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定律,教材從實驗出發,觀察白磷燃燒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通過思考去“發現”質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為什么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使反應物變成生成物,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并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同時也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的分析,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過程與方法通過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的分析及質量守恒的分析,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對實驗的觀察與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分析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品質及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永恒運動變化的物質 ,即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道理。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認識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課時安排2教學過程引入有人說他能“點石成金”石頭的主要成分為CaCO3,提問:你相信嗎?他的說法是否有科學道理?抽同學回答。不給出答案。進入主題用ppt展示波義耳和拉瓦錫的實驗及結論,波義耳的實驗結果為反應前后質量增加了,拉瓦錫的實驗結果為反應前后質量不變。討論:你贊同誰的觀點?如果不贊同,你還有哪些想法?你會用什么方法來證明你的猜想?小組討論,抽同學說出討論結果。一起通過實驗來探究方案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觀察實驗現象,天平是否平衡。抽同學回答并校正: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反應放熱。氣球先膨脹后縮小。天平平衡。分析并得出結論: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方案2,鐵釘和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觀察實驗現象,天平是否平衡。抽同學回答并校正:鐵釘表面覆蓋了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了淺綠色。天平平衡。分析并得出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重點強調:參加化學反應,等于,生成,總和。四個詞。并解釋。4、繼續進行探究實驗方案3、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觀察實驗現象,天平是否平衡。通過觀察:不平衡思考: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為什么不相等呢?如何證明稀鹽酸和碳酸鈉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相等呢?小組討論并抽同學回答。給出實驗改進方案:在密閉容器中反應。展示改進實驗裝置圖。方案4、鎂條燃燒讓同學們猜測實驗結果。并指出: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應選擇密閉裝置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思考:為什么化學反應前后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用ppt展示電解水的微觀過程,得出結論: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不變。元素的種類、質量不變。物質的種類、分子的種類改變。分子的數目可能改變。做相應的針對練習。并給出正確答案及解釋。以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為例碳+氧氣——點燃———二氧化碳其中:碳和氧氣——反應物 、二氧化碳——生成物 、+——和、點燃——反應條件、箭頭——生成的意思。由于書寫較為麻煩,化學家用化學等國際通用的化學語言來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組成,以及各物質間的量的關系。得出: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化學方程式。以二氧化碳燃燒為例量的含義:1、每12份質量的碳跟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每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反應,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質的含義: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以電解水為例小組討論練習。小組討論完成p97的討論做相應的針對練習。并給出正確答案及解釋11、總結本節內容。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實驗較多,學生們較為感興趣,讓學生討論的內容多,交流的機會也多,作為老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得出正確結論。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如何及時指導學生們共同合作討論,共同提高,控制好教學的進度,是應該重視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