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屬材料教學目標:1、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2、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3、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分析能力。4、樹立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質的觀念。教學重難點:1、金屬的物理性質。2、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教學用具:多媒體、金屬制品、磁鐵、錘子、長短粗細一樣的鐵絲、鋁絲、銅絲、砂紙、干電池、小燈泡、導線、蠟燭、火柴。教學過程:一、提出問題1、出示金屬制品實物(引起學生有意注意)。2、請同學們說出你熟悉的金屬制品(學生搶答)。3、學習情景。多媒體展示金屬制品圖片(開擴視野)。設問:根據生活的體驗以及看到的這些圖片,你想到了什么?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金屬制品與人類的關系密切,也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金屬制品是由金屬材料制成,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以及它們的合金,今天我們專題探討純金屬。二、知識探究(一)閱讀思考。閱讀教材P2頁,了解金屬在我國歷史上的發展,思考并填空:1、現在世界上鋁的年產量已超過了銅,居第 位,位于 之后。2、材料發展史:石器時代→( )時代→( )時代→鋁的利用→鈦的利用。(二)探究活動。以鋁、鐵、銅為例,對金屬的物理性質進行探究,每組分發器材,學生自己利用器材和給出的條件,確定實驗方案,填寫下表。是否有光澤 是否能彎曲 是否能導電 是否能傳熱 是否可延展鐵鋁銅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教師小結:1、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有光澤、能導電、能傳熱、能彎曲、可延展。2、金屬除了共同的物理性質以外,還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如常溫時,金屬的狀態為固態,而汞為液態;絕大多數金屬的顏色為銀白色,而銅為紫紅色,金為黃色;鐵能被磁鐵吸引,而其它金屬一般不被磁鐵吸引。(三)問題討論。仔細閱讀教材P3頁表8—1,先分組討論后學生交流。1、為什么菜刀、鐮刀、錘子等用鐵制而不用鉛制?2、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么電線用銅制而不用銀制?3、為什么燈泡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的話,將會出現什么情況?4、為什么有的鐵制品如水龍頭要鍍鉻?如果鍍金怎么樣?教師小結:金屬的用途是由金屬的性質決定的,但不是唯一因素、還需考慮:價格低、來源廣、外觀美、方便用、污染小、易回收。三、知識運用(一)以下金屬的用途,涉及了哪些物理性質。1、燒菜的鏟子是鐵制的一般都裝上木柄。2、金塊可以制成金箔。3、油罐車行駛時罐內石油振蕩會產生靜電,易發生火災,因此車尾會拖一條鐵鏈。4、保險絲應具有那些性能?(二)如何鑒別鐵塊和鋁塊?教師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以及金屬材料的選擇,作為有知識的青少年,就應該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產生活之中,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社會發展,造福于人類。四、知識拓展1、金屬之最。2、課外小論文。以“校徽材料的選擇”為題。3、生活小知識。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板書設計:課題1 金屬材料1、金屬的物理性質有光澤 能傳熱 能導電能彎曲 可延展2、金屬材料的選擇性能好 價格低 來源廣 外觀美方便用 污染小 易回收是否有光澤 是否能彎曲 是否能導電 是否能傳熱 是否可延展鐵鋁銅是否有光澤 是否能彎曲 是否能導電 是否能傳熱 是否可延展鐵鋁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