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HAPPYMID-AUTUMNFESTIVAL花好月圓 團團圓圓月琴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content also can copy your content to this directly.please replace text課程準備1一、建議教學對象二、教學重難點1、月琴的整體造型畫出準確的月琴造型,并搭配合適的紋樣。2、使用線描裝飾物體通過點、線、面的搭配,按照物體原有有紋路進行裝飾。三、所需材料1.白色卡紙 2.勾線筆 3.馬克筆 4.雙面膠 5.牛皮紙 6.金色油漆筆圖片引導月琴,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起源于漢代。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制,邊框用六塊規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內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琴也在不斷變化發展中。比如,月琴傳到了臺灣以后,形狀有了一些小變化。臺灣月琴的頸較長,音箱為木制圓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早期用蠶絲弦,現常用尼龍弦,頗流行使用釣線。是臺灣歌仔戲、歌仔說唱。閩南的歌仔戲(薌劇)和歌仔(當地稱錦歌,民謠的總稱)說唱亦使用臺灣月琴。2圖片引導小朋友們見過哪些臉譜呢?2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月琴是什么樣子?有哪些部分組成?圖片引導小朋友們見過哪些臉譜呢?2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月琴是什么樣子?有哪些部分組成?圖片引導小朋友們見過哪些臉譜呢?2小朋友們想一想月琴可以怎么裝飾 圖片引導小朋友們見過哪些臉譜呢?2小朋友圖片引導小朋友們見過哪些臉譜呢?2請小朋友們畫出好看的月琴吧。課外小知識?3琴起源于阮。早在漢武帝時(公元前140年—前87年),中國人已經創造發明了阮,但當時這種以“彈”和“挑”為主要演奏手法的樂器,都籠統地稱為琵琶。據東漢傅玄《琵琶賦》序所載,阮是當時樂工參照琴、箏、筑、臥箜篌等樂器創制而成。是:“中虛外實,天地象也;盤圓柄直,陰陽敘也;柱十有二,配律呂也;四弦。”從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中可知,當時的阮長三尺五寸。漢時稱秦琵琶,它通過“絲綢之路”向西域傳播,在甘肅麥積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畫上,均能見到它的造型。繪畫步驟4繪畫步驟1、畫出月琴器形,用馬克筆上色。4繪畫步驟2、在月琴上填充裝飾,然后制作背景。4繪畫步驟3、將月琴粘貼到背景上。4?課后總結1、由于月琴器形比較特殊,我們可以在月琴上方寫一些小詩或者句子,用來平衡構圖。2、由于使用了牛皮紙,整體效果會容易發灰,可以在畫好之后白色高光筆在背景上增加一些白色裝飾,或者給月琴勾邊,可以起到提亮畫面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