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溶解現象復習》教學設計課程名稱: 第六章 溶解現象復習年級:九年級【教學設計思路】溶液的知識重要而經典,許多教師開過相關的公開課。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學設計,使教學有效而有所創新呢?我仔細研究了教材后發現,本節知識是溶液相關知識,貼近生活。而且無土栽培技術已經得到飛速的發展,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便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遵循“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思路,我用無土栽培營養液為背景,引導學生品味當今先進的技術,通過真實情景配制“莫拉德”溶液、解決“神奇溶劑”氫氧化鈉溶質質量分數、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壓強變化情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并構建知識網絡,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復習溶液專題的主要基本知識和技能;如何利用溶液專題的主要基本知識和技能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網絡意識和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溶液在科研、生產和生活中有重要應用【教學重、難點】如何利用溶液專題的主要基本知識和技能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景 導入 [展示] [思考]將植物移栽到水溶液中,不僅美觀,還能提高植物質量,但沒有土這些植物為什么長勢喜人呢 觀察圖片 積極回答 [生1]能 無土栽培圖片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推進 新課 [學生活動]閱讀九年級下冊課本P14拓展視野-無土栽培 [思考]無土栽培營養液的特點,并回答下列問題。1、該番茄營養液的成份是什么? 該營養液是純凈物嗎?為什么?其中硝酸鉀晶體(KNO3)溶質質量分數為4.04%的含義是什么? 3、像這樣的營養液有什么特點呢? 聯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認識交流討論 通過引導讓學生知道無土栽培營養液其實就是我們學習的溶液。有利于學生感受化學是一門實用的學科。精心設計題組提升解題能力 例題1:現幫老師配制一瓶“莫拉德”營養液110g?(配方:硫酸鎂31克;磷酸二氫銨28克;硝酸鉀41克;以上物質加到1公斤水中。) (1)請思考如何配制該營養液?請寫出你的方法: (2)配制該營養液的步驟?在此過程中需要的儀器有哪些? (3)該營養液中硝酸鉀的質量分數?并判斷該溶液是不是飽和溶液 2.(7分) 農業廢棄物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廢棄的有機物,如秸稈、蔗渣等。 (2)閩籍科學家張俐娜發明了一種快速溶解農業廢棄物的“神奇溶劑”。該“神奇溶劑”氫氧化鈉、尿素和水的質量比為7:12:81。 ①“神奇溶劑”是一種溶液,其溶質有_______。 ②某次生產需用到100 kg“神奇溶劑”。現儀川氫氧化鈉溶液和尿素來配制,所用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_(列出計算式即可)。 ③利用該“神奇溶劑”溶解農業廢棄物生產的新型纖維素膜,在土壤中能完全降解。利用此膜替代普通塑料,可緩解的環境問題是_______(寫一點)。 根據現有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運用溶質質量分數解決“神奇溶劑”氫氧化鈉溶質質量分數。 改變炒舊飯的復習模式,直接不更學生任何提示,讓其通過解答題組相應問題充分暴露學生問題。 幫助學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溶液的組成,并從定量的角度表示溶液組成。巡視課堂,指導并發現學生問題 巡視學生活動,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選取典型錯誤投影,及時解決課堂新生成問題。例如學生解答第3題上,暴露了非常多問題,有的是課前我已經預設的,但也有非常大新生產的問題。我發現了學生典型的錯誤:學生對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概念模糊,所以只是是定性的角度分析溶液的組成,而沒有轉化成定量的角度,所以根本沒有求出溶質的質量和溶劑的體積,進而沒有辦法完成“莫拉德”溶液的配制。 積極努力完成 各題 發現學生問題,通過查漏補缺完善學生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通過上面題組的復習,給學生提供構建知識網絡的抓手。告訴學生從下面三方面入手溶液的特征、 溶液的組成、溶液的配制。 積極努力完成知識網絡的構建 通過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網絡,加強對整章知識的理解。學以致用 3.(12分)在老師的指導下,興趣小組開展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探究。 [實驗2] 用右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2)先把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推進燒瓶中,一會后打開止水夾, 觀察到的現象是 ,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3)小明認為該實驗還不足以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其理由是 。 4.(14分)研究小組設計下列實驗方案探究CO2與NaOH溶液是否發生反應。 方案二: [實驗裝置] 如圖2(三頸瓶內集滿CO2氣體;裝藥品后的注射器B的活塞用夾子固定)。 [實驗步驟] 按以下步驟完成實驗,通過相對壓強傳感器測量瓶內壓強的變化。整個實驗過程的壓強隨時間變化如圖3。 i.將注射器A內的NaOH溶液注入瓶中,測量壓強直至不再改變; i i.取下夾子,將注射器B內的鹽酸注入瓶中,測量壓強直至不再改變; ⅲ.將兩個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都用夾子固定,測量壓強直至不再改變。 (4)檢查圖2裝置氣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為縮短①④中反應的時間,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寫出導致⑤→⑥壓強變化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步驟ⅲ結束后瓶內壓強比注入NaOH溶液前小,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8)請結合圖3信息,說明NaOH與CO2發生了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相應 題組練習 通過整合2019年福建質量檢測題,設計成題組的形式呈現,提高題目的綜合性。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壓強的變化情況,題3和題4相輔相成,通過圖表準確解決難點,用實驗事實說話,培養學生證據意識,回顧溶液的組成解決該題的難點,通過設計題組,解決難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點 提示 有關溶液知識的考查,年年考。最主要的形式是:將溶解度曲線與溶解度概念及與溫度關系、溶質質量分數、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和結晶方法相結合。解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要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溶液的組成不是兩種物質質量的簡單相加,而要考慮是否全部溶解,判斷是否全部溶解就要用到溶解度,溶解度一般以溶解度曲線形式給出。 聆聽,回憶, 知識再現 通過總結使學生明確本節知識在中考中的考點布置作業 [投影相關作業] 配制一瓶0.09%的生理鹽水100g,該如何操作? 記錄,整理 課外作業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教學反思】我在這節課的設計理念注重新課程改革的落實,以引導為主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給學生留足了觀察、思考、交流、探究、表述的時間和空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對于這堂課,本人感觸如下:一、成功之處1、聯系實際結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體會化學學科的魅力,更深刻地認識化學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一門實用性學科。課堂上同學們有話可說,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情緒,高昂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師生互動輕松而愉快,教學環節緊湊,教學效果良好。2、打破常規的復習模式本節課打破常規復習模式,拒絕炒舊飯。用無土栽培營養液為背景,引導學生品味當今先進的技術,同時精心設計題組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幫助學生查漏補 缺并構建知識網絡,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二、不足之處受時間限制,在題組教學環節,留給學生設計思考的空間少,解題過程中即時產生的新問題資源沒能很好利用,為了追求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在重點知識交流環節挖掘的不夠深刻,這是本堂課的一些遺憾。(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