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屬和金屬材料復習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金屬一些共同物理性質、常見金屬的特性以及在實際中的應用認識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常見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認識化學知識的巨大作用。(3)進一步認識常見金屬與氧氣、與酸、與鹽溶液的反應;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有關反應能否發生進行簡單的判斷,會設計實驗證明金屬的活動性順序。2、過程與方法(1)通過創設情境、討論、歸納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活動順序。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了解金屬材料的用途,體會化學物質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2)通過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的學習,培養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教學方法: 討論、歸納、練習設計相結合儀器用品:多媒體及課件 教學過程一、課程引入(教師活動)創設情景引課:金屬材料是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材料,今天這一節課就復習一下這種材料。師:同學們,本單元的知識網絡以讓大家課下完成并記熟,我們來復習一下本單元的基礎知識 二、知識復習 1.金屬與金屬材料(1)金屬材料包括 和(2)合金的概念和特性(3)金屬的物理性質(設計意圖:檢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過渡:同學們光記住基礎知識還遠遠不夠,重要的是會靈活應用習題訓練鞏固練習1.(2008河南20)金屬材料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⑴右圖A是金屬的一個應用實例,請說出利用了金屬的什么物理性質?(答出一點即可)⑵右圖B是兩塊金屬片相互刻畫后,在純銅片上有明現的劃痕。該實驗探究的目的是什么?2.金屬的化學性質(1)金屬和氧氣反應提問學生上來書寫鋁、鐵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活潑金屬與酸反應鐵釘放入稀鹽酸中反應現象:鐵釘表面有 冒出,溶液由 色變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應后溶液質量變化:(3)金屬與鹽反應鋁絲浸入CuSO4溶液中反應現象:鋁絲表面有 色物質生成,溶液由 色變為 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應后溶液質量:鞏固練習21.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應用。(1)鋁比較活潑,為什么鋁制品卻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2)農業上不能用鐵制容器配制農藥波爾多液(含硫酸銅),請用方程式解釋。(4)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的分析1.金屬與相同濃度的酸反應時,金屬的活動性越強,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氫氣越多,即曲線越陡2.產生H2的質量(1)酸不足時,產生H2的質量由 決定(2)酸足量時,產生H2的質量由 決定鞏固練習1.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金屬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關于甲乙兩種金屬判斷合理的是( )A.鐵、鎂B.鐵、鋅C.鋅、鐵D.鋅、鎂3.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1)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意義 ①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②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③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一般能把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但活動性極強的金屬(如K、Ca、Na)除外。(3)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應用題型 一: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判斷1.設計實驗判斷銅、鐵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2.設計實驗判斷銅、鐵、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題型二: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后濾液、濾渣成分的判斷(1)優先反應原則(“遠距離先發生”規律)①金屬與混合鹽溶液反應eg: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到硝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先:后:②金屬混合物與鹽溶液反應eg:將鐵和銅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銀的溶液中先:后:(2)反應后濾液、濾渣成分的判斷①判斷溶液中哪些反應可以發生,哪個反應先發生,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②根據題干信息判斷加入金屬物質是否過量③結合化學反應方程式,判斷濾液濾渣成分三、課堂小結:你有什么收獲或者有什么疑問?四、作業布置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與同學們的生活比較貼切,在課程開始時真假黃金的區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但后面的知識較難,課容量較大,在后續課程中要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進一步加強,精選例題與習題并科學講評,優化復習效果。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學以致用,觸類旁通等,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系統更廣。(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