方面,國民經濟發展畸形,輕工業和新興產業落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4)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從實際出發等。3.(2021撫順、本溪、鐵嶺、葫蘆島27.) 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社會開展“四史”宣傳教育的通知。“四史”中的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一部鴻篇巨著,無數先輩為它寫下了精彩篇章。中國共產黨人在世界上高高舉起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從空想到科學】(1)發表于1848年的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偉大著作是什么 這一科學理論的誕生有何意義 【從理論到實踐】(2)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什么?這場革命的領導者是誰 【從一國到多國】(3)世界風云激蕩,舉出一例蘇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經典戰役。革命薪火相傳,新中國成立有何國際意義 【從曲折到奮起】(4)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幾位 (5)學史明理。通過上述問題及所學知識,圍繞社會主義發展史,談談你有何感想 【答案】(1)《共產黨宣言》。意義: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2)十月革命;列寧。(3)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柏林戰役等。意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4)戈爾巴喬夫改革;第二位。(5)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探索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等等。題24圖蘇聯與東歐國家關系圖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8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學生版).doc 第18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